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这货不是马超 >

第123章

这货不是马超-第123章

小说: 这货不是马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儿就明目张胆多了:“谁叫他是个男人,公子可不喜欢他!”
  她确实一语中的。
  ——当然我绝对不相信赵承这家伙一个人吃得会比我差,事实证明了他向来是挑拣完之后才给我送来的。
  蔡琰“噗”的一声笑了出来,然后在我怀中挣扎:“让人家起来啦!”
  我松开了双手,将她扶起。
  蔡琰理了理长发,露出了白皙的小耳。
  我赞道:“琰妹真的没有戴耳环么?”
  她嗔道:“夫君你既然不喜欢,妾身当然不会再戴咯。”
  我环视了另一边的三名少女,小昭当然更早就将这话奉为圣旨,貂蝉则急忙将耳下的饰物卸下。
  只听她低声道:“婢子不知公子不喜,竟戴了这么久,难怪公子总不来婢子屋内。”
  我浑身寒毛一起竖起,解释道:“这个问题……和耳环什么的并没有这么直接的关系……”
  双儿摸了摸细嫩的耳垂,嘟囔道:“人家根本没戴过耳坠,公子也没来找人家呀!”
  我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摸起筷子催促道:“快给大爷吃饭,别抱怨这些了,一个也跑不掉。”
  “姑爷。”
  一声怯怯的问候,小娥已站在蔡琰身侧。
  蔡琰眼中闪出狡黠:“小娥你也一起吃吧,刚才夫君已经说了:你们一个都跑不掉。”
  小娥满面绯红,讷讷地与小昭三女凑成一席。
  我伸出左手默默数了数:这么快就凑齐一只手了么?
  看来夜晚娱乐时间很难做到公平分配了。
  

第五十章 坐论天下形势

 “少爷,张太尉来了。”我正搂着枕头午休——蔡琰自称没有午休的习惯,便坐在床侧读书,这种情况下小昭也不好意思陪我小憩——赵承大摇大摆地闯入我的卧室。
  我随身拎起枕头朝他砸去,赵承微一侧身便闪了开来。
  “老赵你身手大有长进啊!”每次我都要讶然叹道,“你平日也没怎么练功夫吧?”
  赵承得意洋洋:“天生的、天生的,我也没办法,少爷你不要嫉妒呵。”
  “有本事咱拿上家伙比划两下?”我向他发出友好的邀请,“小爷一枪戳死你!”
  他严词拒绝:“张太尉正在等候,少爷速速起身。”
  蔡琰微微红着脸,给我披上外衫。
  “你红脸作甚?”我奇道。
  她娇羞地飞了我一眼,却不回答我的疑问。
  感情是自己看了什么爱情动作文学著作了,而导致心猿意马情思翩翩吧?
  我瞅了一眼那本看起来很传统的书,扉页上有三个古篆:“烈女传”。
  好热辣的书名!
  我急忙收回目光,前往正厅。
  张温正在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茶。
  由于饮茶尚未形成大规模的风尚,仍有大部分人以淡酒接客。
  “有劳张公久候了。”我急忙小步走了过去,掬手道,“晚辈正在小憩,是在是失礼。”
  张温很和蔼地回礼:“不妨不妨。”
  两人分主宾就坐。
  蔡琰与小昭分别为我们添上茶水。
  “马夫人,数日不见,新婚之后果然另有风情呵。”张温笑道。
  蔡琰忙向老张这个流氓道谢,并恭维他:“张公身子康健硬朗呢。”
  张老头谦逊地摆手:“不行啦,老夫早已没了十年前征战沙场的豪情啦,身子骨全懒散了,朝中现在都是一群老头子,以后都全靠年轻一代了。”
  “张公方值盛年,如何言老?”我笑道,“外父年已六十,岂非半边身子入土了么?”
  蔡琰嗔道:“人家的父亲便可以拿来开玩笑吗?”
  张温抚须而笑:“若陛下还用得到我,我当然也能豁出去这把老骨头上阵杀敌,只怕锋头全被你们小伙子抢去喽!”
  我忽然产生警觉:他为什么一直讲上阵杀敌?莫非又有什么消息了么?
  于是我谨慎地说道:“若是国家有事,自有小辈们在前方驰骋,张公居中调遣、运筹帷幄、御敌千里,难道小辈们便如此不济,还要劳烦张公亲临沙场么?”
  张温点头又摇头,沉吟不语。
  我心头一跳:果然如此么?真有事情发生了么?
  “你年岁几何?”他忽然问了这么一句。
  我已经在多重场合回答过这个问题,毫不犹豫的说道:“小子一十六岁。”
  他笑了起来,笑容中有些苦涩:“老夫总忘记你的年纪哩。”
  我默默地听着。
  “也罢,这点事情还是与你叙说了吧。”他微微端正了坐姿,威严的目光扫视了房内。
  蔡琰知趣地领着小昭从侧门退下。
  哟,这明显是准备爆料啊!我急忙挺起腰板,摆出洗耳恭听的架势。
  “你也已经上过几次朝议了,原本朝议只是十日一回,但现在大乱初安,要事诸多,故而较为频繁。”他先谈一些不相干的话题。
  我点头:贾诩很早之前就告诉我了,我本来也做好准备了——话说没想到上朝并不是传说中的每日一朝,我已经很幸福了。
  “这几次朝议,也有几次重大的官吏任免,诸如幽、并、冀三州,当然,令尊的小小变动是不算的。”他淡淡的说道。
  我提出问题:“恕小子无知,对幽州和冀州刺史的任免能够得到尊奉吗?”
  “当然。”张温十分肯定。
  我暗自嘟囔:真的是这样吗?说不定朱儁和赵谦已经被砍死在路上了……
  “当然,若是他们执意不从我们确实也有困难,”张温正色道,“你知道为何陛下急于更换此二州的州牧刺史吗?”
  “张公请讲。”要抖内幕了么?我急忙打起精神。
  尽管四周已经没有旁人,他仍然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二月中,韩馥曾与袁绍一干人等图谋另立新帝,便是宗室刘虞……”
  这算什么爆料?!作为一名历史帝,我虽然不知道是二月,但这件事情的大概还是明白的。
  但我仍然要装得极其震惊、虎躯大震,而后明知故问:“此事当真?”
  张温郑重地点头。
  我缓缓吐气,沉吟道:“二月中……洛阳仍是一片大乱,直到三月才算平定了贼逆,或许……”
  “不错,此事也算有些苦衷,故而无论是王司徒、荀司空,抑或是皇上都不准备深究,但当然要将这几人调离这两个大州,以免酿成祸患。”张温面色平静地说道。
  原来当时朝议中你们联合起来在耍把戏啊,让我以为刘协真的有如此魄力,能够独断乾坤了呢。
  “但袁绍呢?为何没有动他?”我又问道。
  张温无奈地答道:“袁绍兄弟刚刚才号召各地义军前来勤王,虽然未遂,但也算尽忠尽义,更使得袁氏一门死亡殆尽,天下为之悲戚,我们岂能对他下手?”
  我满脸迷茫:趁他病要他命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么?
  “何况……”他的声音又低了一度,“袁氏兄弟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我们若无难以驳倒的大义与铁证,仓促间难以扳倒他们,以司隶的兵力而言,确实无法彻底根除。”
  原来如此,兵力才是真正的难题么?
  我恍然大悟:什么大义、证据,都是扯淡。
  “眼下老夫也着令诸营招募健壮兵卒,但数年大乱,流民四起,农桑荒废已久,现在百姓未必愿意从军。”张温有些愁苦,又想起当年盛况,“若早十年,河南一郡便能招来十万大军,这些小贼,老夫顷刻间便能平定!”
  “不知如今可用人马能有几何?”我小心翼翼地问。
  他伸出一只手,五根粗壮的手指全部展开。
  我展颜道:“能有五万人马,只要操练数月,便是一支能战雄师呵。”
  “只怕等不急训练成精锐了,”张温叹气,“冀州虽是黄巾祸源,但吏民尚足,远比洛阳安定,稍加整顿便可披甲十万,袁术更是雄踞南阳,天下第一大郡,兵马岂会不足?只怕夜长梦多,步步惊心啊!”
  我默然无语,其实这两个还不是大麻烦:袁术只是个废柴,张公你自己去估计足够把他打得人仰马翻了,至于袁绍,他一时半会儿还只能窝在勃海郡附近。
  真正的威胁,却是来自山东。
  东北有吕布,正东有曹操。
  这可是如狼似虎的双人组呃。
  

第五十一章 蔡琰教我学书法

 当然我不想现在便提醒张温。
  年过半百的老人已经受不得这种程度的惊吓了。
  于是我便挑拣一些乐观的话来安慰他:“张公不必太担心了,朱儁大人不是已经去冀州了么?朱大人朝中宿将,难道还对付不了袁绍么?”
  张温点头道:“公伟之才,确实足以应付,但若是皇甫义真前去冀州,我便更安心咯。”
  这两个人又什么差别么?我笑笑:“一人总不能两用,张公未免苛求了。”
  张温又道:“你最近新募的兵马如何了?”
  “新兵近千人,仍在继续征募训练中。”这个项目卫觊也早报给张太尉了,因此我对进度也没用什么隐瞒。
  他皱了皱眉头:“这已经半个月了,实在有些慢吧?”
  死老头子,你以为我不想快一些么?实在是有困难啊!
  我解释道:“此事应当慎重选拔,不可轻率啊。”
  张温释然:“贤侄说得对,为皇上护卫的,不同于一般士卒,应当求稳,是老夫太心急啦。”他倒是爽快,立即承认自己方才所言有误。
  “若新募卫士足够,退下来的三千兵马可否另立一营?”我索性问他,这是关乎我手下人马的归属问题。
  “当然,有你三千精骑,我们更有胜算。”张温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
  我很高兴,因为张太尉既然同意了,我这三千亲兵就可以继续享用朝廷的粮饷了……
  我继续问道:“晚辈又令孙坚将故属的一支兵马从徐州抽调回京,张公以为此举是否妥当?”
  “孙坚尚有兵马?”张温眯眼,“有多少人?”
  “本应是两千人,前往徐州协助刺史陶谦平定黄巾余党,现在么,能有千人左右便不错了。”我尽量乐观的估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