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重生的博穆博果尔 >

第85章

重生的博穆博果尔-第85章

小说: 重生的博穆博果尔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廊幻挥兴亢粱谝猓侍笤僖淮慰醇耸煜さ暮谖恚沽讼氯ァ�

    康熙十三月正月,新春的喜气尚未散尽,丧钟敲响,太皇太后崩。

    割辫服衰,居慈宁宫庐次的康熙的噩梦并没有完,西南诸省接连反叛,连老实如泥的靖南王耿昭忠也于三月在部将的挟迫下宣布叛清,仅剩下一个平南王尚可喜还老实呆在广东。

    气急败坏的康熙决意杀吴三桂子应熊、孙世懒匦狗撸┕叛约崩梗缘溃骸拔馊鸩肿淦鸨宀谎铮绻噬隙掀渥铀茫馊鹪傥尥寺罚厝黄此酪徽健;噬匣剐肴肌!�

    玄烨竭力冷静下来,“十一叔,您说如今该如何?”

    “皇上,如今事态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慢慢收拾,不宜再激化。现在最重要的是发兵平叛,而不是再生事端。”

    “可恨耿昭忠也造反。”

    “皇上,靖南王府这两年来内耗不小,倒是最容易对付的一个,臣倒是担心广东再生反意。”

    “到了这地步,担心也没用了。打吧。”

    这仗一打就是四年。

    福建的战事很快就结束了,耿昭忠呈血书诉委屈,康熙召其回京进行安抚,靖南王府就此散伙。

    云南的战事却陷入胶着状态。吴三桂果然惦记儿孙性命,中途心生悔意,兵至澧州即心生退意,停步不前。康熙见状一面令吴应熊父子写下劝降信,派使臣前往劝降;一面加紧进攻西南叛军。吴三桂虽迫于形势依然继续进军,但时不时的一封劝降信让他心生顾忌,攻势大减。

    广东的尚之信果然不是个好的,他居然囚禁其父尚可喜,起兵响应吴三桂。

    或许是博果尔的家教使然,襄亲王府的小主子个个想沙场建功。晟睿在宫中当御前侍卫,不好出京,松克与特木尔则出征去了。襄亲王府即日起香烟袅袅,那都是女眷们为出征在外的儿郎在烧香拜佛。

    很快,博果尔也要出征了,他不是往西南,也不是南下,更不是往福建,他的方向是张家口。他那不安分的哥哥阿布鼐生的两个不安分的儿子布尔尼和罗不藏,趁着大军南征京师空虚,人心混乱之际,于十四年三月底领着察哈尔部起兵反清。博果尔仰天长叹,能不能换批人来扯他的后腿,次次都是自家亲戚。博果尔主动请缨,率兵讨伐布尔尼。因京中已无兵马,博果尔首次沙场征战领的是数万家奴。群羊咬死老虎,有钱能使鬼推磨,两月之后博果尔凯旋回京。

    皇贵太妃一面心喜于博果尔的平安归来,一面悲怒于那没见过两面的两个孙子的死讯。心情好容易缓和下来的皇贵太妃再受沉重打击,康熙下旨,将阿布鼐处死,其余家眷俱没入辛者库为奴。皇贵太妃其实心中早就有数,在察哈尔起兵反叛的那一刻,阿布鼐的死期就已经注定了,她只是一直心存侥幸,希望皇上看在博果尔的面上,再饶阿布鼐一次。如今希望落空,她也病倒了。

    如果不是怕皇贵太妃更伤心的话,博果尔会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如释重负来,阿布鼐这个同母异父的兄长,从第一次见面起他就知道,以他们天生的敌对立场,不可能站到同一边,如今这样也算彻底了结了。

    因着皇贵太妃病重,博果尔特请旨,派人去接回了哈宜舒姐姐,总算把额娘安抚住了,只是经此事后,皇贵太妃已是风中残烛,摇摇欲坠了。

    襄亲王府又多了一个烧香念佛的人,这回是博果尔自己要求佛祖保佑,一来保佑在外面征战的两个儿子平安,二来保佑额娘身体康健。

    战事越来越顺利,广东的尚之信没能蹦达多久,很快就投降了。吴三桂在其他附庸被打光后,也无奈乞降。

    康熙用四年的战争换来了三藩的消失,他心中仍觉不足。博果尔不想告诉他,前生他是用了足足八年才平定三藩之乱,如今这般已是老天开恩了。

    博果尔再不对康熙如何处置三藩残兵残将吐一个字,他现在正看着眼前两个黑黑壮壮满身杀气的儿子满腔自豪中。这两小子用自己手里的刀为自己换来了实打实的贝勒爵位,还赐了府邸,很快就要从襄亲王府分出去了。

    幼鹰离巢,留在巢里的老鹰都是如他现在这样,既骄傲自豪又满腔不舍吧。


60 五十八

    五十八

    借着平定三藩的春风,紫禁城中又有一批女人集体升职了;当然里面最引人注意的是空了三年的坤宁宫终于又住进了新主子。

    赫舍里氏早在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下皇七子保成后;因难产去世;享年二十二岁。而新出生的又一个嫡子;玄烨思来想去,宫中除了皇太后有资格抚育外,竟无人可托付。可把嫡子养在蒙古血统的皇太后膝下,玄烨身为帝王的警觉性猛然拔高;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乾清宫又多养了一个小不点。

    十四年六月,在战事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京城连八旗家奴都拉上战场的危机关头,玄烨为了给大清臣民一个看得见的希望和信心;他决定建储。他诏告天下,立嫡长子承祜为太子。虽是无奈之举,倒也存了几分真心,承祜聪慧可人,友爱幼弟,又加之从小养育,确是个好人选。

    如今承祜八岁,保成也已经三岁了,依然都住在乾清宫内。本来承祜六岁就应该另辟住所的,可一来当时三藩战事正紧,玄烨也顾不上这事,再则后宫这些年并没有多清静,到十六年时已经夭折五个皇子三个皇女,这还不包括在肚子里未生下就小产了的。这让本来就心惊于后宫伎俩的玄烨几乎麻木了,他无法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那些孩子身子太弱了才会夭折,他也无法堵住耳朵假装没听到那些相互的攻击指责,可他下手调查出来的事实更残酷,赫舍里氏的难产是人为的,可赫舍里氏也不是个清白人,几个孩子的死她即使没有直接参与也至少知而不报,钮祜禄氏就更不是株白莲花,还有连夭四子的马佳氏也不是盏省油的灯。“前朝是男人的世界,后宫是女人的天下。”这话似乎曾听人说起过,原来竟是真的,堂堂大清天子竟也束手无策,似乎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护住自己的孩子,尤其是承祜和保成。

    赫舍里氏已故三年,后宫不能无主,玄烨选择册立内大臣遏必隆之女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最深层的原因就是钮祜禄氏已不能再生育,不会影响到承祜的地位。

    听着交泰殿传来的鼓乐声,太子承祜镇定地继续写完这一页字,他已经八岁,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皇额娘的位子有人坐了。

    宫里的孩子都特别早熟。三年前赫舍里氏去世的时候,承祜已经很懂了一些事。说起来,自从他住进乾清宫,与皇额娘并不很亲近,他更愿意与皇阿玛呆在一起,可他也知道皇额娘是除了皇阿玛外这个宫里待他最好最真心的人,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伤心迁怒于那个小小的襁褓,常常故意去捏他的小脸,如果不是因为他,皇额娘就不会走。

    保成即使是到了乾清宫,开始的那一段日子也不是很好过的。皇阿玛政务繁忙,有些空余时间还要关心承祜的学业,未免就对保成忽略了一些,尤其是承祜被立为太子后,更是经常把他领在身边教导。保成只是一个没了生母的小孩子,即使是嫡皇子,但上面还有一个嫡长子,而且已经被立为太子,加上保成还小,受了冷遇也不知道说,奴才也会看碟下菜的,皇上忽略太子不喜,自然也不会很精心地照顾。怠慢成了常例后,连很少去看保成的承祜都撞上了。

    那天,雪下得很大。承祜背完了书习完了字,本打算着拿着功课去给皇阿玛检查,可皇阿玛正在南书房议事,承祜就起念去看看好久不曾搭理的保成,结果发现保成一个人睡在床上,房里竟一个奴才也没有,而且房间里的炭火都快熄了。承祜气急,保成再怎么说也是他一母同胎的亲弟弟,他可以欺负别人绝不可以怠慢。

    虽然皇阿玛处置了那些该死的奴才,也重新安排了人伺候保成,可承祜却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了愧疚。他意识到,保成是皇额娘拼命生下来的他唯一的嫡亲的弟弟,如果他不保护保成的话,那就没人会护着他了。皇阿玛太忙了,已经有了很多儿子,将来还会有更多,不能把希望全放在皇阿玛身上,那么,承祜自己来。

    承祜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他已经正式开始读书,寅时起床早读,卯时开课,午时下学,接着学骑射。用完晚膳后皇阿玛还要检查功课,再亲自给他讲讲书。为了照顾弟弟,他求了皇阿玛把弟弟挪到他隔壁的屋子来,其实他本来是想和弟弟住同一个屋子的,可惜皇阿玛不同意,不过现在这样也很方便,休息时就能去看看弟弟,教他说话,陪他玩。而且,皇阿玛也开始注意到保成了,承祜已经想好了,与其让皇阿玛去关心保清他们,还不如让保成占了皇阿玛的眼。

    承祜停下笔,看看时辰,对旁边的小太监说道:“去请七阿哥过来,小心一点,不要让他摔了。”

    “是,奴才这就去。”

    承祜在考虑一个新问题,皇阿玛已经提过,要把东面斋宫与奉先殿之间的明奉慈殿,改建为东宫,到时他住到那里去了,保成怎么办?

    “哥哥!哥哥!”还没进门,保成清脆的叫声就已经传了过来。

    承祜停下思绪,绽开笑容等着那个圆滚滚的小人儿走过来。三头身的保成努力一板一眼地行礼请安,嗯,看得出很努力,规矩已经很不错了。

    “保成给太子哥哥请安。”

    “快起来。”承祜蹲□去,张开双臂。从地上爬起来的保成眼睛一亮,直冲过来。小安子习惯性地到承祜身后去护着,果不其然,承祜被保成猛地一冲身姿摇晃起来,差点就一屁股坐到地上。

    承祜笑了起来,抱住粘着不放的保成,努力站了起来。小安子担心地双手张开,跟个老母鸡似的护在一边。承祜瞪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