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红色风暴之迷 >

第34章

红色风暴之迷-第34章

小说: 红色风暴之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申宗、法学家基斯将科夫斯基、诺夫哥罗德采夫聚集在一起探讨,决定以学术探讨
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1909年合作出版了《路标》文集。这在当时被视为
“石破天惊”的事件,因为1909年革命被镇压之后,是俄国思想文化界最沉闷的时
候,而《路标》文集犹如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水面,泛起了层层巨浪。在文集中,
7 位作者可以说彻底地把俄国知识分子最后的一点遮羞布给撕下来了,对他们进行
深入研究,历数俄国知识分子种种罪行来警示世人。这个小册子有中文版。序言中
这样写道:“我们不评判过去,尽管我们清楚它的历史不可回避。但是我们指出,
到现代为止社会走过的道路,已陷入没有出口的绝境。我们的警告不是新的东西:
它正是从恰达耶夫到索洛维约夫到托尔斯泰等我们伟大的思想家们所孜孜不倦地坚
信着的东西。而知识分子根本没有听他们的话。因此,我们想现在以巨大的震动唤
起知识分子,让他们听到我们微弱的声音。”“路标派”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是
对俄国知识分子提出警告,以巨大的震动唤起知识分子麻木的神经,重新思考自己
的现时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他们采取了一种极端的、完全令知识分子各阶层难以
接受的、近乎于彻底否定俄国知识分子作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文集中,作者们历数俄国知识分子的种种罪恶。他们首先认为俄国知识分子
劣根性和最大缺点表现为无忍耐性,好大喜功,好走极端,对人民、对民族、对国
家缺乏责任感。布尔加科夫说:“知识分子在国家的孤立地位,他们与土地的隔离,
他们面临严酷的历史环境,他们严肃知识和历史经验的缺乏,所有这一切都激发了
英雄主义的心理。知识分子经常(尤其是在特定情形下)歇斯底里般地陷入英雄主
义狂欢的状态。”“知识分子阶层将疯狂的仇恨。致命的直线结论和过程,带进了
与俄国历史的国家体制和‘资产者’的社会制度所进行的斗争中;但同时他们却根
本没有将宗教思想带进这种斗争。”在“路标派”看来,只图一时之快的激进知识
分子不是及时地体察已经迫近的政治危机,因为沙皇政府已经准备采取行动了,及
时向人民作解释和教育工作,而是最大限度地把自己和人民体内的破坏基因和野兽
本能释放出来了。究竟是“谁之错”,答案是明确的,这个责任应由无法自禁和无
法使人民感知的激进主义知识分子来承担。

    “路标派”也分析了俄国知识分子行为和言语失范的思想根源:一个来自于俄
罗斯文化的土壤,另一个是不能正确对待外来的思想。强调知识分子继承了俄罗斯
文化和俄罗斯民族中消极的和极端主义的东西,知识分子体内也有一种破坏的本能,
因此在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并不见得比人民高明到哪里去了。另外,他们认为俄国
知识分子不能很好对待外来的东西。布氏认为只有人是上帝的奴仆,而马克思主义
过分强调人的作用,把人当成神。《路标》文集认真思考知识分子的出路,在文集
中反映出了他们热情地呼唤“新人”的思想。这也是19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个
主题。知识分子中的“新人”是他们共同期待的,这个“新人”应该是挣脱了一切
名利思想,怀有强烈的宗教普世感情,真正将人民的愿望放在第一位,宽容地对待
人民、对待国家、对待政府,同时要坚持自己既定的目标而不为任何政治压力和风
潮所左右,及时地向人民和政府发出建议、劝告和警告的人。

    《路标》文集的出版是俄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立即在俄国思想文
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立即吸引了知识界各个派别,包括艺术家和作家,包括从
极左到极右的政治团体和个人的广泛讨论。这其中包括活跃在另一条战线上的无产
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和大文豪托尔斯泰。托翁认为这个文集的主题思想基本上是消
极和否定性的,在文集中没有创造性地回答俄国人民关心的问题——“怎么办?”

    时隔83年后的1991年,当苏联的社会发展再次走到关键时刻时,人们又想起了
《路标》,莫斯科“真理”出版社将《路标》出版。编辑者在前言中写道:“1909
年3 月初,在莫斯科和彼得堡书店的书架上出现了一本很薄的文集《路标》,任何
人都未能预见,这本书的命运的变化竟是那么的不平凡……”

    时隔gi年后的1998年,当俄罗斯的巨轮再遇险风浪阻的时刻,在《路标》文集
出版90周年之际,在当年的12月,在叶卡捷琳堡召开了全俄性的大型学术会议,并
出版了题为《20世纪历史中的俄国知识分子:无法结束的争论——纪念《路标》文
集出版90周年》的论文集,共收集论文150 余篇。会议的组织者、俄罗斯当代历史
学家马斯拉科夫在该书序言《俄罗斯知识分子:历史和现实》中写道:“对俄国知
识分子历史的研究永远是最重要的研究任务,永远在祖国历史学中占据显著位置。
这合乎历史的规律,即俄国知识分子在俄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社会中发挥特殊
作用,俄国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大转折和面临道路选择时刻发挥着重大作用。20世纪
末21世纪初是一个复杂和充满希望的时期,俄罗斯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第三
个千年的大门槛,社会将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向?国家将变成什么样?等待它的是
经济的强大和政治的稳定,还是新的混乱和崩溃?这个问题困扰着俄国最优秀的知
识分子。他们不仅仅是历史的客体,而且是历史进程的主体。现在与未来的俄罗斯
都依赖于的他们的世界观、精神趋向、公民地位和政治意志。”


 第七章  称雄与折羽:俄罗斯军事盛衰之谜

    1940年,当阿道夫·希特勒决心要把苏联作为政治和军事因素从欧洲清除掉的
时候,他曾设想在一次为期10周的夏季决战中将它一举灭亡。这场决战,从欧洲迅
即蔓延为世界大战,成为战争史上最凶残、最野蛮的一幕。但是,希特勒的军队在
莫斯科,在列宁格勒,在库尔斯克,在俄国全境,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英
国历史学家艾伯特·西顿。

    近代以来,俄罗斯称雄于世界,沙皇俄国的军队足迹踏遍欧亚,最终成就了一
个横跨欧洲和亚洲的庞大帝国。在北方大战、俄上战争、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都能看到“双头鹰”的军旗在舞动。

    现代以来,苏联红军的英名是盖世无双的,它抵抗了武装到牙齿的德国法西斯
军队,将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化作泡影。在与美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和对
抗中,苏联的军事实力一度与前者平起平坐。

    光荣的背后隐藏着阴影,胜利的背后伴随着危机。不可一世的沙皇军队在克里
木战争中一败涂地,在日俄战争中第一次被“黄种人”打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更是兵败如山倒。盛名之下的苏联军队在柏林危机、古巴危机中不知所措,在阿富
汗被不起眼的山地民族拖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

    何以至此?为什么?俄罗斯军事的兴与盛、衰与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一、以武力摆脱外来民族的征服

    早期的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中世纪蒙古人西征的过程中,一
直是处于被征服的地位,接受着蒙古人的统治。但在此之前,蒙古人远征欧洲有两
次,第一次就是由成吉思汗带领的,起因是中亚花刺子模国的一个总督杀害了蒙古
商队的人员和使者,成吉思汗率军亲征,1220年攻陷了其首都布哈拉。国王穆罕默
德逃往罗斯。接着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和速不台西征。1222年,越过高加索山进入
奥塞梯人、波洛伏齐人境内。波洛伏齐人首领向罗斯王公求援。1223年5 月31日,
罗斯与波洛伏齐人联军与蒙古军会战于卡尔卡河畔,联军惨败。在中国的史书上有
这样的记载:“蒙古人斩杀俄人六王七十侯,士兵死八九。”蒙古军前锋抵达基辅
附近,后来向伏尔加河沿岸的保加尔人出击失利,经哈萨克草原返回蒙古。1227年
成吉思汗及长子先后去世,三子窝阔台继任大汗。

    第二次西征一开始,蒙古军就派兵15万人越过乌拉尔山,占领保加尔城。1238
年,东北罗斯一线尽被蒙古军攻陷。弗拉基米尔王公在战争中阵亡。1240年,蒙古
军攻陷基辅。1242年,蒙古军进入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地区,到达亚得里亚海沿
岸。后来,蒙古军转向东南,经索非亚至黑海北岸返回伏尔加河下游,定都萨莱,
建立了金帐(钦察)汗国。

    金帐汗国建国之初,名义上隶属于蒙古大汗,实际上是一个领土辽阔的独立封
建国家:东北和西南罗斯都在它统治之下。金帐汗对罗斯的统治,主要是利用当地
王公,采用拉拢、离间、杀害及扣留人质等手段,迫使他们效忠。1243年任命弗拉
基米尔—苏兹达尔王雅罗斯拉夫·弗塞沃洛多维奇为“弗拉基米尔大公”,要求罗
斯各王公服从。蒙古贵族的征服和统治,对罗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南方受
战争的破坏很严重。

    蒙古统治达两个半世纪之久,使俄罗斯在差不多数代人的时间里与西方完全脱
离,在政治制度、军事组织和战术、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甚至语言、服饰等方面,
都打上了蒙古的烙印。由于蒙古人统治中心在东方,无力顾及西部,使罗斯与瑞典、
日耳曼骑士团。波兰一立陶宛形成复杂的关系;而西北罗斯因被立陶宛长期统治,
造成日后白俄罗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民族差异。但坚贞不屈的俄罗斯人民是不甘
屈从于外族人的统治的。他们的民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