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司使-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靠杨公帮忙!如今陛下如此信任杨公,又让杨公判度支,还担任京兆尹!杨公拜相不是指日可待,到时候我也将向陛下极力推荐!”
“多谢章仇公!”
却说李适之当上右相,自然十分高兴,无论如何讲,总算是没有性命之忧了。不过自从李林甫一事,倒也让他开始明白言多必失之理,心里面倒是很感激杨游。他把杨慎矜找来,二人商量一些人事安排。
“颜真卿此人办事公道,办事能力极强,可以为监察御史!苏隗可以升任京兆府法曹!杨公看如何?”
“此二人倒也确实不错!我倒没什么意见。”
“杨公,那杨游可否调回京任职?我看王鉷外放后,户部倒是缺人!”李适之道。
“李相,鄙人看,此事怕是不妥。那杨游打仗能力不错,圣上倒是喜欢他,未必肯让他回京!而且京中的文职颇看重资历,杨游资历太浅。况且安南大都护也缺人,就让其在该处任职,多多锻炼也许是好事!
不过这安南大都护之职也不可久缺,此职必须德高望重或是军功显赫之人方能担任,干脆我等推荐章仇相公遥领该职!那安南大都护之事就权且交与杨游。”杨慎矜说道。
“也好,就章仇相公兼任该职,不赴任!让杨游以副大都护之职继续代理吧!”
宋平城。
杨游已经到了三天。这宋平城,也就是后事的南国首都内。此地地势平缓,属于红河冲积平原,河流纵横,是很理想的建城地点。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设交趾郡,宋平城便在其范围之中。南朝宋时在河内地区设置了宋平郡,治昌国县。隋朝时改为宋平县,为交趾郡的治所。
公元621年,唐朝将交州的治所迁往宋平县,并修筑城池,后来此地就成为安南都护府所在地。
他在长史的带领之下,四处了一转,感觉此城也不大,城内只有一千多户人,也就相当于关中一个县,与传说中的岭南广州等地没法比。杨游觉得此事设一个都督足矣,大都护府还是北迁安宁比较合适。自己就却要以安宁为中心,建立对中南半岛的全面掌控
“刘长史,我等回去,明日召集都护府六曹以上官员议事!”
宋平城,早,都护府。
这安南都护以前属于上都护,如今却是大都护,增加了一名副大都护。另外还有两名副都护,不过这里目前只有一位副都护。还有长史、司马及录事参军、六曹等官员。副都护职位高于长史、司马,为正四品上阶,距离从三品的显贵之官就差一阶。
自然先是各曹汇报了工作情况,比如户口、税收、商业、盐铁、外贸等。
“原安南都护府,有四万八千二百户,人口二十三万三千六百五十人”
“本都护府岁贡象牙、玳瑁、犀角、翠鸟羽毛、蚺蛇胆、槟郎、鱼皮、沉香、金银、绸、纱、藤制品、白蜡等等”
众人把各自分管的事务说完,杨游听罢,让他们回去准备一份书面文稿呈报。随后,杨游把副都护、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四人留下。
杨游最关心的就是四样:教育、城防、海港、开疆,他要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随后他就这四个问题让众人发表看法。
这发言,依旧是从职位最低的官员开始。录事参军是正七品上阶,本来不属于上层官员,只不过其负有监督所有官员的责任,所以杨游却特意把他留下来。
录事参军:勾检官,就是要勾检所管州郡或都督府的一切文案其可以监督辖区内上至大都护、下至县尉参军等一切官员当然,其对自己长官的监督一般是名义上的,极个别情况也有揭露长官罪行的录事参军。
“启禀副大都护,本都护府原有辖区内,直属州学都有学校招生,县学则只有四个县招生,而且有两个县人数未招满二十五人。近些年,偶尔也有科举及第之人。当然,与内地郡县肯定没法比!主要是北部山区羁縻州,上学之人少。
至于城防,卑职认为倒没有太大问题,毕竟林邑与陆真腊道不敢轻易攻击我安南。至于辖区内的海港,较大的海港有五六处,来往船只络绎,颇为繁华!至于开疆”
第一百零二章 计议水师
那录事参军名叫商启,四十二三岁。
杨游让其介绍四个方面的事情,他想在杨游面前好好表现,自然侃侃而谈。
当说到开疆时,他却很是不以为然:“至于开疆,卑职倒很是不明白!那林邑和西部的陆真腊、水真腊等地,全是蛮族、蛮荒之地。卑职以为就让其每年给我大唐上贡就可以,如果要攻击这等地方,却是损兵折将,白白耗费财力!”
杨游一听,自己刚来,他居然看不到遭头,难道要给自己唱反调?
不过也不好当面驳斥他,毕竟是自己让他们谈谈看法而已!
谁知那商录事参军刚刚说完,副都护兼安南军都指挥使林诚勃却道:“商录事参军此言差矣!如果按照你说的,都固守疆土,不思进取,没有秦始皇开拓岭南三郡,我等不是也没有机会来此地做官?如今这安南都护所在地,要说起来,也可算是秦始皇开的疆土呢!
杨公,卑职以为,这大唐的领土自然越多越好!一来增加人口和赋税,二来也避免其袭扰我大唐。
隋代大将刘方就曾经大破林邑国。不过当时并未长期坚守,致使其很快复国。杨副大都护,卑职认为可以攻取南边的林邑国和西边之陆真腊、水真腊。
那南部是大平原,水流充沛,极易种植水稻,与我江南可有一比!而且如今并未大规模开发。如果开发出来,必定不比江南差。
当然,要详细计划,而且必须水陆并进,才能成功!”
杨游一听,大喜,看来这副都护倒是与自己的想法一致。尤其他这一句“不比江南差”。可以看出他很有远见,一个武将能说出此言,还是很不简单!
自己将来就用这句话去请皇上出兵!当然,开发水稻也要费些周折,比如岭南珠江流域,如今农业赶长江、黄河流域就差好大一截!
这水真腊,其实就是国南部的广大地区。此地河流纵横,当然是种植水稻的绝佳地点。地域可以赶上半个江南了!
后来,人们陆续把四个方面的事情阐述了自己的意见。
杨游一看,这安南其实是个非常好的地方,此地靠海,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之路的必经之地,很多个港口都可以停靠补给,也可以交易商品。当然把南部的林邑打下来就更好了!
待众人说完,他就单独把副都护兼安南军都指挥使林诚勃留了下来,随后把自己的几个亲信军将都叫了过来,一起吃完午饭后,便商量下一步开疆之策。
杨游以前很少来像安南这样的地方,此时已经是农历四月,天气酷热难耐。
众人只得来到城内一处树林之内歇凉议事,大家都不停用大蒲扇扇风,可是依旧感觉热得不行。
杨游一听刚才那副都护林诚勃之言,晓得自己把统一中南半岛之事看得太简单。他把自己根据记忆绘制的半岛地图拿出来给林伯诚看了。
那林伯诚一看地图自然大吃一惊,不知道此图是从何而来!
“杨公,此图与我等军中之图有六分像,不知是谁所画,不过可惜就是没有地名!”
“此图不假!你速速找精通航海之人,把地名写上!若有不对的地方,就请他修改!”杨游道。
这图他也就画了个大概,至于现在的地名,他哪里知道?当然了途中也就大致画了湄公河、红河等他记得的大河大致位置。其余小河流,杨游并不记得。
“是!”
“依刘公的意见,要攻取陆真腊和林邑,必须要水师?”杨游问道。
“攻取陆真腊倒不必!这安南及林邑西部虽然全是高山,只有几处山口可以到达陆真腊王城文单城。不过好在安南南部的棠州就在大山的西部,我们只要大兵出棠州,陆真腊的文单城n象不难攻取!不过那些蛮族一办会逃离隐藏于山中,我等粮食供给不利,一般很难坚守。
不过要攻取林邑,要是没有水师,就会事倍功半。因为此地地势狭长,他们会据城或是木寨坚守不出,我们会劳师无功。即便打下来,必定要死伤数万人!
如果有强大的水师,两路出击或是三路出击,会很快攻取林邑!当然,这兵士最好是在本地征召,中原人不习惯此地的气候,极容易生病!多年隋朝的刘方将军虽然攻取林邑,却耗费数年时间。
虽然打仗并未死多少人,不过由于士兵不熟悉水土,最后死亡之人倒是十之四五,就连刘将军也病亡于回京的路上,很是可叹!最后林邑得而复失,白白损失一万多人性命!”
杨游一听,他说的很是有道理。攻打像林邑这样的国家,怎么能没有水师?只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攻取林邑才会很容易。看来自己得通盘考虑计划才行。
这时崔旰道:“林副都护之言极有道理!卑职以为,攻取陆真腊容易,要攻取水真腊,也要充分利用水师。我们可以待秋天天气凉爽之时,偷袭文单城!攻下文单城后,在该城河口建立造船厂,造船运输兵员和粮食,从沿河两岸向上下游内陆推进。为今后攻取水真腊打下基础。
同时,在宋平城港口扩建造船厂,修建兵船,扩建水师!就征召岭南及安南当地人充当水兵,以免从中原来的人水土不服!
攻下林邑后,水师可以继续西进,攻打水真腊沿岸城市,也可以找地方登陆!最可行的是利用帆船沿河而上,与上游文单城下来的船只两面夹击。”
杨游一听,这崔旰真的是军事奇才。当年八国联军可是就利用海军大败满清!自己以前却总想利用陆军。其实,这个时候陆路运输极其困难,交通不便,陆路人力物力成本远远大于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