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 作者:核子喵 >

第3章

(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 作者:核子喵-第3章

小说: (大汉天子同人)我是刘彻 作者:核子喵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吮缸湃人至魉藕颉�
  闭着眼睛,刘彻可以清晰地听到丝线和木头摩擦的轻微声。
  处在被女子养活的境地,他没有资格指责王美人城府深沉野心勃勃,利用儿子争夺地位。实际上,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没有一丝进取心,刘彻反而会看不起对方。面对那把龙椅的诱惑,有多少人能够不动心?
  他看到了后宫女子的心机,这是她们赖以生存的技能,但同样,他也看到了一个母亲爱护幼子的艰难。
  听着规律的机杼声,刘彻渐渐进入了梦乡。
  隔日,太医令丞来瞧,宣布刘彻终于病愈,终于解了禁的刘彻又恢复了活泼机灵的常态,生龙活虎得令半夏头疼。
  “我的小祖宗,你又捣腾什么呐?”半夏疾步跑来,因为跑得太快而两颊发红,气息不匀。
  她蹲下来,飞快地夺去了刘彻手中的木杵,和小皇子大眼瞪小眼。
  “还给我。”刘彻伸出小手讨要。
  “不成,不小心打到手怎么办?”半夏连连摇头,“还是奴婢来。”
  昨儿个小主子就缠着她,硬是要她去厨下(即厨房)讨要黄豆和杵钵,半夏拗不过,只好顺从,要了一碗豆子。刘彻当时很高兴地把豆子放在水里泡了一夜,今天一大早,就把泡好的黄豆放进钵里,用杵击打。
  刘彻坐在一旁看着半夏捣豆子,叮嘱:“磨细点,我要拿来吃的。”
  半夏本来没有当真,以为小主子只是好玩,没想到三岁的刘彻十分认真地看着,难得有耐性地看她把黄豆磨碎,并且时不时地添些水。
  如果是寻常宫婢,顶多敷衍两下,暗暗嘲笑小孩子古灵精怪,可半夏年纪小,性子活泼,又是新进的宫,棱角没有被规矩完全磨平,她半是逗弄半是好奇地问:“殿下要做什么吃食?”
  “不告诉你。”
  “殿下不说,奴婢怎么帮你呢?”
  “说了你也不知道。”刘彻语气不是卖弄,而是十足的无奈,他才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连豆腐都没有的蛮荒时代。上回偷偷溜进厨房,见到的食材种类十个手指头都数得出来。无论宫中厨吏的手艺如何了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就那么几种,烧出来的菜色花样也多不到哪里去,刘彻很快就吃厌了。
  好在黄豆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作物,而刘彻前世有个家庭事业两手抓的秘书,有一回误将家里制作豆制品的小抄混进了资料里,被他看到,他觉得有趣,就回家试了试。事后还与秘书讨论心得体会,大大拉近了和下属之间的距离。虽然此后他经常在下班时间里受到煮妇一族的骚扰,让丈夫们频频怀疑自家的墙被爬了。
  半夏不知道刘彻的思想在21世纪转了个圈,只觉得小主子整张脸都皱起来的模样很有趣,她低头一瞧,发现钵子里的豆子已经磨成了凝胶状。
  “这可怎么吃?”
  刘彻回神,说:“离吃还早着呢!要把浆放到锅里烧开,煮好后用纱布包裹住把浆挤出,再把过滤好的浆用大火反复熬煮,才能做成豆浆。”
  半夏心想反正手头没有活干,把小主子哄高兴了才要紧,也就把刘彻领到厨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按照他说的做了。
  还没到饭点,正好是得空的时候,厨吏厨娘们纷纷过来瞧热闹。
  有放肆的宫婢笑话半夏:“黏糊糊的,怎么吃呀?不是殿下又想出了什么捉弄人的法子,要把这些混进御膳里吧?”
  半夏恼怒地跺脚,正欲辩驳,却被刘彻叫住:“浆要流出来了。”她只好恼恨地瞪了对方一眼作罢。
  “都围在这里做什么?又在躲懒,想挨廷杖不是?”这时,厨下掌事的厨宰李嬷嬷到了,她赶跑了围观的宫婢,面色不虞,对半夏把小皇子带到这里玩耍不以为然,嘴上却没有说什么,只是为求稳妥,向刘彻请了安后也在一旁守着,以免出什么岔子。
  “有嬷嬷指点,我就感到腰板直了,做什么都有底气。”半夏嘴甜,说了几句讨喜的话,哄得李嬷嬷展颜,脸上的皱纹就像开出了一朵菊花。
  不想待水开了,掀起锅盖,一股清甜的香气扑鼻而来。白白的颜色,和羊乳一样,却没有羊奶的膻气,尤其是那股豆子的浓香,令人感到格外干净、舒服。
  “殿下,这就是豆浆吗?”半夏十分惊讶。
  李嬷嬷是掌管厨下多年,从未见过这等吃食,比在场的所有人都能看清其中的价值,眼中精光一闪,听半夏的意思,这是小皇子的主意,不由高看了刘彻一眼,同时收敛了不耐烦,将刚才看到的步骤在心中默默回想一遍。
  她给心腹使了一个眼色,宫婢立刻守在厨房门口,不让闲杂人等进来。
  刘彻取出一个布包,将早就准备好的石膏粉末倒进豆浆中,让半夏搅拌均匀。
  石膏在古代并不罕见,通常被当作中药使用,在汉代以前的《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
  “要等半个时辰。”
  刘彻能感到李嬷嬷投注在自己那个布包上的灼热视线,却仗着自己的年纪和地位假装不知道,吃了李嬷嬷的糕点,愣是一个字都没有透露。
  这倒不是他藏私,主要是因为说得越多露馅的可能性越大。
  他怎么向别人解释自己知道用石膏做豆腐呢?
  只能装傻。
  时间一到,半夏立刻打开盖子,发现原本澄清的豆浆里面漂浮着一些絮状物,香气倒是变浓郁了。
  “难道坏了?”李嬷嬷暗道可惜,心里又觉得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一个小孩子能做出什么举世罕见的美食来?不过,做豆浆的法子可用,估计也是瞎猫撞见了死耗子,被小皇子胡乱折腾出来的。
  豆浆中出现了豆花,刘彻让半夏找了个方形的竹笥。汉代瓷器还没有盛行,盛食物的容器多是木头或竹子做的,只有贵族显赫之家才使用铜器或漆器,宫中的厨具也是竹制的居多。
  浆倒入模具后盖上盖子,用一块石头压紧,又过了一个时辰,白花花的豆腐就新鲜出炉了。
  半夏看刘彻的眼神已经是完全的崇拜,这小妮子的心里,大概觉得天子不愧是天子,生出的儿子也沾了龙气,比邻家巷子里的小孩都要聪明。
  她毫不犹豫地按照刘彻的指挥,做了一个小葱拌豆腐和一个脆皮豆腐。
  “剩下的半块送给嬷嬷吃。”
  “谢殿下赏赐。”李嬷嬷喜不自禁,让半夏捎了特供给窦太后的糕点回去,反正太后年纪大了,平时也用不了那么多。
  回到住处,王美人正在纺线,她的头上只斜插了一枚玉簪,身上半点装饰也无,罗裙亦是极素的颜色,料子八成新。如果不是知道自己身处宫闱,刘彻会以为他走进的只是一所民居,对他温柔笑着的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娘。”刘彻轻轻唤道。
  王美人愕然看着半夏提着的食盒,转头瞅瞅天色,比平时略早些,但也无碍,便吩咐左右:“用饭罢。”
  “诺。”
  “怪不得今日不贪玩了,原来是厨下里有了新菜色。”王美人细细听了半夏对两盘新菜的介绍,喜上眉梢,美眸中似有无限风情。
  半夏欲言又止,但忙着给刘彻布菜的王美人没有发现。
  在回来的路上,刘彻已经嘱咐过半夏,暂时不要将自己制作豆腐的事情告诉母亲。半夏虽然不明白,但最后还是听从了他的话,也许是当时刘彻的表情超过了小孩子该有的认真,也许是这件事本身就十分离奇,她一时间竟然被唬住了。
  豆腐滑嫩可口,混了葱香,颜色又是一青一白,格外清爽。
  脆皮豆腐经过油炸呈现出惹人的金黄色泽,外酥里嫩,令人食指大动。
  刘彻吃了满满两大碗,王美人也比平时多用了一些。
  饭后,在刘彻奶声奶气的建议下,剩下的菜肴全赏给了宫婢们。王美人觉得孩子善待下人,懂事了许多,心中也是高兴。只有半夏知道,小主子是在犒劳自己。
  连续几天,日子过得十分平静,王美人欣慰虽然彻儿依旧往外跑,却再也没有宫婢前来告状了,便专心致志地做着绣品,托人出去换钱贴补家用。
  她表情专注,完全没有留意到有人进了门。

  第四章 一家三口

  刘启是个大忙人。
  他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家业是整个汉朝,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兄弟藩王狼子野心,上有老天时不时地拿天灾考验,下有千万子民嗷嗷待哺,他留给自己的时间本就不多,而分给众多后宫妃嫔子女的更是少之又少。
  做皇帝很辛苦,只有做过的人才知道,没做过的,只眼巴巴瞅着皇帝手中的权利,殊不知这种权利是活的,用得不恰当,会跳起来反咬你一口。
  这天,汉景帝和往常一样思索该用怎样的棍子把自己的弟弟梁王打下去,断绝窦太后传皇位于胞弟之心。汉景帝不愿意这么做的原因是很显然的:他和梁王之间,是手足之情;他和儿子之间,是骨肉之情。骨肉之情重于手足之情,合情合理,毋庸置疑。
  但窦太后不这么想:她和梁王之间,是骨肉之情;她和孙子之间,反而隔了一层。所以,她想要让小儿子继承皇位,维护自己在后宫独一无二的权威,也是理所当然的。
  古人向来以孝治天下,所以,汉景帝要想办法既把胞弟打下去,又不能让老母亲太伤心,就一直拖延着立太子的事宜,等待机会和窦太后说清楚。
  可他愿意等,梁王不乐意等。凭着窦太后大开的绿灯,在长安大肆活动。
  汉景帝看着探子呈上来的名单,朝中竟然有大半官员都与梁王有来往,一气之下把竹简扫到地上。
  宫人战战兢兢地弓着身体过来收拾,伺候用膳时也是小心翼翼的。
  刘启一看菜色,更加不满了,前几天他夸了一道白玉般滑嫩爽口的新菜,竟然没有一个机灵点的奴才记住。再加上本来气就不顺,他甩甩袖子——不吃了!
  其实,实在是不能怪侍从不尽心尽力,贴身伺候的宦官赵公公早就差人去御厨房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