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珍玩-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屁拍得也有些舒服,不由开口点破了其中关键。
“我看唐老板恐怕不是很缺钱,而等价交换,也不能表达我的诚意,故而反复思量,还是拿出一件同为明代的器物比较合适。不知唐老板可否考虑一下?”河野平的眉头也舒展了一下。
“既然为了表达诚意,怎么不带一件永宣青花,苏麻离青岂不是比回青更拽?”毛逐点了一支烟,这白脸他是要唱到底了。
永宣青花,指的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虽然中间跨了一个洪熙皇帝,但为时过短,所以行里喜欢这么称呼。永宣青花瓷器,所采用的青料为苏麻离青,这是来自波斯地区的一种青料,也是波斯语的音译。
苏麻离青成色浓重青翠,色性稳定,元青花使用的也是这种青料。只是如今,真正的苏麻离青已经找不到了,所以高仿的元青花和永宣青花瓷器,技术上难度很高,想完全以假乱真难如登天。
因为,这苏麻离青颜色特殊,结晶斑深入胎骨,表层类似蛛网的线条,等等细微特征,想完全仿得惟妙惟肖,那真是万中无一的高手了。
听了毛逐的话,河野平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请问到底谁是老板?”
“你也不用挑拨离间,我说的,就是老板说的。要说永宣盛世,当年华夏的GDP占了全世界的四成,可比现在的扶桑牛逼多了,当时你们扶桑还给大明朝上贡呢,你拿不出这样的宝贝也很正常。”毛逐并不生气,依旧嬉皮笑脸。
而河野平的眼中已有怒火,双手也不禁攥了起来。
第90章 关公铜像
“河野先生,你这又是何必呢?我已经说了,确实是让朋友拿走了,如果他真的又不想要了,或者凑不够钱,你不是留了名片么?我会联系你的!现在费这些口舌,不是毫无意义么?”唐易眼见河野平的状态,也不想在店里撕破脸,便上前正色说道。
河野平脸色铁青地看了看唐易,并没有说话。
“开个玩笑嘛,河野先生是做大生意的人,何必动气?”毛逐一看刺挠的他差不多了,也上前打了句圆场。
“那好!还望唐老板认真考虑,如果是价钱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再商量。”河野平终于开了口,他重新将锦盒装入真皮旅行箱,然后便开口告辞。
“慢走。”唐易送到门口,并未出门,河野平出去后,便顺手关上了门。
“这铜香炉有问题!”唐易看着车子离去,小声对毛逐说道。
“怎么了?”毛逐也感到有些不对劲,不假思索地问道。
“具体我也说不清楚。不过,从这倭国人两次来访可以看出,此人自负而又精明,但是却一再放低身段,同时拿出价格高得多的万历青花大罐来交换崇祯铜香炉,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唐易分析道。
“问题是咱们从铜香炉上根本看不出什么。”毛逐摇了摇头。
“倭国人的心思,不可低估,以后得小心了。”唐易沉思道。
两人说完,关上了店门,又从保险柜里拿出这件铜香炉仔细看了几遍,此炉无论是铜质还是工艺,都出类拔萃,尤其是遍体洒金,显然是铸炼加入了黄金,而且手法巧妙,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亡国之君在江山将倾之时督造的。
“确实看不出什么,找机会让方老和秦老看看。”将铜香炉重新放进保险箱之时,唐易对毛逐说道。
到了傍晚,两人出得店来,刚对抽了一支,林娉婷就开车带着何荷来了。毛逐和何荷之前并没见过,简单介绍之后,便熟络起来,两人都是外向性格,很快便建立了统一阵营,开起了唐易和林娉婷的玩笑。
这次是何荷提出去吃烧烤,“我表妹没有吃过地摊,带她见识一下山州的特色。”何荷看了唐易一眼说道。
在地摊上撸串,唐易和毛逐上学时是没少去,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卫生兼带环境嘈杂,但是确实适合年轻人,冰镇啤酒,大串羊肉,如火的岁月,爽歪歪的感觉。
至于林娉婷,出身豪门,上中学时是乖乖女,后来到英国上大学,自然是没领略过这种风味。何荷虽说家境不错,但是上大学时也和同学出来过,所以接触得多一些。
山州是一座古城,至今保留着护城河,只不过已经改造成了景观河,同时与市区内的明水湖相连,也成了一道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四人去的地方,就是护城河边的一家烧烤店。
这家店铺,也有店面和房间,但是店内多是包间,而店门前一大片空地,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半大方桌,夏日之时,很多人都喜欢在室外,守着方桌,坐着马扎,迎着护城河上刮来的凉风,喝扎啤吃烧烤。
四人选了一张靠近护城河的方桌,点了大串羊肉、肥牛、腰子、翅中等烤串,又来了拌黄瓜、煮毛豆、土豆丝、花生米等凉菜,唐易和毛逐喝扎啤,林娉婷和何荷则要了冰镇可乐。
随着天色渐暗,气温也降了下来,加上在河边,凉风习习。林娉婷一开始还有点儿不太适应,但吃着聊着,不知不觉越来越爽,说话的声音也不自觉跟着大了起来。
看着林娉婷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和酡红的脸蛋,唐易心里突然蹦出了“入乡随俗”这个词儿,不过,现在他们是入摊随兴。想着,唐易不自觉地在方桌底下伸出了手,没想到林娉婷也伸出了手,两人的手在方桌底下纠缠起来。
刚开始恋爱的人,通常都会有一段起腻的时候,现在两人正是这个时候。毛逐和何荷看在眼里,又是一阵起哄。唐易不由松开了手,随即起身遮掩道,“扎啤喝多了,又得跑卫生间。”
“我也去。”毛逐恰好也想去,接着也站了起来。这烧烤店的方桌在外面一大片,卫生间却在店内房间中。唐易和和毛逐走进店内,穿过厅堂,向卫生间走去。
“咦?”路过厅堂一侧的一处桌子,毛逐首先发现了一尊关公铜像,忙扯了扯唐易,“你看看这铜像。”
关公被奉为武财神,一些店铺里常见摆放,出现在这家烧烤店的厅堂里也不足为怪。但是,这尊关公铜像却与众不同。
这尊铜像铸造精绝,整体造型优美,须眉衣褶清晰立体,仿佛雕刻一般,而且铜质精良,微微泛紫,包浆也有一种醇厚的感觉。
“下午咱们还讨论铜香炉的事儿,怎么这关公铜像看着也像明代的精品?还堂而皇之地摆了出来?”毛逐四下看看,悄声对唐易说道。
这关公铜像摆放的桌子后方的墙壁上,挂了一块“生意兴隆”的普通黑色木匾,桌上还有一个黑陶小香炉,余香未尽,烟气袅袅。桌子四周并没有人看着,服务员和客人不时经过,也都没有当回事儿。
唐易盯着关公铜像看了一会儿,却摇了摇头。
“不对?”毛逐连忙问道。
“再看看。”唐易没有立即回答,凑近观察起来,毛逐也凑了上去。
关公铜像摆在桌子正中,和后面的墙壁还有一段距离。看唐易在细细地看铜像前部,毛逐伸长了脖子,开始仔细查看铜像的后面。
“你看!”毛逐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指着铜像后面的下方对唐易说道。
唐易扭头查看,发现铜像后面下方的衣褶之间的平整处,居然有两个嵌银丝的篆隶小字:石叟。
“不会吧?”毛逐露出惊讶的目光。接着又四下看看,好在周围的人都把他俩当成无聊的看客,并没有人过多关注。
“嘶……”唐易也不由得倒抽一口气,但是脸上狐疑的神色却更重了。
第91章 铜器之色
要说这石叟,一般人可能没听说过,但是在关注铜器的圈子里,可谓大名鼎鼎。
石叟的身世和来历几乎无籍可查,史书上也只有不多的文字。他是明后期的一名僧人,善造铜佛像,铜炉,而制造时,对铜质要求极高,一般要经过反复冶炼,是红铜(又称紫铜)冶炼的一流高手。而在铸造铜器时,尤其擅长嵌银丝的手法。
石叟之名,当然不在于其人,而在于所造的铜器,甚至,和宣德铜器齐名。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此人并没有传艺后人,所以作品那是很稀少很珍贵,大英博物馆就收藏有石叟的铜佛、铜香炉,而且称其为“华夏古代最伟大的艺术家”。
石叟是一个神秘而又牛逼的人。当然了,石叟的作品和“石叟款”是两码事,清早期已有不少“石叟款”的铜器,做工规整,精致典雅,但是和真正的石叟铜器还是有差距的。
毛逐见这尊关公铜像制器的技艺风采和艺术品位极高,又看到嵌银丝的“石叟款”,一时之间觉得很可能遇到真品,所以十分惊讶。
但是,唐易经过审视,关公铜像上却并未出现宝光,按说,哪怕是一件清代的仿品,有如此高的仿制技术,也是会出现宝光的,但是没有。
同时,而有关铜像的鉴定性感觉也是不见分毫,脑中一片空白。
这说明什么?
“这不是石叟的真品,也不是有年份的仿品,这是一件制成时间不长的工艺品。”综合宝光和直觉出现的规律,唐易终于开口,缓缓说道。
“我实在是看不出什么问题来。如果说真的是现代的工艺品,那简直是石叟重生啊!”毛逐嘀咕道。
“走吧,先去卫生间,回头问问老板。”唐易沉吟了一会儿之后说道。
如果是在之前,毛逐是肯定不会相信唐易的论断的,因为他几乎就已经认定了这尊关公铜像就是石叟的作品。但是如今的唐易,已经开始让他仰视,而且从未走眼,所以听了唐易的话,他又产生了怀疑。
半信半疑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一个痴迷古玩的人。回到方桌前,毛逐一直在琢磨这事儿。好容易吃完了,等到要走的时候,何荷又提出来要去K歌,“你们先小坐一会儿,我和唐易去结账。”说罢,毛逐拉起唐易就又走进了店内。
“让服务员过来就是了,你俩搞什么?”何荷冲着两人的背影喊了一句。“让他们去吧。”林娉婷抿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