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1163章

铁十字-第1163章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霍顿兄弟造出来的飞机——Go…229(空军标准代码Ho…229)。





第79章 通向铁幕之路(82)
  正如美国的约翰·K·诺斯罗普一样,霍顿兄弟也是狂热的飞翼迷,除了飞翼之外,他们脑袋里空空如也,几乎拿不出什么优秀的设计,于是不甘寂寞而又别无他路的两兄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在没有军备部支持下自带干粮上路,设计出了Go…229,并在哥达飞机场进行了原型机建造。
  由于此时德国已基本胜利在望,所以材料也好,发动机也好,都比历史上要宽裕,型号还是这个型号,但不至于用部分木材代替金属,用蹩脚发动机试验,于是居然在1945年10月份完成了首飞。
  飞行姿态看上去很怪异,不过依然能成功起降。
  对这样的刺头军备部当然是要打击的,但恰好这时候保时捷博士私下研制超重型坦克的事情也暴露了,哭笑不得的施佩尔只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将两者都放下。
  或许是从超级坦克欺骗案中受到了启发,霍夫曼忽然认为造一下飞翼也没什么不好的,不就是几千万马克嘛,现在有钱、有闲还有取之不尽的资源,为什么不探索一把呢?
  于是霍顿兄弟突然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Go…229有了正式户口不说,军备部还一口气订购了12架,并表示前期的研发费用会资助一笔。这样一来,Ho…229几乎就和BF…519同步发展。
  霍顿兄弟虽然在学术上比较执拗,不过为人处世可一点也不傻,他们知道梅塞施密特公司后台硬,绝口不提Ho…229是战斗机,一个劲宣称自己是新型轰炸机——顶多是战斗轰炸机,避免直接顶上被人穿小鞋,再加上Ho…229的速度才刚刚突破1000公里/小时大关,连Ta…183的水平也没到,梅塞施密特公司自然不会横加阻挠。
  到6月份,Ho…229造出了8架逐次改进的原型机,不过也摔了2架,虽然飞行员依靠弹射座椅都安然无恙,但也从证明要操控飞翼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不过战略欺骗嘛,自然是怎么噱头怎么来。
  于是在解说员口中,Ho…229就变成了极端高大上的东西:“这是划时代的新型喷气战斗机,在速度超过10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能够携带1。5吨炸弹飞行超过2500公里,更重要的是,这种特殊的气动结构和材料运用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雷达波免疫的飞行器诞生了……换而言之就是个不可思议的结果,这是架隐形飞机!说隐形并不是肉眼看不见,而是这架飞机拥有特殊涂层,在漆黑的夜晚会无视一切雷达,依靠1。6万米的最高升限,悄然无息地抵达目标上空,并依靠德意志最新研制的精确制导弹药,像最高明的剑客那样一击必杀!元首亲自将其命名为:幽灵!”
  “哇”地一下人群全都尖叫起来:幽灵?隐形飞机?
  爱德华八世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空军参谋长波特尔元帅:“真可能有所谓的隐形轰炸机么?”
  “陛下,没德国人吹得这么玄虚,不过还真可能有……”波特尔解释道,“我们的专家认为,要避免飞机被雷达发现,干扰是一个办法,缩小反射面积同样是一个办法,如果我们把一架飞机的反射面造型缩小到只有大雁或老鹰这么大,那要侦查起来就非常麻烦了,就好像现在海军雷达在海上侦探小型军舰不太顺当那样,很容易被外界干扰。我猜想这种极端特立独行的造型,这种所谓的涂层一定是德国人研究出来用于减少雷达波反射的奥秘……”
  “看样子我们也得跟上,如果再来第二次不列颠之战,那恐怕会有天大的麻烦。”
  波特尔心想:别说飞机了,光德国那些导弹就是天大的麻烦,不过既然国王开口要抓紧,他回头就能管议会多要点钱,这买卖还是划得来的。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是霍夫曼提前把B2的拉风特点给安插在ho…229身上了,波特尔到底也是专业人士,一语就道破天机,可惜,越是道破天机,越是认为抓住了事情的奥秘,越是容易陷进去。吃瓜群众听听有隐形飞机这种事笑笑就过去了,谁会当真呢?
  人群中的东久迩宫稔彦王脸色惨白,对身边的石原莞尔道:“石原君,这么大的技术差距怎么办?我来之前还信心满满,认为帝国将来至少是世界三极之一,说不定有朝一日还能跃居第一,可一看这些玩意,深感压力,三极能不能维持都是个问题。”
  “殿下,急是急不得的,德国发展多少年,日本发展多少年?需要时间!不过堀君思路我认为是对的,今后要少打仗了,多花点心思把经济、把科学技术搞上去,特别是科学家一定要重视,今后日本再好的青年不能都进军队了,必须先进大学、进研究所。”
  “你也这么想?”
  “是啊……我一个大将说这样的话,我自己也深感痛心,可老路真不能再走下去了,今后我们尊重科学家、尊重教师就要像尊重陆海军大将,尊重陆海军军官一样对待,没有这个氛围,政府再号召也是假的,民众精着呢!你看海军一搞飞行员也能当军官,好的飞行苗子全被海军吸走了,以至于陆军现在飞行员水平明显不如海军,难道就因为海军拍了《太空决战》电影搞宣传?那是表面现象!哪个做出选择的学生后面不是站着饱经沧桑、熟悉社会的父母?”
  “科技也能这么搞?”
  “当然,比如扩大理工科学校数量,减免学费、提供奖学金、政府资助出国深造,有了成果不吝重奖,各级学校要提高教师待遇,最起码要比同级的政府公职人员收入要高,然后再给予各种各样的荣誉,比如陆海军大佐以下的军人见了佩戴教授、副教授勋章的人物要敬礼,大尉以下的军人见了佩戴资深教师勋章的人物要敬礼,这样才能把氛围培养出来。”
  “但这样一来,社会氛围就会复杂化,人心浮动,知识分子是最难管理的……你记不记得,所谓天皇国家机关假设就是一个教授提出来,多少轩然大波啊……”
  “所以文科要进一步压缩,什么文学、法律、社会、政治根本不要这么多,他们除了能扰乱思想还有什么建树呢?”石原莞尔叹息道,“自由自在的思想对日本来说是一种奢侈品,我们必须忍耐,忍耐到日本真正强大了才可以开放,到时候爱搞文艺搞文艺,爱搞文学搞文学,爱玩理论玩理论,这个世界是认拳头、认实力的,只有手里实力真正强大了,玩嘴炮才是好途径,否则嘴炮功夫再好也不顶用。”





第80章 通向铁幕之路(83)
  空中方阵最后亮相的是直升机编队,包括攻击直升机、运输直升机等悉数亮相,甚至还第一次出现了反潜直升机和指挥直升机的身影。
  当其他国家还在为究竟该发展多种直升机还是聚焦于一种直升机,在争论归属于陆军还是空军时,德国已完全按霍夫曼的认知进行了分类:所有的攻击直升机都配属给地面部队,运输直升机由陆、空军相互协调,至于专业担负海军任务的搜救、补给、反潜、侦查等类型的直升机,全部由海军航空兵分管。
  看着这一系列直升机登场,石原莞尔更是眼馋得流口水,对东久迩宫稔彦王道:“殿下,当我们还执拗于机甲力量时,人家已向空中发展了。上次南非军演我看过报告,观察员们对直升机的突防威力赞不绝口,认为可以凭借少数兵力达到众多部队都完不成的任务,现在海军已在发展直升机了,陆军也不能落后。”
  “你有这个想法我也支持,军费呢?”
  “那就只能再裁军了。”石原莞尔低声道,“我今天打听到一个消息,欧洲将进入大裁军时代,欧洲联合部队总数包括陆海一起,不过就是120万左右的规模,德国国内总兵力要压缩到100万以内,德国在欧洲联合部队中最多只占一半……”
  东久迩宫稔彦王一惊,一句话脱口而出道:“这么说来德国只有150多万部队?”
  “应该说德国本土只有这么一些,德国在南美、非洲、亚洲大概还有50…60万部队。”石原莞尔想了想,“另外党卫军可能还要保留10…12万人,说是欧洲一体,其实肯定以德意志人为主。”
  “即便这样,也就是200万出头,德国地盘比帝国大,人口和帝国基本持平,却只要200万部队……”东久迩宫稔彦王叹息道,“帝国光陆军就超过300万吧?”
  “所以必须裁军,类似70万规模的关东军、50万规模的印度军、30万规模的南方军和中国军都该裁剪,特别是关东军,长期保留这么大编制干什么?中国事变甚至满洲事变以前,陆军一共都不到70万人!”
  “好吧,裁吧……但愿军人不要闹事才好。”
  “所以分田要赶紧落实,普通士兵有了田,日子好过了,就不会再想着对政府如何……再说这次大战帝国是大大占了便宜的,哪怕最终交出去的夏威夷也是美国人花钱买的,有什么好抱怨呢?”
  “堀君是什么意思?”
  “他当然支持裁军,所以冢原也在对海军进行着手缩减,不过海军比较麻烦,不能像陆军那样大刀阔斧地裁军。”
  东久迩宫稔彦王一想就明白了:现在日本地盘北起北海道,南到新西兰,西到印度洋,东到中途岛,单纯论土地面积,似乎不如德国及其殖民地大,但如果加上海域,那几乎占了半个太平洋和三分之二个印度洋,这么大的面积如果没有充分的海军力量,根本难以想象!
  “再可预见的将来,美国、俄国甚至英国、德国一定会把手伸到帝国领土上,没有强大的海军镇压和机动,只怕阵脚会大乱……”石原莞尔苦笑道,“从我一个陆军大将口中说出这种海军重要的话,简直难以想象,但事实就是如此……幸亏与中国的和平协定就快有眉目了,否则再保留30万中国军我也要崩溃了……”
  “难啊,难啊……”东久迩宫稔彦王叹着气,“回头我们把情况梳理一下,等堀君从夏威夷回国就召开会议讨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