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691章

天下珍玩-第691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的位置上,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比如胡宗宪。
  他一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抗击倭寇上,而且卓有成效。海患一时得以平息,百姓由此得以安居。同时,他重用和培养了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家军,后来成为抗倭的绝对主力。
  这个世上还有这么一种人,因为主观上的坚守而被传颂,其中最能吸引人的,首当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了爱情,能轰轰烈烈地抛弃很多东西,至死不渝,一时动人肺腑。
  比如王翠翘。
  然而,有的人光知道传颂她的坎坷和她的爱情,却不看她抛弃了什么?她跟了一个祸国殃民、勾结倭寇的海盗头子!为了自己的私情私愿,抛弃的是民族大义,虽然没有直接下手,但是助纣为虐,为害黎民苍生。
  胡宗宪是个很复杂的人,后人众说纷纭,但抗倭之功,谁都不能抹杀!嘉靖死后,隆庆皇帝即位,为胡宗宪平反,追谥襄懋。
  王翠翘死后,成了一个故事。
  唐易拍了拍手中的牛皮纸袋,“一个让人细思恐极的故事。”


第1120章 鸠鸟杖首
  听完了之后,文佳竟有些怅然,“爱情,唉!”
  不过走了两步,他突然又对唐易说道,“哎?你好像对这本书兴趣不大!起码对这个故事不太喜欢。”
  “是兴趣不大,别看传世少,不过清代刻本的一本小说而已。我感兴趣的是这个锦面书封。”唐易笑了笑。
  古代一般的刻本,都是纸皮书封,讲究一点儿的,会是硬纸壳,或者加一个封套,也有锦面或者绸面书盒的。这直接加装厚实的锦面书封,确实不太多见。
  “这里面不会有东西吧?”文佳眼睛一亮。
  “的确是值得研究,回头再说。”唐易含糊应了一句,既然还在市场里,文佳便也不再问。
  随后,在一个摊子前,文佳发现了一个银制的十字架。唐易看了看,确定有个几百年历史了。文佳点点头,因为他虽然断不了代,但是从气息上来考量,发现也是有年份的东西。
  文佳之所以年纪轻轻就已是玄门中的顶尖人物,和他好学是分不开的,西方的宗教器物,也能从中受到启发。此时,他开始研究起这东西来,摊主见他感兴趣,也介绍了几句。
  唐易对此不感兴趣,隔壁是一个卖玉石制品和蜜蜡琥珀的摊子,摊主是个白发瘦老头儿。唐易在一旁便看了看。
  唐易忽然发现,就在摊位一角不起眼的地方,居然有件好东西。
  这是一件玉鸟。块头不小,比鸽子稍微小点儿,呈卧状,形制很优美,线条流畅,青玉质地。
  唐易伸手拿了起来,“老的?”
  摊主瘦老头儿挺有意思,用手比划着,“这是来自华夏的神鸟,可能是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靠它指引方方向,保卫平安!”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唐易暗笑,接着连连摇头,“这只鸟的‘年龄’没有那么大。”
  结果,摊主居然没坚持自己的意见,用手又比划了个大辫子的形象,“清朝?康熙大帝?”
  唐易一看,知道摊主不明白是什么东西,只不过挺有意思,便也不再啰嗦,“多少钱?”
  “块头这么大,这是和田玉,少于三千英镑不可以。”摊主应道。这的确是和田青玉的东西,块头也不小,但是如果光买原料,可用不了这么多。
  文佳这边已经付钱买下了,唐易不再啰嗦,伸出两个手指头,“两千英镑,最高了!”
  摊主试探着问道,“再加一些?”
  唐易摇摇头。
  “好了,卖给你了!”摊主点点头,拿着玉鸟,反身开始找袋子。唐易心想,这里的摊主和华夏古玩地摊还真不一样,斗心眼儿不多,又不是专业的古玩市场,所以碰到好东西,捡漏的可能性还真不小。
  正想着,突然耳边传来了一个声音,很流利的英语,“三千英镑,我要了!”
  唐易扭头一看。卧槽,居然是飞机上那个鲜衣粉面的年轻人!
  文佳也听到了,看了看年轻人一眼,当然也认出来了,直接普通话开口,“懂不懂规矩?已经成交了!”
  年轻人这才注意到,这两人原来是飞机上的“邻居”,笑了笑,也改了普通话,“你还没掏钱呢!东西还在摊主手里呢!价高者得,这才是规矩!”
  唐易也笑了笑,“朋友看来也是古玩圈的人,已经落价儿了,哪里还有价高者得这一说?”
  “落价是落价,可你还没给钱,东西也还在摊主手里,也就是没有真正成交!这是英国,不是华夏!收起你华夏古玩江湖那一套老规矩吧!”年轻人变了脸,冷冷说道。
  文佳眯起了眼睛,一只手轻轻放到了腰上。
  唐易伸手示意了一下文佳,转而对年轻人说道,“这么说,你是要强买了?”
  年轻人刚要说话,那个摊主瘦老头儿对年轻人说道,“你早来就好了。说好了两千,我已经答应了,我得遵守我的承诺!”说完,将装着玉鸟的袋子递给了唐易。唐易一看,立即开始掏钱。
  年轻人脸色一变,但是此时已经没法再争了。货主表态了,那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货款两清,唐易掂了掂袋子,冲年轻人笑了笑,转身要走。文佳却对年轻人说道,“你没这个运气,就别强求了!”
  唐易和文佳走了两步,年轻人却又跟了上来,“这位朋友,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没什么好说的。”唐易不想和他过多纠缠。
  文佳却眼珠一转,“好啊,你有什么事儿,找个人少的地方聊聊?”说罢,开始四下看了起来。
  年轻人一指小街斜对的一条小巷,那里面没有摆摊的,算是个不深的死胡同。文佳点点头,直接就向死胡同走去,唐易想拉住他,文佳脚步微变,唐易一下子没拉住。年轻人看了看唐易,“走吧?”说罢便跟上了文佳。
  唐易无奈,只得也跟了上去。
  三人站定,文佳笑眯眯地看着年轻人,“你挺有意思!想找麻烦是吧?”
  唐易怕文佳出手对年轻人不利,连连朝文佳示意。文佳也回了一个眼神,意思是先看看这个年轻人想干什么。
  年轻人神色正常,朝文佳摆摆手,“朋友,别弄复杂了,说白了不过是个交易,既然摊主执意卖给你,我也没办法。不过,我可以加钱。这玉鸟,我挺喜欢,转卖给我吧!”
  唐易知道这年轻人是个行家,不然也不会收了良渚文化的锥形器。不过,他还是试探着问了一句,“这青玉的玉鸟,除了块头大,没什么特色,你要这个干什么?”
  年轻人盯着唐易的眼睛看了一会儿,随即又笑了起来,“装糊涂?试探我?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首先要问的,应该是我能出多少钱!”
  唐易一听,确定他是看明白了,便直接说道,“这东西是汉代的,个儿这么大,保存这么完整,我不想出手。”
  年轻人居然点了点头,“我没看错,你有眼力。这汉代的鸠鸟杖首,的确是不容易碰了。你刚到伦敦就捡漏儿,也的确是好运气。不过,再难碰的东西,它也有个价儿不是?你既然想多赚,开个价儿商量一下。”


第1121章 准备礼物
  唐易一看,也干脆说开了,“我说了,不是钱的事儿,我不想卖!”
  年轻人想了想,“十万英镑!够有诚意了吧?上拍也未必出这个价儿。也就是我对古玉感兴趣。而且如果配个手杖,作为礼物送给长辈很合适。不然你哪能倒手就赚这么多?”
  这杖首,的确就是手杖的扶手。玉鸟下方,有一个圆洞,用以安插手杖。
  古时,鸠首手杖,其实是尊老敬老之物。而汉代,此风尤为盛行。如果有皇帝所赐的鸠首手杖,那是很荣耀的,被称为王杖。
  汉代对此有明确规定,年过七十的古稀老人,如果有官家颁发的鸠首手杖,是有特别优待的!比如可以自由出入官府衙门,比如可以在国土范围内享受食宿供给,甚至做普通的小生意,也不用交税。
  如果有人敢欺负持有鸠首手杖的老人,那罪名就大了!怎么处理,以蔑视皇帝罪处理!严重的行为,那是要砍头的。
  有好处,就有动歪心思的。汉代的时候,地方政府统计老年人数,有不少人虚报年龄,那时候又没有身份证,又测不了骨龄,作假相对简单。同时呢,地方政府不管,还会更进一步,在有人虚报年龄的基础上再虚报人数。
  结果呢,皇上对此却喜欢睁一眼闭一眼,并不严查。仔细想想,这其实也是个皇上的脸面,古代过了七十就算是长寿了,长寿的人多,这是皇上治国有方啊,预示着国运兴隆啊!
  手杖鸠首,这作为一个礼制传了下来,到明清依然存在。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就有臣工送了一幅寿联:鸠杖作朋春宴饫,莺衣呈舞嘏词新。
  其实民间给老人做寿,也有用此作为寿联的,比较有名的有一幅:坐看溪云忘岁月,笑扶鸠杖话桑麻。
  不过,一旦说到长寿,一般会想到龟这种动物,鸠鸟并不长寿,怎么会以此作为老人常用的手杖的杖首呢?
  鸠鸟作为杖首的来历,说法很多。其中有个比较有意思的小故事。
  说当年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开干,刘邦一开始势弱,有一次被项羽之军追击,仓皇藏在丛林之中,恰好旁边就是个鸠鸟的窝,里面还有刚出壳的小鸟。
  追兵追到此处,发现有鸠鸟在丛林上方来回盘旋,就觉得里面不会有人,不然鸠鸟早就吓跑了,于是刘邦躲过了一劫。其实鸠鸟是因为顾念雏鸟才不肯离去,算是刘邦运气好。
  于是,建立大汉帝国之后,刘邦就给鸠鸟提高了地位,从鸠鸟护幼,引申到也应该尊老。
  类似的民间传说是有很多的,看多了,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是很牵强的。古代科技手段落后,信息也不是很发达,很多东西没法考证。而如今根据考古发现,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出土过青铜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