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粟裕年谱 >

第21章

粟裕年谱-第21章

小说: 粟裕年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扬州一线,企图与占据高邮的日伪军勾结,沿运河北进,把华中解放区分割为两块,与徐州南下部队会攻华中解放区首府两淮(淮阴、淮安)。

  12月3日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曾山联名发出致中共中央并陈毅、黎玉、张云逸、饶漱石电,建议即举行高邮战役:“为打破顽军分割华中根据地企图,以便以后之坚持及主力之机动,建议集中华中野战军三个纵队,攻占高邮,与歼灭可能来援之顽二十五军”。12月5日,中共中央军委复电:“同意江(3日)电夺取高邮,同时集结主力准备打援部署”。同时指出:“注意争取日军中立,或准许其撤走”;“对孙良诚亦以争取其反正为目的”;“整个战役,以在一个月内结束才好”。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立即组织华中野战军机关部队投入紧张的战前准备。

  12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致陈毅、饶漱石、张云逸、黎玉并告张鼎丞、粟裕、谭震林等电指出:国民党13个军正沿津浦路北进,要求他们一切部署必须针对这一严重形势。指示:“叶(飞)赖(传珠)纵队停止进入东北任务”。

  “粟、谭纵队(按指华中野战军)目前以夺取高邮据点,相机击溃可能增援的二十五军外,华中其他地方兵团对津浦路南段应进行继续破坏,并力求控制一段或数段,阻止与停止顽军北上,准备好战场”。

  12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致陈毅、张云逸、饶漱石电,指示:“粟裕部队,前电同意他们去打高邮,争取孙良诚反正,打击北进之二十五军,但也请你们考虑是否适宜,是否须要粟裕部队到津浦路南段行动,配合你们,请你们决定,电告粟裕。”

  12月11日率领华中野战军指挥机构到达靠近高邮的兴化,同时指令陶勇率第八纵队抵达宝应以南,王必成率第六纵队抵达淮阴,决定于12月18日发起高邮战役。

  同日午时陈毅、张云逸、饶漱石、黎玉发出报中共中央军委并致各区各部队电,提出津浦路作战部署。其中指令“粟、谭率六、八、九纵迅集津浦南段,进行大的战略破击,力求一举即能控制百里至二百里的铁道,并相机求得能歼灭北上顽一至二个师”;“华中应以张藩纵、管(文蔚)胡(炳云)纵之力量包围高邮。应一面包围,一面争取孙良诚反正,并部署打击二十五军之出援。六、八两纵不宜用在高邮方向,而应专力应付津浦”。中共中央军委12月12日复电指示:“同意真午(11日午时)电关于津浦路作战部署,望即遵照执行,并告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即令王(必成)陶(勇)纵队执行津浦路作战任务,不去高邮了。”

  12月15日在兴化接到邓子恢等转来的陈毅等12月11日电提出的津浦路作战部署,当天发出致陈毅、张云逸、饶漱石、黎玉并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张爱萍电,建议按原计划举行高邮邵伯战役,并建议举行陇海路东段战役:

  “(一)为解除顽自高邮沿运河线向北分割华中之威胁,建议仍按原定计划夺取高邮、邵伯(刻我各部已接近该线,当尽量求得从政治上争取)。如此举成功,则今后张藩纵队亦可离开苏中,而先去淮北作战。更可使苏中区的经济物资,尽其对华中之主要供给,否则对今后作战供应,亦将受很大影响。(二)陇海线日军日侨已开始向连云港运输,徐州日军闻已解除武装,不久或可能东运。为此,建议山东与华中部队于一月间组织一次大战役,将徐海段铁路彻底破坏,并完全控制之,则有如下好处:使华中、山东打成一片,两个野战军更能有效配合;战场广大(尤其淮北平原),便于大兵团之机动作战,因此迫使顽军在我山东与华中两个根据地之间的起伏地及半河川地区进行作战,便于我在运动中大量歼灭其主力”。

  同日签发华中野战军攻占高邮、邵伯的作战命令和政治命令。

  同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全面支持国民党政府。12月20日,马歇尔以美国总统特使名义来华,“调停中国内部纠纷”。

  12月19日华中军区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电,报告高邮战役“作战准备均已就绪,部队已展开”,“对高邮作战(除六纵外)仍不变,并力求迅即解决战斗”;“拟六纵、九纵及淮北两个分区武装统归张爱萍(按:

  时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指挥,于新年前后对津浦徐蚌段发动破击,力求控制徐宿段铁道。八纵待高邮战斗结束后,即开淮北增援津浦”。

  同日与张鼎丞联名发出致邓子恢、谭震林、张爱萍并报新四军首长与中共中央电,建议首先举行高邮战役,津浦路徐宿段破击战延至1946年1月中旬以后。

  同日指挥第七、第八两个纵队发起高邮战役。首先攻克邵伯,然后攻克高邮,于26日胜利结束,歼灭日军1100多人(内生俘931人)、伪军5000多人(内生俘3942人),击退来援的国民党第二十五军,打通了苏中与淮南的联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沿运河北上分割华中解放区的阴谋,改善了我军南线战略态势。12月27日,新华社报道高邮邵伯大捷,说“北至高邮,南抵仙女庙,百里运河线上已全无敌踪”。

  12月26日华中分局致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部并新四军参谋处电,报告华中部队团以上干部配备情况。
 


第14章


  12月27日中共中央就战时前后方指导关系复华东局、华中分局电,指示:“一般原则是后方指导前方”,“但为着前方取得战争的胜利,使野战军不受后方限制,更灵活地进行机动作战,战略负责人随着野战军行动直接指挥作战是必要的”。

  12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复华中分局电,同意设立华中野战军前敌委员会,以谭震林为书记,粟裕、刘先胜为副书记。

  同日山东军区发出致中共中央军委电,建议在山东临城地区与国民党军决战,指令华中抽调第六纵队参战。1946年1月1日,张鼎丞、粟裕、邓子恢、谭震林致中共中央、华东局并陈毅、宋时轮电,建议第六纵队暂不北开。中共中央于1946年1月2日复电:华中主力以配合决战为中心任务。

  1946年39岁

  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致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并告陈毅、饶漱石电,指示:“徐州战役已达紧张阶段,华中主力及粟裕、张爱萍应集中徐州附近参加这一战役”。

  同日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军一部由苏南渡江北犯,侵占苏中解放区的泰兴、靖江两县城。

  1月2日中共中央华中局作出扩军补充野战军的决定,指出:“目前蒋军正调集大军向我苏北、山东、华中解放区进攻。为制止内战,争取时局和平,保证野战军能完成此项任务,除党政军民总动员,各方配合主力作战外,必须给野战军以兵员补充。”为此决定全区扩充15万人。

  同日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曾山联名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并陈毅、饶漱石、张云逸,提出关于华中军区及野战军建制和指挥系统的请示报告。报告说,“近一二个月来,华中军事上我们深感处于被动”。例如“十二月初,我们六、八、九纵已完全集结淮北,如按我们原定计划进行破击,则徐宿段今天亦在我手,但此时军委电令停止,又失良机。此次高邮战役,已经中央电准,六、八纵队已开往前线,八纵队已一切准备完毕,后又奉军长令停止。因此,我们只得以七、八纵攻下高邮、邵伯、塘头、郭村等据点,巩固了南边的门户,并便于今后七纵北开作战。而将六纵重开淮北配合九纵破路。六纵未南开,失掉夺取泰州之良机。六纵刚到淮北,九纵已展开破击。正需要六纵增援,又奉军长电令六纵北上入鲁,致九纵孤军作战,不能完成任务。此种军事上被动情形,一方面使部队忙于转移,疲于奔命而战果不大,我们对下不好解释;另一方面使战争丧失良机。我们研究此种被动情形,固由于情况变化太快及我们未能将情况随时报告上级外,但多头指挥亦为要因之一”。因此,“(一)建议中央确定华中军区与野战军的建制及指挥系统,如归(新四军)军部建制,则军委对野战军行动最好通过军部,以便我们执行命令有所遵循。同时军部指挥,是通过陈(毅),还是通过饶(漱石)张(云逸),也请明示。(二)望确定在华中坚持之一定部队。目前华中虽号称十八万兵,但实际能集中使用的部队,最多只四个纵队。我们认为入鲁部队无论在数量、质量已经够用,因此我们建议军长前电要华中再调一个旅入鲁之计划应予放弃,以便我们能在华中坚持。(三)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给我们以机动权”。中共中央1月4日复电指示:“华中野战军在建制上属于华中军区,在战略行动上受陈毅同志指挥。你们野战军经常的位置及战略性的行动,均须事先取得陈毅同志的同意并报军委。”

  同日中共中央发出致华中分局并华东局电,指示:设法坚持并相机发展江南的游击战争。1月5日,华中分局发出致中共中央电,报告苏南、皖南、浙西、皖中、闽东北等地游击队现状。

  同日辰时华中分局报中共中央、华东局及陈毅、宋时轮电:拟于10日或12日大破陇海路东段,直接配合鲁南决战。1月7日,陈毅、宋时轮报中央军委、华东局并致华中分局电,同意华中分局陇海路东段战役作战部署,并告张云逸、饶漱石、黎玉调部队配合华中部队作战,相机夺取海州。

  1月6日华中军区发出陇海路东段破击战役政治命令。

  1月7日发出致山野电,报告徐海段破袭战将于15日前后开始。

  同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乘国共两党达成停战协议之机,“抢占战略要点”。

  1月10日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军事冲突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