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789章

天下珍玩-第789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文佳约了一个长安风水圈的人见面,唐易便在房间里等孙晓伟。
  孙晓伟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一个不小的皮箱,一见唐易,似乎有点儿不好意思,“你看看,好久不见,见了是来伸手要东西。”
  “客气个弹弓啊!匡主任可好?”唐易关上门,扔给孙晓伟一支烟,随后指了指放在桌上的锦盒,里面放着那件秘色瓷净水瓶。
  “他最近到燕京学习去了,上头搞什么封闭式培训。”孙晓伟拿起锦盒,拉开了带来的皮箱,放了进去。不过,却又从皮箱里拿出一样东西,“白拿你的东西多不好意思,我给你看样东西!”
  孙晓伟手里拿着的,是一个长条形的密封袋。唐易接过细看,里面竟然是一件象牙笏板!有两尺多长,怪不得用这么一个大皮箱。
  “墓里的?”唐易拿着密封袋,一边端详,一边说,“蒋主任可说不能告诉我太多,你竟然把东西拿给我看?”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一句话就让我来拿你的东西,我可不好意思!咱是个讲究人儿!”孙晓伟抽烟大笑。
  笏板,又叫朝板,大臣上殿面君时手里拿着的那个东西。笏板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写字,记录君命,或者将准备好要对君王说的事儿写在上面。
  笏板这个东西,主要有玉的,有象牙的,有竹制的。这块象牙笏板,是唐代的制式,造型前拙后直。当然,本来就是从唐代墓葬里出来的么!
  唐代的笏板,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用象牙的,六品及以下的官员,就用竹制的了。同时,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所用的笏板,造型是前拙后直,三品到五品这个区间,是前拙后屈。
  笏板的历史很长,根据《礼记》的一些个记载,商周时期就可能开始用了,到了明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用象牙笏板,五品以下不拿笏板。而清代,直接就弃用了。
  “你们还没确定是谁的墓葬?”唐易接着问道。
  “一直都没有发现墓志,我看是确定不了了!只能推断是高官墓葬,可能是一个宗族里出了多个高官,所以形成了墓葬群。”孙晓伟道,“不过,你看笏板上字迹,虽然推断不出是谁,但有点儿意思!”
  这块象牙笏板,可能经过特殊处理,虽然笑纹不少,但是没有碎裂。上面,的确还有字迹,看来用墨很好,历经这么多年,虽然淡化了不少,但也能辨认。
  不过,这上面的字迹,却不是面见君王时的朝对政策,倒似乎是临终前的一些想法。这也很有意思,记录在笏板上,接着陪葬了。
  唐易对着光,细细看去。
  “药师兄大胜突厥,萧氏与炀帝孙复归,竟得龙颜大悦之宝……”
  起首就是这两句,唐易看了看孙晓伟,“品级不低啊,居然直接叫卫国公为药师兄!”
  “嘿!”孙晓伟一听,“你确实是行,一看药师兄就知道是谁。你说这让学问不够的人看了,还不得先想到黄药师?”
  这里面的“药师兄”,唐易口中的“卫国公”,自然就是隋唐时期的李靖!
  李靖,字药师,后来被李世民封了卫国公,所以世称李卫公。李靖这个名字,很多人容易和“陈塘关总兵李靖”混谈。虽然有后世撰写小说借用李靖之名的嫌疑,但神话里的李靖是商朝末年的人物,而李靖李卫公,可是历史上的一代名将。


第1279章 缺角玉玺
  唐易笑了笑,继续看。
  这段文字没有留姓名,只能看出和李靖是认识的。但如果是李世民时期的高官,认识李靖一点儿也不奇怪,而且太多了。
  不过,后面说的这个“龙颜大悦之宝”,才是重点。
  因为,这就是和氏璧传国玉玺!
  这个人看来有点儿迂腐,大致意思就是李靖是皇上的得力大将,而他出征的同时,还能将传国玉玺复归大唐,这是大唐的幸事啊!而且,这传国玉玺的样子,和一些史料中的记载相吻合,还能证明一些传闻,肯定是没问题的。
  所以,这是他生平感到最高兴的一件事儿。而后,他又祝愿大唐世代繁荣昌盛之类的,可以含笑九泉了。
  确实看不出是谁,迂腐又不是特立独行的标签。不过,他说的这些,确实是很有价值的。
  首先,关于李靖的这个经历,有些史料中有过记载,但是追回和氏璧传国玉玺的细节,一直不能完全被确认,这件文物,可算是一个佐证。
  李靖这个人,在李渊刚刚称帝,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跟着李世民混了。
  唐武德三年,李靖跟着李世民东进,干掉了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就是在此功之后,李靖开始出名了。
  后来,李世民登基,李靖干过刑部尚书,干过兵部尚书,深受重用。
  这里面说的拿回和氏璧传国玉玺的事儿,根据有些史料的记载,发生在贞观四年。当时,漠北突厥,仍是大唐王朝的心腹大患。
  那一年的正月,寻常老百姓还沉浸在年味儿里,李靖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冒着呼啸的北风,滴水成冰的严寒,挺进恶阳岭。
  突厥的颉利可汗实在是没想到,唐军居然就这么来了,大惊失色。一惊就容易乱,连连败退之时,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认为,如果没有大军压阵,李靖怎么会孤军深入?
  其实,李靖就是孤军深入,牛逼就牛逼在这儿。而且,还通过间谍得知了颉利可汗的想法。
  随后,李靖乘胜追击,一举攻下了定襄城!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
  在定襄城里,李靖抓到了两个很重要的俘虏。
  一个,是隋炀帝的老婆萧皇后;另一个,是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
  当年,隋炀帝杨广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萧皇后和皇孙杨政道跑到了漠北,投靠突厥。这本来没什么,但是,他们手里,却拿着一件很重要的东西。
  没错,就是和氏璧传国玉玺!
  李世民登基的时候,就因为没有传国玉玺,十分郁闷。他还无奈地刻了几方什么“受命宝”“定命宝”之类的玉玺,自我安慰安慰。
  这一下子,李靖居然把和氏璧传国玉玺拿回来了!李世民高兴坏了,封李靖为代国公,而且当着各位重臣的面夸赞李靖,还拿他和汉代李陵比了比。不过,李陵当年是带着五千步卒进攻匈奴,结果归降匈奴了。而李靖,带着三千骑兵孤军深入,居然攻克了定襄,拿回了传国玉玺,这是空前的战绩啊!
  这就是李靖获得传国玉玺的经过,大唐得以保存传承,直到后来又没了。
  再者,除了这一点,这象牙笏板上还提了一件事儿,“有缺以金补之,确证摔玺之事”。
  和氏璧传国玉玺被摔过,摔了一个角,然后用黄金补上了,也有过相关的说法。
  当时秦亡之后,子婴将和氏璧传国玉玺交给了刘邦,刘邦建汉登基,这玉玺自然要传承下去了。
  后来传国玉玺一直珍藏在长乐宫。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而当时的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
  而摔了和氏璧传国玉玺的人,就是这个名叫王政君的孝元太后。
  说起这个王政君,其实她是王莽的姑姑。
  她当了太后之后,大力扶持娘家人,外戚专权由此开始。她的侄子王莽,当时口碑很好,所以也得到了她的大力栽培。但是,一旦掌权,王莽就露出了本来面目。当了大司马还不够,又把闺女嫁给皇帝,随后一步步全面掌控了朝权。
  王政君呢,一开始扶植王莽,没觉出啥来,毕竟是自己的侄子嘛,反正是娘家人。但是等她发现,她说了也不算的时候,已经晚了。
  王莽不满于“假皇帝”,最后干脆改朝换代,当了真皇帝。
  在登基之前,有件东西得到手啊,就是和氏璧传国玉玺!当时,王莽是让安阳侯王舜去找王政君要这个玉玺。
  一听王莽马上要登基了,王政君居然急哭了。她虽然姓王,虽然专权过,但是毕竟是嫁到刘家的人,心里还是系着大汉江山的。
  只是,早干什么去了?
  找人来要,算是很文明了,她不是傻子,知道不给不行了。于是乎,她拿起玉玺,直接摔到了地上。
  王舜拿起玉玺就走,王政君此时还在背后破口大骂。
  王舜倒不会在意她骂什么了,可是拿着玉玺一看,一个角被摔没了!
  王莽对此的主意就是,找工匠用黄金补上。这个事儿想想,也没别的办法,摔没了一个角,摔下来的可能已经碎了,没法补,再说要用玉石补,那得粘上,这像什么样子?用黄金可能好一点儿,可以镶嵌修补。
  不管怎么说,和氏璧传国玉玺从此缺了一角,是拿黄金补的,就这样了。只不过,和氏璧传国玉玺后来没了踪迹,谁也没法确证。
  而唐代的这位同志,写在笏板上的话,除了佐证李靖拿回玉玺的事儿,还佐证了玉玺缺角的事儿。
  “确实有点儿意思,不过没啥大用啊,你们不是一直在找么?也没啥线索。”唐易放下笏板之后,轻轻摇了摇头。
  “我给你说实话,我觉得压根儿不会找到了。”孙晓伟见唐易放下了笏板,立即动手收了起来,锁好了箱子,“我够意思吧?”
  “够意思,回头请你吃饭。”唐易道。
  “一码归一码。没这事儿你请吃饭也很正常,你这大老板,分店都开到长安来了,和我们这种挣死工资的可不一样。”孙晓伟笑道,“先走了啊,有事儿再联。”
  唐易送走了孙晓伟,点了一支烟,心里忽然又担心起一件事儿来。


第1280章 宋画做局
  唐易担心的是,和氏璧传国玉玺,如果是玄黄神灯的“启动器”,窥探天理紫龙图真秘的关键,那这缺角的玉玺,效果会不会打折扣?
  想着想着,他又自我解嘲式地笑了,“嗐,现在能不能找到玉玺还两说呢!”
  正在此时,门铃响起,居然是文佳回来了。
  “这么快?”唐易有些吃惊,见见圈里故交,一般来说是会多聊一会儿的。
  文佳似乎有些渴,打开房间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