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神相-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朴仁惠重复了一遍刚才从王阳那里听来的话,她的不解,也正是出在这个地方。
王阳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不错,那么你对哪里不明白呢?”
“我在书里找到这一段,”朴仁惠说话的时候,把手中的书翻到了其中的一页,指着上面的一段,接着说道:“这书上说,对明祖陵的改建,全是出自一位名叫目讲僧的人之手,而这位目讲僧,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风水先生,同时,他还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手下。可书中到了最后却写到这位高人反倒因为明祖陵的事情,受到牵连最终被困死在京都。”
说完之后,朴仁惠才望向王阳,开口问道:“不知道先生知道不知道这又是为什么?”
目讲僧?
王阳微微感到诧异,这可是一位非常神秘的元末明处风水大师。很多记载上,都没有这位大师的记载,唯独在《宁波府志》上,有过这么一小段的记载。
“目讲僧,不知何许人,隐其姓氏,或云元进士,晦迹于僧。”
发现朴仁惠手中的这本书竟然写有目讲僧,王阳一下来了兴趣,想要看的再明白一点,于是把那本书要了过来,仔细翻看起来。
等王阳把书上关于目讲僧这段记录全部看完之后,忍不住摇了摇头。
朴仁惠看着王阳,面露疑惑,不知道他为什么摇头。
“这位目讲僧前辈,一开始是陈友谅的部下,后来在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争夺天下的时候,发现了朱元璋的阴谋,于是劝说陈友谅不要盲目与朱元璋开战,应该退避三舍暂时避开朱元璋大军此刻的锋芒。但陈友谅孤注一掷,根本不听他的,贸然与朱元璋展开决战,最终落败,大势已去。之后,这位目讲僧就逃匿为僧,直到明初的时候,才因为他的风水堪舆之术,再起名声。”
“但在你这本书中,却说陈友谅打败之后,目讲僧就转头拜在朱元璋的手下,这一点是绝对错误的。”
“目讲僧之所以被称作目讲僧,便是因为他在明处时候很有名的一句话:吾当以目讲天下,故皆称为目讲僧。”
解释了一下之后,王阳才把书还给了朴仁惠。
“那就是说,这里的记载都是假的吗?”朴仁惠听完之后,皱起了眉头低头看了下手中的书,似乎在怀疑自己还有没有必要再看下去。
“那到也不全是。”
王阳想了想,却觉得书里虽然记载的跟历史有很大误区,倒也不能说没有一点根据。
毕竟在历史上,关于目讲僧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
书中所说,这目讲僧受明祖陵改建的影响而最后被困死在京都,到也不是没有一点根据。
在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可以说是良弓藏、走狗烹,把许多跟着他一起打江山战功赫赫的功臣都给打压了下去。
这还不算,朱元璋更是生怕有人威胁到了他的江山,还做出了许多巩固自己统治,收揽民心之举。
就比如明祖陵这件事情,其实朱元璋自己也知道,那处祖坟根本不算是一个风水宝地,但是为了能够巩固自己君权天授的说法,他就找来了目讲僧,专门由他来将明祖陵的风水进行了一番改造。
目讲僧若是真的参与这件事情当中,那最后他要被困死在京都,也就应该是真的了。
至于为什么,那就要从一个叫谈洋的地方说起了。
这个谈洋在欧、括两处,也就是如今的浙江温州、丽水那一代的某个地方。
该地位于浙闽交界处,常为海盗、逃兵和叛逆的藏匿地。从风水布局上来说,有千里大明毁于此处蚁穴的危险。
在历史上,上书告知皇帝的乃是一个叫刘琏的人,他奏请朝廷,在此地设“巡检司”以“守之”,就可以防范于未然,消除灾祸于须弥之间。
这个刘琏不是别人,正是著名的风水大师刘基刘伯温的大儿子。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刘伯温当时早就归隐江湖,不问世事。他这个儿子也没有继承他一点风水相术,那又怎么会得知,在谈洋这个地方有灾祸呢?
朱元璋接到这份奏请上书之后,同样感到奇怪,就派自己当时的左丞相胡惟庸去调查。
这个胡惟庸知道,他与刘伯温本来就不对路,而且十分忌惮刘伯温的风水之术,而事情关系到了刘伯温的长子,他自然是会很用心的去查。
调查之后,胡惟庸就对朱元璋说这是刘伯温借助自己儿子之手,献策安定这谈洋之地,完全是因为这个地方与明祖陵一样,有王气存在,还说刘伯温这是想要效仿明熙祖朱初一,图谋此地,想要以此为自己的墓地。
可朱元璋却只是笑笑,根本没有相信胡惟庸的话,也没有派人去责罚刘伯温的长子刘琏。
这种不作为,可完全不是朱元璋的风格。
现在看来,若是说目讲僧曾参与此事,那就能解释清楚一切了。
目讲僧钦慕刘伯温,与刘伯温的长子刘琏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他既然参与了明祖陵的风水改建,那么发现谈洋之地的灾祸就太正常不过了。
所以说,这里最大的可能就是,刘琏之所以会上书奏请朝廷,完全是出自目讲僧的建议。
朱元璋既然知道了这些,那就不可能不担心目讲僧会不会像改造明祖陵那样,再把谈洋这个地方改成另一个真帝王万年吉壤。
他表面上对谁也没有惩罚,但实际上,肯定在暗中早就把目讲僧给抓会到京都囚禁起来。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关于目讲僧的一切记录都少之又少。
第653章 有高手来了
十二月的广州风和日丽,远没有北方那么寒冷,白云机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很是热闹。
早就到达机场的徐英天就待在接机大厅当中,等着王阳从机场里面出来。
和他一起来接机的,还有两位看上去比他还要稍稍大一些的老者,这两位老者倒是风轻云淡,似乎对接机这种事情并没有什么兴趣。
他们的身后,还有四个年轻人跟着一起来了,这四名年轻人和王阳一样,都是代表易经协会参加此次玄门交流会的年轻弟子。
至于那两位老者本身是不用跟着徐英天一起来的,但因为太过好奇徐英天要接的这个人,所以才会跟着过来。
“老徐,你一直瞒着我们,只说你在河南遇到了一个好苗子,能帮咱们易经学会在这次玄门交流会上拿下一个好名次,可眼下马上都要遇到对方了,这次你总要给我交个底吧!”
久等之下,其中一位老者忍不住开口,问了徐英天一句。
徐英天哈哈一笑,连连摆手说道:“不着急不着急,容我再卖个关子,等下他出来,您一见到他,自然就会懂我之前所说的话。”
“真的?”那老者还是有几分不相信,仔细回想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英天啊,虽然你是咱们易经学会的副会长,德高望重,可这次玄门交流会不比往昔,你请来的那个人若是不能撑起这个场面,恐怕……”
说着,老者忍不住扭头看了一眼自己身后的那些年轻人,他的目光,最终落在这群年轻人当中看起来最为稳重的那一个身上。
“老莫啊,这你就多操心了。”这时候,另一位老者笑了一下,插话说道:“咱们也不是第一天认识徐英天,他做事稳重,不会胡乱吹捧谁的,咱们走南闯北这么久,你什么时候见过他对一个年轻人有旷世第一天赋这样的称赞?既然那孩子能得到英天如此高的夸赞,必然也是有几分本事的,说起来,我倒还真是想早点见识到这个被成为旷世第一的年轻人。”
“严兄啊,话虽然是这样说,可向会长更看好那孩子啊……”说着,那位老者忍不住叹了口气,“况且你也看到了,那孩子如今已经突破了四层,据我所知,你推荐的那年轻人不过才念力三层吧?”
“恩,我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是念力三层。”
徐英天笑了笑,没有像这位老者那么担心,摆了摆手接着说道:“玄门交流会毕竟也不光光只是比拼念力……镇江这孩子是很不错,悟性高天赋也好,这么年轻就修炼到念力四层,可论及风水相术相关的知识,还是有些浅薄了。”
“说起这个……”那姓严的老者听到徐英天的话,好像想了什么,皱着眉头道:“老徐啊,说起你要接的这个年轻人,是不是青乌门前段时间收下的那名特殊弟子,我听闻他加入青乌门之后的辈分与赖高兄想通,两人甚至还以师兄弟相称?”
“不错,”徐英天诧异了一下,点了点头问道:“严兄你也听过那孩子的事迹?”
得到徐英天的肯定,那姓眼的老者好像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分笑容来:“我只是听闻,青乌门收了一个了不得的弟子,年纪仅仅二十岁出头,可却做了一件令许多大师都叹为观致的事情。”
“哦,什么事情,你是不是知道什么,快和我说说?”
那位姓严的老者所说的话,立刻引起了这位姓莫老者的极大兴趣。
“这我就也不知道了,似乎青乌门赖老专门拜托过那几位大师,让他们对这件事守口如瓶。你我在玄门待的时间也不断了,应该知道,赖老那人如此做,明显是在保护那个年轻人。”
姓严的老者却摇了摇头,他只是听到一些风声,但对于具体的情况,还是不甚了解。
“是真的吗?”那位姓莫的老者直接转过头,望向徐英天。
“这我也是有所耳闻。”徐英天苦笑了一声,点了点头说道:“但你们也都清楚,青乌门的赖高兄与我向来不合,说实话,他能同意那孩子代表我易经协会参加这次交流会我都已经感到十分意外了,所以对当初那孩子做的事情,我根本没有过多的去打听。”
徐英天说到这里,回想了一下,脸上的苦笑一下又变成了几分自信。
“只是话又说回来,其实我并不好奇那孩子当初究竟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哦?”
他这个转变,让两位老者互相对视了一眼,有些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