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权贵娇 >

第257章

权贵娇-第257章

小说: 权贵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有这样的决定,其实是先前俞恒敬、顾霑、陆清等人的叠加之功,到了郑时雍这里,就有了效果。

    他们先前那些奏疏,已经在崇德帝心中留下了印记。郑时雍的应对,就是加深了这个印记,并且最终使崇德帝接受这个印记。

    恰恰是郑时雍在最后用力,少了这个人,俞恒敬的奏疏会不会被崇德帝准许,还真是难说。

    很快,快到就在郑时雍入紫宸殿后的第二日,以中书舍人监察六部一事,就有了旨意。

    (章外:二更!忽而觉得,我写的是一个理想化的承平时代。最理想化的,就是每更新完一章后,都有月票和订阅啊!求票票!)(未完待续。。)

    ps:  二更!

320章 准!

    (三更!再一次感谢糖糖盟主,为了人气,作者君继续努力!也请大家多多支持!求票,求票!)

    重阳节前,紫宸殿终于传出了旨意:准俞恒敬所奏,以中书舍人监察六部!

    旨意称:“六部事繁、政令浩淼,天下无事不总、众务皆关,虽有各寺监应之,亦不能一一顾及。六部要重,政令皆接社稷……故令中书舍人监察六部,而左右仆射则察中书舍人,使人尽其能、官无留事,则国朝得安,此谕。”

    这道旨意,令六名中书舍人各押尚书一部,每人负责押判一步的上奏文书、下行指令。并且,令这种监察最终汇至政事堂,为政事堂决策、行政提供依据。

    在中书舍人分押一部的基础上,中书舍人的承旨拟制,就方便了很多;六部的职责权力,也清晰了很多。

    事不可一蹴而就,在中书舍人监察六部这方面、在六部职权这方面,还有众多的问题。然而事情一步步在进展,官员们也在一点点努力,大定国朝,将来可期。

    当皇上的旨意传出来的时候,有识之士不禁扬起了嘴角,觉得太平盛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词语。

    而某些想将权力独握在自己手中的官员,当然是阴沉着脸色,数日都不见有笑容。

    秋日的阳光洒在沈家东园,似乎将这里的冷清驱散了些。东园正堂响起了一阵阵话语声,便为东园添了一些难得的热闹。

    “没想到。郑时雍才是最关键的人。他的到来,使得事情有了结果,能管理好太原府的人,果然不简单!皇上能令他为尚书左仆射,果然眼光独到!”高声说话的,是杜预。

    郑时雍在京兆任职的时候,杜预尚未入中书省,是以和郑时雍没有多少交集。不但是他,就连陆清也是如此,他们都听闻过郑时雍的名声和政绩。却与他没有什么交集。

    沈肃倒是知道郑时雍。不过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其时,郑时雍不过是一名五品官员,那时朝中能力卓绝的人太多,他声名尚未显。

    沈度嘛。才这个年纪。就更不用说了。他只是在去点兵之时。路过太原府拿士兵名册,见了郑时雍一面。别的,都是来自纸面上的印象。

    如此一来。郑时雍在紫宸殿中的奏对,便令这几个人惊异。众人心里都在想:朝中有这样一个尚书左仆射,倒比方集馨就任尚书令的时候,要好!

    沈肃的面容仍和过去一样,声音阴测测地说道:“且看看吧。郑时雍为左仆射,官位太重,朝中不管何事,都绕不开他的。看他和朱有洛如何管理尚书省吧。”

    沈肃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事,就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评价。集腋成裘、跬步千里,这些都是很有道理的话语。

    陆清笑了笑,说道:“大人说的没错,以后的朝局,还要仔细看看才是。不过,怎么说都好,这个奏疏能被皇上允许,还是有赖郑时雍。”

    他还记得,先前在东园这里,他们是如何讨论的,那时只能想出“遵祖制”的办法啊,并没有什么头绪,前路极是迷茫。

    最后大人说见步行步,并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怎样,现在他们所想的事情,所想的对皇权的限制,终于还是做到了。

    上奏的俞恒敬、赞同的顾霑和何逑,还有最后来到京兆的郑时雍,都是使这事是实现的有功之人!

    沈度点点头,赞同这个说法:“陆叔说得没有错,这件事得成,靠的是很多人的努力,都要致谢,尤其是俞大人和郑大人。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他虽说得平平淡淡,但眼中蕴涵着笑意,可见心情很好。在他看来,能在尚书省做到这一步,就是现在能做的最好的了,他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沈肃当然也满意的,从他手指啄着桌面的频率急促了些,就可以看得出来。

    杜预想了想,继续说道:“不过,中书舍人的任期缩短,每两年半到三年一任。计之,你这个中书舍人待不了太长时间了。”

    杜预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沈度考虑调任的问题。如果不是中书舍人之职,则是哪里呢?这个后路总要想好才是。

    任期的问题,沈度也想到了。只是调任之位、后路等问题,还没有多想。国朝有这么多官职,总有可去之处。

    沈肃皱了皱眉头,说道:“你升得太快了,恐皇上会有想法,还是压一压为好。”

    事实上,沈度能任中书舍人,都令沈肃想不明白的。为何皇上会将沈度放在身边,却又始终疑他、防他。这点,沈肃始终没有确切答案。

    “慢慢来吧,又不急。对了,中书舍人各押一部,你押了哪一部?”陆清认为后路的问题不急,着意于当下的情况。

    计之现在的职责,似乎更重要。毕竟,中书舍人监察六部,这在以前都没有过,如何监察、成效如何,都是要细加关注的。

    沈度似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笑眯眯地回道:“分押户部。”

    他这话一落,杜预就疑惑地说道:“咦?为何是户部?你兼领虎贲军,你更加熟悉军中的情况。我以为你应该监察兵部才对。怎么会是户部呢?”

    沈度的笑意更深了,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为何会是户部。不过,户部不是更好吗?”

    户部的主官,是三殿下的岳父。监察户部,似乎更有意思。

    沈肃侧了侧头,看了看沈度的笑意,眼中闪过了然。户部,张龟龄,三殿下,这哪里是凑巧?计之想必去找了裴公辅,才会分押户部吧。

    杜预和陆清略想片刻,也额明白了这“更好”是什么意思,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来。

    中书舍人监察六部一事,持续了这么久,终于有了最后的结果。而沈家东园,就是此事最初萌发的地方,首先讨论此事的四个人,都做到了他们想做了的。

    国朝可待,不是吗?

    (三更!)(未完待续。。)

    ps:  三更!

321章 有人离

    (四更!继续,请各位亲投月票!哭着打滚,啊啊啊~)

    当监察六部一事定局的时候,京兆也是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虽不像中秋节那样张挂花灯,却有登高望远这一习俗,同样热闹非凡。

    这样的热闹,正好驱散了官场先前的沉郁,使得各官员过节的兴趣浓厚了起来。

    前院的态度,决定着后宅的行事。如此一来,各家官员夫人都卯足了力气,竭尽所能地打点登高望远一事。

    一辆辆马车从各官员家驶出,往城外的各座大山、各方高处而去。一时间,京兆四方城门都拥挤不已,马车、人群组成的庞大队伍,一直从城门排到东澄大街一带。

    大半个时辰过去了,队伍都没怎么移动。如此下去,只能看见别人家马车的顶部,还能登什么高望什么远?鉴于这样的拥挤情况,有不少官员之家败兴而返。

    顾家,并不在这败兴之列。事实上,顾家就没有一辆马车驶出来,因为,顾家的主子们根本就不打算出城登高望远。他们陆续去的地方,是顾家的嘉醴院。

    嘉醴院内,住着的是傅通,准备重阳过后就离开京兆的傅通。

    在中秋节前后,傅通就已经收拾好行什了,本应早已起行,却一直拖延着。一晃,半个多月就过去了。

    他迟迟未有起行,一是不舍京兆的傅氏和顾琰,二是监察六部一事悬而不决。现在。离情别意已经叙够了,监察一事已尘埃落定,重阳都过了,他便不能再留了。

    京兆,是他客居之地。西疆,还在等着他。

    “祖父,你放心回西疆。京兆这里,孙儿会看顾好的。”傅铭这样说道,语气坚决。

    他的身体已经好了,一早恢复了在京畿卫的职务。仍是三营的副将。适逢休沐。他便来到了顾家嘉醴院,准备送傅通离开京兆。

    在过去几个月里,这一对祖孙有很多的相处时间,该所的话、要作的交代。都已经说了、提点了。到了这个临别时刻。傅铭唯能说的。就是让傅通放心了。

    与遇刺之前相比,傅铭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大大咧咧没心没肺,气度多了沉稳。也多了一丝抑郁。——西山那一战,陈通记损失太惨重了,几乎覆没。

    现在,陈通记已经重建。傅铉从西疆秘密来到了京兆,接过了傅家的暗哨职责,成为了陈通记新的主事。——他是傅通的侄孙、傅怀律的儿子、傅铭的堂弟,素以计谋见长。

    他的到来,标志着傅家对京兆的进一步看重,或多或少减轻了傅铭肩上的压力。

    这时,傅通和傅铭都清楚地知道,如果傅家有灭族之祸,那么祸根必定在京兆。只要京兆的政局平稳,傅家才能安全。

    傅通点点头,说道:“有你们在,我很放心。”

    经历了西山一战,傅铭明显成长了。虽则有大苦大难,但对一个家族继承人来说,这必不可少。经历大苦难,然后有所成,就不枉了。

    傅铭旁边坐着的,正是顾琰。她神色黯然,眼眶发红,显然是不舍得傅通离开。

    人与人的感情,就是如此玄妙。白发如新倾盖如故,虽则她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