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 >

第220章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第220章

小说: 冲冠-怒为红颜:吴三桂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聘灿曛剑淙徊豢尚爬担谴又锌梢蕴街馊鸬拇巢幻睿富硬涣椤!
  可虑的是湖南,吴三桂在岳州寸步不让,还从云贵源源调兵——事情竟几乎与周培公当初所料的一样,真的要在湖南决一死战了呵! 
  康熙深知,这一仗胜了,不但两广会归顺过来,王辅臣也会不战而降;但若败了的话,连耿精忠也会重新变卦。 
  想到这里,康熙觉得身子有点发麻,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手脚,脱了大衣裳踱了几踱,便至案前,略一沉思,提笔写道…… 
  想想,又在前面加了一句。 
  ——夜至三鼓,坐待议政大臣奏事有感而作。 
  停笔,便朝外喊道: 
  “李德全!” 
  “奴才在!”二十多岁的李德全应声答道,几乎同时就麻利地站在了康熙面前。 
  此人原是明珠自保定选来的,高等个儿,长脸,口齿伶俐,办事利落,什么斗鸡、走狗、粘知了全都玩得转,更有一桩奇处,他每日只睡一两时辰便是,什么时候叫,他总在跟前。 
  但康熙自遭宫变以来,对太监格外小心,只给了他八品顶子。 
  康熙见他进来,例问:“索额图他们还没来吗?” 
  “回主子的话!”李德全利索地打了个千儿,站起身来,笑道:“敢怕是就要到了,图海和周培公已在外头候着哩。” 
  “叫他们进来!” 
  外头图海和周培公已经听见,对视一眼,各自拂马蹄袖躬身进来,却听康熙笑道;“既先来了,怎么不进来,外头冷么?” 
  “不冷!”图海忙肃容答道,“主上宵夜勤政,奴才们何得怕冷!” 
  周培公跪在后头,眼角扫了一下墨汁淋漓的那首诗,沉思着没有言语。 
  “朕这几日一直在想。”康熙坐回榻上,神色变得庄重起来, 
  “岳州这一战不能失利,还得增兵。今晚召你们来议一下,这一仗怎么打。” 
  图海沉思一下说道: 
  “万岁,北方数省已无兵可调,京师如今连善扑营在内,还有五千多兵马,不能再调了。如今各地巡抚的戈什哈都是临时从民间招募来的。” 
  “当然不能在京师、直隶这些地方打主意了。” 
  康熙也在思索:“蒙古科尔沁就出了四千骑兵,尼布尔部愿出三千,战马一千匹已送到湖南。这七干军马投入湖南,你们觉得如何?” 
  “朕还想,是否与达赖五世通连一下,扰一找吴三桂后方?” 
  “七千骑兵若是生力军,自可小有奏效。” 
  图海心里盘算着双方实力,道: 
  “但如今却还都在蒙古,数千里行军也要损耗实力。吴三桂若从云贵调兵,即使未经训练好,依旧只能旗鼓相当。达赖这人,奴才的认为是指望不上的。” 
  “昨日万岁还说,接达赖奏折,请朝廷与吴逆划江而治。如此心地,求他参战断难指望。” 
  “臣以为东调赣浙之军援救,不失为上策。” 
  康熙听着大都难以指望,忽然回顾周培公,有点恼怒地问: 
  “你自称善败将军,有回天之力,为何一言不发?” 
  此时明珠,熊赐履,索额图一干人已进来,见康熙脸色不善,吓得忙跪在一边。 
  “臣非不欲发言。”周培公忙叩首道,“此及社稷安危关头,容臣再细思一会儿。” 
  康熙冷笑道:“好,你好生想着吧!” 
  正在这间,何桂柱淋得水鸡儿般进来,捧上一封大漆文书,说道: 
  “古北方才递进来的。因为万岁有特旨随到随送,所以连夜赶来……” 
  康熙一边拆封,一边笑道:“好,尼布尔必是发兵来援了!” 
  说到此处,他陡地停住,仿佛不相信自己眼睛似的地揉了揉,持信的手竟轻轻抖了起来。 
  他失神地退回榻上,双腿一软坐了下来。 
  上书房立时安静下来,只听外边淅淅沥沥的雨声。 
  良久,明珠终于忍不住问道: 
  “万岁,这……” 
  “察哈尔王子叛变了,已将尼布尔回……禁。”康熙吃力地说道,“乘我京师空虚,带了一万骑兵,要来偷袭!” 
  不知是惊恐还是气愤,他的声音颤抖得厉害,咬着牙恶恨恨笑道: 
  “好……都叛了……叛吧,” 
  几个大臣像挨了闷棍,一时都怔了,头嗡嗡直响。 
  图海心里也不禁狂跳,北京其实已是空城一座,这近在咫尺的大变如何应付? 
  “万岁,臣已想好,容臣启奏!” 
  周培公突然叩头说道: 
  “讲……讲来。……” 
  “察哈尔王子之变虽近,乃是疥癣之疾。”周培公的镇定使众人有些吃惊,“目下湖南战局胶着,臣以为也不必劳动圣驾亲征。” 
  “放屁!” 
  康熙勃然大怒,“你就是让朕听你这几句空话的吗?” 
  周培公伏地叩头,又朗声说道: 
  “容臣奏完,我军与吴军在岳州打红了眼了,臣以为都忽略了平凉的王辅臣!” 
  “咹。” 
  康熙像一只瞧见老鼠的猫,身子猫似地一探,说道: 
  “讲!” 
  周培公侃侃而言,道: 
  “吴三桂之所以尚能周旋,并不是靠耿、尚二人,乃是因西路有王辅臣会牵我兵力!倘若此时醒悟,领一劲旅由四川入陕甘,与王辅臣会兵东下,湖南局势则岌岌可危——但若我先走一步,消除甘陕危机,即可全力对付衡、岳的敌军,吴三桂必将闻风而溃!” 
  这话说得十分有理,康熙不禁点头,但陕甘的兵力只能勉强与王辅臣周旋,察哈尔叛兵又要袭击京师,哪来的兵力去应付这些呢? 
  想了想,康熙低头喘了口气,说道: 
  “你言之有理,朕……方才急得有些失态了,但如今如何办呢?” 
  “臣请万岁降旨一道,”周培公叩头道,“将在京诸王、贝勒、贝子以及旗主家奴全数征来,立时可得精兵三万,由图海统领,微臣辅佐,三月之内,若不能扫平察哈尔之变,请皇上治臣欺君之罪!” 
  图海听着,脸上放光。他一直困职在卫戍不能出征懊恼,听周培公出此绝招,心中大喜,忙连连叩头: 
  “臣也愿立军令状!” 
  旁边的周培公却嗫儒道:“只是……” 
  康熙早跃然而起,绕着周培公兜了一圈,正待说话,见周培公面现犹豫之色,遂急急问道。 
  “只是怎样?” 
  周培公顿首道:“此辈原都是八旗精锐,便是晚辈旗奴,也都个个骁勇异常,只怕依势作威作福惯了……” 
  康熙突然仰天大笑: 
  “何愁他们不服?这有朕来作主——天子剑侍候!” 
  外头李德全早听得明白,几步进来,从里头取出一柄宝剑,明黄流苏金子样在灯下熠熠闪光,双手捧了过来。 
  康熙却用手一挡,转脸问周培公: 
  “你如今仍是四品职衔?” 
  周培公忙顿首道:“臣领此剑,即是代天行令,已无品级!” 
  “斗志可嘉!”旁边跪着的明珠高声赞道,“臣以为周培公应进为从三品!” 
  “正二品!” 
  康熙大声说道,“待国士应有待国士之道——即晋封图海为抗远大将军,周培公为抚远将军参议道,加侍郎衔,火速依议处置!” 
  周培公瞧了瞧图海,图海忙道,“三天之后,臣等在南海子阅兵。” 
  “届时朕将亲往!” 
  康熙说道,“你们只管放胆去做,朕将两门红衣大炮也赐给你们,荡平察哈尔后竟可不必回军,与科尔沁四千骑兵合击平凉,替朕拔掉王辅臣这颗钉子!” 
  “臣——领旨!” 
  “去吧!今夜即向各王府传旨,按名册征用旗奴,有敢抗旨者,立即奏朕!” 
  像是没法儿的事,转眼之间便冰融雪消。 
  望着周培公的背影,康熙不禁摇头赞叹: 
  “真乃奇才……” 
  索额图忙道:“确是奇才,万岁爷何不命他为主将?” 
  康熙笑道:“也须得图海这样老成持重的宿将后阵,这个兵才好带。这群旗奴不是省油的灯啊!” 
  明珠培笑道:“有这样的良将,全亏了主子的好调度,奴才也以为察哈尔不日可平!” 
  康熙开心地笑道,说道:“今夜召你们来,原是要议亲征,却议出个这么个结果来——喂,熊老夫子发什么呆?” 
  “臣在想饷从何来,”熊赐履道,“有兵无饷,怎么打仗呢?” 
  康熙皱了皱眉头,良久方舒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眼下已无大难题目。饷么,先从大内挪出五万吧……” 
  第四日便是阅兵日,天上还在下濛濛细雨,头天以图海奏报,说兵员征得三万一千七百余名,已经试校过一次。今日校阅后即进兵古北口。 
  康熙起了个一大早,先至慈宁宫请了太皇太后安,又至太庙焚了香,因不想招人眼目,只骑了御马,由魏东亭一干侍卫簇拥着直奔南海子。 
  南海子原是前明的上林苑,也叫飞放泊。顺治初年,傍海子修东西二宫,有一条九曲板桥蜿蜒通往海中之岛,名曰“瀛台”。方圆百里之间,茂林修竹,丘壑塘凹,自明初便放养了不计其数的虎、豹、豺、熊、漳、狗、鹿、麂、麋,因国事不兴,久不经营,早已荒蔓不堪。 
  时近十月,园中红稀绿瘦,残荷凋零,更兼雨洒秋池,愁波涟漪,甚是肃杀。 
  康熙一行方至仪鸾殿前,便听前头闪雷般炮响,一面被雨水打湿了的大旗在寒风中冉冉升起,上头写着“奉旨抚远大将军图。”木寨前旌旗蔽空,警跸森严,里头黑轮轮一片俱是持戈兵士,立成方队纹丝不动,因全是新从内库领来的装备的衣甲,看去十分鲜亮齐整。将台边和辕门外头,是九门提督府几十名校尉镇守,凶神恶煞般按着腰刀,一个个目不斜视。 
  康熙瞧着不禁心头一热,点头含笑对熊赐履道: 
  “图海这奴才配上周培公这帮手,真成了大将之才了!” 
  熊赐履笑笑,尚未答话,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