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脉-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陕西人是喜欢玩点音乐舞蹈的,什么安塞腰鼓、集贤古乐、信天游、秦腔、秧歌舞啦,什么碗碗腔、陕北评书啦,就连搬运东西时也要唱“报路歌”,在农田里干活也要唱“锣鼓草”,喝口酒也要引吭高歌以助酒兴。由此可以感知陕西人对生活的热爱程度。
筑的形状很像古筝,颈细而肩圆,有13根弦,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住弦的音节,右手用竹尺击弦发出音响。古筝在战国时候就已经在陕西流行了,到唐宋之前是13根弦,而现代的筝经过改造后有25根弦。由此可见古时候筑和筝是很相似的,两者在陕西都很流行,所不同是筑为击弦乐器,而筝为拨弦乐器,演奏起来,筑的声音要慷慨激昂得多。秦汉时候筑在秦地是非常时兴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满座衣冠似雪。”说到筑我们不禁想起了战国末年击筑的高手高渐离,也就是著名刺客荆轲的知己朋友,他曾在易水河畔泪流满面地击筑为荆轲送别,荆轲死后高渐离隐姓埋名流落它乡。那时候秦始皇和其他秦人一样喜欢听筑,为筑发出的音律所着迷,始皇帝常召见天下击筑的高手,举行演奏会。高渐离为续荆轲遗志只身来到咸阳在街头击筑,很快就大出其名受到始皇帝的召见。在演奏会上,高渐离用灌了铅水的筑击杀秦始皇,结果惨遭杀害。令人震惊的是高渐离为了尽快得到召见并使秦始皇放松警惕,到咸阳后竟自己刺瞎了双眼。在高渐离最后的漆黑世界里,筑该是发出了怎样动人心魄的悲凉声音啊!
刘邦也是很喜欢筑的,他常常在这种乐器的伴奏下,亲自吟哦楚歌。西汉初年,长安的宫廷楼阁、酒肆山水之际,到处可以听到筑悱恻深沉的声音。公元前202年,刘邦终于至尊加冕做了皇帝,他返回当年做亭长的故乡后,回想起铁马金戈风雷激荡的往昔岁月,忍不住涕泪涟涟,于是击筑吟唱了那首有名的楚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返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黄土高原的茫茫天地间,博大荒凉的景物衬托出生命的渺小。在这里,常能听到苍凉悠扬的信天游,高旷朴素、舒展自由的曲调,散发着黄土的野性,令人陶醉,回味无穷。
信天游最早的时候据说是长工、脚夫和卖苦力的人在路上为解闷儿而吟唱的小调,后来慢慢流传开来。人们在孤独疲乏之余,天高地远随心所欲地吼上几句,心头一下就舒服多了。
陕北人说:“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是的,对于穷苦百姓来说,信天游就像一束灿烂的火源,把生命从忧愁和苦难中解脱出来。在唢呐声中,一曲信天游悠悠地贴着一望无际的黄土地飞上天空,强烈的阳光金灿灿地洒下来,那情景,岂是语言所能道出的?
北方民歌早在《诗经》里就有兴、比、赋的特点,后来出现的民歌保持了这种特点,信天游与此是一脉相承的。庄子说:“天下莫与朴素争美。”意思是天下最美的东西是返朴归真自自然然的,信天游正是这样。
中国北方逢年过节喜欢打腰鼓的地方挺多的,而其中以陕北安塞腰鼓最为有名。现在的安塞县不过十来万人口,据说其中就有七八万人会舞弄腰鼓。
在形式上安塞腰鼓有“列队鼓”和“场地鼓”之分。“列队鼓”以行进表演为主,鼓手上着紧身箭衣,下着紧口灯笼裤,头扎英雄巾,腰系红绸带,强悍威武边走边打。“场地鼓”则以广场表演为主,舞弄起来,刚健雄浑,豪爽舒展,搏击之声振奋人心。
从风格上看,安塞腰鼓有“文鼓”和“武鼓”之分。“文鼓”鼓点清扬、动作娴雅,悠然自得,舞步随兴所出,鼓点明快潇洒,文鼓多以单打单舞或对打对舞的即兴表演为主,当然有时候也群打群舞;而“武鼓”则场地恢宏,气势非凡,人数多时可达数百人,鼓点敲起来雄沉激昂,动作舞起来豪迈遒劲,在安塞腰鼓中,最有名的就是“武鼓”,它那震天震地的浩大声势,给人以雷霆万钧的感受。
筑之郁沉,信天游之悠然,安塞鼓之壮美,陕西人还能玩优雅的戏剧秦腔。 秦腔出现的历史,最迟也当在明朝中期,苏东坡曾在关中做过官,如果记载中他善于演唱秦腔的说法属实的话,宋朝时候秦腔就已经形成了,在发展过程中,它受到昆剧、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的影响。秦腔高雅优美,高亢激越,对于讲究涵养而性情又倾向刚烈的关中人来说,这个剧种大大地受用,他们正好以此来一展中庸而又火气很旺的嗓子。
秦腔也是大西北老百姓最喜欢的剧种,西北人大都能哼上几句《美人换马》、《赵氏孤儿》什么的。秦腔对中国的很多戏剧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比如说豫剧、滇剧、山西梆子等等,它和豫剧、京剧被称作北方三大戏剧。
做为一个三秦之人,不会吼上几嗓子,那是很丢份儿的事,高亚平在《秦腔》一文中说得极其准确:秦腔境界在于吼……唱它时,要用生命的底音,那是来自洪荒时代的声音,野兽畏惧,天地震惊,这声音是带铜质的,经亮丽阳光打磨的……西伯利亚冷风揉搓过的……发自肺腑,磨烂喉咙,因有一种悲壮的肃杀之势。
秦地有佳肴
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陕西人喜欢吃,会吃,吃的历史久了,也就形成了秦菜。秦菜在中国八大菜系上还排不上号,这并非是因为菜做得不好,比不上别人,而是因为这里曾长期是中国文化的心脏地区,各种风格的菜肴传了进来,久而久之尽管有博采众家之长的优点,但也失去了独特的特色。秦菜讲究色香味俱全,味道儿十足,但从整体上看确实算不上是自成一体的菜系。
秦菜主要是指关中一带的菜,在选料上土特产不少,像肥而不膻的陕北栈羊,肉质鲜嫩的关中猪,腰肥体壮的秦川牛,黄河渭河的赤尾鱼,武功的大蒜,韩城的大红袍花椒,兴平的干辣椒,秦渡镇的生姜,渭南的大葱,秦巴山区的竹笋等等。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古时候关中到处是钟鸣鼎食之家,天下山珍海味咸集,帝王将相们吃的是玉盘里的珍馐,喝的是金樽里的美酒,他们给秦菜添了许多绝妙的莱肴,比如说“八宝饭”、“八景宴”、“饺子宴”。
“八宝饭”如今在全国都能看得到,这原本是陕西特有的一道好菜。相传商朝末年周文王带领周部落在岐山强大起来,他为了消灭残暴的纣王,就遍访贤能之士,起用了伯逵、伯适、伯突、伯忽、叔夜、叔夏、季锅等八个能人,尊称为“八士”。后来,“八士”帮助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在庆功宴上,王室的厨师特意用八种珍品蒸制成一道菜,上席时,用红色的山渣汁浇在菜上,以象征“八士”不朽的功劳。从此,八宝饭就流传开来。
“八景宴”是按照著名的“长安八景”创制的,里面的八道主菜是秦菜中最为有名的菜肴。这八道主菜是:华山松子和秦岭熊掌烹制而成的“华松扒熊掌”,上如牛舌烹制成的“晚霞映牛舌”,鲜嫩鸡脯烹制的“灞柳雪花鸡”,刚出壳的鹌鹑和撇醅酒烹成的“曲江雏鹌饮”,山药和香料烹制的“晨钟山药糕”,团鱼烹制的“渭水团鱼汤”,草堂寺所产的八种特产菜烹制的“草堂烧八素”,高丽糊和鸭掌等烹制的“雪山氽金鱼”。八道菜分别象征八处胜迹,真是妙不可言。
西安的饺子宴做工考究,品目繁多,在秦菜中颇具代表性。饺子宴主要分为百花宴、牡丹宴、龙凤宴、宫廷宴、八珍宴五种,每宴由108个不同馅料、不同形状、不同风味的饺子组成。饺子的造型有泡眼朝天、修尾轻摆、金鱼形、杏核形、珍珠形、鸳鸯形、蝴蝶形、元宝形、燕窝形、海螺形等等。饺子的制法分蒸、炸、煎、煮四种,所用馅料有茄汁五味、鲜咸、糖醋、麻辣、鱼香、咖喱、蚝油、红油、椒麻等等,真是名副其实的“百饺百味”。当年美国国务卿来访,在饺子宴上望着一大桌子风格卓绝的饺子,连连拍手称绝,说这是他最好的一顿午饭。
秦菜的另一特色是回族人的清真菜肴做得好,名菜有羊肉泡馍、腊牛羊肉、烀羊脑、烧牛蹄筋、酸辣羊肚、炸胡麻羊肉等。
到陕西而不吃羊肉泡馍不算真到过陕西。制作时,选用优质肥瘦搭配的羊肉,加五香佐料煮烂,捞出切成大片,然后把半发酵的面饼掰碎后与羊肉同放入炒瓢中,加羊肉原汤煮沸即可食。佐食小菜为糖蒜、辣酱、葱花、香菜末四种。羊肉泡馍风味浓正醇美,深受西北人的欢迎,其中西安的泡馍做得最好,有名的泡馍馆有义祥楼、一间楼、同盛祥、鼎兴春等。
“老佛爷”慈禧太后平常最普通的一顿午饭也要吃一百多道菜,奢侈程度令人瞠目。1900年庚子事变时,她打扮成乡下地主婆的模样从北京马不停蹄逃到西安,在西安,她吃了醇香厚重的腊牛羊肉后,觉得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宫廷御厨根本做不出这种味道来,于是命人天天进献大吃特吃,一直吃到八国联军退兵才离开西安。清真腊牛羊肉的做法是选用优质牛肉或羊肉,用花椒、茴香、良姜、桂皮、草果等调料炖烂,晾去水分而成,成品的肉色鲜嫩红润,肥脂洁白,用清香的荷叶包上,外面再用草纸、红皮纸包扎,可以长途携带,一个月内成品的肉不变质。
秦菜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外,有名的特色菜还非常多,例如柿子饼、泡油糕、水晶饼、酿金钱发菜、八卦鱼肚、状元祭塔、酸枣肉、鸡茸鱼翅、对子鱼、烤三鸡、葫芦鸡、汤三元、汤四喜、烟熏鸡、豆瓣娃娃鱼、清烹羊肉等等。
吃秦菜佳肴,岂可无酒?陕西除了西凤酒较为有名之外,在历史上人们一直喜欢喝黄桂稠酒,这是用糯米酿制成的一种甜酒,洁白似乳浆,酒中加些糖腌桂花,甘美醇香无比。
长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