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488章

铁十字-第488章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微笑着问道:“康斯坦丁同志既然有这么清晰的思路,为什么不在我面前阐述呢?我看讲得不错嘛。”
  “这个……”贝利亚犹豫了一下,最后决定还是实话实话,适当再为朱可夫美化一些,“他表示,因为布良斯克方面军投敌叛变,最近不宜公开讨论这个话题,要给斯大林同志留一点思考的余地,不要逼迫他,全党和全军还等着总书记确定最后方向。他说总参谋部只会从军事角度看问题,总书记站得高、看得远,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问题,善于围绕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进行决策……”
  “后面半句是你加上去的吧?”
  贝利亚咬了咬牙:“朱可夫同志没这个原话,但意思是差不多的,而且也没发现他和其他人串联的踪迹。”
  “华西列夫斯基同志求见,说有紧急军情汇报。”
  “请他进来。”斯大林叹了口气。
  “今天清晨,敌军在北起米丘林斯克、南至米哈伊若夫卡一线发起了猛烈进攻,这次是以一线平推、扇形展开的方式进行进攻,截止目前,德军已冲破我军中路防线30…40公里,总参谋部认为,我们无力在这条连续战线上进行守卫,为避免损失有生力量,请求总书记同意部队撤退。”
  这也是斯大林认为离不开朱可夫的原因:城堡战役结束后,朱可夫认为德军在城堡战役结束后会有一段空档期用于补给和调度,当初朱可夫估计的是300公里进攻线与2周左右的休整期,事实证明他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德军攻势在280公里处停了下来,然后休整用了18天。
  红军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拼命调度与补给。
  唯一有所出入的是,大本营认为这一次进攻依然是钳形攻势的如法炮制,却没料到德军会在如此宽大的正面上打出一线平推战术。
  “我们还能退到哪里?”斯大林平静地问道。
  “中央防线再往后撤退300公里。”
  “然后敌人休整几天,在8月份再来一次?”斯大林的语气十分恼火,“8月完了还有9月,9月完了有10月,我们一直退到西伯利亚去么?”
  华西列夫斯基不慌不忙地说道:“如果把列宁格勒方向的兵力抽调回来,可以从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两个方向发动钳形攻势,但前提是建立在继续引诱敌人进攻的基础上。”
  “如果我们轻而易举地撤退,德国人还会上当么?”华西列夫斯基犹豫了一下,最后坦然说道,“所以我们认为需要作出一些牺牲,显示我们是仓皇撤退的模样,部分部队装备和物资将予以抛弃,一些群众可能暂时不得不生活在敌占区……”
  “敌占区么……”斯大林脑筋转得很快,一下子就联想到刚才那200万的方案上来,马上说道:“刚才贝利亚同志向我提了一个建议。”
  贝利亚暗暗叫苦,这明明是总书记自己想出来的点子,转眼间就变成了自己的“建议”,当着华西列夫斯基的面他还不敢否认,只好一五一十地将意见重新阐述了一遍,
  华西列夫斯基一愣,踌躇地说道:“这在军事是完全可行的,在政治上会不会影响党和总书记的声誉?”
  “今天晚上就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讨论这个策略,如果大多数同志赞同的话,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斯大林又走到地图前,“不管你们怎么撤退,你们必须给后方留有足够的转移时间,不能让有计划的转移真的变成溃退和溃逃……”
  华西列夫斯基回到总参谋部的时候,又是2个小时过去了,给方面报告上来的情况已大大恶化:深处对峙第一线的巴拉绍夫落入德军之手,留守的2个师6000余人投降;其余方面德军正依仗装甲力量进行猛烈攻击,没有可以依靠的连续阵线,也根本无法阻挡如潮水一般用来的德军进攻部队,红军像被撵鸭子一样从防线上被人推出去,偶尔有几支部队找到了可以暂时防御的狭小地块,也很快被随后涌进的德国步兵包围,一个又一个小型包围圈飞快形成然后迅速消融。
  他把意见向朱可夫已传达,后者愣住了,半天后才问:“这是斯大林同志的意思?”
  “是贝利亚同志的建议,但我感觉出自于是斯大林同志的暗示。”
  “我们什么时候能反击呢?”
  “至少还要再放300…500公里。”
  库兹涅佐夫傻眼了:“这样连古比雪夫都要沦陷了。”
  “如果我们不想德国人今年夏季去打莫斯科或者斯大林格勒的话,只能把中路的地带给他们。当然必要的阻击还是要打一打,一点都不打只管撤退的话,部队就真全完蛋了。”朱可夫犹豫了很久,最后狠下心来:“先按这指令执行吧,尽可能把有生力量保存下来。”





第275章 夏日惊雷(7)
  一线平推、扇形展开的战术说起来真的很傻,但德军刚刚休整完毕,又占据火力、机动与人员优势,这股短促突击战术使用起来非常猛烈,德军在长达800多公里的中央战线上动用了4个装甲集团军,整体包括12个装甲师,8个装甲掷弹兵师、26个步兵师在内的强大力量,如同一辆推土机一样隆隆前进,以突击、渗透、摧毁三部曲攻破红军有效防御线,整体战役仿佛是小型巴巴罗萨战役重演,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比巴巴罗萨当初的突进更迅猛。
  7月8日,红军放弃米哈伊若夫卡,断后部队3万余人不是阵亡就是被俘,另有将近1万余名伤病员无法转移,落入德军之手。
  7月9日,德军占领加里宁斯克,守卫此地的2个红军步兵军崩溃。
  7月10日,德军从米哈伊若夫卡一线度过顿河,迅速占领顿河左岸阵地,当初巴格拉米扬率领中央方面军费尽力气所占据的纵深地带全线被德军占领。
  7月11日,德军在800多公里战线上已整体向前推进了200…250公里的路程,南路最南端占领卡恰林斯卡亚,离斯大林格勒只有75公里;中路第3装甲集团军从正面直抵萨哈托夫郊外,第2装甲集团军占领红军城,从南面侧翼威胁萨哈托夫;北线一直打到奔萨,随时有可能调头南下直接攻击200多公里的萨哈托夫。
  德军下一步攻击目标此时已呼之欲出,就是萨哈托夫——这座位于伏尔加河中游的枢纽城市。从萨哈托夫往南350公里是斯大林格勒,由此往北500公里则是喀山,往东400公里就是古比雪夫——那里是众多苏联国家机构与外国使馆临时驻扎地,他们从莫斯科搬出来不到2年,现在又再一次面临搬家。
  占领萨哈托夫就意味着从军事上截断了伏尔加河,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将斯大林格勒半合围,虽然距离真正包围这座城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红军战略形势急剧恶化。
  不过德军在乐观之中也有隐忧,在进展一片良好、前线捷报频传的同时,蔡茨勒也敏锐地从各部上报的战况通报中看到了不同寻常的东西,各部队普遍反映红军毫无抵抗之心,一触即溃,占领目标区域速度奇快,但实际消灭的敌军数量并不多。4个装甲集团军打了将近一周,真正消灭的敌军加起来不到30万(其中被俘10余万),不仅数量比不上城堡战役,质量也下降得十分厉害。
  蔡茨勒亲自去检查过被歼灭的红军部队,发现大都是今年春夏之交组建的新番号部队,毫无战斗力,要么是老番号部队中战斗力比较差、意志薄弱、装备恶劣的人员,望着一大批被俘的伤病员和那些没伤没病却全是40、50岁男子组成的俘虏队伍,他忍不住在心中大大打了一个问号。
  更让德军头疼的是,占领区里还余留了一大批俄国人,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很多人已连续饿了4…5天了,他们甚至都忘记了上次吃饱是什么时候了。如果换以前的党卫军特别行动队,碰到这些人说不定直接就拉出去突突了。但霍夫曼在俄罗斯解放军成立后已下过指令,严禁国防军、党卫军接触敌占区民政,日常事务一律由俄罗斯解放军管理,德军应通过俄罗斯解放军的官员传达有关民政指令。
  审讯很快显示这批老弱病残是红军撤退时有意留下的,一方面他们行动不便,根本跟不上转移步伐;另一方面,除少数人外,大多数都丧失了劳动能力——完全是累赘,而且什么有用的东西也没给这些人留下。
  这样的事不是一个地方或少数地方上演,在多个新占领区域都出现了类似情况,最后经过紧急协商,总参谋部决定从各部军粮中拨付一点用于救济这些平民。
  到7月12日,德军上下愕然发现:本方用于此次进攻的部队总共不到80万,但依靠德军口粮过活的占领区人口骤然增加了20多万,再加上被俘的10万红军战俘,一下子多了30多万嘴,粮食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情况很快就汇报给了东线军需总监施蒙特,他感觉到这件事非常棘手:全部干掉这些人固然一了百了,但一方面感觉下不了手,另一方面又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养起来也不是个事,虽然可以只给这些俄国人极少的粮食,但再少也有30万张嘴等着救济,随着德军快速推进,可以预见人口每天还会增加。
  对于这群人员如何处理,他拿不定主意,只能将请示电报发往柏林,弗拉索夫硬着头皮发来电报说“希望能在不影响部队作战的情况下救济一下俄罗斯灾民”,同样被总参谋部转给了霍夫曼。
  霍夫曼考虑再三,最终下令:就地兴办难民营,维持他们勉强不会饿死的状态,然后再逐渐利用运送补给的火车运力向后回转,难民营由俄罗斯解放军维持秩序,德军负责监管。
  施蒙特以德国人特有的精细确定了难民救济标准:4个俄国平民或3个红军俘虏发放1份相当于作战部队普通士兵的粮食,但不包括肉类,维持他们勉强不会饿死的状态,这样统计的结果显示差不多就相当于增加了8…9万部队的口粮需求,刚好把战役运输和存储潜力用完。
  没想到各地刚办起难民营,开始每日发放粮食救灾,不知道又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