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铁腕-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席间,赵长天又宣布了一个决定:从今以后,凡是赵家的子弟,在上学期间,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由他负担。标准由他制定,具体经办人是赵长河,每年的费用由他统一发放。
但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要求,所有的赵家子弟在外面必须要团结。如果发现有窝里斗的情况发生,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不但老太爷会对他采取严厉的家法惩处。而且,将会减少甚至取消这项福利。
老太爷连连点头,对如今的大小子,他是越来越满意了。刚才的这番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做为自己选定的赵家当家人,那必须是一口唾沫一个钉。但那意味着,一年就必须要花出几万出去,将来估计花费会更多。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但大小子把这副担子背起来了。
老太爷相信,有了这个决定加上后面提出的要求,有孙子作为领头人、当家人,赵家子弟将会越来越团结,赵家也将会越来越强盛、兴旺。
做出这个决定,也是赵长天深思熟虑的结果。在重生前,他感觉自己欠了家族很多,也辜负了老人的期望。在这一世,他要把这些都弥补上。而且,打造一个强大、团结的家族,也是他重生前的一个重要目标。
可以说,无论是出于亲情还是自身的需要,他都需要家族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从去年开始,赵家族人已经有接近半数进入了顺城的装修公司工作。根据个人的特长被分别安置到了不同的岗位,有的作为现场管理人员培养,有的作为技术人员培养,有的作为财务人员培养,有的作为行政人员培养。;
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一些头脑灵活、脑子聪明、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强的族人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极大的缓解了对黎东兼职人员的依赖。
进入6月份以后,通过先期刘立本和他的公关团队的努力,远大公司迎来了迅猛的发展。
六月份,公司签定了五个外装承包合同。七月份达到了八个。八月份达到了十三个。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合同中,有三个是在安城签定的。安城是临近顺城的城市,也是一个地级市。
这三个项目,先期的运做是马林协助外甥刘立本完成的。在后期运做的关键时期,赵长江显示出了近一段时期锻炼出来的能力。他作为主谈判人,与对方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谈判。
并在私下的公关活动中,在刘立本的陪同下,亲自出马,几个项目的成功签定,赵长江可以说功劳不小。
到目前为止,远大公司已经签了26个合同,工程总造价达到了惊人的3000万。虽然还远远比不上明阳的大装修公司,但在顺城的装修行业里,绝对是名列前茅的业绩。按照如今的情况,明年企业资质升到一级,没有任何问题。
赵长江成长起来了,赵长河比起二哥来也毫不逊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历练,他具备了管理工程的能力。目前,他已经真正的行使了工程部负责人的职责。基本上,如今各个施工现场的管理,基本上都是他在主持。项目经理的安排,材料的调度等与施工有关的事宜,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两个弟弟在能力上的变化,也让赵长天可以大胆的放权给他们,他现在已经很少在涉及具体的管理问题上发表意见了。在他看来,即使在实际管理中,真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不要紧,在挫折和错误中,更有利于成长。
更何况,自己的两个弟弟还都很年轻,不经历一些磨砺,是很难快速成长的。
);
第四十三章 强烈震撼
进入九月份之后,赵长天抽空写了两篇文章,题目分别为(加快改革开放进程的必要性)、(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经济)。
经过反复润色之后。同上次一样,他把这两篇文章分别给了刘常清和郭青云。
在第一篇文章中,他重点阐述了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通篇文章以这三方面为主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在第二篇文章中,他重点分析了什么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为什么需要发展市场经济?他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中国需要市场经济,还需要把市场经济确定为国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刘常清用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仔细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又就文章中的某些观点与赵长天探讨了接近三个小时。
赵长天是晚上六点半到的刘家,一直到半夜12点,两个人还在探讨不休。
对于这两篇文章,刘常清感觉到了震撼。这其中代表的某些理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大逆不道的。虽然,邓公已经进行了南巡讲话,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但是,在当前的主流思想中,根本就没有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提升到一个全局的大高度,更别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事关国策的言论。
但不可否认的是,赵长天的文章论述得非常生动,有理有据。刘常清这个保守派的官员看了之后,都有一种深受启发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以前坚持的某些东西是错误的。
“警惕资产阶级自由化与防止和平演变是必要的。但发展经济,以经济带动国防建设更为重要。”赵长天掷地有声的说道。
在看到刘常清有些迷惘的神色之后,赵长天再次强调了自己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天晚上,赵长天一直和刘常清谈到半夜三点。开始是马玉在一旁伺候茶水和香烟,后来刘立本接替了母亲的工作。
如果是在以前,涉及到这样敏感问题的讨论,刘立本是根本没有资格旁听的。但如今的刘立本,在刘常清心目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是一个可以令他放心的孩子。
对于自己儿子这一年来的成长和进步,刘常清已经不仅仅用满意来形容了,那是超出了他想象的进步。
在刘立本的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在一件事情上如此执着过。那劲头不把问题彻底搞清楚,就绝不睡觉。
在这一点上,他对赵长天的佩服又加深了一个层次。虽然他对两个人谈论的内容似懂非懂,但他完全清楚两个人谈话中所涉及的东西,如果抛出去,将引发怎样的惊涛骇浪。
刘立本隐约的知道,去年曾经将父亲推上风口浪尖的那篇文章,就是出自赵长天之手。而在事后,证明那些理论是正确的。父亲也因此大为受益,近半年来,顺城的官场上已经在流传,父亲很可能会在十四大之后更进一步。
他这个体制外的人都能看出来,父亲的仕途似乎在赵长天介入之后,发生了某种变化。那么,眼前这两篇文章是能帮助父亲加快仕途的发展,还是会阻碍父亲上升的空间,甚至会毁了父亲的政治前途呢?
他也搞不清楚这其中的利弊,但当他看到赵长天目光中的坚定和执着,再想到赵长天带给自己的那些奇迹。他鬼使神差的说道:“爸,相信赵哥吧。”
刘常清没有说话,只是深深的看了儿子一眼。
当天晚上,赵长天第一次住在了刘家。
第二天,赵长天同样拜访了郭青云,也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同刘常清一样,郭青云也没有表态。
刘立本不知道自己当初的那句话起没起到作用,但他知道,父亲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甚至比上一次还要猛烈。
同上次一样,经过适当的修改和润色之后,刘常清接连在党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郭青云那边暂时还没有动静。;
刘常清遭到了猛烈的口诛笔伐,甚至他的靠山。那位副省长也措辞非常严厉的批评了他,要求他立刻写文章对自己发表过的文章进行检讨。
甚至,一些省委领导和市里主要领导,要求停止刘常清的工作,让他进行深刻的反省。刘常清的一些朋友和交好的同僚也纷纷劝他,让他在报上发表文章进行检讨。
赵长天几次找到郭青云,请求他发表文章声援刘常清,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答应考虑的郭青云却迟迟没有动作。
进入九月中旬之后,刘常清的日子已经举步维艰,市委市政府虽然没有给他停职,但已经在事实上架空了他的工作。甚至,就连他的那位靠山似乎也抛弃了他,对刘常清这样的境况不闻不问。
刘常清迎来了他仕途上、甚至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困境。赵长天能感觉到,几天下来,刘常清甚至衰老了一些,40岁出头的中年人在神态上变得象个老人一样。
但就是这样,在赵长天几次拜访的时候,他却没有埋怨过半句,甚至连刘夫人马玉也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满。
9月19日,一纸召唤令另所有人瞠目结舌,刘常清被召进京问询。
进京之后的具体细节没有人知道,究竟是哪位领导会见了刘常清也没有人知道。
但是,三天后,刘常清刚刚返回顺城,一纸任命也随后抵达。刘常清被任命为顺城市委书记,原书记孔建国另有任用。
这个具有震撼性的特大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顺城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消息简直是另人难以置信。
就在几天前,事实上就已经被停职反省的常务副市长,居然跃过了市长这道门槛,直接跃升为正厅级的市委书记。
震撼!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就连赵长天,在第一时间,听到刘立本在电话中用颤抖的声音、语无伦次的向他通报这个消息时,也是震撼!
);
第四十四章 等我回家
当天晚上,刘立本做东,刘家人加上赵长天到绿岛为刘常清举行庆祝晚宴。
当赵长天再次见到刘常清的时候。他发现,同几天前相比,眼前的这个中年男人简直就象是换了个人一样。
整个人精神焕发,眉宇间的颓废被充沛的斗志所取代。
刘夫人马玉眉宇间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