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十字-第1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价,现在您站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美国元气,才能最大可能地保护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华盛顿先生带领大陆军打响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第一枪时,他难道就没有想到英国人实力强大么?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如果您站出来,美国历史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奇迹!”
托马斯点点头:“我明白了,我尽快去部署,我会和福斯特书记最后再协调一次,我还是希望他能够一起站出来带领无产阶级前进。”
“这是当然,革命的重要关头,没有人嫌自己的力量多,不过,您要抓住革命的主导权,不能让野心家和阴谋分子篡夺权力!”
第13章 通向铁幕之路(13)
1945年10月20日,国会经过激烈争论,大体接受了杜威政府递交的停战条件大纲,但对于具体细节又做了很多修正,要求杜勒斯再和德国人谈一次;除此之外,同意了加强治安管理和社会秩序法案,现在蓬勃高涨的示威游行让议员们都感到不安,如果没有这种外部环境,他们可能还不会这么爽快地同意德美停战的大体构架,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杜勒斯还要感谢美共给予的巨大压力。
麦克阿瑟所谓的裁军案也获得了同意,不过议员们留了两个口子:第一,裁撤的100万军队的有关费用不能全部给海空军,必须留一半用于后续抚恤和退役安顿,国会不打算再出一笔钱,只有一半可以交给海空军;第二,目前三军的军事订货和装备生产订单继续保持——换而言之,资本家和军工巨头们才不管停战不停战,哪怕明天要停战,今天该赚的政府订单也必须赚到手。当然明面上的理由不是这样,而是基于提升军队装备水平、优化战术体系等原因。
这一点无论杜威还是参联会都懒得和议员们扯,反正大不了将来再把这些装备赔出去一些冲抵对德赔款:用杜勒斯的话说,生产了那么多胜利轮、自由轮、护航航母,将来如果没用的话都可以给德国人折算赔款,另外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也可以敞开了生产,不但巴拿马要用,相比其他领域也要用,干脆一并冲抵给德国人算了。
麦克阿瑟的小动作杜威和杜勒斯算是看明白了,他们也不说破,杜威下定了决心,告诉杜勒斯:“转告德国方面,200亿美元我出了,25万精锐不能少,而且必须听我指挥!如果德国能再加一点优势装备和特种兵力并快速运到美国,我再加100亿!”
所谓优势装备指向性很明显,就是希望德国能给一批德造装备,比如陆军方面念念不忘的虎3坦克和狼瓘式步兵战车,比如突击步枪和轮式重型装甲车,还比如喷气式对地攻击机和直升机等,这都是被证明过的很好用的武器,美国虽然在极力仿效,但目前还未成型,如果德国愿意把特种部队也派出来就更好了——比如袭击橡树岭这种特殊部队,杜威就恨不得在自己手里捏上一支,他实在没有安全感。
这些要求被杜勒斯原封不动地转达给了里宾特洛甫,然后又报告给了柏林,这些条件看得凯特尔都非常诧异:“要我们提供运输船和先进武器,然后还要勃兰登堡部队?为这些他可以加100亿,杜威他疯了吗?”
霍夫曼笑笑,问斯科尓兹内:“你自己怎么看这件事?”
“这个……元首……”斯科尓兹内挠挠头皮,“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总感觉有点奇怪,美国人的脑子是不是有点问题?”
“很正常,美国人的脑筋很正常,杜威是个很灵活的总统,杜勒斯当国务卿也很机智……比死板的英国人不知道高明多少。”霍夫曼笑道,“说明你们去摧毁橡树岭真的把美国人打疼了,打得他们心里有阴影,这种邀请是对突击队最好的褒奖和肯定——说明你们得到了敌人的认可。”
“真要去?其实我个人没什么意见,元首,只要为了德意志,让我干什么都行,可我怎么说服我的手下?”斯科尓兹内嘀咕了一句,“我们原来都是在训练斩首这种特别战术,每天念念叨叨都是这一套,现在一转眼有要去保护斩首对象,我怕有些人脑子一犯浑,顺手把杜威或杜勒斯给干掉了,那就坏事了。”
“那就换一批人马去,上次你们在英国的那一批我觉得就很不错……你不是也成功保卫了黑猫么?”
“那……您的安全怎么办?”
“我?”霍夫曼哈哈一笑,“美国都要和我们停战了,谁还会对我下手?再说,我身边还有警卫旗队呢,没这么容易让敌人得手的。”
“好的,不过我能不能不去?”斯科尓兹内低声道,“我怕忍不住会想起在橡树岭捐躯的同伴,这会影响我的表现……”
“你不用去了,还是留在国内演练特种战术吧,我也不想让你再去冒险……”霍夫曼叹了口气,“准备36人安全部队去保护杜威和杜勒斯阁下……唉,这叫什么事呢……”
斯科尓兹内走后,霍夫曼问凯特尔:“党卫军亚美利加集团军各部队集结得如何了?”
“正在紧急集结,11月初可全数回到德国,不过只能把人带回来,装备特别是重装备就只能从这里重新配备起运,好在我们从英国拿到了不少美式装备。”
“这件事要抓紧,全套美械,部分加强一些我们的装备,比如重型坦克、步兵战车、突击步枪、轮式装甲车都是可以的,但飞机就不用派了,镇压国内暴乱还要上飞机真是天大的笑话,4联装自行高射炮多配一点,对付城市战有奇效。另外我还会准备1000人左右的教官团配合这支部队,其中70%是党卫军军官,还有30%从国防军抽,您觉得派谁总负责比较好?他或者要懂英语,或者要熟悉美国人,军衔不能太低,至少得要是上将……”
“如果这样,我推荐党卫队全国副总指挥兼武装党卫军大将菲利克斯·斯坦因纳阁下,他不但战功赫赫,而且带的是维京师,对外籍部队有很好的理解,深受尊敬……”凯特尔本想推荐霍特老爹,霍特元帅是军中公认带联军最有心得的将领,且战功足够显赫,把参联会所有美国陆军将领捆绑在一起都不如他的赫赫战绩,但从元首刚才的问话来看,显然是要以党卫军为主,那就剩下斯坦因纳比较合适,唯一缺点是年轻了点,还不到50岁。
“那就让斯坦因纳去吧,要让美国人民看到我们的朝气、看到我们的锐气,年轻将领才有威慑力,说明我们能打的后面还有一大波,李奇微这种水平的将领在我们这不值得一提!其他教官团军官尽可能抽调年轻、懂英语、对党忠诚、政治可靠的人员去,要让他们知道美国人是怎么回事,别看美国现在这么惨,将来还会是我们的对手。”
“明白了……”凯特尔顿了顿,“元首,您为什么要派部队呢?让美国干干脆脆打内战不好么?这样……”
“我也考虑过这样,但这会面临几个问题:第一,日本在太平洋上无人制约,力量对比会失衡;第二,不能让主张和我们停战谈判的政治家倒台;第三,一旦美国陷入内战,很可能真的赤化,美国这个体量和能力如果赤化,那是一颗巨型炸弹,会把我们炸得粉身碎骨、永无宁日——你能想象用美国工业实力武装起来的斯大林么?”
凯特尔摇摇头:斯大林有一个就够头疼了。
“当然,争取利益我还是要做的,麦克阿瑟不是急着要把澳新美军收回去么……这个不着急,可以慢慢拖一下,反正美军官兵目前正在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人民痛苦告别呢,要送先送美国海空军和陆战队回去,陆军最后,这个原则要把握好。”
“好的,日本人也不想很快送美国人回去……”
“这件事大家有共同利益!”霍夫曼踌躇满志地点点头,“我就等着看赤色暴风横扫美利坚大陆,或许当救世主的感觉会很不错……”
第14章 通向铁幕之路(14)
10月27日,形势已愈发严峻,关于德美停战条款内容经过媒体记者的挖掘,已从各个层面透露出来了——表面上看FBI抓得挺紧,但实际上这种风声是杜威政府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试探民众的反应。
外界的反应果然与杜勒斯事先的判断大致相符:对丢掉传统势力范围,美国普通民众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但对赔款1500亿意见反弹很大,特别是政府打算发行特别国债,持续保持高位赤字和税收使民众意见更大。在这一点上,美共掀起了强烈的抗议浪潮,反对将这些损失转嫁到民众头上。甚至原本对美共抱冷淡态度的中间甚至偏右民众也被这种条件激怒了,他们愤恨地表示“杜威卖国”、“华尔街卖国”,表示要反抗这种卖国政府。
两天后,美共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口号:“让发了国难财的资本家和华尔街来承担损失!”
在福斯特看来,让民众承担是不合理也不应该的,指望资本家良心发现主动承担似乎也不可能,为表明美共的态度,党内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激进的副书记托马斯为首,要求没收大财团通过战争的一切所得用于缴纳赔款,他甚至开出名单,摩根和洛克菲勒两个顶级财团承担200亿,其他大型财团承担100亿/家,剩余500亿由更小的财团承担20…50亿/家——这是美共主流派,甚至是社会的共同呼声。而日本政变,特别堀悌吉横扫四大财团势力的消息传开后,激进民众更是深受鼓舞,认为同样可用于解决美国问题。
另一派以福斯特等缓和派为代表,主张由财团购买特别国债,然后这部分特别国债在今后20…30年时间里通过公司税收减免的形势逐渐稀释掉,从本质上来说,这是资本家承担大头,民众承担小头的方案,算是“共赴国难”,不过只有温和派能够接受,在党内会议上,福斯特的主张被视为“投降、“右倾”而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
至于通过通货膨胀直接稀释1500亿美元出来的方案连讨论的余地都没有直接就被推翻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