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625章

天下珍玩-第625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阄闹时虮虻模豢淳筒皇潜┓⒒А!
  唐易笑了笑,“没什么,这车确实暴发户开得多,不过我是为了和女朋友的车配对。对了,大叔贵姓?”
  “我姓王,叫王军。”
  “王叔,咱可提前说好了,要是没什么好东西,我不是按照废品的价儿了,而是直接就不能收了。你也看到了,我这是古玩店,废纸可没法卖!”
  “行。到时候我再换身行头,去别的店问问。”王军接着说道。
  这人倒是直率,唐易心想。
  到了北河县城,王军指路,最后车停在了一家名为四宝店的店铺门口。停好了车,王军没有带着唐易进入正门,而是从侧面小巷进去,带着唐易进了后院。
  所谓仓库,其实就是一排平房,大约有七八间,只有两头各有一个门口。房子里面其实是中间打通的,有小门可以穿过。
  开门进屋,有一股子霉味儿,里面堆满了宣纸、字帖、书籍、画册,还有一些成捆毛笔,成箱的墨。
  “这些都不能动。”王军一边说,一边把唐易领进了最里面的一见屋子。这里面,都是些旧书和字帖。还有一些字画,不过都没有装裱,看纸张也是新东西,唐易随便翻了几张,基本都是无名之辈练手的东西,确实不值得装裱。
  “那什么,你先看看?”王军搓手说道。
  唐易点点头,便开始看了起来。
  翻翻检检一个小时,唐易也没发现什么好东西。的确有旧书,也是线装本的,但都是民国时候粗制的东西,基本没什么收藏价值,市场价值也不高。
  而字帖,大部分都是这些年的印刷品,最老的也就是八十年代的。
  唐易心想,他们经理也不是傻子,让他当废纸卖,看来只能当废纸卖,自己有点儿想多了。
  看唐易的样子,王军也看出情况不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再看看,再看看,实在不行,就算了。”
  唐易想了想,就剩下那一些字画没仔细看了。那些字画,在一张旧桌子上摞了有一尺多高,他只是随意翻检了几张。
  于是,唐易又一张一张看了起来。
  这一落摞看完,终于有一本“书”被唐易拿了出来。
  其实,这就是一本手工装订的东西,外面是发黄的元书纸,封面上手写了俩字:字帖。看这元书纸,也不老,看这手写的俩字儿,虽然工整平顺,但也非名家手笔。
  元书纸,是一种竹纸,这种纸比较柔韧,而且不容易蛀,不容易变色,所以除了当做书画用纸,还可以装裱和当做包装纸,这本“书”就是用元书纸当了封皮。
  要是一般人,在这么一堆破烂里翻出这么一本手工装订的东西,也不会打开看了,无非就是学书法的人自己装订的一本字帖罢了。
  但唐易不一样,他没打开,就发现了这本字帖的与众不同。“差点儿就错过了!”唐易心中也是小有感叹。
  打开字帖,里面是一张张的拓片,每张拓片将近30厘米长,十几厘米宽,每张拓片上二十几个字。最前面有六张拓片格式一致。后面的“拓片”,却都是现代的印刷品了。
  这六张拓片上的字,非常清晰,拓功一流。楷书字体,工整严谨,正而峭劲,是典型的欧体。而且,拓片背面,也用元书纸衬裱过,老裱,未装订的边缘有些残破了。
  唐易翻着这本字帖,王军也凑上来,看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哎,原来是欧阳询的字帖。”
  王军在书法用品店工作,见得最多的就是字帖,字帖里见得最多的,就是欧阳询的,他不懂鉴古,只是看出比较老,但是再老,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一本普通的字帖。
  欧阳询的名头,可谓妇孺皆知,和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大家,又和柳公权、颜真卿、赵孟畈⒊晌樗拇蠹摇K目椋阌谘埃宰痔33晌朊耪叩慕滩摹


第1014章 醴泉之铭
  唐易当然和王军的视角不一样,不仅看出了这是老东西,而且字帖上的字,明显是出自一段碑文。
  “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唐易默念了一遍,顺道分了分句读,六张只有一百多个字,显然不全,但唐易还是看出了这碑文的来历。
  因为这块碑直到今天仍在,而且很有名,只不过如今已经残缺得很厉害,很难制出这样的拓片了。
  这段碑文,出自著名的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的碑刻,讲的是什么事儿呢?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发现了一口泉,这就是醴泉。皇帝发现一口泉,可不得了,接着他的镜子——魏徵,挥笔就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九成宫醴泉铭。
  都说魏徵平时只会直言进谏,但是这篇铭文,写的的确有拍马屁的意思,除了介绍发现醴泉的经过,还引经据典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导致的。这几张拓片上,恰好也出现了。
  上帝玄符,天子令德。这估计说得李世民肯定是心花怒放。李世民是个好皇帝不假,但这口泉,你发现,或者不发现,它就在那里,不变不移,是吧?
  光写文当然是不行的,这得刻碑。好文配好字儿,这字儿,就是欧阳询写的。
  欧阳询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书法水平已至巅峰,这篇铭文,又是他用心属意之作,所以历来为后人推崇备至。
  九成宫醴泉铭原碑尚在,位于西陕的麟游,而且建有碑亭,被重点保护。这块碑,高将近三米,上窄下宽,最窄的地方80多厘米,最宽的地方90多厘米,碑首有六龙环绕,十分有气势。
  不过,碑座已经破损了,在宋代就破损了。不仅碑座破损,而且下面最后一行字没了。历经千余年,上面的字也多有斑驳,远不如这六张拓片清晰。
  因为这六张拓片,是宋拓的精品之作。
  九成宫醴泉铭,既然时至今日原碑尚存,所以后世的拓片是很多的。但是,所有的拓片当中,以宋拓为最。但是宋代的拓片,到了今天,那也是凤毛麟角。
  这六张拓片,不知道怎么就被人收藏还装订了,而且最后沦落到了一个小县城的仓库。要是按照王军的说法,早些年收来的,如果是六七十年代出现遗失,而后辗转至此,那也不是没有可能,只不过找不到原主罢了。
  六张拓片,还装裱了,张张精品,唯一可惜的就是太少了。
  其实更多更全的九成宫醴泉铭宋代拓片不是没有,有,在故宫里呢。但是在市场上,唐易从来没听说出现过。
  “别叹气,王叔,这本欧体字帖我要了。”唐易拿起字帖,笑着说道。
  “你想学书法?要不再来点儿宣纸笔墨啥的?我给你优惠!”王军觉得唐易比较好心,可能是不想让他一无所获,这才买点儿东西。当然了,突然起了学书法的心思也有可能。
  唐易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要是照行里的技巧,当然是杀价越低越好,哪怕顺着王军的话头儿,再来点宣纸什么的,小来小去就把漏儿捡了。但是王军的情况确实比较糟糕,生活看起来很拮据,唐易捡漏的同时,也想帮他一把。
  但是,帮,也得看清楚形势。这本字帖,严格来说,是书法用品店的东西。如果说了实话,传扬出去,麻烦很大,到时候就算王军不找后账,这店里的经理,甚至杂七杂八有关系的人,说不定就一起蜂拥而至,纠缠不清。
  你看,好心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如果是奸猾的主儿,嘁哩喀喳直接赚便宜,那就没这么多麻烦了。
  唐易想了想,“王叔,有个秘密我告诉你,你可得给我保密!”
  王军听了,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反应也还算不慢,“那咱们出去说?”
  唐易点点头,拿着这本字帖,和王军走出了仓库,上了车里。
  关好车门,发动开了空调,唐易说道,“王叔,实不相瞒,这本字帖,虽然看起来普通,但是对我却很重要。”
  “啊?”王军一愣。
  “因为这是我外公的东西!”唐易只好开始编故事了,“我小时侯见过,是他的朋友送他的,这俩字儿我一看就认出来了。后来,这本字帖不知道什么原因丢失了,他还一直念念不忘!”
  “啊?既然这样,你拿走就是了!这么本字帖,不值俩钱儿!”王军虽然眼中划过一丝愁绪,但还是张口如此说道。卖不着钱,他当然犯愁,但是在他眼里,这本破旧的普通字帖,放地摊上卖,恐怕连唐易送他回来的油钱都顶不了。
  “你别急,我还没说完。”唐易递给王军一支烟,“这本字帖,我外公很喜欢,临终的时候没找到,留下遗言,说只要找到了,主人又肯出手,一定要给人家钱。”
  王军刚点上烟,一听这个,立时又愣住了!
  唐易的外公确实在早些年去世了,唐易的爷爷奶奶是那个情况,外婆去世比外公还早,所以唐易小时候和外公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对外公的感情还是很深的,这一说起外公去世,眼中也不知不觉有些湿润。
  唐易的外公,对他也确实有过一次很认真地教导,就是做好事,也得讲究方式方法。那是因为唐易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把作业给同学抄,最后被发现,俩小孩儿都被老师罚了。
  唐易突然想到这个说辞,也和那次教导有关。这,也算间接遵从了外公的教导吧。
  “唐老板,别伤心,这不是找到了嘛!”王军接着安慰道。
  “是啊!”唐易道,“所以,我得遵从我外公的遗愿。这钱,你不能不收!”
  “好吧!”王军抽了一口烟,点了点头,“那你看着给吧!”
  其实,唐易这个故事本身内容一般,但是一来他想起外公有些动容,二来王军也跟着看了,认定这是一本普通的字帖,所以这才深信不疑。


第1015章 自找麻烦
  “我能出到十万。”唐易盘算了一下,这钱不能给多,给多容易出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