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案追凶-第4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不管不顾地把位子留给自己的日子严世藩。所以严嵩只好坚持着,坚持到严世藩有资历有能力接管内阁后,严嵩才决定离开内阁。严嵩一面霸着位子不放手,一边努力培养儿子严世藩。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所以不管是自己人还是外人,都喜欢称呼严嵩为“严相”或者“严阁老”,严世藩为“小阁老”。
严嵩不是一个傻子,也知道严世藩进入内阁不容易,想要直接接手内阁首辅更加不可能。所以严嵩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想法子把权力过渡给自己的儿子严世藩。为此严嵩曾经私下找过徐阶,为了儿子严世藩的前途,严嵩也曾经想过让步。严嵩承诺把内阁首辅的位置让给已经是内阁次辅的徐阶,条件是徐阶赞同把已经是“内阁行走”的严世藩提拔为内阁阁员。只要徐阶让严世藩成为内阁阁员,并暗中照顾一二的话,严嵩马上向嘉靖皇帝请辞同时推荐徐阶担任下一任内阁首辅。严嵩给一个徐阶梦寐以求的内阁首辅地位,换来儿子严世藩正式成为内阁阁员。不用几年的时间严世藩就可以利用老子严嵩留下的资源一步一步高升,最后挤走徐阶成为内阁首辅。这是严嵩的小聪明,徐阶也是知道的,但是徐阶真的有点心动。徐阶相当内阁首辅已经好久了,要不是严嵩霸着不让位的话,徐阶已经当上了内阁首辅。虽然徐阶知道他就算当上了内阁首辅大家也不会听自己的话,但是徐阶拼的是严世藩不可能马上取代自己。只要给徐阶时间,徐阶就有办法拉拢一些中间派,到时候是严世藩挤走自己,还是自己挤走严世藩谁也说不定。严世藩虽然善于搞小动作,但是他毕竟不是严嵩。无论是威望和经验上都不如严嵩,徐阶斗不过严嵩,不代表徐阶也不是严世藩的对手。还有一个是徐阶的私心,徐阶真的想平安的接手内阁首辅,至少在平稳的状态下从严嵩手里接过内阁首辅的地位。所以徐阶最后还是答应了,严嵩终于觉得可以松一口气了。
就在这时候嘉靖皇帝却出手了,他不准备给严嵩和徐阶一个联手的机会。无论他们两个内阁阁员想做什么,嘉靖皇帝都不愿意让他们称心如意。就在严嵩准备请辞同时推荐徐阶接任内阁首辅的时候,嘉靖皇帝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他利用刚刚查获的工部偷工减料的事情,好好打击一下严嵩父子。严世藩在给嘉靖皇帝做宫殿的时候,偷工减料差一点压死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一半真生气一半装出来的批评工部的人,最后怪罪到了严世藩头上,毕竟严世藩是工部的尚书,也是主要负责宫殿营造的人。为此嘉靖皇帝免去了严世藩“内阁行走”的职务,等于取消了严世藩进入内阁阁员的资格。徐阶第一时间告诉严嵩,严世藩不是“内阁行走”了,就不能直接进入内阁当正式的内阁阁员。除非嘉靖皇帝特别允许,不然徐阶也不敢擅自决定这一切。为此严嵩当然不愿意白白送徐阶一个内阁首辅,所以严嵩只好不死不活地吊着,等严世藩进了内阁再说。
就在严世藩再一次准备进内阁,严嵩决定放权给徐阶的时候,秦泰把严世藩的所作所为公之于众。严世藩不但当不成内阁阁员,而且被朝廷的人抓了起来。由于严世藩罪行重大证据确凿,大量官员和老百姓要求嘉靖皇帝严肃处理严世藩。嘉靖皇帝只好把严世藩这个人杀了,从此断了严嵩和嘉靖皇帝最后的一点交情。徐阶起初不赞同杀了严世藩的,觉得秦泰坏了他的大事。到后来徐阶发现嘉靖皇帝杀了严世藩后,大批官员开始投靠自己,徐阶这才觉得自己不用等严嵩让位了,严嵩的内阁首辅位置自己当定了。由于严嵩这个内阁首辅既不让位又不能每天来能够值班,所以徐阶这个内阁次辅代为主持大局,成为不是内阁首辅的内阁“一把手”。这就给徐阶创造了一个熟悉和锻炼的机会,为徐阶后来的顺利接手提供的保障。
当严嵩正式请辞,让徐阶接手内阁首辅位子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徐阶会有一段时间手忙脚乱。没想到徐阶一点也不紧张,马上就适应了内阁首辅的新职务。第一是因为徐阶已经准备了十几年,早就学会了怎么当一个内阁首辅。第二这些日子徐阶代为处理内阁日常事务,实际上就是在履行内阁首辅的职责,所以接手后并没有太多的不便。第三徐阶年纪到了,已经过了大惊小怪的年纪。做起事情来沉稳不说,而且绝对的扎实。徐阶接手内阁后,内阁成员恢复为四名,第一名就是内阁首辅徐阶,第二名是内阁次辅陈以勉,第三名是内阁三辅高拱,第四名时新进内阁的李春芳。
第二十三回 莲花之谜二十三
徐阶是嘉靖皇帝的老臣了,也是内阁的老人了。陈以勉是嘉靖皇帝时期的一个别类,也是嘉靖皇帝一个比较看重的人。陈以勉在严嵩主政的时候,鹤立独行不屈服于严嵩,也不投靠徐阶为代表的清流。他是中间派的代表人物,做事对事不对人。论起资格来说他比徐阶进内阁还要早,只不过其中两次被嘉靖皇帝罚下,重新进入内阁后排名在徐阶之后。徐阶不敢得罪陈以勉的原理有两点,第一是因为徐阶刚进内阁的时候,徐阶曾经请教过陈以勉一些事情。陈以勉算是徐阶的前辈,教导过徐阶这个后进人士。第二是因为这个陈以勉脾气古怪,专门喜欢揭露别人的**。徐阶曾经在严嵩手下工作过,或多或少做过屈服于严嵩的事情,年轻时也做过一些风流的事情。他担心这个陈以勉倚老卖老不说,当众说出自己的**,徐阶将来就没脸在内阁待下去了。为此徐阶不敢和陈以勉正面翻脸,陈以勉也应为嘉靖皇帝快要不行,自己的未来还需要徐阶照顾所以也没有针对徐阶。
高拱进入内阁是一个必然,也是嘉靖皇帝亲自决定的。当初严嵩父子支持景王,徐阶人支持裕王,两股势力不但在争夺内阁的主导权,更是在拿两个皇子的未来赌前途。由于秦泰这个小人物间接地参与,导致严世藩的事情败露。不少严世藩的罪行公开了,其中有不少事情是景王暗中主使的。也有一些事情是严世藩自己做的景王不知道的。更多的事情是景王伙同严世藩为了夺皇位干的。为了夺取皇位这两个人做了不少对不起国家和嘉靖皇帝的事情。嘉靖皇帝不是不知道,但是他不能公开也不愿意吧自己的亲生儿子景王逼死。秦泰这么一公开,结果是严世藩被嘉靖皇帝杀了,景王也被逼离开了权力核心。裕王不战而胜不说,徐阶等人也成为了最大的赢家。皇位继承人已经确立,裕王的人就要正式进入权力核心了。高拱是裕王的老师,代表裕王势力当然要进入内阁了。所以高拱对于进入内阁一点也不意外,只是他一上来就管户部,这让大家有点转不过来弯。徐阶倒是第一时间想通了,嘉靖皇帝让高拱提早为儿子裕王开始管理“钱袋子”了。再说高拱是一个精明山|西人,这样的话朝廷的钱不会乱花,也没有人敢乱花了。
李春芳是徐阶和高拱的老朋友了。李春芳最大的特点就是两个,第一是李春芳的文学功底扎实,是一个写书法的好苗子,第二是李春芳性格比较好说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好好先生”。“李好好”是李春芳的外号,可见他总是在一边说好,不会提反对意见的。
这四个人组成了新一届内阁,虽然说不是完美的,但是也可以说是比较团结的。除了偶尔高拱发几句牢骚话,陈以勉说几句怪话外,总算还是太平的一届内阁组合。
两年后隆庆皇帝登基成为新皇帝后,这一届内阁就出现了问题。高拱对陈以勉有了怨言,主要是背后隆庆皇帝支持高拱。陈以勉从前曾经当过隆庆皇帝也就是过去裕王的老师,后来因为陈以勉觉得裕王不是一块料所以转投了景王门下。嘉靖皇帝知道陈以勉不是景王的人,所以没有牵连陈以勉。但是这样不代表新皇帝隆庆皇帝会放过这个“叛徒”陈以勉。高拱在弟子隆庆皇帝的授意下,处处针对陈以勉,还有一个私人理由是高拱想挤走陈以勉当内阁次辅。陈以勉早就有了请辞的打算,所以闹了几次后陈以勉主动向隆庆皇帝请辞,隆庆皇帝连客气的婉拒也没有直接答应了。陈以勉就此离开了能够,离开了朝廷,高拱成为了内阁的内阁次辅。
高拱刚当上内阁次辅就和内阁首辅徐阶干上了。原因就是为了推荐新人的问题上。内阁走了陈以勉,再加上“内阁行走”人数大量不足,所以高拱要求安排新人进来。先是在内阁当“行走”也就是临时工干着,要是干好了直接向隆庆皇帝推荐进入内阁。徐阶也有这么一个打算,因为这个新皇帝隆庆皇帝比老皇帝嘉靖皇帝好说话,只要是大家推荐了隆庆皇帝就会答应了。不过在推荐的人上面,高拱和徐阶直接吵翻了。高拱推荐的人主要是谭纶等几个亲信,徐阶提的人是张居正、赵贞吉等人。高拱知道自己的人不如徐阶的人,人数不够地位也不够,所以要求一边安排一个人进内阁。徐阶要求他推荐两个,高拱推荐一个,徐阶以自己是内阁首辅的身份比高拱多推荐一个人选。高拱就发火了,凭什么自己不如徐阶?徐阶这是在搞区别对待,针对的人是自己。
两个内阁阁员吵架,唯一的一个劝架的人又是一个只会好说话的李春芳。结果高拱和徐阶没有被劝住,李春芳也没有起到作用。隆庆皇帝得知之后第一次觉得这两个老师有点不堪。最后隆庆皇帝亲自拍板,决定让张居正先进去内阁当“行走”试试看。就这样张居正比谭纶和赵贞吉早一步进入内阁,从起步就比其他两个人早了。
这些年来徐阶和高拱经常内斗,搞得他们两个人谁也不好看。当高拱被徐阶设计陷害离开内阁后,徐阶以快打快,利用这机会安排赵贞吉这个亲信进入内阁。这时候张居正和徐阶开始闹矛盾,徐阶开始扶持另外一个亲信赵贞吉进来帮自己。徐阶依然是内阁首辅,李春芳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