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 >

第233章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第233章

小说: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到来。它们为主人换来了少得可怜的,没有一点用处的几个铜板。 
  任凭主人的哭天抢地,奋力夺鸡,弄了一地鸡毛。现在几只小鸡在几名“官兵”的手里,被攥着嫩嫩的翅膀,倦曲着两条细腿,可怜地张望着末日的来临。 
  王会和洪福是在吴三桂到达郧阳的前五天夺下襄阳城的。 
  他们占领襄阳的战役打得很轻松,顺利得没有费一点事。 
  在从成都出发前,吴三桂把王会和洪福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襄阳为战略重镇,它地处江西和湖北之间,是两省往来的咽喉要道,本来清军派蔡硫荣镇守,可是自从蔡毓荣在江西占领岳州之后,率领大军又向南进,顺承郡王软弱无能,胆小如鼠,刚一听说我军将要出征,就吓得仓惶撤退到开封驻守。这样一来,襄阳这块地方,一定守卫空虚,我军此次远征,必要一鼓作气而攻打下来。但是二位将军,必须分兵两路,一路军队进城,另一路在城外驻扎,两军可以互为犄角。假如敌军有军队赶来援救,也不致于被围困,使我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襄阳攻克,就可以派人前来告诉本王。我自有办法进行处置。” 
  王会,洪福听了万分高兴,这么容易取得胜利的机会确实很少见。两个叩头谢过吴三桂,领命欢欢喜喜地出发了。他们各带五千人马,从小路快速行军,悄悄又悄悄地来到了襄阳城下。 
  王会、洪福的军队已到了城下,清军总兵李占标还做着襄阳万无一失的美梦。李占标所驻守的襄阳,正如吴三桂所料,相当空虚,而且没有作任何的防范。这里只驻扎了清军三千余人。 
  李占标原以为襄阳夹在两股大军之间,南面有蔡毓荣,北面有顺承郡王,一旦有事,两大军必然快速援助,所以襄阳绝对保险,也就没有一丝防备。 
  看到襄阳一地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并非吴三桂一人,远在西北的图海军在吴三桂出兵之前,就派人疾速给顺承郡王报信,认为吴三桂一出兵,必然会去争夺襄阳,一定要加强襄阳、樊城一带的防备力量。顺承郡王认为图海的看法很正确,于是拨调五千军卒,援助樊城城防。但是襄阳是湖北的区域,他认为应由蔡毓荣派兵驻守,于是他写了信送给蔡毓荣,要蔡毓荣派遣部队,以增援襄阳。 
  没有想到的是,顺承郡王的信札还没有到达蔡毓荣的中军大帐,王会和洪福的军队便抢先一步到了襄阳城下。 
  王会、洪福的大军一到襄阳城下,就被襄阳的探马发现了,他慌慌张张地跑到李占标的总兵衙门,没有通禀就跑进了大堂,他看见李占标在悠闲地品茶、看书,大叫:“总兵大人,不好了,吴三桂的军队已经快到我们城下!” 
  李占标一听,把茶杯碗向桌案一摔:“放肆、大胆,竟敢闯我大堂,谎报军情!想那王辅臣、王屏藩正和图海在西北打得难解难分;那夏国相又被安亲王岳乐围困;那马宝在湖南和蔡将军相峙;还有那吴三桂,领着他的亲征军正向郧阳进发;我问你,吴三桂的大军从何而来,说!你身为清王之民,却来到此造谣,以乱我军心,该当何罪?” 
  这个探马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却是无言以对。这时,又有流星探马跑进来禀报:“报告总兵大人,吴三桂的大军已到了城下,帅旗上有斗大的‘王’字。” 
  李占标这时还是半信半疑,匆匆忙忙披挂整齐,骑上战马,手擎大刀,拍马向城门冲来。李占标本打算打开城门看个究竟,可是还没有到达,却听手下的军兵一阵的慌乱,嘈杂声,叫喊声连成一片。他大叫着:“镇定!镇定!”可是此时的军卒早已听不见他的喊声。李占标的嗓音早被嘈乱声淹乱。 
  李占标气得翻身下马,拨拉开从城上往下逃跑的士兵,站到了城墙上,他往下一瞧,只瞧见吴三桂的兵马黑鸦鸦一片,也不知有多少兵马。这从天而降的吴三桂军队吓得李占标连滚带爬地跑下城楼,此时的李占标已无力挽回这个杂乱的局面。 
  刚一开始,守城的士兵发现吴三桂的兵马大批而至,也不知倒底有多少,同时又由于王会和洪福的军队来得很突然,对根本没有防备的守军震动很大,再加上没有守城主将的号令,所以,三种原因加起来造成了一时的慌乱。 
  当兵的一乱,紧跟着全城都乱了起来。 
  士兵争相逃跑,把当地的居民也闹得惶惶然然,跟着大呼小叫,有的向西跑,有的向东跑,真是人唤人、人撞人、人挤人、人踩人。整个城里乱成了一锅粥。 
  王会和洪福指挥大军,直向西南两门杀来,一时间箭弩如蝗,从两边相互射来,有的啪啪啪在半途中相撞落了下来,王会、洪福的士兵到了城下,架起云梯,攀登城墙。守城的清兵滚木擂石一起往下砸,直砸得吴三桂的军队血肉横飞。 
  攻城的士兵暂时退了下来,城垛口,城墙下,护城河边,到处都是鲜血淋漓的尸体。鲜血顺着城墙都流到了墙脚。 
  王会、洪福看到硬攻不成,于是调来十门火炮,炮口对照城头,一起开火。只见得火光一闪,一声轰隆巨响,浓烟起处,砖门血肉横飞。 
  一阵排炮过后,一批吴军攻上了襄阳城头,在城头上的清军已不多,总共不到三千人的清军分守四个城门,每个城门守军不过七、八百人,这怎么能抵挡人多士众,精气十足的吴军呢?更何况又有一部分人仓惶而逃,又经过刚才的激战,城上的清军兵丁,实在少得可怜,吴军兵一涌而上,迅速合拢,围住剩下的清兵一阵砍杀。 
  又一批吴军上来,顺着台阶拾级而下,从城中冲到城门下,城门守兵已不知去向,只剩下一扇沉重的大门,孤零零地做着抵挡吴军的最后努力。 
  城门吱呀呀打开,吊桥放下,吴军大部浩浩荡荡地杀进城里。 
  李占标从城头上下来,翻身上马,把战刀一挥,让没有乱的清军抵御,自己一圈战马,驰向总兵衙门。 
  总兵衙门也乱了套。丫环、婆子、兵丁奔奔窜窜,忙着收拾东西,李占标此时也顾不得许多,骑马来到后宅。他的妻妾已经吓成了一团,只有两个小丫环和她们在一起蜷缩着。李占标从外面叫来随身亲兵,收拾了家中的细软珠宝,带着家眷,偷偷开了北门,逃到樊城去了。 
  城里的士兵见主将已逃,也都跟在后面,随李占标逃跑,其他跑不了的,打开城门,举手投降,迎王会、洪福进城。 
  整个攻城战斗不到半天,就结束了,王会领兵进城,洪福在城外驻扎。王会进得城里,一边安抚居民,一面派人去报告吴三桂。 
  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王会和洪福,王爷要途经襄阳到长沙会战。吴三桂没有告诉王会、洪福其正退走湖南的意图,以防半路发生意外。 
                  
二十八、大梦烟云
  吴三桂六十七岁了,没有什么事情能使他有冲动的感觉,惟有帝王大业,大梦,独独地支撑着他的激情,一想到它,吴玉桂就心中发热。 
  王辅臣在陕北降清时,吴三桂已从成都出发到了松滋,正要遣派杨嘉来等进攻郧阳,并命令王辅臣,王屏藩联合进兵。 
  就在此时,王辅臣却降清了,平凉失守。 
  吴三桂不禁忧心仲仲,大病一场。 
    
                  
大战湖南
  江西、浙江、福建、广东乃到广西的大部清兵已经到了长沙,并配备了数尊威力无比的红衣大炮。 
  长沙告急。 
  夏国相不断求救。 
  于是,吴三桂率领大军一路经襄阳进军湖南。 
  吴三桂命令胡国柱、马宝火速行军,去守长沙,他自己亲自率水师顺流而下。 
  在途中,听说勒尔锦出虎渡口,尚善进入洞庭湖,长江和洞庭湖上的险要地方都被清兵占领了,吴三桂不觉感到很是惊慌,急忙命令战船扬帆飞驶。到了虎渡口,岸上没有一个清兵,心里才略略放心。 
  又进入洞庭湖,也没有什么尚善的人马,吴三桂更加感到宽慰一些。 
  原来清兵统帅勒尔锦、尚善等,听说吴三桂进军湖南,早已吓得抱头鼠窜,逃得无影远踪。因此,吴三桂的水师沿江而下,又由江入湖,才没有遇到什么阻挡。 
  到了长沙,马宝早已在城外扎下大营,营的四周挖了很深的濠沟,布满了铁蒺藜。 
  吴三桂见守法如此严密,很是高兴,对马宝及其士兵大加奖励,兵士们也一片欢呼。 
  吴三桂进入城中,见了胡国柱后,才知道夏国相往醴陵御敌去了,遂命令部将高大节,带领精骑四千,去帮助夏国相。 
  高大节骁勇善战,又足智多谋,乃是吴三桂手下最得力的大将。 
  高大节到了醴陵,来助夏国相。 
  相见后,夏国相道:“前些时候,我军已经进入江西,到了萍乡县,正想直攻南昌,不料清安亲王岳乐,把广信、建昌、饶州等处都夺了去,接着,他又从袁州来攻长沙。我领大军到江西去拦截防御,因他有红衣大炮数十尊,特别厉害,所以敌不过他,退回了醴陵。” 
  高大节道:“岳乐统兵前来,江西必然空虚,末将不才,愿带本部兵马四千,绕到岳乐背后,你在前面猛打,我从后面冲杀,一定能大获全胜。” 
  夏国相道:“此计甚妙!但你只有四千兵马,恐怕不够,我再从我处的兵马中拨给你几千吧。” 
  高大节笑道:“兵在精不在多。从前岳飞只有疲兵五百,能破金兵数万,何况我部下的兵卒,已经有四千,怎么还不够用呢?” 
  夏国相听了很是高兴,于是,立即命高大节按计去办。 
  却说清安亲王岳乐,最初奉旨南征,到了南昌时,正值闽藩总兵白显忠攻陷城池,岳乐督师久攻不下。 
  正在无计可施之际,从北京运到红衣大炮,岳乐大喜,架炮一顿烂轰。白显忠被吓得弃城逃走。 
  岳乐又乘胜攻克了广信,饶州。此时,清廷又命他进攻湖南,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