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695章

铁十字-第695章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进行评估的么?难道生命如此宝贵,以至于当奴隶也在所不惜?
  第三,《联合国家宣言》曾表示要使用全部力量与轴心作战到底,现在美国可以撕毁条约提前媾和,大不列颠行不行呢?苏联行不行呢?澳新行不行呢?就算是和谈是个谣言、断绝盟友援助也是个谣言,但消息已传出去了,动荡、裂痕、猜疑的种子就布下了,我们还能指望盟友们全心全意、毫无芥蒂地在未来继续与美利坚精诚合作么?这不是政治间谍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最显著的特征么?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你的观念和策略都是在帮德国人的忙,在拖美利坚的后腿,这种人我们还能容忍他继续在这个职位上继续干下去么?”
  “反对!”
  “有道理!”
  “反对!”
  “支持!”
  会场里顿时乱了套,民主党左翼有不少赞同华莱士观点的人,而民主党右翼以及一部分共和党人又附和杜鲁门的观点。不管台上怎么说,民主党看起来首先是分裂了,一个民主党出身的副总统,居然会被同样是民主党出身的参议员公开场合下提议弹劾,还有比这更滑稽的事么?
  实际上,华莱士刚才这通发言里并没有什么特别具有黑幕的消息,大部分战况、损失、战果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都向国会通报过,很多消息还对外公开发表过战报,光是为解释海军几次重大战役的失败,罗斯福就亲自赴国会参加过质询。华莱士发言的主要震撼之处是将所有损失全部累计在了一起并系统性阐述出来,大多数人只是听过就算了,谁会将其一样样加起来。
  但这显然不包括杜鲁门,专门调研军队内部贪污腐化、铺张浪费情况的他知道的消息远比华莱士更多、更深刻。比如火炬战役战役前夕,军队需要的物资明明已采购好了,但因为管理和运输的混乱,临要上船前又找不到了,最后只能重新购买一批;又比如很多商品明明可以直接向厂家订货,但因为后勤部门的疏忽或混乱,事到临头根本拿不出来,只能扑去商场采购或紧急订单——无形中又浪费了钱;又比如以20mm航空机枪为代表的军备生产浪费(前文已述),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对于伤亡、消耗、战损他当然捏着完整的数字,而且他还知道军方是怎样在战役报告中将这些损失应付过去的:比如自身损失不能缩小的情况下,就罗列对手的损失,显示这个结果是正常的;如果损失比对手大很多,就渲染对手的军备强大、武力突出或者拥有绝对优势——比如为了掩饰第八航空队空袭的失败,就夸张地描绘喷气式战斗机的巨大威力;比如为了掩饰陆军师战斗力的孱弱,就习惯性夸张虎式坦克的威力——在陆军的战报里,德国虎式那是以一当十的世界第一坦克,每个德国装甲师至少拥有80辆虎式,300辆4号坦克,怎么打得过呢?实在没法推了就说盟友无能,比如百慕大之战是英国守军无能,纽芬兰失利是两个加拿大师无能,非洲之角是皇家海军无能。总而言之,这些甩锅的艺术杜鲁门都是门清的。
  照理说杜鲁门对军队应该是深恶痛绝,但他知道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太多了,政客、高级军官、财阀、游说集团等各种势力全交织在一起,还有盟友关系牵扯其中,这些黑幕要是都抖露出来,美国人民还能不能愉快地打仗了?杜鲁门对军队的情况非常清楚,军官们特别是高级军官们都是在尽心尽力地打仗,打不过德国人、日本人有很多原因,最根本的就是美国对国防力量不重视,对尚武精神不崇拜。一个国家中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如果只是律师、商人、医生,怎么能与日本德国这种年轻人最向往成为帝国军官职业的氛围相比?
  他对军国主义的理解很透彻:军国主义就是满脑子都是打仗,搞政治为了打仗,学文化为了打仗,搞科研为了打仗,发展经济、提升文明还是为了打仗——要么在打仗,要么在准备打仗。一边是日德民众都盼着打仗,一边是美国民众都盼着好好发财做生意,猝不及防碰撞下能斗得过才有鬼了。所以他对于损失的忍耐力是很高的,认为这是美国从和平体系转入战争体系必须要付出的代价。美国投身战争时,德国人已打了2年仗,征服了大半个欧洲,日本已打了4年仗,征服了数倍于本土的领土,吃点亏、交点战争学费是可以理解的。他认为现在学费交得差不多了,华莱士却说不打了,那已投下去的学费怎么办?已牺牲的将士怎么办?
  他对这种人一百个看不起:战前口口声声说美国第一,反对战争;一打仗就狂热得不行,要教训这个教训哪个;出门挨了几棍子,被打瘸一条腿后又害怕起来,说不打了,有话好说。
  华莱士也和杜鲁门对不上眼,也不太看得起这位密苏里农民——历史上杜鲁门是最后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美国总统,说话办事都充满乡土气息。他懂得什么?参联会这批人脑子发疯、为援助苏联都准备给日本交买路钱了,虽然有个障眼法,但只要对国际政治稍微有点了解就能知道,这难道还不是战争狂热到顶点、背离自由民主到极端的表现?军官和政客们有什么理由瞒着人民向日本输血?有什么理由不把损失和后果报告给民众?
  他的嘴巴动了动,暂时他还不想将勒索费这件事说出来。
  杜鲁门的提议没获得大会程序性通过,但显然这种惊人之语为他赢得了一片重点关注,特别是台上台下的军人们,现在都对这位仗义执言的参议员充满了好感——这才是美利坚爷们!
  罗斯福在政治上的对手,已放话要参加总统竞选的杜威眯起眼睛好好想了想,今天这件事好像有点古怪,虽然是攻击罗斯福政府的绝好机会,但也不排除是罗斯福一手导演的苦肉计——他用华莱士这种愣头青为开路先锋,吸引众人攻击火力,然后再把局面扳回来。罗斯福虽然病重,但他还没死呢——只要他从医院回到白宫,华莱士拥有的权利立即就会像肥皂泡一般破裂。说到底,华莱士只是代行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继位。看看参联会众人的态度就知道了,人家根本不把他当回事。
  因此,他攻击的口吻很公式化,第一是认为副总统谈论和平和战争背离了权利架构;第二是认为美国率先提议和平背离了国际条约,这对美国的国际声誉是个重大损害。这种声音当然是政治正确,但没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迅速淹没在众人一致的口吻里。
  当天晚上,他接受了记者采访,记者们虽然从国会议员们情绪激动的脸上知道发生了大事,但所有人的口风都很紧,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华莱士的政客,都挂着招牌式的笑容:“副总统做了一个很有深度的演讲,我们会关注后续事态发展,具体什么内容,建议还是直接采访华莱士先生本人。”





第241章 漩涡中的华莱士(完)
  “其实我们昨天写了完整的、完全贯彻您意见的有关报道,但这些没有通过新闻审查,所以全被撤了下来……”对方在电话中向他诉苦,“联邦调查局盯得很紧,我们有个编辑因为情绪比较激动还与他们争执了起来,后来就被协助调查间谍的名义带走了,今天早上才放回来,不过人没事,只是受了点惊吓。”
  “他们这是在滥用新闻检查权利。”华莱士恨得牙痒痒,“这是胡佛,对,一定是胡佛干的!”
  对方马上就不敢吱声了。
  “我知道了,等我处理好这件事,你们明天再把正确的新闻挂上去!”
  “好的。”对方挂掉电话,悄悄擦去了额头的汗水,昨天形势比他刚才说得还严重十倍,调查局直接把自己的陈年老账都翻出来拍在桌子上,问自己是愿意听话还是想让这些事都抖出来?权衡利弊下,自己当然只能照办。现在新闻媒体一不怕总统,二不怕国会,偏偏怕拥有管制权的联邦调查局,胡佛的威名哪是一般人敢去撼动的?
  还有好几个平时走的比较近的议员悄悄透露了一些消息,从参联会这些将军在会场上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人家根本不把华莱士当回事,直接就夹枪带棒、指名道姓地骂过来,有哪位将军敢在公开场合抱怨一下罗斯福?作为一个职业高度敏感的总编辑,于公于私,他都不会选择与胡佛和联邦调查局对抗,最起码现在不会。
  华莱士刚要打电话找胡佛问个明白,冷不防办公厅主任的电话进来了:“阁下,今天一大清早,丘吉尔首相就从英国坐飞机出发赴华盛顿来了,赫尔国务卿说他届时前去机场迎接。”
  “丘吉尔来了?”华莱士一愣,“没人发邀请给他啊?”
  “来访名义是探望生病住院的罗斯福总统!”
  “该死!”华莱士心里暗暗怒骂一句,然后道,“那行,等丘吉尔首相快到时给我个电话,我下楼去接他,仪仗队就不用摆了。”
  “明白。”
  又耽误了几分钟,他才想起给胡佛打电话的事,立马要通电话,接电话的正是胡佛本人,态度倒很好,但口气让他听得很不舒服:
  “阁下,没错,封锁并修改有关消息是我下令的,因为我认为这些内容非常敏感,涉及秘密信息,应该严格保密,决不能让敌人知悉我们的真实情况和损失。同时,和战问题、单独媾和问题都与同盟联合作战息息相关,在有关权利机关发表意见前,您作为副总统,特别还是代行总统职权的副总统,将这些话散布出去是非常不妥当的。我认为政治人物应该谨言慎行,否则将严重影响国家形象、政府形象和领导人形象。如果按照您的说法,杜鲁门参议员关于要弹劾您的消息应该也要放出来,是不是?”胡佛在电话里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如果每次国会里有些什么新鲜主张都上报,民众还不沸反盈天?再说我也没有封锁全部媒体,只是针对主要的几家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箴言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