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年谱-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19日与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陈赓及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谈军事工程学院筹办中的问题。
同日与聂荣臻代总长一起向毛泽东主席上报了《关于动员新兵计划的报告》。7月22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了这一计划。
7月20日就建设航空工业与增强空军后备力量写报告给毛泽东主席,提出根据空军任务“建议军委对建设航空工业的方针,迅速作明确的决定”。建议“大力进行航空工业之建设,以解决飞机生产与目前迫待解决之飞机修理与备件制造问题”。“为增强空军后备力量,似应多办几个航校。并建议全国各大城市建立航空俱乐部,展开群众性航空滑翔与跳伞运动,藉资帮助空军增加后备力量”。毛泽东于7月21日批示:“我意可以照办”。
7月21日听取苏专家总顾问克拉索夫斯基谈防空方面的问题。
7月23日、24日晚,毛泽东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召集总参领导同志开会,批评总参上报中央的材料太少。毛泽东说:早先还见得着你们作战部的报告,后来也看不到了,现在党政民系统的东西,一大桌菜吃不完,军事系统就没有吃的,干饿。
7月25日写报告给毛泽东主席,就毛泽东前昨两晚对总参领导的批评主动作了检查。检查中说:您在谈话和会议上的训示,虽没有指名批评我,但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打到了我的心底里,对我的教育很大。在总参工作期间,违反了“每半个月向您汇报一次情况与工作”的指示。7月26日毛泽东作了批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粟(裕)阅。此种检讨很好,“粟在半年中所反映的情况和看出的问题……好得多,所以我那天没有批评粟”。
7月26日听取气象局涂长望局长汇报整编、“三反”和气象建设等问题。
7月28日就中苏双方空军有关领导研究的,三方空军在我东北和朝鲜的作战部署与作战方案,向军委主席和副主席提出报告。关于作战任务区分,报告指出,苏方空军以打击敌f—86为主,担负夜间复杂条件下作战。中朝空军均以反击敌之集中轰炸为主要任务。作战指挥采用集中引导、分散指挥的方式。
7月为提高朝鲜前线部队坑道作业的效率,志愿军司令部请求各军成立一个工兵机械连及解决相应机械。经粟与工程兵研究,认为实属急需,但限于经费,目前机械暂予解决半数。为此报告了周恩来副主席和彭德怀。
8月2日听取海军罗舜初副司令员汇报华东海防情况后说:从国防整个需要看,我设防要依靠自己,依靠大陆,面向海洋,设防尽量往前伸。
8月4日接见苏专家副总顾问柯托夫,谈有关我国去苏代表团中,军事组拟与对方谈的装备供应等问题。
8月6日为使国内80%以上部队均能取得对美作战的经验,于今日提出入朝步兵队轮换方案,上报毛泽东主席、彭德怀副主席。毛泽东于8月11日批示同意。
8月9日向毛泽东主席,朱德、彭德怀副主席提出,关于胶东半岛设防的报告。报告包括重点设防的方针、工事构筑的要求、组织领导、准备工作等四个问题。在工事构筑的要求中指出,工事必须能有效抗轰击和发扬火炮威力两者并重,但部分专家及海司少数同志主张“工事的修建,要以充分地发扬火炮威力建设露天阵地,使射界能达到360度”。如此“在我还不能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时,这种工事易被敌空军和海军所摧毁,不能持久易失效能”。8月11日毛泽东主席作了批示:“关于长山列岛等处构筑国防工事的两种不同意见,我倾向于同意粟裕等人的意见”。
8月13日就半年来处理海空军、各特种兵及作战、军训等十个单位工作及主要问题写报告给毛泽东主席并军委各位副主席。报告中提到为统一全军制度,已从各军抽调一批干部来,负责纪律、内务、队列、警备四大条令的编写工作。
8月17日至9月24日参加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苏联访问。粟负责与苏有关部门商谈我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需请苏方帮助解决之问题。
9月1日与周恩来、维辛斯基一起前往莫斯科机场迎接金日成、朴宪永、彭德怀。
9月15日出席中苏双方代表团签字仪式。
9月16日与周恩来、刘亚楼(空军司令员)、邱创成(炮兵副司令员)、王诤(通信兵部部长)等同布尔加宁进行军事会谈,研究解决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的一些具体问题。
9月22日代表团离莫斯科返国,24日抵北京,在机场受到刘少奇、宋庆龄等领导的欢迎。
10月4日出席部队文化和军事训练座谈会。发言中指出:没有好干部是训练不出好兵的。现在干部钻研技术是较差的。今后文化教育要结合经常工作,结合军事教育,同时要增加换装部队的军事教育时间。
10月初与聂荣臻代总长一起听取军事学院领导汇报。聂、粟同意在当前教员缺少情况下,组织教授会问题可以考虑。
10月9日听取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汇报编制、军事部署、工事构筑等问题后指示:今后山东军区任务繁重,则机构宜适当加强。
10月11日写报告给军委毛泽东主席及各位副主席:鉴于军委已决定张宗逊任第四副总长兼军校管理部部长,并负责军训部工作,过去由粟负责之军校管理与军训工作,即改由张宗逊负责。
同日参加飞机制造厂建设的讨论。
10月15日下午3时,出席军委第一次例会。会议决定黄克诚任副总长兼后勤部长,张宗逊任副总长兼军校管理部部长。
同日因血压增高(176/114)休息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仍继续处理日常工作。
10月18日根据空联司司令员刘震汇报并与有关方面研究,就当前朝鲜空战中的若干问题向毛泽东主席、彭德怀副主席报告了情况和建议。报告提出:
“今后作战方针,似仍以锻炼与配合友军作战为主”,“并早作出海作战的准备”。
同时提议即由聂凤智接替空联司指挥,刘震回东北空司。
11月12日向毛泽东主席、彭德怀副主席当面请示工作。
11月17日向毛泽东主席并军委写报告,建议撤销华北军区一级各特种兵机构与军委各特司合并,今后华北地区各特种兵部队,均由军委各特司直辖。其理由:(1)减少层次;(2)节省干部;(3)节省房屋、器材、经费;(4)使领导机关直接面向部队、深入下层,接触业务。毛泽东于11月19日批示:“周(恩来)朱(德)阅,退彭(德怀)办。请彭照昨晚商定意见拟处”。11月21日,在第四次军委例会上,彭德怀副主席说:“粟裕同志来信,关于华北特种兵并入军委特种兵问题,主席业已批示同意,待下周例会商量一下,如无大困难,即可正式宣布”。此后经第五、第八次军委例会讨论,决定华北特种兵与军委各特司合并后,华北军区编制缩小到3000~5000人。
11月21日军委第四次例会上宣读了粟裕致军委的信。信中说米格—9飞机,不能关在仓库内,应采取拼修方针,使之担任近距离城市防空之用。拼完为止,不再购买。
11月军委第五次例会决定,成立军委兵役法研究委员会,聂荣臻为主任,粟裕、黄克诚等12人为委员。
12月2日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3年1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二十一次会议正式批准)。
12月12日出院回家,但仍需继续休养。
12月19日因病离京赴南京休养。
1953年46岁
1月7日由南京到杭州。在杭期间,华东军区陈毅司令员亦来杭小住。陈几次与粟见面,劝慰粟安心养病。后期楚青由京来杭。
1月22日写信给聂荣臻代总长报彭德怀副主席,报告休养情况。称病况比离京时稍好些,但仍不能看书报,稍微思考即感头昏。信尾说:“近曾见诸报端标题,报道我国轻重工业建设时,有暴露具体位置者,有泄国家建设的机密,建议转有关部门注意”。聂荣臻阅后批呈主席及各位副主席阅。毛泽东于2月4日阅后批:“信尾所提,请乔木(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同志处理”。
3月16日在楚青陪同下由杭州去福建,17日到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次日去邵武看了莲塘机场情况。
3月18日由崇安到南平。军分区摆了两大桌酒菜,粟以身体不好婉拒。
3月19日由南平上船去福州,船到水口前,粟向随从人员谈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福建的情况。到水口后,下船到一个小山包上,向大家讲了先遣队攻占水口的情况。当晚抵福州。在福州期间,察看了福州附近地形及机场,了解了全省交通、经济及敌袭扰情况。
3月26日由福州去厦门,当晚住泉州,次日抵厦。住厦期间,察看了厦门及附近地形、港口、农场及高崎机场情况,并了解了周围敌情。
3月29日至云顶岩观察金门情况。
4月1日由厦门返泉州,2日抵福州。
4月6日由福州乘汽车北上。当晚住建瓯。在建瓯看了该地机场。
4月7日由建瓯经武夷山到上饶。在福州出发前,粟曾交代上饶火车站不要安排公务车,买散票就行。到上饶后,车站安排一个软卧车厢,粟说,我们用不了那么多铺位,可以卖一部分票,车站工作人员说军车不能卖票。最后车站换了一个铺位少的车厢才算了事。当晚从上饶上火车,8日晨抵杭州。在杭期间参观了富阳国营农场。
第59章
4月13日偕陈毅司令员、聂荣臻代总长、刘晓、李伯钊等人一起去天目山,凭吊昔日战场。当晚返杭。
4月21日去莫干山小住一周,27日下山返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