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珍玩-第6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易笑了笑,“这客户的祖上是不是特别痛恨鬼子?”
“难道这香炉是倭国造?”文佳问道。
“没错,倭国连文字都是借了咱们华夏的,这古玩器物,很多也是借的。这香炉,借了宣德炉的形,却搞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纹饰拼凑,有点儿画蛇添足了。这东西不多见,从华夏流到倭国的东西多,倭国古董过来的少。”唐易解释道。
老庞连连点头,“没错,这客户的爷爷是参加过抗战。我当时可想不到这一点,只说拿回来研究一下。原来是这样!”
文佳抚掌大笑,“你看看,老庞,说什么来着,你一开始还不说!这不是解决了?”
老庞道,“这客户,还号称是个玩古玩的呢,压根儿就没看出是倭国造的东西。得,你们吃着,我出去给他打个电话。”
老庞过了十分钟才回来,“好嘛,这客户非要见见唐总,说好容易遇见个能交流的专家!”
“那就见见吧,顾客就是上帝嘛!”唐易道,“今儿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儿。”
“行,那我让他过会儿到店里等,正好把他的香炉拿走。虽说不能往家里摆了,也得让他自己处理。”老庞点点头。
吃完了饭,他们回了法器店,侯如海也去了。不多会儿,那个客户就来了。是个四十多岁的男的,鱼尾纹挺深,一脸喜相,一看就爱笑。打扮得挺有派头。这也是,能花大钱看风水的,都不是穷人。
“唐总,久仰久仰!”客户递上了一张名片,原来是个影视公司的老板,名叫司马六。
这名儿有点儿怪,要是再开辆马六就更合适了,不过人家有司机,开的是宾利。“司马总的名字挺有个性。”唐易接过名片,也还了一张。
“嗐,别提了!本来我应该叫司马陆,可报户口的时候,登记的人是个棒槌!问我妈:哪个陆?我妈就说:就是大写的六。到最后办完了,一看,居然写成了这个六!据说我妈当时就急了,那个登记的还振振有词:这不是大写么?阿拉伯数字才是小写!后来想再改,可我爸说,六也不错,六六大顺嘛,最后也没改。”
众人哈哈大笑,气氛一时间轻松不少。
唐易也没想到这个司马六这么有意思。他显露的,未必是真性情,但是却让人觉得舒服。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招人喜欢的原因,最起码表面上得随和洒脱。
到了二楼的会客室,摆上茶水,几人坐定。司马六指着摆在桌上的香炉问道,“唐总,这倭国在咱们华夏明末清初的时候,能造出这么好的东西?”
唐易大体给他讲了几个判断要点,司马六拍起了巴掌,“这东西,我只能从包浆看到清早期。唐总这一讲解,豁然开朗,豁然开朗啊!”
司马六一看就是有底子,虽然算不上高手,但也不是外行,唐易接着问道,“司马总,你这香炉怎么来的?”
“早市地摊早市上来的!别看我搞影视,我对什么明星隐私的不感兴趣,我喜欢老东西!平时最喜欢逛地摊!尤其是一周一次的地摊新开的第一天一大早!”司马六一说起古玩地摊,还真就像色狼见了美女一样,兴致就起来了。
当时,司马六正碰上一个摊主刚拖着大箱子到地方。
老逛古玩市场早市地摊的人都知道,以前叫守袋子,现在叫守箱子。
怎么呢,地摊区一般只有周末开,这第一天开的时候,很可能是摊主把寻摸了一周的东西带来的时候。这摊主一早带着东西来,往外拿的时候,就是见到好东西最有利的时候,拿一件就会有人接一件,见到好的,接着就可能成交。
早些年,摊主都是拿着蛇皮袋子、尿素袋子什么的,这些年一般都是大旅行箱了。等到东西全摆上了摊子,那基本上都被守箱子的人过了一遍了,而没被买走的,多半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了。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不过却是一个常见现象。
守箱子的人,一个个都像饿鬼似的,一个眼神儿。不过身份区别可就大了,没准哪个穿着老头衫蹬着布鞋的人,就是个亿万富豪。
这摊主第一件拿出了一件报纸包着的瓷器,被一个人抄走了,打开一看,我去,釉面贼光闪闪,估计烧出来没几天。那伙计郁闷得够呛。
第二件报纸包着的,就是这东西,被司马六抢到了。这东西虽说抓在司马六手里,可都在看,这包浆是大开门的,几百年的东西是没问题了,就是造型有点儿复杂。尤其是三足底下还有个铜板底子。
不过,确定了是件老东西,那最起码心放了大半。司马六正好想买个香炉,倒不一定是铜的,可总得是个老的吧。这叫想什么来什么。不过他有点儿喜形于色了。
摊主挺油,看出来了,便叫了个狠价儿。最后,司马六花了两万才拿下。
这东西现在的市价儿,其实最高也就是这样了。从地摊上拿,高了。这摊主是玩了个心眼儿的,第一个故意拿出个假瓷器,第二个是真东西,就格外引人注目。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自己也吃不准这铜香炉,总得往高了卖才保险。
古玩行里,都特别喜欢玩心眼儿,真假不用说了,价钱也是一方面。因为古玩不是批量生产,基本都是独一无二,所以价钱没有可比性,多高多低都能说出个三四五六来。谁会玩儿,谁就能多赚少亏。
司马六倒不在意买得略高。问题就在于他找了不少人看,但他的圈子里高人有限,都没说到点子上。
第985章 虎食人卣
所以,司马六一直没搞明白这香炉的来头。
现在终于搞明白了!不过,却是因为找人看风水,发现这香炉再也不能用了。
“也是,我爷爷当年用刺刀干过鬼子,膀子上还有鬼子给留的弹孔,你说他的牌位前边供一个倭国香炉,我能顺了才怪呢!就算我没受影响,这倭国香炉也不能留啊!”司马六感叹道。
“老人家还有此壮举?”唐易接口问道。
“是啊,桂南会战,昆仑关大捷,我爷爷也是立了功的。就是那次负了伤,后来又调离了原部队,再后来去了台岛。”司马六介绍道,“我爷爷去世的时候,也算叶落归根,葬到了大陆这边的祖坟。”
“闹半天,原来是老蒋的队伍。”文佳笑道,他一开始没整明白。
其实,司马六本来生意没做这么大,后来多亏了他爷爷的资助才这样。
“对了,我爷爷当时还从一个倭国军官手里缴获过一件东西,当时没有上交。这一说这香炉是倭国制造的,我把这东西一并带来了,一并给看看,有没有问题?”司马六说着,从带来的提包里拿出了一样东西。
唐易一看,是一封书信。文佳笑道,“一个倭国鬼子的书信有什么?这东西一直在你家里,不也没事么?这是你爷爷的战利品,和敬奉用的香炉不一样,没事的。”
“文大师,我这不是既然来了,索性都搞明白,彻底放心嘛。再说,这书信里提到了两样东西,正好向唐总请教一下。”
唐易笑笑,接过打开了,不过书信是倭国文,唐易基本看不懂。但是里面提到的两样东西,和落款,唐易却看懂了,因为落款的名字和东西名称,都是纯粹的汉字,不过是繁体罢了。
这封信的落款是:河野饭冢。
“我找人翻译过了。”司马六没太注意唐易表情的变化,接着就大体解释了一下。
这是河野饭冢写给参与侵华的小舅子的,其实也就是河野太郎的舅舅。这个人叫藤本雄,估计就是被司马六的爷爷干掉从而拿走了这封书信。
书信里先问询了一些情况,然后说到了从华夏抢夺的文物,说仅仅从1931年到1939年,就多达200多万件。
这个唐易并没有吃惊,因为后来倭国后来也做过统计,从1931年到1945年,这期间一共掠夺华夏文物360万件。
这封信的字体带着几分飞扬,可以看出河野饭冢当时应该心情很好。
接下来的内容,揭出了他心情很好的原因,因为他刚见了一件来自华夏的顶级青铜器。
河野家最擅长的,就是青铜器和古籍善本,河野饭冢对此尤为感兴趣,这一次是近距离观察,获得了很多新的认知。
河野饭冢提到的这件顶级青铜器,叫乳虎卣(注:音you,主作盛酒器具,口小腹大,有盖有提梁)。
“我是真没听说过什么‘乳虎卣’这样的青铜重器。”司马六看了看唐易,“唐总,你肯定听说过了!”
唐易看出来了,司马六拿来这封书信,主要是想问问里面的东西,但凡喜欢古玩的,这种好奇心是免不了的,除了这个乳虎卣,后面还提到了另外一件东西。
“这个乳虎卣,是倭国的叫法,实际上,在华夏,叫做虎食人卣。这是商代的青铜器,造型是一只虎和一个人相抱。”唐易解释道,“叫法不同,也反映了华夏和倭国对待这东西的想法不同。叫乳虎卣,那就是认为人兽和谐,天人合一。而叫虎食人卣,自然是要表现虎的凶残了。”
“倭国鬼子真特么变态,就知道人兽合体。”文佳笑骂。
这话说的几个人都不由一乐。唐易心道,这可不能和倭国变态动作片相提并论。其实倭国学者的这个观点,也不是一点儿道理都没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共创绿色生态——不过,倭国学者可能忽略了,这可是在三千多年前商代,那时候生产力不发达,猎捕野兽相对都比较难,想认识到这个问题恐怕有点儿牵强。
唐易也没多解释这个,而是接着说道,“司马总,四羊方尊你肯定知道了?”
“这个我当然知道。”
“虎食人卣是商代青铜器的精品之作,出土在潭州安宁县附近,这四羊方尊,也是在附近出土的!”
“原来如此!”司马六道,“那是怎么流到倭国去的?就是侵华时期?”
“这个我只是看过一些资料,而且资料也不是很可靠。据说,当时一共出土了两件,后来都流出了国门,一件现在巴黎的一个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