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超级军工帝国 >

第826章

超级军工帝国-第826章

小说: 超级军工帝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赵良弼,也是对于成立刃具研究中心有着非常大的兴趣。
  132厂有着一个专门做工模具的车间。
  现在这个车间因为他们自己的单位业务不多,而九院的业务有着他们自己的单位,只有一些技术难度不大,精度要求不高的订单给他们。
  这样的订单,并不需要太多的工时,太高的技术力量,对于工模具车间,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这个可以跟蓉城工具厂,自硬合金厂等单位沟通,让他们借人嘛,研究出了,大规模地生产,可以给他们。另外,航天基地里面不是也有专门的工模具车间,我们九院再调集一些精干力量,把这个事情给搞起来。”刘一九并不是为了扩大业务。
  而且,生产,他们自己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刘主任,要不直接就让754厂搞这样的研究以及生产?人员他们想办法得了……”黄乔松提议道。
  跟别的单位打交道,并不是如同九院内部单位这样容易。
  而且,制度不同,厂子里面对于生产的任务重视程度也不是一致的。
  九院内部的单位,如果下达了要求,根本就不会给时间,下面的各个单位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任务,但是别的单位不同,需要进行重重审批,然后还得经过不少人的管理什么的,效率低了很多。
  “754厂并没有太大的科研能力啊!”刘一九皱着眉头说道。
  一直一来,由于缺人,九院的科研力量全部都是集中在总部,对于旗下的各个民品单位,一直没有给予太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不是他们不想给,而是在国家培养的人才不够他们使用的情况下,只能优先满足军工方面。
  民用技术,所有的都是来源于军工领域,唯独也就是产品不同了。
  从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七八年的时间,国家已经培养了数百万的大学生,九院往往能够优先挑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郑浩提了很多次,要求刘一九把科研能力还给旗下的民品生产单位,九院管理委员会也是研究过这个事情。
  但是还是因为能够主持项目的人太少,给了这些单位研发能力,不仅不会出什么成果,反而会对他们的资源造成一个不小的消耗。
  “754厂是没有,但是可以通过754厂牵头,由他们来跟蓉城工具厂,自硬合金厂交涉……”
  “你们是考虑协调问题吧?”刘一九笑着问着几人。想想也觉得是,这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开发出了先进的材料,还得拥有先进的加工手段,否则,就如同眼前遇到的困难一样。”
  先进的刀具,对于制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老是去指望市场上出现之后进行购买,所有的一切,只能先等着。
  等着,可不是九院的行事风格。
  而且,这样做也是有着一个好处的,那就是高温合金,钛合金等材料都是九院自己研究出来的,他们各种参数掌握的多,对于材料特性也更加了解,研究刀具自然也就比其他技术能力不行的厂更好。
  “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技术产品不能快速地更新换代,老是吃老本,就没有必要再去考虑他们单位的效益如何了……”刘一九叹息着说道,然后,就让黄乔松等人去干了。
  他是准备在中国国内复制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厂下属单位umpo这样的厂,专业研发、生产、维护和维修涡扇发动机,生产和维修直升机部件,以及各种动力设备……


第872章 涡扇—8是怎样炼成的(一)
  “如果要建,就建一个大点的,配套完整,设备齐全的发动机生产厂得了!这是飞机发动机,可不是132厂给嘉陵厂配套的那种小型摩托车发动机……”九院管理委员会在这事情上面有着超乎刘一九想象的热情。
  王顺义等人非常希望能够自己建设一个好的动力厂。
  “原本的空军四站厂,现在也就只有生产一些配套的机场跑到清扫车,充氮车等等,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完全就没有必要当初弄一个厂,直接放到541基地那边就行,实在不行就整合成为以及车间,那一区域周边面积也大……”
  汪月山对于能够在外面成立一个动力车间的事情非常上心。
  这样一来,就能够让一批山里面的人给迁移出来。
  同时,在山里面,虽然说各种配套都是完善的,怎么也没有在城市里面方便,尤其是山里面的地势面积狭小,根本就无法满足他们的发展。直升机装配,需要庞大的面积,动力设备的制造,同样需要庞大的面积。
  “不仅仅是航空发动机,同时我们这边也可以生产燃气轮机,当然,这事情最好是跟东汽那边合作……”刘一九的野心显然也是不小的。
  共和国在未来的数十年,煤电,天然气电厂,石油发电厂都是非常多的。
  需要庞大数量的燃气轮机。
  “那行,就这样定了,事情就由汪月山同志去负责。小刘还是主要盯着涡扇—8的生产,必须要一鼓作气把这发动机给弄出来,制定好完善的生产工艺,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检验。共和国的新一代战机能否在空中翱翔,就看这发动机项目了……”龙耀华也在这边。
  军方对于本来已经出来的涡扇—8很是上心。
  尤其是在仿制美帝的第三代先进战机熊猫f—14的工作顺利,发动机却成了大问题,如何能够不让他们着急上火?
  即使共和国空军无法采购太多,至少也得有生产能力。
  现在的歼八ii跟歼七,作战半径实在是太小了,而且载弹量也太小了。
  “这没有问题。毕竟我们生产涡轴发动机以及其他的东西都是有着经验的。”一区本来就主管动力以及直升机方面的技术储备,整个九院原本并没有战斗机或者其他什么飞机的技术储备,因为三线厂在秦岭以及蓉城平原建立了好几个飞机制造厂。
  刘一九没有去理会这些事情,再次把精力投放到了发动机的生产上面。
  现在生产非常关键,是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仿制的熊猫战机能否飞上天,更加关系到第一款国产的三代战机——歼十的成功与否。
  别的不是问题,大量使用钛合金虽然增加了很多成本,加工也是巨大的困难,现在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动力厂的建设,以后将会让九院甚至整个中国在动力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速度更快。
  从最开始的高温高压粉末冶金制造发动机的各个部件毛坯,然后再到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各种工艺工序上面时刻都能够看到刘主任的身影,跟一线的技术人员以及基层的工人打交道,让刘一九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原本,他会以为涡扇—8发动机的问题会出现在装配环节,毕竟整个发动机为了保证性能,就必须要保证装配精度,21级的风扇叶轮,要求必须保证在装配之后同轴度在0。001以内。这就对装配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
  何况,目前的装配,都是以手工装配为主,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在装配工作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为了保证精度,九院跟132厂,调集了最为顶级的八级以及九级钳工,即使21级风扇叶轮在装配后无法达到0。001毫米的精度,至少也不能超过0。005毫米,否则,发动机的性能,使用寿命等等都会受到影响,有多严重,暂时还不知道。
  然而,让刘一九没有想到的是,还没有到装配环节,就再次出现了问题。
  叶轮的焊接工作,以及发动机的其他零部件焊接工作,根本就没有办法保证稳定的质量!
  “刘主任,这不是我们不努力,每天采用同样的工装,同样的方法,但是加工出来的焊缝质量都是不一致的……”黄莹作为整个焊工中技术最好的人,她都无法控制焊缝的加工质量。
  “有没有分析问题的所在?”刘一九皱着眉头问道。
  从上次选拔开始之后,直接就开始了加压舱里面的焊接。
  这几天的焊接,有了更多的零件焊缝进行对比,就让里面的人发现了,这些焊缝虽然都比外面采用氩弧焊质量要好很多,但是对于质量监管人员来说,根本就不够。
  他们希望能够达到一个更加稳定的质量,从而确定制造工艺。
  “根据我们的分析,主要的问题,可能还是氩气的纯度不够……”齐海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氩气纯度不够,那就让他们提高纯度啊,你们总不能什么事情都让我来解决不是?”刘一九的眉头皱的更紧了。“难道中间有什么问题?”
  “郑主任说他们的技术水平就这样……”
  刘一九听到这话直翻白眼。
  郑浩这家伙现在究竟想要干什么?
  不就是没有同意让他继续扩大生产?
  “这问题我们也没有办法,没有太过强大的技术能力,而且,氩气本来就是生产氧气过程中的副产品,提取都不是太过容易……”郑浩也是有着难处。
  刘一九白了他一眼,“我不管你这么多,反正这个事情不管有什么内情,或者有什么困难,以后再跟我提,必须在一个星期之内改善纯度问题,即使成本增加都是没有问题的!”
  高纯度的氩气,才能保证得到高质量的焊缝。
  “或许还有你们加压舱的问题呢!”郑浩不满地说道。
  不过这个倒是提醒了刘一九。
  在工作舱里面填充氩气的时候,并没有把里面的空气给排出去,而且工人在外面加压舱等待的时候,同样也是没有把空气排光。同时,材料在焊接时候因为高温产生的一些废气,同样也是在加压舱里面。
  “必须检测舱内氩气密度的变化,同时,得想办法每隔一段时间就把里面的氩气给抽出来进行提纯,否则,质量问题根本就没法解决!”郑浩的抱怨,本来是无心的,却让刘一九记住了。
  对加压舱以及工作舱里面的氩气质量进行检查之后,发现这让本来纯度就不够的氩气纯度变得更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