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不是马超-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臣从军不过一年。”
刘协讶然:“你年岁几何?”
“十五。”我咬牙,大爷你没事干问这些作甚?
刘协脸上露出一丝欢喜:“十五?真是少年英雄啊。”
我虚伪地谦让:“陛下谬赞了。”
刘协不依不饶:“年未弱冠便征战沙场,真乃朕之霍去病也!”
霍去病?
我脸色铁青:大爷的!你个王八蛋咒我?!像霍去病一样短命?!
诸臣却有些骚动。
刘焉再次看我,眼中隐隐有些不安。
“陛下,马小将军固然少年英俊,但此时朝堂,当以正事为重。”王允劝诫皇上。
刘协整了整表情,严肃地发问:“你对刘益州关于你父亲马腾的陈述还有何辩解?”
“家父确实暂居贼下,此乃事实,小将不敢欺瞒陛下,”我摇头,“只是欲向刘益州询问几件事情。”
“准。”刘协没有理由拒绝。
“刘益州,恕小子无礼。”我吸了口气,向他拱手。
刘焉同样拱手:“在下知无不言。”
“益州方才所说,汉中太守堵塞道路,使益州不能奉朝,是也不是?”
“不错。”
“于是益州攻打汉中,是也不是?”
“正是。”
“当时是刘益州亲自领兵,或是另行遣派将领?”
刘焉没有隐瞒:“在下执掌州牧未久,益州上下尚未熟悉,故而令手下将领出征。”
我紧接着发问:“是否张修与张鲁两位?”
“你明知故问。”他冷笑。
“刘益州是承认了吧。”我也陪他笑。
他哼了一声:“是,这又怎样?”
我不置可否:“刘益州可否告诉此二人官职?”
“张修别部司马,张鲁督义司马。”刘焉说了两个司马,官职什么的,我不懂。
“陛下!”我陡然提高了声音,“张鲁此人,正是蜀中五斗米教的妖孽啊!”
刘焉脸色顿时一变。
不知情的群臣开始互相询问所谓“五斗米教”的相关事宜。
“张鲁?五斗米教?”刘协一脸的不明白。
“是,陛下可能不知道五斗米教,但此教所行之事,与黄巾贼毫无差别!”我断然喝道。
此刻,我听不到任何窃窃私语之声了,数十名大臣全盯着我。
“黄巾贼?”刘协果然惊得直起了身子,即使黄巾之乱时他不过六七岁,但这些年断断续续的经历,足以让他明白这三个字的威胁性。
“陛下明鉴,五斗米教,自张鲁之祖便开始传布于汉中西蜀一代,张氏三代传承,借着鬼道之术蛊惑民众,民众但凡缴纳五斗米便可入教,西边百姓皆称其为米贼,虽不同名,但与张角黄巾,实则一脉!望陛下深思!”我伏地顿首。
“米贼?”刘协喃喃道,“真有此事?”
刘焉脸上再无红光,他急忙叫道:“陛下,断无此事,万勿听此小贼胡言,马超小儿不过为替其父辩解脱罪,陛下不可听信其言啊!”
“微臣镇守三辅时,亦曾听闻此事。”皇甫嵩适时予以声援。
真是恰到好处啊,我忍不住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至于此话的真假与否,对我不重要。
皇甫嵩国家重臣,世所共见,又是领兵对抗李傕郭汜樊稠的功臣,张鲁算被定性了。
刘焉脸色苍白,一时无话可说。
趁你傻,要你命!我果断决定再次出击:“小臣听闻张鲁父亲病死之后,其生母便留在刘益州的院中了,故而张鲁身为贼寇,却得任朝廷官职,甚至领兵攻击朝廷郡守,刘焉分明包藏祸心,小臣虽然人微言轻,但事关社稷安危,这才斗胆而言,望陛下明察。”
我恭恭敬敬伏地叩首,表达自己忧国忧民之情。
朝臣再次掀起声浪。
“陛下,桓、灵之后所以衰败,正因黄巾逆贼,张鲁米贼,事实确凿西蜀无人不知,而刘焉竟有如此大逆之行,陛下,不可轻饶!”王允义愤填膺,第一个向皇上施压。
当然他所说的,事实上谁都知道黄巾起义固然极大地破坏了社会,但其根源呢?桓灵二帝英明神武,鼓励数百万百姓起兵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黄琬、荀爽也同时附和:“刘焉以宗室之贵,却行此事,必须严惩。”
蔡邕更是咬牙切齿:“董卓行凶于京洛,身为宗室不思以死而救陛下,竟妄图割据益州之地,若不诛之,天下忠臣郡吏恐心寒矣!”
王允向来耿直,黄琬、荀爽都是老臣,他三人所言,基本为此案定了性;而蔡邕作为“亲董派”或是中间派的代表,也是如此说话,公卿百官顿时全部看清了方向,放心大胆地向刘焉发出猛烈的抨击,此次批判大会,是继董卓之后的又一次盛会,规模恐怕不在其下。
刘协对这个关键时刻不来救自己反而独自龟缩在西南一角的亲戚也产生不了任何好感和同情了,他毫不可惜地下了结语:“三公九卿共办之,严惩不贷。”
虽说“共办之”是指大家继续商量讨论研究案情,但“严惩不贷”四个字也已经表明了皇帝的态度,于是年轻一些的官吏开始研究如何为刘焉安排罪名,甚至已经将“大汉倾颓奸臣窃命”的根本原因放在了他的头上。
刘焉再无可辩,最初出头为他呼应的几个人早乖乖地缩起头,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批焉批益的队伍之中,而且比起蔡邕,毫不逊色。
最终的判决迅速出炉,刘焉腰斩,张鲁寸磔,张修流放于辽东。
其他益州官吏,暂时不予追究,待朝廷派人进一步考察。
刘焉被卫兵拖出去的时候,原本惨白的脸上在一瞬间涌起了鲜红的血色。
贾诩侧过脸,淡淡向我一笑。
·
“马卿,三位,平身吧。”刘协看了看仍然跪在地下我父子及贾诩三人。
“谢陛下还我父子清白。”我乖乖谢恩,起身。
马腾傻跪在地上。
“马大人?”荀爽轻声唤道,“陛下已经允你起身了。”
我站在马腾身后,用力踹了他一脚。
他如从噩梦中惊醒一般,看了看四周,向皇上拜去:“谢万岁。”
刘协笑了笑:“马卿受惊了,险些令你蒙冤,多亏了令郎……”
老爹回头瞥了我一眼,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纳头又拜:“马腾不才,请辞凉、益二州。”
我立刻傻了眼。
原本仍沉浸于批判大会气氛中的诸臣再一次静了下来。
第六章 六百石的公车司马令
刘协有些无措地看了看三公:“马卿是怪朕不分忠奸么?”
老爹摇头:“马腾不敢,实在是马某无力兼领二州要事。”
“既然如此,何必全部辞去,”刘协与他讨价还价着,“马卿镇守西凉多年,眼下便继续领凉州牧可好?”
老爹固执地摇头。
我恨不得一拳砸死这个烧饼。
“是啊,陛下年幼,正需要如马大人这样的大臣镇守边陲,西凉与羌胡杂处,又临三辅,眼下朝中无人可派,马将军为国为君,都不该推辞。”皇甫嵩劝道。
马腾沉默了数息,将头紧紧贴在地上,沉声道:“微臣谢陛下恩典。”
刘协露出了笑容:“马爱卿能为朕分忧,劳苦而功高如此,朕想再增马爱卿一千食邑,诸位以为如何?”
赵谦、王允几人并无异议:“马大人既然辞了益州,增添食邑也无可厚非,臣等赞同。”
“马爱卿可有异议?”
“臣叩谢陛下。”这点食邑也不算什么,与老马的理想并无冲突,他很爽快地接受了。
王允又道:“马将军长子超,聪慧过人,亦善军旅,不过五六年,必为陛下肱骨栋梁,老臣特举荐其入朝,权且为陛下磨砺之,愿陛下允之。”
马腾与我俱是一怔:王老头这是何意?
马腾急忙推辞:“王司徒如此厚爱,犬子如何能当?况且犬子年纪尚幼,怕……”
王允打断了他的话:“马大人是舍不得令郎?”
“王司徒取笑了。”马腾急忙否认。
“既然如此,马爱卿便不用推辞了,”刘协询问,“王公认为马超小将军应该任何职署?”
王允显然已经想到了,他转向身边的卫尉张温:“张大人,您那儿可有空缺?”
张温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空缺?老夫如今连公车司马令都找不到人了。”
“公车司马令?”王允皱了皱眉,“这个位置也行,陛下您意下如何?”
“王司徒既然同意,朕自然准了。”刘协没有意见,又象征性地问我,“马小将军可否满意?”
“小臣岂敢挑拣,但凭陛下圣裁。”笑话,什么公车司马令,老子完全不明白!
刘协欣慰的点头:“如此甚好,马腾爱卿,令郎今后要入朝为朕做事,爱卿不会不高兴吧?”
“臣子为陛下效忠,乃是本份,岂敢言他。”马腾急忙否认。
于是皆大欢喜。
·
我随着老爹退出了崇德殿,迫不及待地问道:“喂喂喂,这公车司马令到底是个什么官职?”
马腾一怔:“很明显,是管公车的啊。”
“……”我想了想,“公车是干嘛的?”
老爹沉默了半晌,没有回答。
我猜想他也不知道。
于是解释名词的任务交给了博学多才的贾诩叔叔:“公车司马令,掌管南宫门,同时接待各地官吏百姓上书,四方进献贡物等事情,另外皇帝要征召的士人接待也由公车司马令负责。”
我想了想:这算啥官?门卫兼信访办?还要负责为皇上跑腿接送人?
“他奶奶的,王允耍我玩吧?这种小官职能锻炼什么能力?!”我破口大骂。
马腾迅速转身,横眉怒目,同时迅速举起手掌。
我浑身一个激灵,急忙捏住了老爹的手腕:“我知错了,王司徒看得起我特意提拔我,我应该感恩戴德……”
“你知道就好,你今年才十五岁,司徒能够亲自推荐你,陛下对你印象也不差,你应该知足了。”他放下蓄满内劲的手臂,叹了口气。
我不再牢骚,默默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