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坦克同样也是如此,联合舰队上下与德国海军陆战旅在朝夕相处中早就将坦克性能、好坏摸得门清了,有些小门道也套话套出来了,更知道同样是T…34,批次不同意味着后面的质量与战斗性能完全不同,因此事先也挑过了,德系的3号、4号当仁不让地被海军先挑走,质量最好的T…34也是海军囊中物,至于那些看着威风、实际用起来不怎么样的KV系列、玛蒂尔达、丘吉尔、法国B1重型坦克、格兰特李等全留给了陆军。
当然,海军吃相还是蛮“优雅”的,因为陆战队数量有限的缘故,挑选时注意优中选好,数量拿走的倒不太多,看上去还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这让山下奉文和名仓刊分外感激。不管怎么说,海军能把坦克全部带到锡兰岛上让印度军先挑,那就是天大的恩惠,至于海军要先拿走一部分好的,他们事先并不知道,知道也会认为完全合情合理——至少换陆军来做法只会比海军更过分。
陆海军虽然向来看不顺眼,但这一次陆军上下对海军还是很敬佩的,至少这些装备物资都是海军豁出命去挣回来的,还大方地分给了印度军,等到中佐以上的军官们开上做梦也想不到的小汽车并听说海军摧毁巴拿马运河、轰炸纽约的壮举后,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海军板载!”的口号。看上去一片融洽。
山下奉文对敌人狠,对自己也够狠。在昨天商定的策略中,他决定10天后,也就是7月24日准备发起对马德拉斯的进攻战役,虽然舍尔对日军官兵能这么快掌握德国坦克表示将信将疑,但名仓刊信誓旦旦拍了胸脯,表示完全没问题——保证提供状态最好、战斗能力最强的战车大队。
但到第二天上午他就完全相信了,日军官兵从清晨开始就对德军装甲部队进行贴身紧逼战术:经常几个人的眼睛盯着一个德国坦克兵,看他如何保养、如何维修、如何补给,差点连如何拉屎都要学了去——偷拳头的形象完全跃然纸上。
而且还让人找不到发火的机会:你要落座,他眼疾手快地帮你搬来凳子;你要抽烟,还没等你将火柴掏出来,对方已殷勤地点着火凑了过来;你要维修,他一声不吭地在旁边帮你递工具;至于其他苦活、累活,日本兵更是抢着干。以至于下面人和舍尔开玩笑,部队仿佛一下子多了几千个不要钱的免费佣人。
更让舍尔感到吃惊的是,下午他本来想找山下奉文沟通下事,结果被告知就在德军营地里。
等舍尔找到他时,他和名仓刊两人正满脸油污地从一辆4号坦克底下爬出来,旁边还围着一大群人,几个德国维修兵满脸尴尬地站在一旁。
“长官,你这是何苦?”
山下奉文接过一块破布随意擦了下,满不在乎地说道:“我本来是现场莱观摩贵军演练和日常维护的,正好看到这辆坦克出了故障,就和名仓君一起亲手实践了一下修理,顺便带一带我部官兵的抢修能力,和他们实地讲解一下技术要领。”
“这个……”舍尔有些汗颜,说句实话,自从当上校级军官以后,他就再也没钻过车底、亲手动手维护了,山下奉文现在以堂堂上将之尊干最普通士兵的小事,他实在不好意思。
“不是已向贵军派遣了相应的教官和技术指导了么?您认为他不合格?”
“不不不,他们都是好老师,很受部队官兵尊重。不过我们时间不多,必须采取一些不同寻常的办法,叨扰之处,请多谅解。”
舍尔压低声音:“那也不用您亲自跑来更不用自己钻车底吧?”
“我不重视的话,部队上下怎么能感受到压力呢?来的路上我就和他们说过了,要想当陆军大将,不吃苦是不行的。”山下奉文笑道,“我听说过您在霍尔姆包围圈里的事迹,如果那时候您只躲在后面的指挥部里发号施令而不是冲到一线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只怕他们坚持不了那么久吧?”
舍尔一回忆,还真是如此,便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我在部队里出了竞争办法,所有大队一起学习、培训,但最后只挑状态最好、战斗意志最强的部队去执行登陆任务,这可是非常难得的荣誉。”
“好吧。”舍尔叹了口气,“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会加大培训力度的。”
就在日军上下起早摸黑地进行地狱训练时,他们的对手,英国第11集团军司令官吉法德中将正在马德拉斯指挥部里大光其火。
“混蛋,都是一群混蛋,他们迟早要断送印度大陆!”
在丢失锡兰、失去几乎整个集团军司令部后,可怜兮兮的吉法德中将在马德拉斯依托城防部队重建了指挥系统,并向蒙巴顿发去了求援电报,并提出了三项要求:
第一,迅速抽调有力部队给11集团军增加兵力,加大南印度防御密度;
第二,从东北部调集美军陆航主力对锡兰发起轰炸和压制,即便不能摧毁敌人的防御体系,至少也要让他们不能舒舒服服里利用锡兰支援;
第三,要求蒙巴顿协调美军太平洋舰队尽可能提供支援,反攻锡兰。
他看得很清楚,锡兰今后将是印度次大陆这个牢笼的看守,有了这块踏脚石,日军进可攻、退可守,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而且锡兰被占领后还卡住了航路,断绝了印度接受南非或澳大利亚补给的可能。
他相信,失去锡兰的危害和可怕前景所有人都是能看明白的。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三项要求只得到了有限的回应:蒙巴顿只从埃尔文的14集团军中抽调了3个旅进行增援,其他部队以缅甸日军的威胁而拒绝抽调;
美国陆航和英国皇家空军往南部增加了6个中队,并排除轰炸机对锡兰岛进行轰炸,但在日军海军陆基航空兵到来后,他们迅速装备起了FW…190和BF…109,再加上舰载机飞行员的BF…219,锡兰岛上的防空力量密不透风,不断击落英美飞机,短短1周时间损失了30多架飞机。而付出这么惨重的代价后连最基本的目标——摧毁日军在锡兰岛上重新启用的雷达站都没能做到。
在飞行员们看来,他们完全尽了力,而在吉法德中将看来,这些兵力远远不够,他要的是主力——6个中队就是主力了么?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至于美军舰队,尼米茨的回复就更加彬彬有礼:“本舰队目前正在进攻吉尔伯特群岛日军,试图牵制联合舰队,待完成战役并休整完毕后,本舰队将评估后续作战需求并考虑贵国请求……”
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等美军打完吉尔伯特再休整然后再打锡兰,他估计秋天都快要过完了,那时候别说是锡兰,只怕整个南印度都要守不住了。
他咬牙切齿地骂道:“给伦敦直接发电报,告诉布鲁克元帅和丘吉尔首相,如果不给予本集团军有力支援,本人对南印度后续局面发展概不负责!”
机要参谋愣了一下,转身就去发报……
第4章 南亚之虎(2)
美军对吉尔伯特群岛的进攻进入第二天,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马金岛后,哈尔西将下一步进攻目标对准了塔拉瓦。
说是岛屿,其实塔拉瓦是一串珊瑚礁组成的环礁,整体呈现三角形,露出水面的小岛约有20个。其中贝蒂欧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日军防御最坚固的岛屿,而这正是美军攻击的重点目标。
贝蒂欧岛中部有一座飞机场,拥有跑道3条,其主跑道长1200余米,是整个吉尔伯特群岛中唯一的轰炸机跑道。岛四周是宽为150米至400米的珊瑚礁岛。一条500米长的椰木栈桥伸入礁湖,供舰船卸货,仿佛是贝蒂欧的鸟腿。不过,在美军航母编队昨日的轰炸中,这座机场已完全瘫痪不能使用了,海军作战飞机在昨天就已基本打光,剩余的几架被地面部队保护起来,不再出去无谓送死了,现在美军占据了绝对制空权。
在这面积仅为1。18平方公里的珊瑚岛上。日军驻兵2500人,全是海军陆战队,司令官是柴崎惠次海军少将,另外还有一个工兵营和近千名朝鲜劳工,使岛上部队总数约达4500人。出于吉尔伯特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绝对国防圈的重要性,柴崎上岛以后一直在修建工事,到现在位置,整体工事修筑还没有达到他期待的水平,但大体轮廓已完全就别了。
在外围浅水礁盘上,他设置了大量的混凝土三角锥、切瑚堆、铁刺网和椰木栅,并配合大量火炮和步兵武器,以阻击敌人的登陆舟艇。大批半地下式碉堡,上面覆盖着厚厚的椰木、钢板和珊瑚沙,足以抵御大口径舰炮的轰击。岛上共有11处岸炮阵地、均系混凝土钢板建筑,里面装备的全是海军通用的8英寸舰炮。海滩地带还有25门野炮,全设在坚固火力点中。
在岛屿纵深,工兵们陆续修建了极其复杂的防空洞体系,战壕和沟壑纵横交错,在地下构筑起了一条交通线,柴崎本人的指挥部设在一个用钢板和一米厚混凝土当围墙的巨型碉堡中,他曾对部下夸下海口:“塔拉瓦工程修建完毕之日将固若金汤,哪怕100万美军前来进攻也拿不下!”
与历史相比,塔拉瓦岛上的日军守军增添了几个变数,第一,岛上拥有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批量生产的多型号铁拳和一共10枚神风;第二,岛屿工事并未全部完工,但柴崎本人对遭遇进攻是有预期的。
更大的变数来自于美军自己,太平洋舰队的进攻实力远不如历史上强大:历史上美军太平洋舰队倾巢出动,总共动员了9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14艘护航航母和5艘正规航母,其他还有数不清的运输船只和保障船,但由于南太平洋战役、印度洋战役和巴拿马战役的历次损失,这次美军投入进攻的舰队力量只有4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6艘护航航母和2艘正规航母(舰队航母、轻型航母各一艘)。
不过尼米兹、哈尔西和霍兰德…史密斯还是对“电击”战役充满了信心:情报显示联合舰队主力尚在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