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经典美文2011年第9期-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年中,它们一般都要开花一次,都有属于自己最美丽的瞬间。它们不提前,也不滞后,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它们都知道,造物主早就安排好了。梅花开放的时候,桃树静静地看着,一点也不急;白玉兰翩翩坠落的时候,茶树知道该它们上场了。泮池的鱼儿也不急,它们急什么呢,要赶路吗?吃饱了还要更饱吗?不是,它们只需要在水里游来游去。
有一种花叫月月红,它就很急,沉不住气。只要看见有别的花在开放,它就嫉妒,吵着要开花。上帝是宽容的,说,你要是想开花就开花吧。一年四季只要有别的花开放,它就要开放。一年四季总是有花开,于是它一年四季都开花,人们叫它“月月红”。由于它太急了,没有准备,只知道开花,没有想到积聚能量,把握时机,蕴藏芳香,所以开放的时候,人们只看见它很红,看不到其他的好,有点轻看它。你看,在公园里,就找不到它的身影,虽然它很努力。
那些园艺大师就很急,替花着急。心想,漂亮的花儿开放了,大伙还不知道呢,于是他们把这些花从各个角落,甚至很远的山区、草原移过来,放在主干道旁边、教学楼窗户下,告诉大家,你们快看啊,它们开花了,再不看,它们都谢啦。可是,有任何花草要园艺大师这么干了吗?没有。它们开花只是自己好玩,轮番做游戏,或者开给它们的情人看的,惺惺相惜。它们的情人是谁呢?它从来不会告诉人们,大约是那些蜂蝶吧。文人吃醋了,就叫它们狂蜂浪蝶。
你看,这些花草从来不急,有没有人看见,都不急。我在校园很多角落里,发现了这样的小花,它们慢慢地开着,安安静静。三万多师生当中,估计看到它们开花的寥寥无几。那又怎样呢,没有人看见,就不开花了吗?
人生按七十年算,不算长,也不短了,历史三千年的四十分之一,现当代史的二分之一,见过多少人和事啊。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可是,走得再快,快得过时间吗?不能。时间最终将他们甩在身后,慢慢塞进历史的压缩文件里。走得慢的人,时间陪着他,慢慢前行。他们慢腾腾地起床、浇花、打坐、看落日,从来不理会时间。时间也不催他们,随着他们的性子,在一边等他们。这些人往往就是大师,所谓大师,就是那些耗尽一生、成功一次的人,就像那些一年花开一次的万物。
要迅速生活,时间就走得快;要永久生活,时间就走得慢。匆匆忙忙跟时间赛跑的人,不还是想多赚取一点时间吗?有人花钱买时间:打的、坐飞机;有人舍命换时间:熬夜、加班。他们费尽心机赚取了一点时间,然后用时间换取钱财和荣耀,可是等他们有了钱财,有了荣耀之后,还是要用钱财和荣耀换取时间。这是多么奇怪和浪费时间的事情,况且,跟时间赛跑的人,总是容易出事故,跟交通事故一样,有多少倒在时间赛道上的人啊!
桃花不模仿荷花,桃花开放的时候,荷花也不急,不羡慕;大师不模仿别人,别人成功的时候,大师也不急,不羡慕。释迦牟尼不关心理论,只关心生老病死;阿难会背所有的佛经,可是成不了佛祖。万物从容,大师从容。
谢幕
作者:钱红丽 字数:1194
谢幕,其实也是人生的一场蜕变。
想当年李安拿着小金人微笑谢幕,我有感慨:当初,他执意留在那里,一文不名,吃尽所有前去异国闯荡的人所要吃的苦。连丈母娘都不理解了,何况妻子?当初,他是怎么守住自己的……如今,他有了谢幕的这一天,终于给他等到了!作为局外人,我都有一种恶狠狠的情绪,好比我美梦成真终究落到现实——我就会恶狠狠,“老娘”终于赶上趟了!许多“李安们”执意如此,在不同的路上,孤独的心,拿什么来担载?并非人人都能等来这谢幕的一天。
人,“生如蚁而美如神”,看他谢幕也谢得格外漂亮。
王菲也曾说,将来,以后,我离开舞台,希望人们忘掉我。这话里埋着冲淡恬和、与世不争的翩然,可是,往深处触一触,竟有凄寒,说是看淡一切,实则她尚没完全谢幕。第二个孩子已经来临,在牌桌上坐半天也好,在卡拉OK自早到晚也罢,那是她的人生,她愿意如此。我一直在等着她彻底谢幕,不着一言,万千荣华也抵不过一场俗世牌局。
邓亚萍也谢幕了。一张浮肿的面庞,微微的亮,怀抱婴孩于千里之外的地方谢幕。那么逞强的一个女子终究做了母亲,满目柔和,柔和也是美,是光辉,是人格魅力。那日,上楼排版,同事桌上摊着体育版,一眼扫见她,来不及细瞅,便飞快辗转至楼下看大样,一边下楼一边喃喃:不愧为成功女子……后面的话,我兀自吞下去,因为繁忙。
人生要经过多少沉潜才能等来这完美的谢幕?
千万个邓亚萍退役以后,凭借为国立勋的资本顺利进入名牌大学,最后真正走出来的有几个?她那么拽,却要一直念到博士,于每一个领域都不愿服输,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了这个矮小女子?
我们身体里的偏执,有时用不好,也是一种伤害,索性选择一种平常人生,也来得安然恬淡。有人一生都活在光辉之中,用自己一颗小小的心去发光,然后照耀自己,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巨大满足和喜悦。就是这种力量一步步推着他们向上,然后,越来越远,越来越高,甚至高远得让我们不但追不上而且望不见。在某一个宁静的日子,他们惊鸿一般翩翩出来谢幕——我们呢,诧一下,有一些感慨,仅仅是感慨而已,然后就又默默忙自己的事去了,好比被深冬火钵里溅的火星子烫一下,疼,疼得要流眼泪,到底又忍回去。
我们一直活在揾食的命里,身外冷暖,哪有余闲疼痛?生活有时不容我们抬首,兀自一直急急向前。
这样的人生更显逼仄荒荒,寸草不生,怎么样才有安慰?把一双手抚在胸前,小小心脏扑通跳,始终是热的。最对不起的就是这小小心脏,因为它的热烈,因为它的坚持。
我们一直在伤害着自己,浑然不觉,是砒霜,也是蜜汁,一点一点地饮,这就是沉潜、执意、磨砺……最后,把自己给埋伏了,一直没等来谢幕的时候。
铅华谢尽不妒流年。
摘自《嘉兴日报》2007年2月2日
多元化的人生观
作者:闾丘吕薇 字数:2801
多元的尺度
叮咚的泉水,在石缝间涌动,诉说着一个生命的故事。
清澈的溪流,在群山中穿行,蜿蜒着旅途的辛酸。
流淌的江河,在大地上奔腾,养育着一方的水土。
浩瀚的大海,包容万物,吞吐日月。
这些是水的选择。就像这千姿百态的每一滴水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尺度,有自己的价值观。这样的尺度给了我们看待问题的眼光,给了人们成就事业的方向。
多元的尺度,带给了这个世界多元的结果。
尊重多元的尺度,是要有长远的眼光,包容每个人合理的价值选择,而非丧失立场,丧失原则。
尊重多元的尺度,因为泉水、溪流、江河、大海,都有它们存在的价值,世界也会因此而更精彩。(官鏐)
成功的标准可以很多,可以选择赚钱,也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公务员,或者在仕途上有所发展,也可以去做一个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或者就是期待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而若有足够的能力的话,可以收养一两个需要爱的孤儿,或者在名校毕业之后去卖猪肉,去做一个乡村的小学教师……一个社会,对于成功不是只有唯一或者少数的定义和标准,成功在于自己是否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周围人的标准。
当然,这不是中国的现实。对于成功,在中国的标准非常的清晰——功成名就,如果不是这样的标准,我也知道,我不可能出现在今天的这个讲台上面,因为在很多的同学心目当中,我应该是成功者的一分子。也因为这样,这段时间听到太多同样的问题,问我如何才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记者,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在我看来,首先要对这个职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其次需要有对专业的追求。但是即便有这些,都未必能够达到这个社会认定的标准的成功,因为如果缺少机遇的话,会永远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记者,但是这样的记者是否就是不成功呢?我只能够说,因为运气,因为我所在的平台,我才能够有今天的知名度,但是即便没有,即便我依然默默无闻地做着这份职业,而我依然深爱着,也对自己保持着要求的话,在我看来,我是成功的。当然,这样的话现在由我说出来,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因为现实并非如此,我已经是一个既得利益者。
也因为这样,让我觉得,可以去做更多的一些事情。既然如此的幸运,就好像中了一千万的大奖那样,我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还能够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就好像写文章、写书,如果用功利的方法来看的话,在知识劳动并不值钱的中国,这些时间的付出远远比不上参加一次商业活动。但是,我很清楚地知道,这是我可以回馈社会的一种方法,一种我自己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作为一个已经步入中年、业已有些影响力的人,至少我做的这些,可以影响到一些年轻人。在座的你们,不管多少,总有人会从我们这些过来人的所作所为上,发现一些什么。也因为这样,我总觉得,讨论现在的中国大学生怎么了,那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如果不去讨论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这些有话语权的成年人怎么了,而把责任以及期待放在年轻的大学生身上,那是一种不负责任。
不过在中国,真的只有很多年轻人说的无奈,说的只能够随波逐流吗?我想到一些人。比如韩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