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铁腕-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长天曾经分析过:王林对自己的提拔,固然有看重自己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宁县的确需要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
否则,任由宁县的局势长期糜烂下去,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出影响力极其恶劣的大事件。如果真的发生了那种情况,恐怕即使是省里的主要领导都无法摆脱负面影响。
王林对自己是寄予了厚望的,这从那次视察完昌县的单独谈话中,赵长天就能清晰的感受到。
从目前自己的处境分析,虽然自己有一定的信心可以改变宁县的现状,可以不辜负王林的期望,但是,人在官场,却不是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高枕无忧的。
在某种程度上,政治斗争和权力倾轧也是关系到一个干部前途的重要因素。
赵长天很清楚一点,以自己目前的身份,所涉及到的政治斗争的层面已经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层化了。
如果说在昌县的时候,还主要局限于县里。那么,如今,以自己的县长身份,将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市一级层面的斗争。
“老王,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如今市里的权力格局?”
赵长天有些严肃的问道。
如果不是王少华表现出来的足够善意,他是绝不会向对方问出这个问题的。
王少华重重的抽了一口烟,在徐徐的烟雾中,眯着眼睛说道:“在代表着锦市最高权力的常委中,13个常委,除去军分区政委,其余的12个常委分别属于三方势力。
第一方是市委书记李大江为首的势力,这股势力是锦市最大的一股势力。
从李大江经常可以控制常委会决议上,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十三位市委常委中,包括李大江在内,这个势力中常委的数量有5个。
而且,李大江的背后还站着省长闻阳。
第二方是以市长王宝华为首的势力,这股势力中包括的常委数量应该在4个,王宝华的背后站着的是常务副省长高全。
第三方是以党委副书记周云鹏、也就是我的岳父为首的势力,常委数量有3个,我岳父背后的靠山是省委副书记林则宏。
李大江之所以能经常控制常委会的走向,是因为在王宝华和我岳父的势力阵营中,有个别常委的立场是摇摆不定的,也可以理解为左右逢源。
但无论是王宝华,还是我岳父,对此也无可奈何。如果因此大动肝火,无疑会把个别常委彻底推到李大江那边去,让李大江能彻底掌控常委会,从而打破锦市脆弱的权力平衡。
个别左右逢源的常委,正是基于这种考量、认识,才会如鱼得水的在几方势力中游走。
在一些时候,为了保证自身利益,我岳父会会和王宝华联手,才能迫使李大江在一些问题上让步。
但无论如何,我岳父和王宝华也有着利益冲突的时候,因此,很难保持持续、密切的合作。
因此,总体来说,李大江在锦市应该算是一家独大的局面。”
王少华几乎没有保留的,把自己对于锦市权力格局的了解向赵长天做了分析、介绍。
“这些东西有很多都是我岳父告诉我的,应该是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
紧跟着,王少华又补充了一句。
“老王,谢谢你。”
赵长天点了点头对王少华表示了感谢。
这句感谢,赵长天出自真心。
事实上,郭青云也向他介绍过相关情况。但郭青云毕竟是一个外来者,而且,他只是一个不受待见的普通副市长、不属于锦市真正的权力核心人物。
因此,他的许多看法更多的是出于主观分析、判断。
但王少华则不然,他岳父是真正处于权力核心的人物。在锦市的权力构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参与到权力搏弈、利益斗争中的人物,自然与郭青云这种近乎于旁观者的情况不同。
在接下来的路途中,赵长天又陆续问了一些问题。
有关于各个常委的,有关于其它市里主要领导的。
这些情况,郭青云曾经向赵长天介绍过,但在赵长天看来,能够多参考一些意见,有助于他得到更加正确的判断。
令赵长天有些感动的是,对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王少华不但知无不言,而且,他还针对目前宁县的一些主要领导的情况,向自己做了分析。
从王少华的介绍中,赵长天能清晰的感觉到,王少华是颇下了一些准备功夫的。
否则,以他一个市里的官员,即使是有着组织部副部长的身份,也不可能对宁县众多县里领导这么了解的。
在对宁县诸多县领导的介绍中,王少华重点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副书记刘志远,一个是常务副县长张广标。
赵长天听后,默默的记在了心里。
在两个人一路的交谈中,上午10点30分,抵达了宁县。
第二百五十七章 独一无二
还没有进入县城,透过车窗,赵长天已经感受到了这次特大的洪涝灾害给宁县带来的破坏。
如今洪水虽然已经褪去,但远远望去,触目所及的范围内,半个县城几乎已经变成了洼地。
原来的房屋,经过洪水的冲击、浸泡,都已经散了架。
在废墟上有很多老百姓,有一些人在扒拉着木头石块、估计是想找到一些还能使用的东西。
有一些就那么跪在那里,嘴里念念有词、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估计应该是在感伤失去的家园、或是祭奠失去的亲人。
目睹这些场面,无论赵长天,还是王少华,心情都有一些沉重,失去了交流的**。
进入县城之后,赵长天放缓了车速。
车子行驶的这条马路,也经历了被洪水短暂浸泡的日子,路基有些松动,坑坑哇哇的。
由于地势的原因,以马路为分解线,整个县城是两副截然不同的场景。
一侧地势较低的东城区是洪水过后的满目创痍、基本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令一侧的西城区基本没有受到洪水影响。
车子沿着马路抵达一个十字路口、向西行了约五百米的距离,抵达了县政府。
县委书记周有为率领着一批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站在办公楼前,迎接赵长天这个新上任的县长。
县委书记周有为、副书记刘志远、常务副县长张广标,三个人站在队伍的前列。
周有为将近五十的年纪,脑袋有些许的秃顶,身材有些矮胖,不到一米七的身高,却有着将近八十公斤的体重。
“赵长天同志,欢迎你来到我们宁县任职。”
周有为握着赵长天的手,热情的说着。
在周有为的引见下,赵长天同县里主要领导彼此握手认识。
赵长天注意到,常务副县长张广标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种敌意。相反,态度还非常友好,似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县委会议室里,整个就职仪式,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了接近半个小时的时间。
就职仪式结束之后,王少华婉拒了周有为和赵长天的邀请,没有留下来吃午饭,离开宁县返回了市里。
考虑到目前宁县的实际情况,赵长天谢绝了周有为关于举行接风午宴的提议,表示要抓紧时间熟悉县政府的工作,对此,周有为表示理解。
在政府办主任周小林的陪同下,赵长天利用午饭前的一段时间抓紧熟悉县政府的工作环境。
周小林,四十五岁,个头不高,身材微微有些发福,戴着一副大框眼镜,多少的有一种学者的气质。
从王少华的介绍中,赵长天知道,周小林是目前宁县县委县政府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县领导之一,已经在政府办主任的位置上干了七年。
在王少华的评价中,周小林是属于那种谨小慎微的性格,虽然缺乏魄力,但很会揣摩领导心意。
他经历了两任县长,却没有被换掉,足以说明他在揣摩上意上颇有一番功底。但同样,干了七年政府办主任却没有获得提拔,显然在能力上也比较有限。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观察,赵长天发现,王少华的分析基本是符合周小林的自身特征的。
中午,赵长天和周小林简单的吃了顿午饭,之后,在周小林的陪同下,赵长天继续熟悉他目前急需了解的一些东西。
县政府的一些重要的直属机关,是他需要了解的首选目标,他的很多计划都需要这些部门具体执行。
而且,他打算利用这种突击视察的方式,来了解这些部门的实际状况。
一直到下午三点,赵长天才结束了几乎是没有片刻停留的走访过程。
回到办公室之后,周小林给赵长天安排了几个秘书人选供赵长天选择。
最终,经过一番对比之后,赵长天选择了一个大学毕业已经参加了几年工作的科员张文强做为自己的秘书。
张文强给赵长天的第一印象不错,29岁的年纪,整体上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
赵长天之所以选择他,除了张文强文笔不错、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之外,张文强的老家是清平镇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很显然,张文强对自己能被新任县长选中,而有些激动。
赵长天能清晰的感觉到,在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张文强的脚步很急促,估计是迫不及待要把这个好消息与人分享。
秘书人选确定之后,周小林又向赵长天征求了司机的人选问题。
周小林很清楚,领导都会任用自己信得过的人的担任司机。
赵长天没有丝毫犹豫的就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了周小林。
事实上,他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这样的事情只能交给周小林处理。
在一丝激动、喜悦的心情中,周小林向赵长天推荐了一个人选。
王猛,35岁,是一个退伍兵,原来在保卫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