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第6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盆地里由于分属三国,一直都不存在统一的地方独立政权,同样也是彼此攻讦,但舍尔纳可不管这些,进入盆地后立即用铁血手段严格控制了场面,甚至还建立起一整套统治体系,当地民众普遍认为德军给他们带来了渴望已久的秩序和安定,整个盆地不但成为地理上的绿洲,也因为源源不断有人前来投奔而变成了心理上的绿洲。
1月18日,完成一切部署的朱可夫再次返回塔什干坐镇,亲自指挥整个水星战役,紧锣密鼓的调兵遣将准备大干一场。这一天正好也是角田觉治带领二航战出发赴中太平洋进行“武藏破交”的同一天,他的舰队不但得到了全新整治的瑞鹤号航空母舰,而且还得到了新的、拥有折叠翼的BF…219c战斗机和其他全新的舰载机。
德方根据前线部队的请求和纽芬兰战役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决定将Do…412(紫电改)正式列入舰上战斗机、Ju…198(流星改)正式列入舰上攻击机,日本也依据技术合作备忘录得到了相关信息和技术资料,但要拿到实货还要等不少时间,但既然堀悌吉表示5月份才能出击,一切都还完全来得及。
在过去半个月里,新任海军枢密使,兼任军令部总长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两大要职、实际控制整个海军的堀悌吉以天皇诏书为原则、以海军枢密令的方式展开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海军大改革:
他第一把火就烧向了1886年就开始实施,已存在半个多世纪的《镇守府条例》,一口气撤销了横须贺、吴、佐世保、舞鹤四大镇守府(舞鹤镇守府曾在1923年降格为要港部,1939年恢复,实力比较弱),全新组建了帝国海军本土战区,各镇守府长官也随即全部下岗。随后,原舰队派骨干、第二舰队提督近藤信竹大将出任本土战区司令长官,宇垣缠担任参谋长,其他岗位在4大镇守府中筛选合适官员进行出任。
简而言之,新组建的帝国本土战区主要划分为整备与作战两大职能,前者是负责舰艇整备补给、新入役舰艇编组、舰员(陆战队)训练、港务航道、各海军机关学校管理等,后者是负责统一指挥驻扎本土的航空队、海上护卫队(水面舰艇和水下舰艇两类)、特攻战队、陆战队、警备队、海兵团等执行防御任务。换而言之,本土战区辖有一切归属于海军的本土作战力量,水面、水上、空中、陆战队、警备队、港口要塞、雷达基地都一体化指挥,但只负责防御职能(进攻职能归属于联合舰队所有)和维护补给职能(主要针对联合舰队)。
改革中还取消了滑稽可笑的舰艇和兵员镇守府归属地限制,海军可进行混乱编组,类似于“吴之雪风、佐世保之时雨”今后将变成回忆。更要紧的是,在原镇守府条例中,镇守府司令长官规定直接隶属于天皇,在军政事务上接受海军大臣领导,在军令事务上接受军令部总长领导。但在改革后,本土战区司令长官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并级,改成隶属于海军枢密使领导,军政、军令事务依然分别归属于海军大臣和军令部总长领导。
这就让各方进一步明确:今后天皇只能抓到枢密使、海军大臣、军令部总长这一级,顶多再加上咨询角色的军事参议官,不能再越过他们直接抓战区长官或联合舰队司令长官,这就等于把天皇的海军指挥权砍掉九成以上,堀悌吉成为名副其实的海军第一人。
原横须贺镇守府长官、海军大将古贺峰一被任命为天皇侍从长,与堀悌吉、山本五十六为同期同学的吉田善吾海军大将转任首席军事参议官(不仅算航空派,还难得地赞同堀悌吉的思路),原吴镇守府长官、一直对改革持有反对意见的加藤隆义大将转入预备役,原佐世保镇守府长官、具有皇族身份的北白川宫辉久王(小松辉久)海军中将转入预备役,原舞鹤镇守府司令长官、与井上成美同期的海军中将大川内傳七转任海军兵学校校长。
这样一来,32期以前的海军将领全部转入预备役,32期只有堀悌吉、山本五十六和吉田善吾三名现役大将,其余将领也全部退役,随着35期的高须四郎被任命为南洋战区司令长官后,后面33、34、35各期已无将领在联合舰队任职(事实上这三期除极少数例外,已全部退役)。排在堀悌吉之后,联合舰队资格最老的提督变成36期的冢原二四三,而37期又有呼声最高的小泽治三郎,这就为重新编组联合舰队,真正将作战重心从战列舰部队转为航空母舰部队创造了制度条件。
不过,日本海军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然还不被外界所知悉,起码在参联会主席、总统参谋长李海上将和约翰普金斯悄然抵达医院探望病重住院的罗斯福时还未曾提及。
与一个多月前比较起来,罗斯福的气色明显好了很多,各项身体机能也恢复得比较理想,在与两人进行长时间谈话和交流时保持着一致的思维清晰与逻辑连贯。纽芬兰战役初期,一直等待好消息的罗斯福显然经受不了连续失利的刺激,但到了后期,特别是坎宁安用杀敌500,自损1000的战术拼个两败俱伤之后,罗斯福反而恢复过来了,他冷静地思考了整个局面,认为就目前的态势而言,坎宁安的消耗战术居然是唯一可行的方针——纽芬兰、佛得角战役后,损失很大的德国舰队不就不能维持英加航线的高压态势了么?
其实一周前,他的身体就足以支撑他复出主政,但罗斯福微笑着拒绝了,他要看一看华莱士的施政手段,但现在的实际无疑让他失望了……
第231章 华盛顿政治阴谋(中)
“我们派人和德方进行了秘密外交接触,询问了德方要价,甚至还打听了苏德媾和的消息,情况令人非常吃惊,也令人非常沮丧。”在罗斯福的病房里,哈里…霍普金斯叹气道,“唯一的好消息是小罗伯特还活着,德方已得知了他的身份,甚至还把有关照片和信件带到日内瓦让约瑟夫过目了。德国人甚至大度地表示可偷偷摸摸释放罗伯特,不过约瑟夫没接受,认为这对罗伯特今后的政治前途不利,罗伯特本人似乎也不太情愿——他认为抛弃同伴和手下偷偷摸摸溜走是件很丢脸的事,但他表示他绝不会投降德国人。”
罗斯福点点头,叹息道:“是个好孩子,我欠约瑟夫实在太多了。”
霍普金斯口中提到的约瑟夫是指约瑟夫…肯尼迪,他是爱尔兰移民后裔,经过连续两代的奋斗终于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并从事各种投机买卖赚了不少钱。在积聚几亿美元资产后,约瑟夫醉心于政治活动,将宝全部押在富兰克林…罗斯福身上,认定他就是国家所需要的领袖,同时认为帮助罗斯福竞选有助于自己进入政坛。
在罗斯福第一任总统竞选过程中,约瑟夫不但自己提供了大笔政治捐款,还不遗余力地帮助罗斯福筹集资金,并多次陪同参加竞选旅行。但罗斯福在当选总统后并未对其委以重任,只任命他出任新成立的证券管理委员会主席(约瑟夫自己搞证券投机,知晓各种内幕交易和漏洞,安排该职务无疑称得上知人善任),可心比天高的约瑟夫看中的位子却是财政部长。尽管如此,约瑟夫忠心不减,1935年他又请记者以自己的名义代笔写了本《我支持罗斯福》的书,详细描写了竞选过程,并在书中吹捧罗斯福的种种,最后再把书寄给罗斯福过目拍马屁。
后者对此只回了一封短信:“书不错,我很高兴。”约瑟夫却把这个只是张条子的回信当作至宝,装裱好挂在家中,一有客人来就夸耀一番。1937年,在罗斯福第二个任期里,继续支持他的约瑟夫…肯尼迪得到了驻英大使的职务,这对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后裔来说简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不过老约瑟夫虽精于赚钱,但外交事务特别是欧战爆发前风云诡谲的欧洲政治显然超越了他的能力圈。欧战爆发后不久,当了不到三年外交官的他就被召回国,然后一直没担任什么重要职务。
当然,罗斯福绝不会说“能力不足”这样的屁话,而是找了另外借口——作为一个爱尔兰人后裔,约瑟夫非常亲德,相比起英国首相而言,德国元首对他更有吸引力。而欧战爆发后美国外交方针显然是联英抗德的,所以约瑟夫丢掉位置“理所当然”。但约瑟夫毕竟在外交圈厮混过一段日子,知晓外交情况并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无官一身轻的同时又贴着罗斯福心腹的招牌,与德国开展秘密外交是非常合适的。事实上德国也很快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在瑞士大使的撮合下,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亲自和约瑟夫进行了秘密会谈。
而罗伯特是指约瑟夫的儿子罗伯特…肯尼迪,他在一辆Pt鱼雷艇上服役并担任舰长,还参加了佛得角战役,可惜结果不太理想,最后是被陆军们裹挟着成了德军的战俘。约瑟夫一心指望几个儿子今后能出人头地甚至担任总统,因此对他们的培养不遗余力,他把儿子送到军队是去镀金的,没想到镀金不成却变成了战俘。
“说说看吧,德国人具体是什么条件?”罗斯福想了想,“先说苏德媾和的条件好了。”
“大体条件和我们以前打探到的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三条:
第一,苏联同意目前已独立的各加盟共和国退出苏维埃联盟并承认其独立;
第二,以双方现有交火线为依据后退500公里为新的苏维埃政权控制领土,考虑到目前战线犬牙交错,实际打算约定以乌拉尔山为边界,同时在乌拉尔山以西留出500公里作为缓冲区,今后将有东、西俄并立,合称俄罗斯邦联共和国。其中西俄叫俄罗斯(孟什维克),东俄叫俄罗斯(布尔什维克),为照顾斯大林的面子,这个邦联共和国名义上领导人都由东俄领导人兼任,但实际上东、西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货币都是独立的,除都叫俄罗斯以外,看不出有什么联系,东西俄平等建交,互不隶属、互不干涉内政;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