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驸马-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宗广说了,皇上现在龙体虚弱,受不得惊扰!你现在退兵,自然也是不行了。
退兵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战事不利而使皇上的安全受到了威胁,而要求退兵也是为了皇上的安全!
但是现在,却还是因为皇上,因为皇上走不了,动不得,你总不能光想着退兵,离开太原,反而却将皇上又留在太原吧?
所以……现在又不能退兵了!
石中元看着身后这些随驾亲征的朝堂大臣,然后仰头叹息了一声,再看李准,依旧面无表情。
但是李准的心里,却是轻松了许多!
第467章 皇上的心思
这一次,能不退兵,至少是暂时不用退兵,让李准松了一口气。
但是,李准也知道,自己这口气不能松太久!
因为等御医学会了那阴阳十八针以后,如果真能让赵权的病情有气色的话,那时候赵权是肯定要班师回朝的。
不管这会不会影响战局,也不管赵权想不想回京,这些都不重要了!
因为就算是李准他自己,也不敢再将赵权留在太原,留在前线了!
毕竟……仗打输了,可以和辽国和谈,要是人没了,特别是赵权,如果他出了什么问题,不光是李准承担不起这个责任,就算太原和前些所有的将士,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离开皇上寝宫的时候,石中元跟着李准走了出来。
两人作为同僚,又是现在朝堂上的中坚力量的代表人物,有些事,当然还是要明说的好。
毕竟李准曾经是石中元这一批人的领头人,虽然现在双方的政见出现了相左的情况,但李准的民望摆在那里,起码还是悬在石中元的心头上的。
石中元不能忽视李准!
所以石中元对李准说道:“大人,这一次……大人考虑得确实有些欠妥!”
说得还是很委婉的,而且……以石中元现在副相的身份,居然口口声声称呼李准大人,这也表现出了石中元对李准的敬意。
李准闻言没有说话,而是直直地盯着石中元,看了很久很久。
石中元知道李准的脾气和性格,眼前这个老上司精明、果敢、睿智,而且坚毅!一个拥有睿智和坚毅性格的人,他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一个对自己思想很坚定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特别是……这个人还是身居高位的人!
所以石中元继续说道:“下官也知道大人为了这一战呕心沥血,心中放不下,但是……难道将皇上的安危赌上去,这样真的好么?”
这样真的好么?
李准在心里问了自己一句。
答案很显然,作为一个臣子来说,拿自己君王的生命安危做赌注,拿肯定是不对的,甚至是大逆不道,有违人臣之道。
恐怕在石中元他们心里,都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们才会上疏弹劾李准,不过当着李准的面,石中元把话说得委婉了一些。
李准看着眼前这个当年的后进,现在的朝堂副相,他摇摇头,对石中元说道:“你不懂,你终究不懂……”
一句话,说得石中元一头雾水!
自己不懂?
不懂什么?
在李准面前,石中元真的是一点脾气都没有,所以只能看着他,希望听到李准后面的话。
李准继续说道:“难道你看不出来,这一次不止是老夫的坚持,皇上他……也一直在坚持么?”
皇上也在坚持?
石中元闻言身躯一震。
李大人说皇上也在坚持,那么皇上在坚持什么?
看着李准悠悠离去的背影,他并不宽厚的背部上,似乎承载了太多太多,导致现在失去了应有稳重,显得离去得有些急切!
很显然,李准的急切,是因为前线的战事。
联想到战事,石中元一下愣在了原地!
皇上的坚持,难道就是因为这一次和辽国的战事?
难道说……
皇上拖着病重的身躯,来到这太原前线,其实根本就不是出于大势所迫,而是因为……皇上他本身内心的希望?
一个帝王,坐拥天下,江山、权力、美色、钱财,应有尽有,他还能有什么希望?
更何况,这一次发病,都几乎要了皇上的命!
很显然,皇上他自己也是意识到了自己时日不多的,所以他才要来到太原,想要在自己这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一雪前耻,将当年自己在太原的失误,和对辽国纳岁币的耻辱,都一扫耳光!
皇上他这是要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他这是在为自己死后的声名拼搏一把,难怪李大人说自己不懂!
现在,石中元终于懂了!
原来这一切,并不是李准的坚持,而李准也并不是那个为了民族大义,而将君王的安危不顾的逆臣,恰恰相反的是,这满朝的文武之中,只有李准一个人才知道赵权的心思!而李准这样做,也不是大逆不道,而是尊重皇上的想法。
满朝文武,居然都看不出皇上的心思,这是何等的悲哀?
其实朝堂之上的官员大臣,都不是平庸之辈,但赵权病重以后,他们都一直在给李准压力,这其中除了有些人是像石中元这样确实没有细想和不知情的人以外!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他们知道了或者是也猜出了赵权的想法,有的人是认为这样做不值得,代价太大,所以才反对李准的;有的人则是因为担心皇上出事,到时候全军崩溃,辽军杀过来,李准支持不住,然后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和现在的地位,所以他们也反对!
石中元本来和李准还有纪平,以及曹刚的关系都不错,赵权御驾亲征之前经历的太子和万民祈福一事,石中元也一直都清清楚楚。
开始的时候,因为赵权的病情,他没有细想,现在想通了皇上的想法以后,石中元再回过头来,就不由得想到了之前为了能让皇上下定决心亲征,而甘心辞去枢密使这个职位,将位子让给李准的曹刚了!
很显然,曹刚是早就知道了赵权的心思,而且曹刚也是一直在竭力促成皇上御驾亲征的!
不然的话,曹刚为什么会故意请调到山东去,将李准替换回来?
曹刚他明明知道,皇上信任李准,而李准……则是一个坚毅的人,一个有主见的,还有……李准也是一个好战的人。
四年前安辽一战,李准就是主战派!
想到这里,石中元无奈地笑了笑,因为他突然想到,纪平当初也是支持御驾亲征的,感情这满朝上下,大家都知道了,就瞒着自己呢!
想到这里,石中元不由得将目光看向了南方,在南方很远的地方,那个为母守孝的少年,他是不是也知道了皇上的心思呢?
第468章 茫然的狄青
出了寝宫,李准来到太原城的皇帝行院大门。
狄青和梁博一老一少迎了上来。
“大人……”
“大人!”
看了看神情急迫的狄青,李准说道:“先上马,回军营再说!”
狄青和梁博对视了一眼,然后带着人马跟在了李准的身后。
一路回到军营,李准命令士兵在营帐外面把守,然后将曹向、杨洪、阮小七、杨排风还有呼延赫,以及原本西北名将魏平章、何定等大小将领都叫到了军营之中。
这些人都是这一次和辽国作战的精英将领,其中梁博和魏平章何定三人是右军的主力!而狄青率领的左路大军手下也是有杨洪、杨排风这样年轻但是武艺超群的将领坐镇。
至于阮小七和呼延赫,则是这一次大军的两位后勤管理粮草的将领!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在古代的战场上,粮草是非常重要的,而呼延赫的老稳和阮小七的机灵,两人配合起来也相得益彰,两人虽然在武艺上都不怎么突出,但是做这个粮草官却是绰绰有余的。
环视了手下这些大小将领一眼,李准沉声说道:“目前战局尚未分明,忻州城外,二十万辽军声势浩大,定襄已经失守,他们的十万步军以及主帅耶律阿鲁翰将定襄守得跟铁通一般,想战就战,想跑就跑,目前战局之难,是在忻州城外这二十万辽国骑兵,有了他们的牵制,加上太原就在我们身后,所以我们根本不敢放弃忻州与他们决一死战!”
李准说的,自然是因为太原城内有皇上在,所以才不敢出城的。
但是正如李准说的,耶律阿鲁翰显然是看穿了这一点,所以让二十万骑兵来忻州城外,对太原和赵权的安全形成压力,然后他自己却在拿下定襄以后,就守在城内不走了,嚣张得很,一副老子就大摇大摆地站在你们安朝六十万大军的脸上,我就是这么屌,你们能拿我怎么样的态度!
果然,耶律阿鲁翰的强势,多少也影响到了一些安朝士兵的士气,让刚刚挟山东大胜士气高涨的安朝士兵们,在定襄失守以后,士气便一天比一天低落!
如果不是皇上还在太原,有了皇上坐镇,士兵们可能现在都是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了!
这就是为什么安朝面对辽军的时候,那么无力的原因。
主要是辽人经过几次对安朝的大胜,在心理上建立了一定的心理优势;而安朝的士兵一想到要与辽军交手,就有些恐惧的心里!
纵然将帅有志,奈何士兵失势,没有了锐气,没有了士气,你拿什么和辽军打?
开始的时候,李准还想着自己能带领将士,将忻州和太原死死地守住,等待萧莫安稳地渡过了为母守制之期,然后再一起对付辽国。
在李准的心目中,面对辽国的时候,在战场上有萧莫和没有萧莫,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在古代,战争的局限性很大,有时候一个人就能左右战场上的局势,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也有很多,比如姜子牙、韩信、郭嘉、诸葛亮等人,他们的决策,往往能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
而萧莫,显然就是李准眼里的姜子牙、韩信,不需要什么理由,只因为他是萧莫!
是的,只因为他是萧莫,他就能将战局扭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