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不是马超-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岱微微有些慌乱:“本官岂敢悖逆,只是这桥瑁……他屡屡不听上意,多次剿匪不力,致使百姓受苦国家危难,本官令他辞去太守职之职,他却抗命不从……”
我心里雪亮:什么国家危难百姓受苦!黄巾余党在州郡中肆虐,你坐拥万余兵马不去灭贼,反而来指责一名只有一两千人的太守?这个逻辑真是让我拜服啊。
“太守乃两千石重臣,纵然一州刺史,又岂能随意任免?即便真要罢免太守之职,是否应该禀告朝廷再做决定?”我平静地说道,“你既是刺史,又是宗室,莫非会不知道么?或是你……根本就无视朝廷,妄图在兖州割地自立?!”
“本官……本官绝无此心!”刘岱十分窘迫地摇头,他驱马向前走了几步,“马大人,本官……确实是一时动怒,这才忍不住出兵,为此我也十分后悔啊,万幸大人及时赶到,制止了本官的任意妄为……本官愿意听候处置!”
他忽然示弱倒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微一思索,便向他作出指示:“令你的骑兵下马,全部扔下武器,不得擅自走动!”
刘岱率先下马,跪倒在地,他身侧的士兵也迅速照办。
“孙将军,你派些人看管他们。”我侧头看了看孙坚。
孙坚在马背上向我拱手:“大人三言两语,便省去了一场刀兵,下官佩服啊!”
我笑着看看趴在地上的刘岱:这人虽然本事不大,但判断形势的能力还是有的,一看己方胜利无望,便迅速归顺,倒也真是难得……
“桥太守,你可以开城门了吧?”我回望城头的桥瑁。
桥瑁急忙下令打开城门,一阵清风从城中扑了出来,我很是舒爽地打了个哆嗦。
-
我令韩当程普领着全部人马在城外扎营,顺便看管所有的战俘,我拉着贾穆领着孙坚附带黄盖在二百名骑兵的簇拥下入城。
桥瑁匆匆从城头奔下,老眼之中一片晶莹泪光:“马大人、马大人呐!你你你……你救了老夫一条命啊!老夫、唉!真不知道如何报答你啊!”他噗的一声便跪倒在我的脚边。
老头子,我救了你一命,你跪一下就跪一下吧。
我稍等了几秒钟,才伸手将他扶起:“桥太守言重了,本官也只是奉陛下旨意,前来救援而已,你不必多礼。”
桥瑁刚刚抬头,鼻涕眼泪便一起涌了出来:“是、是是是……”
他身边一名长相清秀的中年文士急忙搀住了桥瑁:“太守,快请马大人入府歇息吧。”
桥瑁胡乱擦拭着脸上的泪水和鼻涕:“大人请入内,容许下官更衣。”不知不觉中,他从“本官”变成了“下官”。
我点了点头,示意孙坚贾穆几人跟随我一起前往太守府。
“诸位请在厅堂稍歇,下官立即令人斟茶。”那名属官态度颇为恭敬,侧身请我入殿。
他身长至少八尺三寸以上,在文人中实属罕见,我从他身边走过时特意打量了一番,正在发育的我比他至少了三寸,我忍不住问道:“阁下何人?是此郡的郡丞?”
他摇了摇头:“原来的郡丞早已逃亡,下官是代东阿令。”
“代东阿令?”我有些好奇,“为何是代?刚刚上任么?”山东地区混乱已久,官员任命都极为随意,县令之类的小官往往根本不会上报朝廷,州郡长官随手就可以决定任免。
“下官只是山野村夫,不愿为官,”他笑了笑,“若非黄巾余党杀害了县令,吏民恐慌情势危急,我也不会暂代其职,待县内平稳之后,我自然回归乡里。”
“哦,这么说你还是民选的……”我也笑了笑,乱世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
“照你的说法,你还和黄巾贼兵对过阵?”孙坚的亲卫祖茂有些好奇。
“不敢说对阵,只是保全一城而已。”对方倒是颇为谦虚。
“哦?”孙坚也感兴趣了,“先生可否详细讲讲?”
“当时县丞倒向贼兵防火烧了粮库,县令翻墙想趁夜逃走,却被乱兵所杀,城中已经一片大乱,我联系了城中几户大姓人家,组织了几百青壮男子坚守城池,贼军以为东阿已是唾手可得,没料到军民一心,仓促之间也破不了城,”他平静地讲述着,“在他们退军时,我领五百勇士开城门追击了十里地,终于将贼兵击溃。”
“先生……你去追击贼兵?!”贾穆瞪着大眼打量着他。
黄盖和祖茂也表示无法相信。
不错,此人虽然身材高大,但也仅此而已,从气质上来讲仍然是典型的文人形象,既称不上魁梧健硕,也说不上凶狠剽悍,年纪也至少四十出头,这么一个文弱书生,如何能够冲锋陷阵?别说黄盖这种老粗不相信,就算是我,也是在难以置信。
看我们几个都是一脸不信,他也不做解释,只躬身退出大厅,招呼下人端上茶水。
“诸位久等了,桥某失礼了。”桥瑁急匆匆走了进来,对着我深深一拜,他抬起头来,脸上的各种液体都已经被擦洗干净,身上也换了一件干净的长衫。
“我们几个都是武将,桥太守就不必多礼了。”我虽然是客,但隐约已经成了主人一般,伸手邀请桥瑁就座。
桥瑁拱了拱手,撩着袍子跪坐下来:“早就听闻马凉州长子少年英雄,说句实话,以前老朽一直不敢相信,总以为黄口孺子能有多大能耐?还不是依靠父辈才能出名!”他惭愧地低下头,“今日一见,大人英武之气,远比传闻更胜啊!老朽活了五十六年,从未见过如此风采!”
这老头,将欲扬先抑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呵!
他刚才说……五十六年?
我又仔细打量了他一番,确实颇有老态,怎么也应该六十五岁才对啊。
“大人?下官身上有何不妥?”他急忙环顾自身,有些不安的问道。
“不……没有什么。”我摇了摇头,这种问题不能随便乱问。
“大人是觉得桥太守年岁不符吧?”旁边的代理东阿令十分机灵,却令桥瑁十分难堪。
桥瑁一怔,继而苦笑着抿嘴,漏风的嘴部明显凹陷了进去。
“不瞒大人,近半年来,刘刺史屡屡刁难,与太守的关系已经十分恶化,太守这些日子真是寝食不安,”东阿令替桥瑁解释,“古有伍子胥一夜白头,太守连牙齿都落了几颗。”
我顿时恍然:这种传说中的衰老倒也不算奇怪,人在心情极度抑郁或失落时确实更加衰老。
桥瑁挥了挥袖袍:“仲德先生,劳烦你吩咐一下,我要为几位将军备宴。”
“是。”代理县令弯腰应了。
第八十章 初遇程昱
首先道个歉,断更的时间有些长
——
我看着代理东阿令走出厅门,转头问桥瑁:“桥太守,这东阿令方才说,他是因为抵御黄巾贼兵而被吏民推举出来的,是否如此呢?”
桥瑁点头:“不错,那是去年七八月的事情了。”
“他一个文弱书生,也能领兵杀敌?!”黄盖按着案席问道。
“文人领军,也并非没有先例,但凭胸中一股正气而已,”桥瑁说得很玄,“桥某年纪只比他年长五岁,却没有这份胆气,只能缩在城中,请他前来指挥守城。”
“他……也五十岁了?!”我吃了一惊,那东阿令腰直背挺,气色红润,声音低沉却浑厚有力,看起来最多四十二三,比贾诩似乎还要还要年轻两岁,但谁能料到竟然已经五十了!
“是否意想不到?”桥瑁叹气,眼中颇有羡慕之色,“成仲德有志不在为官,长期在庐中闭门读书,修身养性,连年岁都看不出来啦。”
成仲德……我似乎有些印象,但却非极其熟悉。
“此人名叫什么?”我忍不住询问道。
桥瑁有些惊讶:“难道他方才没有说过么?”
“他只说自己是代东阿令。”
“要是一般人能够见到马大人这般朝中重臣,早就争抢着报上姓名了,”桥瑁深有感触,“他确实非同凡人。”
我赞同地点了点头:谁不希望自己能和中央高官撤上一腿?但此人偏偏不谈自己姓名。
“他姓成,名玉,字仲德。”
成玉?成玉?
我耳边顿时轰的一声,宛如九天霹雳落在眼前。
“程昱?!”我感到口舌发麻,颇为干涩。
桥瑁对我的反应有些惊愕:“大人……听过此人?仲德先生为人不喜高名,除非邻里乡亲,即使同郡乡民,也很少知道的。”
我吞下一口唾沫,狠狠地咽了下去:见鬼!谁知道程昱大爷会躲在这里!
是的,我不清楚程昱这个人在历史上究竟做过哪些大事,我也不知道他对曹操的影响力有多么巨大,甚至在演义里我对他的印象都略等于无,但我就是知道这个人的存在。
前世之时,我所碰触到的三国影视、游戏和文学作品,无一例外都将他作为绝对的配角甚至龙套,但作为曾经阅读过三国志的人来说,我不可能忘记这个名字。
曾经百家讲坛有一系列节目,易中天品三国。其中有一集的题目叫做……天生奇才。
这一集从三国志和演义中的字眼里抠出种种证据,将一个谋臣捧上神坛。
郭嘉郭奉孝!
数年之后,又由于国家的需要,他再一次成为潮流。
你要先感谢郭嘉!
好吧,郭嘉是不是天生奇才不是如今的重点,重点在于,郭嘉在史书上……他的名字列在程昱之后。
你不要反驳说排名不分先后,然后搬出“关张马黄赵”的例子来予以强烈的一击:赵云排在最后,你以为赵云就最弱吗?!赵云满赛!赵云赛高。
我就看看,我不说话。
-
程昱。
可以媲美郭嘉的谋臣!
——好吧,我不说郭嘉了。
可以比拟贾诩的文士!
我按在案席上的手掌隐隐有些发酸。
程昱施施而来:“太守大人,一切吩咐完毕。”
我抬头再次仔仔细细地打量这位谋臣:他衣衫翩翩,面白如粉,明明是五十岁的年纪,脸上却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