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b面-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颖妓拇ū苣选5搅怂拇ǎ掷檬种写笕ǎ糯倬缡拥钡厥鼐F虿还谋唤衣兑院螅瓜露臼窒莺Φ钡鼗仆肪旃鳎率构髀示北夹泄难圆簧钡籼锪钭尉霾话招荨L锪钭挝弈危坏媒杌ぜ葜破荣易冢愕蕉牵炕实鄣恼信苹の雷约骸9馄粼辏易诨丶莩ぐ玻锪钭挝烁鋈瞬圃慈桥撕又薪诙仁雇踔厝伲频猛踔厝偃涛蘅扇蹋ぐ玻首锾锪钭巍S谑翘锪钭斡中荣易诘币固颖挤锵瑁踔厝偌易诒唤伲嘶乇菊颍媳砬胧ゼ莼钩锾锪钭巍Y易诘帽恚阆牖爻墙锪钭慰刂疲聿挥杉骸L锪钭蚊靼鬃约阂鸭て鹈穹撸ベ易诒闼牢拊嵘碇兀挥欣卫挝兆≌飧鋈酥剩矫庑悦恰S谑撬秩百易诘叫嗽ィ易诓蝗ィ愦饲仔牛值度牍佑缴铣读速易诰妥摺Y易诰盼弈危坏盟孀耪饣锘鹿俣嘉鞔埽鹊奖Γ种链笊⒘耄詈蟮搅诵嗽:罄刺锪钭尉醯每抠易谝材驯F湮涣耍排紫禄实郏油啥迹侗计涞艹戮椽D043
去了。很明显,宦官们挟持皇帝,胡作非为,这与汉末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有区别的。曹氏挟持献帝,借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报负。他南征北战,统一北方,救民于水火,似有积极意义,曹操所言“设使天下无有孤,当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并非全无道理。而中唐宦官们凭借服侍皇帝的近水楼台之便,动辄靠军队刀枪,威逼皇帝,扣为人质,纯属借皇帝之威自保性命,或擅权胡为以满足私欲而已。不过,靠此办法,倒是可于危难之时保持不败。如果甘露之变中仇士良没能指挥宦官抢得文宗皇帝,田令孜在与郭琪、王重荣对抗中失去僖宗这位人质,恐怕他们早已身死对手刀下,命归黄泉了。因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宦官涉政中铤而走险冒死一搏的有效办法。
胁迫百官:1。指鹿为马
宦官们获得皇帝赏识以后,参预政治,侵吞朝臣之权,常常干些随心所欲的勾当,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意志。他们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想蒙骗皇帝一人并不犯难,但是要躲过满朝文武大臣的耳目却并非易事。朝臣们总是采用各种方式抵制宦官,回敬其侵权行为,所以宦官参政最大的威胁不是皇帝本人,而是来自文武大臣的监视与揭露。为了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宦官们常常观察试探大臣的态度,认同者便加以勾结,异志者便严加排挤,在勾结奸佞打击异己的结党营私中运用了许多政治手腕。
指鹿为马是宦官对付大臣的第一招。宦官们一旦获得皇帝的宠信,势倾朝野,总是对威胁自己势位的朝臣严加防范,目的是不让他们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为自己增加麻烦。为此弄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是采取行动的先决条件,指鹿为马就是用来试探朝臣,把握大臣对自己态度,区别知己异己的重要办法。这一颇具戏剧性的检测手段是由秦朝宦官赵高创立的,赵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驾驭皇帝胡作非为的大宦官,他假造始皇遗诏,害死公子扶苏,拥立胡亥当了二世皇帝。他还教唆胡亥大修始皇陵墓,用苛法对付百姓,又大兴土木修建骊山宫城,闹得天下汹汹,起义蜂起。赵高一方面用“频见不尊”之说欺骗二世皇帝,掩盖罪责;另一方面对在朝之臣淫威恐吓,实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独裁政治,排挤陷害朝中正直官员。尽管如此,他仍放心不下,于是又创造了指鹿为马这一招来检验在朝大臣的态度。有一天,他请二世皇帝升朝理事,让人把一只没长犄角的鹿牵到殿上。赵高指着鹿对二世说:“陛下,您看这是一匹多么独特的马啊!”胡亥抬头一看,见眼前站着一只鹿,便说:“丞相错了。这哪里是马,不明明是一头鹿吗?”赵高反驳道:“不,这可不是鹿,而是一匹马,不信您仔细瞧瞧。”胡亥左瞧右看,好像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来看去,总觉得不是马而是鹿。其实赵高如此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就是要借机看看群臣的态度,所以他见二世皇帝执意认定是鹿,便说:“陛下不信,请问一问群臣。”胡亥便向侍立两旁的群臣道:“朕看这是一头鹿,丞相偏说是匹马,你们说是鹿还是马?”群臣们深知赵高的淫威,连李斯丞相都被他弄得满门抄斩,我等怎敢说“不”字?于是很多人都说这是马。赵高一看心里美滋滋的,自以为得计。可就在这时,有三五个不知深浅的人仍争执着说这是头鹿。因此赵高心里已对这几位大臣恨之入骨。赵高一手导演的这场儿戏,是鹿是马成了赵高区分知己异己的衡量标准,用此小计,赵高就轻而易举摸清了朝臣们对待自己的态度。所以刚一退朝,他就派人在路上把说是鹿的几位大臣全都杀掉了。
明代魏忠贤也深谙此道。他百般讨好献媚,得宠于熹宗皇帝朱由校。魏忠贤爬上司礼太监的位置后,又结党营私,不遗余力地打击迫害政敌东林党人,干出许多罪恶勾当。但一些不知廉耻之人,为了借魏忠贤的淫威与势位继续往上爬,便在全国上下刮起一股替魏忠贤歌功颂德大建生祠的歪风。奴颜下贱的浙江巡抚潘汝桢于天启六年六月第一个上疏奏请建立魏忠贤生祠,说什么:“东厂魏忠贤心勤体国,念切恤民,州县百姓戴德无穷,公请建祠。”“玩童皇帝”朱由校马上批示:“宜从众请,用建生祠。”从此各地上呼下应,建祠之风越演越烈,很快刮遍全国,上自封疆大吏阎鸣泰、刘诏、李精白、姚宗文之流,下至普通武夫商人以至流氓无赖都竞相效仿。他们强占民田,拆房毁屋,甚至砍伐坟地树木,寻常百姓哪个敢反对!各处生祠都建得富丽堂皇,把魏忠贤塑造成了一个能文能武的救世主的模样。
与建祠之风相应,魏忠贤把对待生祠的态度也当成了衡量人们对自己是否忠诚的标准,很简单,倡导则忠,反对则异。魏忠贤以此为区分敌我的界线,乘机大肆培植私党,诛除异己。潘汝桢请建生祠,御史李之待会稿仅仅迟了一天,立刻被看成异己分子,削职为民。蓟州道胡士容建祠时因没写文章为记,遵化道耿如杞建祠时没有叩拜,都被抓进监狱,判处死刑。随着建生祠之风盛行,吹捧奉承之举也达到荒谬绝伦的地步。丰城李永祚连上十疏对魏忠贤歌功颂德,被加封太子太保之号。当时所有奏书都不敢直呼魏忠贤名字,而称“厂臣”,皇帝的奖励诏书也都用最高赞颂之词。人们喊他九千九百岁,崇拜之势,天下如狂。近人岳鸿举《明代杂事诗》中这样写道:“干儿义子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强欲为儿无那老,捋须自叹不如孙。”说的就是人们对魏忠贤的疯狂崇拜。当时百官中奸小之人纷纷拜倒魏氏门下充当干儿,竟有“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多,有个礼部尚书顾秉谦,时已老态龙钟,捋着长须对魏忠贤说:“本想做您干儿子,可惜胡须已白。”于是让他的儿子做了魏氏之孙。魏忠贤喜不自胜,赏给他文银200两,以示嘉奖。
魏忠贤借建生祠之风试探群臣,鉴别敌友进而诛除异己,安插心腹,在熹宗朝作威作福六七年,成为明代三大权阉之一。他虽已势倾朝野,但还是常常做些指鹿为马的花招试探人心,这表明宦官集团猖狂恣肆之中不乏谨慎小心之术,他们常靠这些智术对付朝臣,为的无非是常立不败。
胁迫百官:2。狐假虎威
宦官们费尽心机讨好皇帝,为的就是借皇帝的宠信作威作福,所以一旦有了皇帝撑腰,宦官们也就胆大起来。他们可以乘一时之兴,对朝臣傲慢无礼,欺凌摆布,肆无忌惮,耍尽威风,过尽从奴才到主子的瘾头,这便是宦官对付大臣的又一招——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对待朝官大臣是宦官们惯用的手法,比如唐元和五年的一个春日,大宦官仇士良被宪宗任为监军,在去平卢、凤翔就任途中,投宿陕西华阴境内的敷水驿,为了显示自己身份不凡,耍皇帝特使的威风,他执意要求在他之前已住进高档上厅客房的监察御史元稹把上厅让给自己。当时元稹年轻气盛,坚持不让。仇士良便指挥爪牙随从对元稹大打出手。结果仇士良强占了上厅,逼得元稹连夜赶路,直奔京城。他回到京城向宪宗状告仇士良,谁知宪宗不仅没责罚仇士良,反而抢白元稹一顿,并在元稹政务中找些莫须有的过失,下诏贬元稹为江陵士曹。为此朝中舆论哗然,翰林学士李降替元稹抱不平无效。白居易也直言上谏说:“中使凌辱朝中名士,不过问中使反而先贬元稹,恐怕今后中使外出会更加残暴豪横,再也无人敢说话了。”然而宪宗对此一概置之不理,仇士良靠狐假虎威大大占了一次上风。
明代宦官狐假虎威的事就更多了。如汪直,靠如实奏报覃力朋之事换得宪宗的宠信后,就开始原形毕露、作威作福了。汪直首先用冒功锦衣百户韦瑛为心腹,大兴狱案,先后害死建宁卫指挥使杨晔,杀掉阁臣杨荣曾孙杨泰,降职兵部主事杨士伟。之后他越发恣意横行,每次外出,随从甚众,公卿百官遇上他都得早早让路回避。有一次兵部尚书项忠闪避稍迟,当场被汪直羞辱谩骂一顿。但汪直却并不因此就做罢干休,后来又找了个名目诬谄项忠,甚至后来还牵连到项忠的儿子项经。
明中叶的刘瑾欺辱朝臣也是如此。他靠仇氏投其所好之术,讨得武宗喜欢,当上了明代24衙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太监。明代宦官称太监与清代大大不同,清代宦官忌讳称太监,而明代“太监”之名属于尊称,在此之前宦官多称内官、中使,至明代上升为“太”品,与太后、太子平级。又因24衙中有12监,故宦官头目自然称太监。刘瑾得宠后在替皇帝批阅奏折时,只准人尊称他“刘太监”,不准写名或用其他中使内官之称。有一次都察院审判一个重罪犯人,事关重大,所定罪名及判处结果能否让皇帝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