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超级军工帝国 >

第763章

超级军工帝国-第763章

小说: 超级军工帝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这些天忙这些事情,不用天天呆在山里面,两人即使天天在一起,也没有几个时间说几句话的。
  能够让刘一九从山里面的那些繁重的科研工作中出来放松一下,这是李锐最高兴看到的事情。
  在日本考察团到中国前的两天,国务院有了答复,原则上同意刘一九的九院接管这些单位,但是具体的细节问题,需要跟这些单位的地方主管部门进行协商讨论。
  “这些首长也真是的,摆明了就想要让咱们在这事情上面放血嘛!如同我们其他的厂,直接划拨给咱们多好!”郑浩被刘一九叫到了首都,准备陪同日本人参观考察景泰蓝、宣纸等传统工艺生产工厂,整天忙的不停的他,自然是非常不乐意的。
  至于多增加几家单位给他管理,他在这方面也是没有什么的意见。
  反正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但是要让他出钱或者放弃一些别的什么去交换这些利润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高,而且也不是非常重要的工艺品生产厂,他还真的没有什么兴趣。
  有这钱,还不如扩大他们的投资规模呢。
  “没有这样的事情。这事情我们必须得干,即使给各地地方政府一些好处,也得把这些工艺保护下来。老郑,估计我们最大的可能就是对拥有这些工厂的地方政府进行一些投资……”刘一九没有理会郑浩。
  郑浩现在非常享受他目前的工作。
  整天到处飞,九院的管理,民品单位什么的,只要按照刘一九的要求去发展,也没有人找他麻烦。
  比刘一九以及王顺义等人呆在山里面,效果可是好多了。
  “投资就投资,问题是我们在他们地方进行投资,他们根本就收不了我们的税收啊!”郑浩有些不明白。
  刘一九听到这话,直接就翻了白眼。
  郑浩有所悟,当即询问刘一九,“难道上面要求我们在其他地方进行投资就得交税?”
  见到后者点头,郑浩当即就不乐意了,“凭什么!不是说好了,我们所有的民品单位都不用交税,利润用于支撑九院的研究工作的发展?上面的大佬准备收回我们的权利了?”
  郑浩自然是不乐意这样的事情。
  不用向国家交税,也不用向地方政府交税,所有的利润,全部归属九院调配,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给旗下单位的干部职工更多的福利待遇,从而让他们的人形成一种优越感。
  尤其是刘一九以及王顺义等众多的管理委员会成员都是躲在山里面,不会询问他们的事情,整个民品单位所有的大事情都是由他郑主任一个人抓,这种权利完全在手的感觉,根本就无法让人放弃。
  甚至,现在九院旗下的人,只知有郑主任,不知有刘主任以及其他的主任。
  “这事情,我们不能太过分。国税方面不用交,地税还是得交的。毕竟我们不能拼命地扩张我们在蓉城的各种单位吧?尤其是755厂,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投资建设芯片生产线……”刘一九并没有把事情说的太过明显。
  郑浩现在的能力,比刚开始接受这些事情的时候好了太多。
  “行了,别抱怨了,咱们还是先到景泰蓝厂里面,了解一番那边的情况吧。”刘一九不想再听郑浩的抱怨。
  在日本参观考察团到达中国的头一天,刘一九带着郑浩以及李锐,还有几名安保人员出现在了首都的景泰蓝厂门口。
  对于这两名据说很有身份背景,由市长亲自吩咐接待的人,景泰蓝厂的管理人员非常重视,厂长沈饶,书记连平,以及六百年来唯一一个掌握了景泰蓝全部生产工艺的大师张同禄等等重要人物都亲自出现在厂门口等待。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作为首都仅次于首钢的单位,数十年来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景泰蓝厂接待,自然也是针对国外的客户。
  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欢迎仪式,让刘一九嘴角抽动不已。
  甚至连厂门口的横幅上面,也是张贴出了“欢迎上级首长视察指导工作”,这让刘一九无语的不行。
  这玩意儿,上级首长不懂,能够瞎指导么?
  但是他并没有太多的话语,而是跟着进入了内部。
  作为共和国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景泰蓝厂的众多人员多是高傲的,但是却没有技术人员的那种节气。
  郑浩作为主要的领导,而且他的年龄也是比较能够服众的,刘一九自然也就没有过分地出头。
  一番寒暄之后,众人到了早就布置好的会议室里面,或许是经常接待外商以及国外的考察团,这里面布置的很是上档次,会议桌上面铺着鲜艳的红布,每一个位置上面不是采用的那种搪瓷茶盅,而是放着国内并不多见的矿泉水。
  “这次来这边,主要是明天日本参观考察团要到工厂进行参观考察,相信大家都已经接到了市政府的通知。我们的来意,大家应该清楚,这是为了避免我们的生产工艺泄密……”郑浩在一通习惯性的废话之后,说明了来意。
  他的话说完之后,顿时让景泰蓝厂里面的众人,有些诧异。
  “首长,是不是搞错了?咱们工厂,从60年代开始,东欧就有很多的国家到厂里面对生产工艺进行摄影摄像……”作为技术方面的负责人,七十年代日本人到厂里面,也是他接待的,对于上级如此重视,他很是感觉到有些惊讶。


第805章 核心工艺缺失,景泰蓝成了七宝烧
  张同禄的话,让郑浩目瞪口呆。
  说实在的,对于景泰蓝厂,他根本就不了解,刘一九也没有给他详细介绍情况,反正就是为了保护工艺,不让小鬼子学了去,他只要做好保密工作就行了。
  现在听到这话,自然也是有些不知所措。
  “确实是这样,虽然东欧国家当年拍摄了不少,但是并没有完整的工艺吧?即使有了工艺,知道工艺内容,各种工艺的关键点,以及各种工艺需要的一些秘密道具的配方,比如,掐丝工艺中需要使用的那种由各种天然的中草药精制而成的胶,国外的人不知道吧?而且配方也只是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中对么?”刘一九也有点不清楚这个事情。
  但是他能够想象,任何的工序中,如果没有一些独门的秘密配方,这玩意儿早就烂大街了。
  在人均工资只有几十块钱的时代,景泰蓝就能够卖到数千美元一个,可以想象这种工艺的独特了。
  听到刘一九这个一直都很少开口,年轻得有点不像话的首长这样说,不仅是沈饶跟连平两人惊诧,就连张同禄也是惊诧的眼珠子都掉下来了。
  这个年轻人,是内行。
  “对,几乎每一道工序里面都有秘密配方的一些特殊物品。大的工艺工序,这个并不是什么秘密!”张同禄听到刘一九这样说了,也不敢再看不起这些上级领导。
  “说说东欧众多国家拍摄是怎么回事情吧。”对于这些历史,刘一九还真的不是非常清楚。
  如果换个人问这些话,张同禄就不会在意这事情。
  根本就不会理会,自然也不会去解释。
  刘一九这显然是内行,至少,也是对他们这边的情况了解的非常清楚,问这些事情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他想要看看他们究竟有没有什么隐瞒。
  当即就扯开了话匣子,对着刘一九等人介绍起情况。
  原来,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当年虽然跟苏联交恶,但是情况没有恶化到跟那些跟苏联混的国家都交恶的地步。
  共和国需要外汇来源,先进的工业产品共和国是基本上没有的,但是中国的一些手工艺品,比如,景泰蓝,精美瓷器等物件,出口这些手工艺品,换取外汇,再从国外换取一些工业设备。
  景泰蓝这玩意儿,虽然传承的只有五六百年的时间,但是造型精美,在皇权统治时,只有皇室及官宦人家才有权拥有、收藏景泰蓝制品。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景泰蓝制品已经被世界大多数人熟知,并以其精彩绝伦的设计及其富丽堂皇的色彩,在国内外都赢得了极高的盛誉。
  共和国曾经以国礼向友好国家赠送过这些工艺品。
  为了推广,也为了了解这种传承古老的精美之物的生产工艺,获得更多的订单,当年跟中国贸易往来比较多的东欧国家,诸如罗马尼亚、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兰斯拉夫等国家,都派出了专门的人员到景泰蓝的生产工厂拍摄录像……
  “这么说来,景泰蓝的生产工艺,本身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郑浩有些弄不明白了。
  怀疑地看向刘一九。
  “如果说大体生产工艺,从制胎、掐丝、烧蓝、磨光、镀金,这些工艺整个世界都知道。唯独也就是一些如同刘主任说的那样,需要一些特殊的配方的精细地方。”张同禄点头说道。
  景泰蓝,是集高度的艺术性、观赏性及收藏性于一体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因而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
  不过,每一道工序,都是既复杂又精细,根本就不是那样容易学的。
  经过统计,在共和国成立的时候,全国仅仅只有60位景泰蓝技术工人。
  国家也就是在这60位手工工作者的基础上,成立了景泰蓝生产工厂。
  “在76年的时候,日本稻叶七宝烧株式会社给外交部曾经来过信,七宝烧是他们从中国学过去的,日本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个,他们希望把工艺传回中国,然后由中国生产,他们销售,当年,稻叶七宝烧株式会社的厂长、副厂长还有技术总监都来了,都是硅酸盐方面的本科毕业生,其实上次来中国,既没有摄像,也没有拍照,当年是由我负责接待的……”张同禄解释着说道。
  听到这个,刘一九顿时就笑了。
  真的。
  这些家伙,忽悠不懂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