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重生之铁腕 >

第206章

重生之铁腕-第206章

小说: 重生之铁腕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察完凌县的重建工作之后,王林在市委书记刘常清、市长唐庆天的陪同下来到昌县视察。

    昌县县委、县政府自然是高度重视,灾后重建总指挥赵长天、县委书记冯长远、县长张子兰都全程参与陪同王林视察。

    在市、县主要领导的陪同下,王林先后视察了大河镇、邻河镇两个大镇的重建工作。

    在邻河镇的重建工地上,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感受着老百姓们在重建家园上表现出来的蓬勃的精神面貌,王林频频点头,对眼前所看到场面非常满意。

    “常清,这些日子我去了很多灾区走访,昌县的重建工作是进展最为迅速的,而且,给我的感觉也是最为特殊的。我在昌县受灾群众的脸上感觉不到有任何失去家园的那种悲伤和痛苦。”

    王林向着身旁的刘常清,也仿佛是向着自己说道。

    随即,王林走出视察队伍,摆手制止了其他人跟进的脚步。

    王林来到了几个正在做木匠活的的青年农民近前,这几个青年忘我的埋头苦干着,仿佛他们正在做的工作是一件值得他们投入全部精力的事情。

    “小伙子,你家里受灾了吗?”

    王林向着离他最近的一个年轻人亲切的问道。

    “是啊,家里都被水冲了。”;

    青年抬头瞟了王林一眼,随意的回答了一句,就又垂下头把注意力放到了自己的工作上。

    “小伙子,你家里经历了这么严重的灾难,可我看你好象不是很难过的样子啊,这是为什么呢?”

    王林继续问道。

    “很简单,因为有盼头啊,因为我家里即使受了灾、什么都失去了,也不用担心生活问题,我们的赵县长会管的。”

    青年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为了不影响到手上的工作,青年连头都未抬,明显的是不肯因为任何事情而影响到自己手上的工作。

    估计他如果不是看在王林是个老人的份儿上,而且还问到了他喜欢谈论的话题,在担心影响到工作的情况下,他很可能是不会分心和人说话的。

    “我们的赵县长!”

    王林在心理重复了这句令他感觉动容的话。

    “我们的赵县长说过,要大干三十天,要在30天之内让受灾同胞都住进新房。因此,我们必须要争分夺秒的干活,绝不能让赵县长失望。”

    另一个埋头苦干的年轻人说道。显然,话题提到了‘赵县长’,引起了这个年轻人的谈兴。

    “哦,小伙子,听你话里的意思,你家里没有受灾吧?到这里干活,你愿意来吗?”

    王林温和的问道。

    “是的,我家是没有受灾,但我们赵县长号召大家来帮忙,我们当然要来,我们村子里的年轻人都愿意来,为了不影响到地里的庄稼、而且也同时用不了那么多人,我们就轮流的到这里来干活。”

    青年随意的回答道。

    “你们一天有多少酬劳啊?”

    王林继续问着。

    “赵县长说要给我们酬劳的,一天五块钱,比城里工人赚的都多。但我们想着,赵县长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好事,受了那么多委屈。我们响应赵县长的号召、是为了帮助赵县长来到这里的,怎么好意思要钱呢。我们大家就一起商量做了决定,我们一分钱报酬也不要,就是饭也要自带,不能给赵县长增加麻烦。”

    年轻人朴实的回答道。

    王林再次动容了,几天以来,他去过很多重建施工现场,也问过很多老百姓类似的问题,但没有哪一次能让他如此刻这般动容。

    如果说受灾群众参与重建工作、不需要酬劳还说的过去。

    可是,对于那些没有受灾却前来支援的群众来说,不要酬劳而且还自己带饭,这还是王林第一次遇到。

    在别的地区,各级政府在给予一定酬劳的情况下,都没有多少农民愿意参与重建工作,他们担心会影响到自己家里的庄稼。

    可在这里,老百姓们居然在不要任何酬劳的情况下争着要来,如果不是亲眼见到、听到,王林绝对不会相信。

    再想一想,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居然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他们口中的‘我们的赵县长’。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林感觉自己被震撼了。

    他下意识的回首望去,看了人群中那个年轻人一眼。

    到了此刻,他心中的某些想法,终于有了决定。

    结束视察之后,在众多陪同官员的羡慕中,王林单独和赵长天谈了半个小时的话。

    返回顺城之后,王林又单独和市委书记刘常清进行了长时间的单独谈话。

    当天晚上,赵长天去顺城刘家,与刘常清在书房里谈了几个小时,直到半夜的时候才离开。

    在王林结束视察工作的第二天,也就是9月8日上午,赵长天与张子兰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谈话。

    接下来,从9月9日开始,一直到9月18日,赵长天在张子兰的配合下,突然展开了令昌县官场很多人都为之侧目的大行动。

    大行动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关于昌县官场的人事调整,大幅度的人事调整。

    这些人事调整,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多个重要岗位。

    从8日到12日,人事调整涉及到的是乡镇一级的层面。

    一些乡镇的一、二把手被调整,全县18个乡镇中,有九个乡镇的一、二把手换了人。

    王军、张东山等赵长天的铁杆心腹纷纷走到了镇长和书记的位置上。

    县委书记冯长远进行了抵抗,但无奈,赵长天和张子兰已经联手掌控了常委会。

    而且,在人事调整中,赵长天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一些常委们的利益,李涛、黄峰等人都得到了一定的利于均沾。

    从9月13日到9月18日,人事调整涉及到县一级的层面,虽然调整的人员不多,但都是重量级的岗位。

    在赵长天的运做和刘常清的强势支持下,虽然唐庆天和冯长远联手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但最终,赵常天、刘常清取得了胜利。

    万家乡党委书记张大彪被提拔为县委副书记,他顶替的是张越林的位置,张越林提前进入人大工作。

    大河镇党委书记张秀芳被提拔为昌县副县长,她顶替的是副县长刘云飞的位置,刘云飞进入市林业局工作。

    农办主任张学林、大河镇副镇长张向东也被提拔为副县长,他们的前任被调往市里其它部门工作。

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的征程

    在这次干部调整中,除了赵长天最嫡系的铁杆心腹胡利,所有的赵系干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收获最大的无疑是万家乡党委书记张大彪,直接进入了常委名单,成为昌县的重量级人物之一。

    对于这个安排,赵长天煞费苦心,对于张大彪,他寄予了很大期望。

    当张大彪得知自己升迁的那一刻,这个高大魁梧的汉子欢喜、激动得难以自抑,对于赵长天的感激无以言表。

    事实上,每一个获得升迁、或是工作调整的赵系干将和张大彪的心情都相差不多。

    赵系人马的群体迅速上位,让很多人在震惊于赵长天的强势和手腕的同时,也在疑惑他为什么要如此急切的提拔自己的嫡系?

    上至市长唐庆天、冯长远,下至普通的办事员,对此都有些疑惑不解。

    只有赵长天最为嫡系的一些人,才多少知道一些端倪。

    与赵系人马的欢天喜地喜地相比,冯长远无比苦涩、悲哀的发现,在常委会里,他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如今的昌县常委会,政府办公会,几乎成了赵长天的一言堂。

    在这种情况下,冯长远首次生出了逃避的想法,他想要通过唐庆天把他调离这个令他感觉越来越压抑的地方。

    但他又实在有些不甘心,无论如何,他才是昌县的一把手,如果就这样被人排挤走、这么灰溜溜的离开,会给他以后的人生带上终身的阴影。

    就当冯长远几次犹豫之后、正要下定决心找唐庆天表达自己的想法时。

    一则震动了整个昌县官场、乃至民间的消息,令冯长远打消了这个念头。

    9月20日,是昌县所有受灾地区重建工作结束的日子。

    这一天,受灾群众们搬进了崭新、明亮的新居。

    昌县大地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就在受灾群众沉浸在欢乐和对未来的期待中的时候,一纸调令从省里直接下达顺城、昌县。

    内容很简单,昌县常务副县长赵长天被调往宁县,担任代县长、党委副书记。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消息几乎以飓风般的速度在昌县传播,人们奔走相告。

    在昌县,从未有过这种情形,所有的人,无论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同时因为一个人,而陷入到某种近乎疯狂的情绪中。

    “我们赵县长要升官了,24岁的县长,全国都应该是独一份吧。”

    人们喜笑颜开的谈论着。

    “赵县长走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他这样的好干部来领导我们了。”

    人们在高兴之余也难免会感觉黯然。

    “我们赵县长这么有能力的人,将来一定会做到市长、省长的,到时候又会继续领导我们的。”

    人们为自己的不舍找着理由。

    “我们去县政府为赵县长送行吧。”

    人们在留恋中想要再看一看他们心目中的赵县长、并为他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

    但老百姓不知道的是,他们谈论和不舍的对象,已经在接到调令的那一刻离开了昌县,正在驱车返回顺城家里的路上。

    一边开着车,赵长天思绪在飘荡着。

    对于他来说,这么匆忙的离开昌县也是不得已。

    省里的调令明确的给他下达了具体上任的时间,就是9月21日,也就是明天必须去锦市报道,将由市委组织部的人陪他去宁县上任。。

    好在,能做的,他基本都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