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悬疑推理电子书 > 大越狱 >

第4章

大越狱-第4章

小说: 大越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孛嫔纤械牟萃匪玖畲蟾型诽鄣男滤木靶陆耿佟碧匚窳绷ぃ谷换峄ㄊ奔淙ァ凹心ア凇蹦切┏轮ヂ槔霉茸印�

①即谭震林领导的“江南抗日救国军”,后被整编为新四军第六师。

②黑话,学习、训练、调教。

作为特务连的副连长,老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接受的都是非常特别的任务,为了应付复杂而严峻的斗争环境,各种奇招怪招都得使用。比方说,为了接近青红帮徒众组成的武装队伍,事先特地找来一名帮会中人,专门学习各种规矩、春点,死记硬背,灵活运用。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为接近、争取、转化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帮会徒众,亦正亦邪,你跟他讲大道理,完全是麻绳上按灯泡,线路不通;若与其称兄道弟,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反倒左右逢源、事半功倍。

这次来苏州的任务,虽然没什么特别,但却异常重要。

上个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部的一部分突围人员辗转进入无锡地区,计划渡江北上去盐城新四军新军部集结,但日军自事变以后便封锁江面,到处捕杀突围人员,要想渡江,唯有绕道上海乘轮船至海门县青龙港。这批突围人员共有十八名,其中有许多是军部的中、高级干部,故此行动代号被称为“十八罗汉”。

但是,如何将十八罗汉从无锡护送到苏州,无疑是一桩艰巨的任务。

两地间虽然只有一百多里路,但封锁严密,根本无法武装护送。经再三商量,“十八罗汉”全部伪装成跑单帮的小商人,分散开来从乡间徒步穿越,由老鲁单枪匹马一路护送。

这一次,“十八罗汉”携带日用品进入无锡与苏州交界处的浒墅关,与当地农民换成大米后进入苏州。途中碰到土流氓,他满嘴黑话地跟人家称兄道弟,拍胸脯发誓日后一定要八拜为交,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云云;碰到民团、自卫队的盘查,他油嘴滑舌地乱拍马屁,实在不行就偷偷塞几个钱了事……平安到达苏州后,“十八罗汉”分成三拨,在城中分三处找栈房住下。但没想到海棠组内出了叛徒,若不是接头之时留了个心眼,让一名新四军团长扮作旧书贩的样子跟随其后观察动态,那就彻底砸锅了。

“看来你小子不打算开口了是不是?”龅牙在一旁尖厉地咆哮道。“好吧,不识相吃辣椒酱,来人,上川菜。”

老鲁的口中被插进一只铅皮漏斗,呛鼻的辣椒水猛地灌下,由于鼻孔已被捏住,一小部分呛进了气管,令人觉得现在钻进两肺的简直就是熔化了的铁流。

一声猛咳,些许辣椒水喷吐出来,溅到了龅牙的身上。

龅牙看看被弄脏的衣服,嘴里骂声“日得个娘”,气恼地挥起拳头击向老鲁的头颅。

眼前一黑,老鲁什么都不知道了。

二、自告奋勇

看看时间已经不早,齐依萱赶紧开始穿衣打扮,准备出门。

说是打扮,其实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梳妆台前除了还有半支眉笔,其它香粉、口红之类的基本设施尽付阙如。好在齐依萱自信自己天生丽质,眼下单用那半支眉笔勾了下眉毛,镜子里一照,照样显得干净利落、端庄娴雅,看上去既像大家闺秀,又像刚毕业的大学生。

傍晚时分,街上行人多了一些,但大都来去匆匆,似乎身后都跟着债主。齐依萱走出滚绣坊,前行不多时便来到了南石皮弄。

踏进“昌明电料厂”的大门时,恰逢工人放工,正三三两两走出厂门各自回家。齐依萱站在车间门口翘首等候,但却迟迟不见孟松胤的身影出现。电料厂的规模不大,厂房也很简陋,主要是以半手工的方式生产“大力士”牌干电池。

“齐家小妹,等情郎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笑呵呵地招呼道。“来,进来等吧,孟松胤在实验室里忙了一下午,大概把时间都忘了,我去叫他一声吧。”

齐依萱客气了几句,跟着老者走进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在门边的一张椅子上落坐。

“那间屋子就是实验室,小了点,也破了点,”老者指着一扇小门不好意思地说,“不过,别看这间实验室其貌不扬,在沪宁线上名气还不小呢,吃电池饭的人都知道我们昌明电料厂有个技师名叫孟松胤,本事跟上海滩上的洋人比也不遑多让。”

“吴老板,看你把他夸得跟朵花似的。”齐依萱笑道。

“这小子脾气真是呱呱叫,要是我有女儿啊,第一个许配给他,”吴老板认真地说,“齐家小妹,你也快毕业了吧?依我看,毕了业就赶紧结婚,留神孟松胤被别人家抢走。”

“唉,医学院早停课了,听说要搬迁到内地去,我都在家晃荡一个多月了。”齐依萱答道。

“唉,这年头,乱成一锅粥了。”吴老板摇头叹道。“对了,我去叫他一声,这书呆子一忙起来就不知道时间。”

“不用叫了,反正我也没什么事,昨天说好一块儿去观前街看电影的,时间还早,等一会儿好了。”齐依萱连忙拦住。“他最近到底在研究什么?我看他老是魂不守舍的。”

“在改进填料的配方呢,”吴老板解释道,“我们现在用的还是十几年前从日本传来的吸水式黄纸板技术,容量小、存放期限短,跟美国货比差了一大截。人家现在已经改用糊式技术了,什么面筋式啊、布袋式啊、棉纸式啊,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再不迎头赶上,迟早得关门大吉。”

“怪不得他老跟我父亲讨论什么电糊、电芯之类的问题。”齐依萱笑了起来。

“孟松胤真不愧为令尊的高足,”吴老板继续夸赞道,“诚所谓名师出高徒也……”

话刚说到这里,实验室里突然响起一声沉闷的爆炸,齐依萱吓得一声尖叫,吴老板也惊得跳起身来。

实验室的门从里面打开,走出了一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穿一件深蓝色的工作袍,手戴橡皮手套,满头满脸都是黑尘,像是刚从墨水池里钻出来一般,连眼镜玻璃也是黑的。

“松胤,又没成功?”吴老板连忙迎上前去。

“唉,不知道是成份不对还是步骤不对,”孟松胤像瞎子走路一样伸着手摸索,“晚上我找老师请教去。”

“明天再说吧,今天晚上开开心心看电影去。”吴老板帮孟松胤摘下眼镜。

“依萱,再等我一会儿,我先洗洗脸。”孟松胤一眼看到齐依萱,咧嘴一笑。

这一笑不要紧,在整张黑脸的映衬下,牙齿顿时白得刺眼,原本被眼镜遮罩着的地方也留下了两个白色的圆圈,看上去像马戏团小丑一样显得滑稽至极,齐依萱被逗得噗哧一声笑出了声。

“经常这样,经常这样,我早就见怪不怪了。”吴老板笑道。

“我今天把二氧化锰、氯化铵加石墨粉配比起来,加上电糊后1。5伏的电压很稳定,”孟松胤神情兴奋地跑到脸盆架前撩水洗脸,“我有一种预感,很快就能成功了。刚才出洋相,估计是氯化汞、氯化锌出的毛病,这玩意儿实在太调皮了。”

“咦,你加氯化汞干什么?”吴老板不解地问。

“电糊对锌层的腐蚀太快,我想靠氯化汞减缓这一过程……”孟松胤换了一盆水继续洗脸洗头发。“这方面的资料太少,我手上只有一份日文的文献中提到过,但是其中好些单词看不明白,特别是那些专业上的外来语。唉,原来学过的那点日语许久不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上次我看到你父亲的书橱里有一套‘岩波理化学辞典’,待会儿带回来看看。”

一直洗了四盆水,总算彻底收拾干净,露出了一张眉眼清秀的长圆脸。

这张脸不见得有多英俊,但五官极其端正,一眼望去给人一种谦谦君子的印象,虽然还带有一丝残存的学生气,但眉宇间却又透出一股聪明伶俐的气度来。孟松胤换上自己的西装,与吴老板告别后推着自己那辆英国产牛赫生牌脚踏车走出了厂门。

骑上车,不多时来到市中心的观前街,只见大部分酒楼菜馆依旧歇业,找了许久总算看见一家面馆还在营业,但除了光面没别的东西可吃。

吃完面已是华灯初上时分——说是华灯,其实是勉为其难地亮起路灯而已,为了省电,还只亮马路的一边,说是一派寒伧恐怕更为合适,但总的来说,这仍然不失为一个美好的夜晚。

孟松胤感慨道,按庄子的说法,我们现在是“含哺而嘻,鼓腹而游”,也就是说吃饱喝足而随意游逛,乃人生一大乐趣也。齐依萱被讲得咯咯大笑,说你真是个书呆子,吃碗光面也能引经据典,是不是最近常去诗社染上的酸毛病?

“早不去啦,日本人不是禁止集会么,对诗会虽不至于彻底禁绝,但每次都派文化汉奸大讲特讲俳句之妙,搞得人兴致全无,”孟松胤答道,“俳句虽然也是好东西,可场合不对、心境不对,意思就全盘走了样。”

“嗯,那你还是自己在家读读你的海涅、拜伦吧。”齐依萱笑道。

来到北局的大光明电影院,一看海报,正在上映的是李香兰主演的“苏州之夜”。

卖票的地方挺空,队都不用排,这样的景象在战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的售票窗口前永远人山人海,黄牛手上的当场票起码要翻一个跟斗。

开场前的人流明显增多,路边叫卖花生、葵花籽的小贩生意特别兴隆。都说苏州人会享福,看来一点不错,看电影的时候嘴巴里一定要弄点东西吃一吃,以便获得双重享受。可惜沦陷期间百业萧条,没什么东西好吃,唯有这花生瓜子勉强应市,但价格奇高,并非人人都吃得起。孟松胤称了一斤咸水花生,付了钱刚想离开,齐依萱突然说不对,那小贩的秤做了手脚,花生的份量绝对没有一斤。说罢,拿着纸袋走到不远处一名卖瓜子的摊贩面前,请他帮忙复称一下。

卖瓜子的显然是卖花生的竞争对手,欣然同意帮忙,拿秤一称,居然只有七两不到。

“花生不要了,退钱!”齐依萱走回花生摊前,当场气得柳眉倒竖。

“哪有这个道理?”小贩是个模样泼辣的中年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