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江湖300年 >

第21章

江湖300年-第21章

小说: 江湖300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北伐军经过上海时,黄金荣才知道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原来就是当年自己的徒弟蒋志清,颇为得意。这时,虞洽卿等人提醒黄金荣说,如今蒋介石已经是中国的第一号大人物,如果说出过去曾经拜过黄金荣为老头子,一定会使他感到没有面子,不如隐没这段师徒关系,并把门生帖子亲自送还给蒋,一定会使蒋感激,将来可以受用不尽。黄金荣觉得有道理,就决定如此处理。

蒋介石到达上海后,由虞洽卿陪同去黄金荣家探望。此举令黄金荣受宠若惊,改变了过去的师徒称呼,对蒋介石说:“总司令亲自到我家来是我的光荣!过去的那段关系已经过时了,那张红帖子我找出来交虞老送还!”蒋介石则谦逊地说:“先生总是先生,过去承黄先生、虞先生帮忙是不会忘记的。”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只金怀表,送到黄金荣面前说:“这是我送给黄先生的纪念品,聊表心意!”从此,黄金荣与蒋介石的关系也就更加密切了。

正因为黄金荣在法租界有了如此业绩,加上结识了众多名人,所以,租界的法国人便需要利用他。黄金荣虽然担任法租界的华捕头目,却可以不必上班,不需穿号衣(制服),尽管经常捉小偷、强盗,逮捕各种犯人,却从来不用携带手枪、警棍、手铐。别的探目、警长需要在马路上巡逻、站岗,而他却在家里优哉游哉。早晨起床很晚,吃过午饭,便同几位赌友,一连三四个钟头玩“铜旗”(一种赌具)。其实,他采取的是“有事便管,无事不问”的全天候办公方法,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家里办公。无论吃饭、玩铜旗、洗澡甚至睡觉时,只要巡捕房有人来了,俯身凑近他的耳朵,低声报告出了啥事,他只需在报告者耳边简单吩咐几句,报告者连连点头应诺,旋即离去,黄金荣照旧吃、喝、玩、乐。黄金荣之所以能够如此,原来他在家里供养着十几个人,一旦有事,这些人便帮他侦查、抓人、办交涉,他只要动动嘴皮,吩咐几句,便可以了结!更主要是他在外面有着极为广泛的人际关系,从达官显要到小偷乞丐、三教九流,几乎每个社会阶层都有他的朋友和门生,遇事可以帮忙,甚至出钱出力,替他冒险卖命。而他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则来自于鸦片。

1927年农历十一月初一,黄金荣年满60岁,为了给他祝寿,黄公馆上上下下30余人在寡媳李志清的指挥下,忙碌起来。大堂中放置了巨大的寿字,黄金荣还特地让仆人把他历年来得到的委任状、奖状和勋章、奖章展示出来,大肆炫耀。当天不仅为来宾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还安排了四五桌麻将牌,供嗜赌者消遣。弟子们知道他十分爱钱,因此尽量奉献钱钞,少则上百,多则上千,一天下来,黄府收入的钱财多得惊人!黄金荣发现庆祝生日原来可以敛取大量钱财,于是此后每年生日那天,均要举行寿礼,借以敛钱。

按照法租界当局的规定,在租界里服务最高年龄是60岁,任何人只要年龄一到,就必须退休。所以,60大寿过后,黄金荣便向法租界巡捕房总巡乔辨士提出辞职,并推荐弟子金九龄和程子卿作为督察长和政治部主任的人选,以便在自己退休后继续掌控巡捕房。可是,乔辨士仅仅接受了黄金荣的退休要求,并未接受黄推荐的人选,而是委任一向同黄金荣不对付的沈德福来继任督察长,以免黄金荣的势力过大。黄金荣却不甘心,设法把沈德福拉下马。他先让自己在巡捕房的弟子为沈德福破案制造障碍,然后到苏州设法救出关在监狱里的著名飞贼——水上飞。水上飞原名胡老七,太湖边上洞庭东山人,自幼练就一身轻功,擅长飞檐走壁,驾起小舢板在水上行进如飞,江湖上人称“水上飞”。黄金荣利用“水上飞”的盗窃功夫,先后作案多起,特别是偷窃了法国驻上海领事夫人的宠物猫,又盗窃了巡捕房总巡乔辨士珍藏的拿破仑金币及钻戒,而沈德福却面对窃案束手无策。黄金荣又派人从沈德福家中偷出几箱鸦片,破案后,水上飞供出从沈德福家中偷窃鸦片一事,经警方到现场勘查,证实鸦片确实系从沈德福家中所偷,至此,乔辨士只好撤掉沈德福巡捕房督察长的职务,而由黄金荣的心腹弟子金九龄继任,他的另一亲信弟子程子卿也当上了巡捕房的政治部主任。事后,法租界当局感到租界的治安,必须依靠黄金荣,为此,法国驻上海领事杜来和巡捕房总巡乔辨士不得不亲自造访黄府,邀请黄金荣担任法租界治安的特别顾问。这样,黄金荣退休后,仍然控制着租界的巡捕房!

2。杜月笙:泥鳅修成龙

钞票再多只不过是金山银山,人情用起来好比天地;英雄不怕出身低,关键要有一个好脑子;人活在世上要靠两样东西,胆识和智慧。这是杜月笙常说的。

杜月笙出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俗称中元节,因此父亲为他取名“月生”,意为月半而生。以后发迹了,用他本人的话说是:“鲤鱼跳过了龙门”,“泥鳅修成了龙”。章太炎根据《周礼·大司乐疏》中“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谓镛,镛者功也之义”,而把“月生”改为“月笙”,并为他取字为“镛”。

杜月笙祖籍浙江海宁,出生在上海浦东的高桥镇,幼年家贫,父亲杜文庆曾在茶馆当过“茶博士”,码头上干过“扦子手”(查验货物的丁役),收入微薄,难以养家糊口。杜月笙生母朱氏不得不时常帮人浆洗衣物,赚几枚铜钱,贴补家用。杜月笙出生时,杜文庆正与人合伙在上海杨树浦经营一家小米店,借以维持生计。1889年夏秋之际,上海地区阴雨连绵,加之霍乱流行,稻米、棉花大量烂在田里,贫苦人家无不陷于饥饿之中。朱氏遭此灾祸,无异于雪上加霜,只得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步行二十余里,到杨树浦投奔杜文庆。

杜文庆与人合伙开的小米店,本小利微,天灾之下,米价暴涨,无力进货,朱氏到了杨树浦,只好带着身孕,抛下尚未断奶的杜月笙,进了纺织厂当女工。据杜月笙之女杜美如回忆,杜月笙六岁的时候,母亲生了个女孩,产后就死了,家里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只好用席子把她卷起来,拿烂泥土把她埋了。杜文庆因无力抚养子女,只得忍痛将女儿送给别人。杜文庆丧妻后,不久就与张氏同居,杜月笙也因此有了继母。这位继母待杜月笙不错,在她的关心下,杜月笙总算衣食有着。1892年冬,杜文庆病故,张氏带着杜月笙又返杨树浦,继续靠小米店为生。因不善经营,不久被迫关门,只得再带着杜月笙回到高桥镇,替人浆洗缝补衣物为生。张氏曾将杜月笙送入一家私塾读书,但只读了四个月,到第五个月时,张氏实在无力交付学费,杜月笙只得辍学。1898年,上海地区大地震,接着瘟疫再度流行。杜月笙继母张氏突然于某日神秘地失踪了,此后杜月笙便由姐姐和姐夫照料,由万墨林(杜月笙的姑表弟)的爸爸代为抚养。杜月笙调皮不听话,常生事惹祸,也不好好念书,出去跟些小孩一块玩,他就说这些孩子都是他的喽啰,还说“我做瘪三也要做瘪三头”。

有一天,不知他闯了什么祸,万墨林的爸爸把他绑到树上打,后来他的那些喽啰们把他从树上放下来,他就逃到浦西,开始了流浪生涯。他走的时候跟自己的喽啰们说:我混不好,就不回来。后来他发迹回去了,带了好多东西要给万墨林的爸爸,万墨林的爸爸躲起来,以为杜要去跟他算老账呢。结果他把万墨林的爸爸请出来,说我要给你磕个头,说:“你不打我,我不会有今天!”

杜月笙从小就爱好赌博,经常出没于茶馆赌棚,过着游荡生活。由于常偷姐夫的钱去赌,姐夫发觉后就同他姐姐吵闹,姐姐只好托人把他送到上海去自谋生路。临走时姐姐给他做了一身新衣服,但是,在途中就被他输掉了。

杜月笙来到上海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十六铺。十六铺当时是上海的水陆交通要冲,从外滩到大东门,沿黄浦江建有各大轮船公司的码头,往来各地的轮船,均在此停泊。因此这里商店林立,且有众多的赌场、烟馆、妓院,是流氓、地痞出没的地方,他便同那里的一些小流氓混在一起。后来,他来到南市大码头远房伯父杜庆云开的“鸿元盛”水果店当学徒。杜月笙初到水果店,因为年纪小,又识字不多,生意上的事一点也沾不着,只能服侍师兄、跑外,后来服侍老板娘,每天从早忙到深夜,倒夜壶、刷马桶,吃尽了苦头。光绪三十年(1904),上海爆发抵制美国货的游行,杜月笙也跑去参加,结果被水果店老板逐出,只好又回到高桥。但是,在老家仍然无法存活,只得又返回十六铺,恰好遇到当年在“鸿元盛”水果店里当学徒的王国生。王国生这时已经满师,自己另开了一家“潘源盛”水果店,让杜到他店里当店员,可以按月领到一份薪水,生活得以维持。该水果店的账房黄文祥看他可怜,就背着老板把较次的水果,当烂水果批发给他。他又和一些流氓、小偷,在水果船上半偷半抢地得到一些水果,到大街和茶楼、烟馆去卖。他因帮客人削水果皮,由此练就一套削水果的本领,因为贩莱阳梨出名,而得到一个“莱阳梨”的绰号。他在此时也与流氓们一起开赌摊,或为妓院拉皮条,常常设法对商店进行勒索。

为了能在江湖上立足,杜月笙拜青帮“通字辈”陈世昌为“老头子”,被排为“悟”字辈,正式成为青帮的一员。“潘源盛”水果店老板王国生听说杜月笙拜上老头子,入了青帮,以为有了这层关系,非但外出提货、销货可以顺畅通行,而且水果店也可以受庇护,不受地痞流氓的欺侮。可是,杜月笙加入青帮之后,自恃有了靠山,于赌、嫖两事更加肆行无忌。有时在赌棚赌红了眼,自家输光了,便开始挪用店里款项作赌本,结果亏空越来越大,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