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775章

天下珍玩-第775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诿赡诳疾欤〔亓苏馀衿鞑⑿聪抡夥饬羰榈娜耍蹦暾悄窬恿卦诿赡诘囊幻狡赶虻迹
  实际上,早在1895年,甲午海战的硝烟还未曾散尽,年仅二十五岁的倭国的大学讲师鸟居龙藏就来到了华夏,针对辽东、辽南地区进行古代遗存实地考察。
  这一次考察,为两件事儿打下了基础。第一,他后来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南满洲调查报告》。第二,他确定了下一次的考察目标,就是蒙内东部地区!
  1906年,鸟居龙藏到了蒙内东部一个叫王爷府镇的地方。这个地方,位于避暑山庄东北约三百里处;这个地方,还坐落着一处王府。喀喇沁亲王府,是满清贡亲王的府邸。
  鸟居龙藏名义上是王府聘请的教师。实际上,自从他住进王府之后的三年间,他的心思和兴趣,全都放在了对周围地区的考古上!


第1256章 一个要求
  这一年,鸟居龙藏三十六岁,已经成为倭国有名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
  借助王府的巨大影响力,鸟居龙藏在三年里的自由时间,几乎踏遍了这附近区域的山水草原,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存,当然,也取走了不少“标本”!
  根据笺纸上的说法,留下这些东西、写下这些文字的人,就是当年鸟居龙藏私聘的向导。不过,他没有留下姓名,自称因为帮助倭国人取走过华夏的东西,无颜留下姓名。所以,根本不知道是谁。
  不过,这里面也说得很清楚,因为鸟居龙藏的考古活动没有深入地下,一开始的考察对象主要是地面和浅层次的古代遗存,所以得到东西还不算很多。
  鸟居龙藏的老婆懂蒙语,这在很大程度上让他省了不少心。鸟居龙藏发现的环绕石头的古代墓葬,就是后来专家们所称的“积石冢”,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墓葬。而他当时,还想不到这是新石器时代的墓葬,认为是古代东胡人的遗存。
  东胡大约是西周到春秋时期分布在蒙内东部的马背民族,当然属于游牧民族,其文化类型和红山文化的农耕文明完全不一样。
  不过,当时红山文化根本就无人所知,鸟居龙藏能开始研究,就算是开创性的举动。
  而鸟居龙藏私聘的这个向导,是从小生活在当地的汉人,精通汉字和汉文化。而且曾经到燕京上过新式学堂,也曾经在王府待过。他当时刚结束父母的丧事,本要离开此地,恰在此时鸟居龙藏找到了他,而且他也对一个倭国人的所谓考察很感兴趣,就决定跟着“学习”一下。
  在王府的任职期间,鸟居龙藏一有时间就会到附近考古,也做了大量的笔记。
  而在结束了王府的教师生涯之后,鸟居龙藏并没有就此离去。他带着这个向导,进行了最后一次也是最深入的一次考古!
  他们沿着锡伯河一路东行,一边探查一边向当地百姓打听。
  最终,鸟居龙藏来到了红山!
  红山,蒙语为“乌兰哈达”,意思就是红色的山峰,位于蒙内东部。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红山原名九女山,是因为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她们惊慌失措打翻了胭脂盒,红色的胭脂散落到此处的山上,因而出现九处红色山峰。后来,九女山就被叫做红山。
  这个传说,其实也从某个角度说明了,红山文化的主要社会结构其实是母系氏族,而晚期已经开始向父氏族过渡。
  就是在红山,鸟居龙藏发现了一处大型墓葬!这是他三年来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墓葬,就在这个墓葬里,他一共找到了十四件红山文化的玉器!
  同时,附近还分布着不少墓葬群,鸟居龙藏还发现了一些陶器和骨器,陶器大部分都是残片了。
  鸟居龙藏在这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他分门别类收拾好采集的“标本”,准备带走。
  这里面,最精美,最重要的,无疑就是这十四件玉器!这位向导也很惊讶,没想到数千年前,居然就有人能做出这么精美的玉器!
  鸟居龙藏对这些玉器也最重视,陶器和骨器只是先装好,准备先带走再说。但是这些玉器,却一一绘图标记,还把所有的玉器都装在最坚固的一个小箱子里。
  鸟居龙藏要离开蒙内之前的那个晚上,这个向导睡不着了!之前他跟着鸟居龙藏去考古,都是相对比较零碎的时间,而且得到的“标本”看起来感觉不怎么起眼。
  这位向导不懂文物,但是这一批玉器却极大地震撼了他。他一晚上辗转反侧,想着华夏的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东西,难道就这么被一个倭国人带走?
  天快亮了,他终于做了一个决定!
  当鸟居龙藏发现的时候,他已经带着这一箱子玉器跑了!
  他本来想去燕京,因为毕竟他在那里上过学,比较熟悉。但想了想,鸟居龙藏知道他在燕京上过学,容易追查。想了想,他上学的时候,最要好的一个同学是长安人,后来就在长安一家报馆工作。他便向西奔赴长安。
  这个同学家境本来就不错,在报馆混得也很好,干脆介绍他也在报馆工作,还帮他租了房子。他想了想,便在长安就此暂居。
  当时仍是清末,其实报纸的新闻性很差,很多还都是书册性报纸,和期刊差不多,但即便是这样,接触外界信息也肯定比一般人多。
  在报馆,他得到了消息,听说鸟居龙藏已经回到了倭国,也没有听说任何关于此事的风声。也就是说,这事儿基本过去了。
  这十四件玉器应该安全了。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鸟居龙藏不追究这事儿,但心里总算踏实了。
  实际上呢,鸟居龙藏和其他倭国人有点儿不一样,怎么说呢?他有点儿特立独行。
  他来华夏,的确是只为了进行考古研究。他作为一个倭国人,公开反对倭国侵华。1939年,他还被燕京大学聘为客座研究教授,直到1951年才离开。这个阶段他是很苦逼的,华夏人不理他,倭国人也不理他,他靠着典当过日子!
  这么一个人,不追究一个华夏人“偷”走他在华夏采集的“标本”,也就容易理解了。而根据后来鸟居龙藏写的东西,也并没有提及这十四件玉器,而是重点提了陶器和其他玉器。
  这十四件玉器是安全了,但是这个人却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处理了!
  上交清廷?当时局势混乱,满清朝廷被洋人搞得抬不起头来,光是不平等条约就签了多少?他当然不想上交。
  但是交给谁?他不认识文物界的人,也没有值得完全信赖的人。
  自己一直私藏?也不妥。
  当然,最后的决定唐易他们已经知道了,就是藏在这里呗。手书里说,之所以想到藏于此处,是因为报馆安排的一次陕北风土人情的调查纪行,发现了这么个地方。后来,他又悄悄来了一趟。
  “大体就是这么回事儿。”唐易一边看一边说,“不过,最后他对得到这批玉器的人,提了一个要求。”


第1257章 挑最差的
  当然,说“要求”有点儿生硬,其实在手书中,他的口气是很客气地请求。
  文佳拿过笺纸,看了看最后一页,有一句是:惟最后一愿,接续者若有余力,仿效欧美之私邸展馆,当公开之。若囊中羞涩,祈万勿流出国门。
  这个请求很中肯也很合理。要是有能力,你自己开个博物馆,收藏展览,让大家知道华夏的这些好东西。要是没有能力,而且缺钱,你卖了我也没办法,但是不要流出国门,就是不要卖给外国人了。
  不过,这里面没说交给国家的事儿。这个也容易理解,他当时所处的是个什么环境?清末。他自己当时就不肯交给满清政府。而且,就算是他藏了东西接下来面对的时代,清亡了又是军阀割据,以他所处的这个时代背景,他恐怕也根本不会想到这一点。
  鸟居龙藏没有再追究,实际上他也没有资格追究。这些东西,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实际上就成了这个“无名”人氏的私藏。而他的这个要求,倒好像是为唐易准备的一样!
  文佳大喜,看了看唐易,“那就拿走吧!这天下掉馅饼的好事儿,怎么老砸到你头上?”
  此时,刁钦三却道,“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要不是唐总看到李老汉烟袋上的玉坠,哪能有这些后续的发现?擦肩而过的机会,唐总却能给抓住了,这还是眼力!”
  “听起来好像不是拍马屁哈?”文佳看了看刁钦三。
  刁钦三却哈哈大笑。
  “好了,抓紧收拾东西,走人!”唐易挥挥手。
  三人带着东西下山。路上,唐易又说道,“既然这些玉件有重复的,我看,挑出两三件交给刁兄,要去长安开分店,这也算是拿得出手的硬货!”
  刁钦三其实刚才就有这个想法,但是怕唐易不肯变通,现在唐易主动提出来,连连点头,“好!不过,这东西可不能摆在明面儿上出手!”
  唐易点点头,“到时候私下找圈里的实力人物不难。”
  他说的不能摆在明面儿上,倒不是说这些东西见不得光。这些东西有清末的明确传承,倒不算来路不正。
  只不过,红山文化玉器,在市场上,基本都是以对外保密的方式进行交易的。而且,交易量极小,同时也多是一些小的玉管玉勒、玉珠玉环一类的小件儿,这种C形龙、玉猪龙、玉神人一类的玉器,极少出现。只卖给懂行的,只在圈子里交易,对买卖双方都有利。
  但即便刁钦三不在明面儿上出手,只要是在长安的古玩圈里交易,很多圈里人还是会知道。所以,挑几件红山玉器出手,对新开的分店,不管是获利,还是关于实力的评价和名声上,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年代久远,工艺精良,玉料好,找买家确实不难”刁钦三点点头。
  “红山文化玉器,都是河磨料的?”文佳看了看唐易,“我记得你说过,河磨料也有‘山料’。”
  “所谓河磨料,其实就是山料崩塌,经过河流冲刷形成的,所以叫河磨料。这个与和田玉有点儿相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