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粟裕年谱 >

第51章

粟裕年谱-第51章

小说: 粟裕年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华中局恢复后,改归陈粟指挥”。饶漱石于1月20日致毛主席、陈军长电,建议由许世友、谭震林率七、九两纵南下,留韦国清率二、十三纵在山东作战。毛泽东、陈毅于1月21日复饶漱石并告粟裕电,同意许世友、谭震林率七、九两纵南下。1月26日,华东局报毛泽东主席、陈毅军长电,提出:山东局面尚未打开,七、九纵南下是否过早?毛泽东、陈毅于1月27日复电:请考虑七、九纵留山东在二三月打几个较大歼灭战再南下,还是二月份就南下苏北开展局面?

  1月10日毛泽东致刘伯承、邓小平并告粟裕、陈赓、谢富治电,提出对刘邓部行动的意见,其中说:“陈(毅)面称华野八个纵队相当充实,秋季可抽出三个纵队机动使用”。

  1月12日与陈士榘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电,报告1947年12月战绩。

  同日刘伯承、邓小平、李达致粟裕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电,说三军应确定向西,陈(赓)谢(富治)、陈(士榘)唐(亮)先行,大别山部队集结需十天,请粟裕提出作战意见并告之准确时间。

  同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粟裕、陈赓、谢富治电:请考虑先机包围襄樊、老河口,歼灭运动中之五六师,还是按原计划休整,待五六师占均县后,再打南阳、汉水中段?粟裕于1月13日20时复电:部队正在休整补充,最快一个星期后才能行动。提出是否以陈赓、谢富治已派出之部队继续向西南活动,吸引敌人西去,华野部队于准备工作完毕后向信阳进击,以吸引敌人来援而歼灭之。中共中央军委当天复电:“同意你的意见,充分准备然后出动”,“粟及陈谢两军仍休整至二十五日”,“陈谢不要先出动”。同日又电示粟裕、陈士榘、陈赓、谢富治,提出粟陈、陈谢两军先机控制汉水中段的行动部署。1月14日又电示粟裕、陈士榘、唐亮并告陈赓、谢富治、刘伯承、邓小平:三军休整一个月,确定下一步作战计划。

  1月17日发出致中共中央、华东局电,报告豫皖苏地区工作情况。毛泽东于1月22日复电:“你的布置极为适当”。

  1月18日毛泽东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央一月决定》(即《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并于会后发给刘少奇征求意见。1月24日又电刘少奇,提出对《中央一月决定》的补充意见,其中说:“我起草了一个给粟裕的电报(按:即关于新区土改的指示),拟同时告知各区。”

  1月19日陈毅在中共中央会议上汇报华东野战军情况。

  1月22日发出致中央军委并刘伯承、邓小平电,“斗胆直陈”“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提出改变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夺取全国胜利的意见。他认为,“自全国转入反攻以来,我军在政治上固属优势,在战略上亦取得优势,但在数量上、技术上则尚非优势”。“目前敌人虽已被迫作全面防御,但尚有一定兵力作为其攻势防御之机动使用。观其目的,不仅在破坏我建设新解放区,而且企图争取时间,以待其新军之训练,或政治阴谋之从容布置。因此,目前江北(中原、豫鄂陕及豫皖苏)敌我是处在反复拉锯的形势中”。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在作战方面,“建议三军(刘邓、陈谢和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以求能较彻底地歼敌人一路(我们一军如不担负打援,兵力是够用的),只要邻区能及时协同打援或钳制援敌迟进,歼敌一路是很可能的。在此区歼灭战结束,敌向此区集中,则我又分散或转至邻区,总以何区便于歼敌,即向何区集中。如此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形势可能变化”;在建军方面,“除建议以东北之兵员成分及其他优越条件训练大批技术兵种,以为全国军队骨干外,并建议统一全国之建军思想,使无地域与界限之分,减少与消除指挥者与被指挥者相互间之顾虑与打破本位主义(由于我军供应尚难统一,故在打破本位方面较难完全实现),并尽可能统一编制与番号及干部训练,而增强作战效能”。中共中央军委电台收到并译出此电是1月24日14时。毛泽东逐句圈阅,送给周恩来、任弼时、陈毅传阅时特别注明:“再送毛。”周恩来阅后批注:“请陈考虑,粟所提各项问题,是否需再议一下?”1月26日,刘伯承、邓小平、李达致中共中央军委、粟裕等电:“粟养电悉。改变中原形势的关键在于打几个歼灭战。我们目前情况是部队极不充实,弹药亦渐感困难。如无友邻协助,至少将十一师调走,部队集结均发生困难”。“而我们不能集结,使三大野战军陷入跛足状态,尤属不利。改变此不利局面,有赖于友邻协助和新兵早日到来”。

  同日发出致陈赓、谢富治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电:敌企图沿平汉线北上及由太康向西挺进,我军休整计划及战备工作应提早完成。中共中央军委于1月23日复电指示:准备对付敌人进攻是必要的,但以完成休整计划3月上旬行动为有利。1月24日又电示:先执行郑潼线战役,十、十一纵同时或稍后破击津浦路。

  1月25日在华东野战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作《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的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伟大变化的一年,也是战争最剧烈的一年,又是我军巩固壮大的一年,同时还是我军政治工作发扬创造的一年。“主要的创造是大兵团作战中的政治工作经验,对付近代装备的敌军作战中的政治工作经验(如不怕飞机、坦克,抵御飞机、坦克),连续作战中的政治工作经验,山地与平原战斗中的政治工作经验,牵制防御及攻坚战斗中的政治工作经验,以及最近开始的随军群众工作的一些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较之过去十年内战中的政治工作在某些方面更加丰富了,有了新的创造,应当加以充分地总结和发挥。由于有了这些经验和创造,就使我们有可能建设以近代装备进行近代作战中人民军队完整的政治工作。这将是我军取得对敌全部优势的重要因素”。

  同日刘伯承、邓小平致中共中央军委电,报告:我们原拟乘粟(裕)、陈(士榘)2月行动、敌人略有调动时,即向敌弱点进攻打开战局,故部队已集结休整。敌发现我集结后,又部署以五个师主力寻我作战,而粟、陈已改变部署,先向郑潼段作战,暂时不能减轻我之负担。我在几个强师压迫下,又无法作战,故只能再行分散行动。中共中央军委于1月26日复电指示:“陈粟、陈谢两军本月休整,丑(2)月开始新作战,丑寅卯(2、3、4)三个月包括作战间隙中的几次短期休息在内,可以举行三次至四次较大战役,歼灭大批敌人,即可有力地帮助你们”。“三个月后南北配合行动,可能进入打大歼灭战之阶段”。“三个月内,陈粟、陈谢两军作战原则是调动敌人打中等规模之歼灭战”。

  1月26日在华野外线兵团师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再次论述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特点以及优势劣势的转化规律问题,指出:我们的反攻与苏联不同,无重工业生产基础,敌人在技术上数量上超过我们;也不能像国民党北伐时一样,革命性质不同,基本上是以乡村对城市,主要目的是发动群众改进社会制度,不是单纯军事性的反攻。

  同日发出报中共中央军委、刘伯承、邓小平并陈赓、谢富治电,提出配合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张(宗逊)作战方案:华野部队攻南阳或渡汉水南下攻四川。中共中央军委于1月27日复电,指示:陈粟、陈谢两军以配合刘邓作战为第一任务,2月份以向南阳、襄樊方向意义最大。

  1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粟裕:“关于由你统率叶、王、陶三纵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问题,我们与陈毅同志研究有三个方案:(甲)就现态势再休整半月,你率叶、王、陶三纵乘敌不备从宜昌上下游渡江。陈、唐指挥三、八两纵及陈赓主力进入江汉地区,打八十五师等部,掩护你们渡江。此举缺点是新兵与干部来不及送上。(乙)丑、寅、卯(2、3、4)三个月照原计划进入伏牛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平汉以西地区。除作战外,你率叶、王、陶三纵在该地区争取休整一个整月,然后渡江,陈、唐指挥三、八两纵及陈赓主力在江北掩护。此举好处是新兵及干部可以送上,缺点是敌人可作准备。(丙)丑、寅、卯三月至伏牛、长江之间作战,辰(5)月全军北返,你率叶、王、陶择地休整两三个月,秋季渡江。
 



第33章


  此举好处是准备充分,缺点是要到秋冬之间才能实现调动敌人之任务。以上三案各有优劣,请你熟筹见复。至于你率三纵渡江以后,势将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二十至三十个旅回防江南。你以七八万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应使休息时间多于行军作战时间,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达到闽浙赣,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防不胜防,疲于奔命。渡江地点似以秭归、宜昌附近,宜都、江陵附近,石首、监利附近,择地进入湘西为较适宜。由洪湖、沔阳地区渡至鄂南,敌似更不及料,亦可考虑。此事只先由前委几个同志及叶、王、陶作极机密讨论,不让他人知道。”粟裕于1月31日午时复电,提出渡江南进时间和路线的两个方案,同时重申子养电的基本观点以及在中原地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建议。电报说:

  “职对于中原战局的认识,除已于子养电呈外,认为我军以原有的政治优势,于反攻中又取得了战略优势,但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并非优势。加以土改又为反攻中最主要政治内容,故进展较慢。

  在军事上,如能于最近打几个歼灭战,敌情当有变化。因此于最近时期,将三个野战军由刘邓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