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第8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按原来标准,这次出击的三个联队中绝大多数战斗机飞行员都可以申报骑士十字勋章,故而他有些心虚地对隆美尔说:“要不我把标准卡得严一点,如果一口气提这么多骑士勋章申报者(还有加橡叶、升级别),我怕最高统帅部和元首会崩溃。”
“怕什么?该怎么申报就怎么申报!”隆美尔倒很豁达,“又不是虚报,美国人送上门来给我们杀,现成功劳能不要?你卡得过严,就不怕手下小伙子打你黑枪?”
“那不至于!”
“报吧,我作证!到时候陆军少报几个好了。”
“这怎么好意思?”
“陆军后面还有大战役,空军再要找这么好的机会不多了。”隆美尔笑道,“我倒想看看,美国人还能承受多少飞机坠毁!”
关于是否继续派遣运输机救援立即成了参联会当天深夜的讨论焦点。
大家都没太好的办法,德军合围态势已形成,空军力量远比原先预料得强大,这就使美军从空中撤退变成一种奢望。陆军派和路航派都不好开口,最后是海军系李海出面说话。
“我听说德军在东线有几个非常著名的包围圈战役,一个叫霍尔姆包围战,一个叫杰米扬斯克包围战,最近一次叫中亚盆地战役。守军依靠自己的勇气、信心和执着最终坚守下来。最长一次甚至坚持了好几个月,等天气回暖德军大部队重新返回时才最终解围。”他顿了顿,“能不能请巴顿将军仿效德军带领士兵们在谷地坚守,陆航派运输机空投部分补给和弹药维持作战,看看能不能支撑到李奇微将军发动反攻。”
这话几乎等于天方夜谭,连杜鲁门都不敢相信。
刚返回华盛顿的克拉克摇头:“地形不同、局面不同,双方坚韧程度不同,我认为很难坚持。”
他对第5集团军这些官兵是知根知底、有心理预期的,他们在局面占优情况下能发挥出有力而迅猛的一面,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下基本不要指望他们能有超常发挥;在现在这种绝望境地中,只要停止空运的决定一下,整个士气就会完全崩溃。
“那你说怎么办?”
“把乔治和其他部分军官抢救出来,至于其他人,只能……”克拉克迟疑了一下,哽咽道,“光荣投降,至少还能保住他们的性命。”
在这点上,艾森豪威尔有类似观点,但眼睁睁看着一个集群5万余众落到德军手里,他觉得根本说不出来。
特纳心里在鄙视陆军:冰岛当初不也有数万官兵,参联会放弃他们时可没这么瞻前顾后,现在居然扭捏起来了?在他看来,巴顿集群明显已山穷水尽,继续救援只是消耗更多力量。最重要的是及时止损,宝贵的陆航机组还要留着保卫夏威夷呢!
杜鲁门长叹一声,他知道拿不出办法来了,在他这种位置上也不敢像日本或德国发出“战至最后一人一枪、决不投降”、“全体玉碎、报效天皇!”的号召,先不说下面人肯定不会听他,就算是听他又有何益,徒增杀戮而已。
杜鲁门想了想,最后说道:“陆航最后再安排30架最好的运输机并派遣足够的战斗机,帮助乔治和部分重要军官撤退!其他决定由乔治自行定夺吧。”
阿诺德答应了下来,如果连这种请求都不答应,他觉得自己将来一辈子都会受良心的折磨。
听到华盛顿的安排和暗示,谷地里知道消息的所有美军高级军官全疯了,一个个怒不可遏地跳着脚骂华盛顿和参联会,阿诺德更是他们口诛笔伐的第一人物。
“大家静一静。”巴顿缓缓开了口,这几天连续作战和煎熬已将他折磨得完全变形了,唯独那双已深深凹陷下去的眼睛还有点光彩。
休伊特撤退前曾很想让几个亲近属下把巴顿打昏硬拖上飞机撤退——最终还是失败了,巴顿识破了他的伎俩,把配枪掏出顶在太阳穴上,告诉对方如果敢让他上飞机他立即自杀!这种激烈的情绪最终让海军放弃了行动。休伊特已看不出巴顿有任何求生的欲望,他一心只想去死——但在这几万官兵得到妥善安置前他还不想去死!
“听我说几句。第一,陆航还会送飞机来撤退,可能有几百个名额,你们可以讨论下放谁走,我给你们每人分配几个名额,指定你们认为重要的人员撤退,反正我不会走,但有一点先提醒你们,从空中走未必安全,阵亡概率也不小;第二,不想或不能空中走的官兵只有两条路。”巴顿停顿了一下,“第一条,离开谷地去投降德军,听说对方统帅是隆美尔,还算有骑士风度,至少性命可以保住;第二条,跟我本人突围杀出一条血路——一条九死一生的路!想投降的,今天夜里就可以报名,注意,把武器和补给留下!”
“巴顿打算投降?这可不是他的风格。”隆美尔笑道,“我以为他会坚持到底,和我们厮杀到最后一刻。”
负责接洽的波克曼少将脸露尴尬:“我军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迫不得已向贵军投降,希望能按照《日内瓦公约》给予我们适当待遇。”
“当然可以,这没问题,不过你们必须保证装备、物资、车辆等完好,不得蓄意破坏或损毁,否则……”
“知道,知道,我们明白。”不论陆海军,大家都知道向德国人投降只要保证装备和物资完好,基本不会有事,甚至还能受点优待,大不了当党卫军去!——这个“秘诀”陆海军现在都很熟悉了。
9月17日,美军送走最后一批撤退的飞机——尽管抽调了足够的护航机组,依然损失了30架中的5架。
9月18日,剩余美军陆陆续续走出谷地向德军投降,但大部分只有轻武器,坦克车辆很少,有也是破破烂烂的,这局面让闻讯赶来的高斯有些皱眉,他提醒隆美尔道:“不太对,美国人坦克车辆不可能这么少……这一定有问题!”
隆美尔笑笑:“我知道有问题,最大问题就出在巴顿身上。”
“他?”
“我都露面了,他迟迟不露面,他在想什么?虽然负责接洽的美国代表百般解释和掩饰,又是受伤、又是身体不适宜,但只要巴顿还有一口气,他们就应该抬着来见我,现在人呢?”
当天夜里,巴顿率领小部队向东北方向猛攻——最终愿意跟随他突围的只有小罗斯福集群那3个步兵营和几个司令部的年轻军官,其他资深军官或是亟不可待地搭乘飞机离开,或是表示不想再打仗了,只想让和手下弟兄一样留条性命。
巴顿纠集了所有能搜罗到的坦克车辆试图杀出重围,黑夜中一开始让他占了先手,但等第二装甲掷弹兵师回过神开始拦截时,这支突围集群便冲不动了。
天亮时分,隆美尔接到战报:昨夜突围的美军全部被我师歼灭。
“巴顿呢?”
“他在一辆M26坦克上为部队开路……”汇报的参谋顿了顿,“被我军一辆突击者命中,弹药殉爆,车组全部丧生,审问了其他人才知道。”
“可惜……”隆美尔伤感道,“好好安葬,他是我遇见过的最勇敢的美国将军!”
第106章 轴心的进攻(完,6900票加更)
9月19日,以巴顿阵亡和谷地守军投降为标志,这场前后持续2个多月,融陆、海、空等多兵种、多战场、多维度交手于一体的大型战役终于缓缓落下帷幕。因整场战役基本发生在巴西境内而被称为巴西战役,或更精确地称呼为“南大西洋…巴西战役”
整场战役的始作俑者其实是巴西人,如果不是巴西当局派遣第一远征师试图一举消灭德军美洲派遣部队和美洲共和国,战役开端可能会截然不同,但巴西人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后就再也关不上了:巴西远征军覆灭、绍肯集群出击、德军克兰克分舰队策划登陆与里约政变等一连串事件将德美对抗推到白热化程度,尼米茨的反击、隆美尔大举进攻及萨尔瓦多战役则是其中最为高潮的部分。
实事求是地说,美军虽然在整场战役中呈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但如当初在个别关键节点上发生不同变化,很难说德军一定能笑到最后,最起码不可能像目前赢得如此轻松。
第一个关键节点是德军潜艇埋伏阵,饱和雷击废掉了尼米茨舰队不少力量,使其最后只能勉强与克兰克打出航母2:3的交换比,如没有这场预设性埋伏,双方战果很可能是1:3,且TF48舰队在海战结束后依然能保有相当实力,甚至有可能抢在德军主力舰队抵达南美前先发起一场登陆战役,这将平添不少变数;
第二个关键点是德军舰载火箭攻击,这次饱和攻击重创了萨尔瓦多的空中实力,给守军造成极大混乱,德军主力舰队掩护部队在萨尔瓦多强行登陆成功。如果没有火箭先发制人的饱和洗地,德军夺取萨尔瓦多制海权和制空权绝没有那么容易——毕竟美陆航在该地实力不弱。
正因为两个关键节点上德军占了先手和优势,使战役越到后面越呈现势如破竹的局面。
德国为此得到的经验教训是:Xxi和xxiii型潜艇作用非凡,应大力建造,其他潜艇都彻底过时了;火箭航母是威慑性武器,但液体燃料现场灌装太麻烦,亟待改成固体燃料提高效率并缩小体积,另外还希望火箭承载舰艇速度更快、防御更强。
海军现在脑筋很灵活,承担发射任务的导弹航母还未返回,立马牵头设计以希佩尔级为蓝本稍加放、全新的导弹巡洋舰:
该舰总体规划标准排水量1。75万吨,满载排水量2。2万吨,装备12门128mm高平两用火炮和其他中小口径高射炮用于舰艇防空,主要攻击武器为导弹:要求拥有6座4联装反舰、反地弹道导弹(共48枚),8座四联装巡航导弹(共64枚)、6座双联装防空导弹(共48枚)。
并进一步提出升格为六位一体火箭打击力量:水面舰艇、潜艇、重型轰炸机、地下发射井、公路机动发射、铁路机动发射,暗示还准备让导弹巡洋舰发射超级炸弹。
更疯狂的设计师从霍夫曼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