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年谱-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月29日上午,参观湘赣特委、红四军军委、永新县县委联席会议会址后到吉安。下午,参观“十万工农”展览馆、毛泽东旧居。听取了井冈山地委王书枫等汇报。粟裕对地委同志说:这里是酸性土壤,多施化肥会使土地板结,要多搞有机肥。农业机械要配起套来,发挥它的作用。农业生产要搞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民积极性,才能繁荣市场。
5月30日上午,经泰和到南昌。
6月1日参观八一纪念馆及“第三军军官教育团”旧址。在八一纪念馆听取了纪念馆刘静馆长的汇报。粟裕介绍了南昌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失败后,又举行湘南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历史。指出有的人写的回忆录,与史实不符,成了文艺作品,这样很不好。
6月2日上午,会见原浙南挺进师的舒雨旺等几位老同志。下午,与江西省军区张力雄政委谈话。
6月3日上午,听取江西省军区信俊杰司令、张力雄政委等同志的汇报后指示说:江西的地位很重要,它是解放台湾的直接后方、第二梯队。如发生全面战争,江西就是福州、南京、广州三大军区的后方。建设巩固的后方,首先是政治上的巩固,把搞乱了的思想澄清,从政治思想上统一起来。其次要做好承担后备兵源和物资供应的准备。要加强部队和民兵的训练,把训练提到战略地位。打起仗来,这里也可能是敌人空军轰炸、空降、机降的地区之一,你们要有所准备,维护好水陆交通。希望你们认识到建设后方的重要性。与省军区领导会见后,接见了军区机关干部,讲了话,并合影留念。
6月4日与江西省委领导谈话。
6月5日参观青云谱。
6月6日乘公务车由南昌到上海。在上海主要休息检查身体,同时会见了王公道、阙中一、李幼白、章蕴、洪泽、陆慕云、杨进等老同志和作家吴强及原身边工作人员蒯斯曛、牛秉信、唐洪、周进才等人。数日后离上海到南京。
6月14日上午,由南京乘公务车到安徽芜湖泾县,随行的有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赵俊、政治部主任孙克骥、江苏省省长惠浴宇等。在泾县迎接的有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刘奎、安徽省委副秘书长李岩及芜湖地委、泾县县委领导等。
6月15日到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参观后为该馆题词如下:
“八省健儿群英会,抗日旌旗向东挥,敌后军民齐奋起,日寇弃甲又丢盔。新四军抗日先遣队出动江南四十周年后重游云岭”。
同日下午,在泾县召开了有泾县县委书记张涛为首的县领导和云岭新四军纪念馆馆长董筱轩及当地驻军领导等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泾县和纪念馆领导的汇报后指出:“新四军军部虽然是在泾县云岭这个地方,但是新四军的活动不只是在云岭,主要在大江南北、皖东、苏北、浙江、豫皖苏边区、鄂豫皖边区等敌后广大地区作战。在敌后建立广大抗日民主根据地,组织地方武装,建立地方政权,帮助发展地方党,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这是值得我们大宣传而特宣传的”。“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始终把对日作战作为主要矛盾,牵制了敌人相当大的兵力,削弱、歼灭了日伪军约四十五万人”,“据1945年夏统计,新四军抗击和牵制当时在华日军约百分之六十。新四军在反顽斗争中也取得了伟大胜利”。这个讲话后来由云岭新四军纪念馆整理成文,刊载在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刊创刊号上。
讲话中,粟裕还提出,纪念馆需要军事方面的资料,军科院战史部可以支持。需要一些经费,请安徽省能给予支持。在场的安徽省委副秘书长李岩和江苏省、南京军区领导均表示能支持的尽量支持。
6月16日抵达黄山。
6月18日为整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段历史,特意去先遣队曾打过仗的黄山东麓的谭家桥看地形。
同日给随行帮助整理回忆录的同志,谈了南昌起义失败后上井冈山的经过及对朱德、陈毅的认识与印象,指出:朱、陈的威信是在斗争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6月19日从黄山经青阳到铜陵。晚,给安徽省委副秘书长李岩谈了话。
谈话中说:1975年4月,我曾到安徽调研。当时地方给省委提了些意见,后来听说凡给省委提了意见的人,都受到了打击。当时曾有人提出民兵指挥部的问题,我说国家不应该有两个军队,是毛主席鉴于贝利亚事件说的,后来给省军区和地区领导都说了。现在安徽在万里同志领导下,形势起了很大变化,我很高兴。这次我到皖南来主要是去谭家桥看看,便于回忆那一段历史。淮海战役在双堆集好像没有纪念馆,是否要搞个纪念馆,请省里考虑。南京军区曾编写了《淮海大战》的话剧,没有提二野,我批评了他们,不写二野是不对的,也未看他们的戏。双堆集是二野打的,打得很艰苦,三野派了一个特纵、四个步兵纵队去支援,但主要是二野消灭的黄维集团。
6月20日上午,与铜陵市委领导会见。之后乘公务车东去,中午抵南京。
6月21日会见陈子珍、于琳等老同志。
6月24日乘公务车由南京到杭州。
6月25日上午,乘公务车由杭州抵宁波。下午,与宁波地、市委及建港指挥部商量了活动日程。
6月26日上午,听取了宁波建港指挥部指挥程鹤亭的汇报。粟裕说:注意涨潮快,退潮慢,易造成淤积。下午,参观了镇海四处码头,乘军舰视察了北仑港海域。
6月27日上午,与东海舰队、宁波军分区、宁波地委及宁波市委的领导进行了座谈。在听取了东海舰队、宁波分区领导汇报后说:过去就是有人不按政策办事,如原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的事,福州军区、海军都说没有问题了,而办案人员怕否定成绩,不愿听组织意见,像这样的事情,党委应该拿出意见。
在听了宁波地、市委情况汇报后说:我来宁波是出于感情,我对在这里建港有感情。日冷山以后有发展前途,今后应作为重点抓,穿山铁路是我当总长时定的,现在还是未铺起来。中央决定在上海建一个年产600万吨钢的钢铁厂,而上海港有的船进不来,日冷山就可以了。宁波铁路将来可能是干线,往西南的铁路货物从这里出去,恐怕还得建双轨。建设要不占良田,占了就要还。还有空气的污染,现在就要注意,要有统一的规划。下午,由宁波返回杭州。
6月29日上午,参观灵隐寺。下午,给随行人员谈浙南三年游击战争。
7月1日参观虎跑。
7月2日上午,继续给随行人员谈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下午,听取浙江省省委书记兼浙江省军区第一政委铁瑛谈省军区揭批“四人帮”的运动情况。
7月6日接见作家吴强及沈西蒙,谈了对《东进!东进!》话剧的看法和意见。
7月8日乘公务车返抵北京。
7月12日主持军科院党委常委会议,听取了党委常委关于前段院各项工作的汇报,研究了今后工作。最后粟裕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要重视,有人反对是一个思想动向,我们作为学术研究机关要注意。舒同同志调来军科院工作,他长期做政治工作,又做地方工作,对加强军科院领导很有好处。有的同志别的单位揭发他有问题,要弄清楚,我们不能让一个好同志长期得不到信任。
7月17日听取了总参外事局尹佐珍副局长等谈关于访朝军事友好代表团的组成及访问方案的设想。
7月19日会见罗马尼亚新任驻华大使弗洛列亚·杜米特斯库,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7月22日会见以装甲兵副司令员邓家泰为团长的装甲兵赴罗马尼亚访问学习团全体成员。指示说:同意你们的访问计划。你们去主要是去学习,要尊重人家安排,不要轻视小国。罗马尼亚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有他的特点,我国工业距先进国家,至少要落后15~20年,我们要赶上人家,还要走很长一段路。日本1万吨的船,只有船员38人,而我们要100多人。不要以为自己的都好,我们的体制和训练都还需要改进和加强。军事训练,有的搞人海战术,那样在战场上会增加伤亡,有的炮弹打出去不知飞到哪里去了。西欧国家在训练上特别下功夫。叶剑英元帅1955年在辽宁搞了个演习训练,有人就说浪费,平时不下点本钱,战时怎么行?我们打坦克挖眼睛、割耳朵、送炸药包,对付集群坦克是不行的,有人不敢说,我们应客观的去研究问题。我们的体制还保留了解放战争时期被分割的一套,海、空军机关就各一万多人,做机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就够做的了。现在不能甘于外行领导内行,摩托化军不让干部学开车是不对的。你们去要看看人家干部的技术水平,我相信比我们高。总之要虚心学习人家长处,实事求是地去学。
7月23日在人大会堂会见了以副总长吴克列为首的朝鲜军事代表团,并设欢迎宴。
7月25日下午,参加了五机部学大庆会议闭幕式。
7月27日上午,在北京西山,会见了江苏镇江市文化局副局长周涛率领的茅山纪念馆来京访问组。粟裕说展览必须把党和群众、广大指战员的奋斗业绩结合起来。茅山第一代区党委书记是吴仲超。后来是罗忠毅、罗化成,都牺牲了。较长时期坚持的有王必成、江渭清。谭震林是在武进、江阴一带活动。韦冈战斗的意义,当时群众对敌伪非常痛恨,这一仗对群众起了鼓励作用,对敌人起了镇压作用。当时,头一天破坏铁路,第二天伏击日军,战斗是广大群众和部队配合的结果,仗不大。关于这次战斗军科院这里可以提供些资料、照片。国民党当时几十万部队在那里不敢打。蒋介石把新四军调到江南也有借刀杀人的意思,二支队的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