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583章

天下珍玩-第583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这次又多亏你了,好话不说了,以后有好事儿肯定忘不了你,撂了。”
  文佳见唐易挂了电话,“曾局也不容易,关系错综复杂,看起来是办个案子,可背后牵扯的事儿太多。”
  越往高处走,关系越复杂。白老这事儿,就算查实了,也得小心处理。
  唐易点点头,又给廖沫儿打了一个电话。
  接到唐易的电话,廖沫儿是有些吃惊的,听了唐易说的,更吃惊了。她确实是没想到唐易会帮她这么这一下子。
  这不仅是收手的问题,还有廖渊生收来的那批翎管的问题,这事儿上头势必会追查下去,到时候廖家可不容易脱了干系。
  “你什么时候和官方唱反调了?”廖沫儿问道。
  “不是我和官方唱反调,是你们确实被栽赃陷害了。刚和洪波见过面,洪波就死了,还是钢针这样的类似暗器的东西。至于之前的事儿,上头怎么都能查出来。”
  “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怎么知道你们想怎么办?如果不想舍财,你们肯定是尽早出手,能卖多远卖多远。不过,屁股能不能擦干净,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呸呸呸!”廖沫儿听了唐易的后半句,连连皱眉。
  “话糙理不糙。不过如果是我,倒是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多少钱买的,再多少钱卖回给原主,别看本来就是原主的东西,但他一样很高兴,甚至会感激你们。你们也算没亏钱,而且从此清爽了。”
  “这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最稳妥的办法。如果你愿意引见原主的话。”
  “你怎么知道我认识原主?”唐易本来是不想多掺乎的。
  “你傻还是我傻啊?这事儿我做主了,你如果帮忙引见,算我们欠你一个人情。”
  听了这句话,唐易仔细想了想,如果自己引见,那老关提前拿回了部分翎管,算是文佳的承诺部分兑现,这样到时候即便万一找不出白老的东西,也算有个交代。
  而且,下个月自己和文佳要再去安宁水塘村,廖望潮就在那里。现在留下的人情,到时候说不定有用,最起码别去干扰他们也是好的。
  “好啊!我答应你。”
  “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货到杭城,我就联系你。不过——”廖沫儿说到这里,停住了,因为她是顺嘴带出来的,后面的话本来就不应该对唐易说。
  唐易却已经猜出了廖沫儿收住的话是什么,“你们怎么跟燕京那个二道贩子算账,就不关我的事儿了!”
  “本来也没说关你的事儿!”廖沫儿哼了一声,挂了电话。
  事情到了这一步,白老的事儿就看警方怎么行动了,唐易和文佳的筹划算是暂时告一段落。而张路这边,木业中心的筹备也基本到位了,就差那个架子床完工,摆进木业中心的展厅。
  第二天吃了早饭,张路提议去古玩市场转转,这来了之后,还没去过呢!
  林娉婷也想去。她想去主要不是因为古玩,而是只有在古玩市场里,她才觉得唐易更像个正常人,而且很有魅力。
  唐易的“不正常”,是如今想了很多形而上的东西,饶是林娉婷冰雪聪明,但总是觉得有点儿不合拍。
  杭城最出名的古玩市场,可算是二百大。这也是杭城最早的一个古玩市场,大约在97年前后就有了。和很多古玩市场一样,有楼里的店铺,也有楼外的地摊,不过地摊只有周末才集中出现。
  这天就是周末。不过,因为在杭城设了店面,唐易倒是想全部好好转转。实际上,很多古玩店的老板,也经常从二百大抓货。
  他们先进了楼外的地摊区。虽说正是早晨的高峰时段,但这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人实在是太多了,基本就得横着走,这想看个东西,得扎进人堆里。
  几个人挤了一会儿,唐易干脆说道,“得,先去楼里的店铺看看吧。”


第946章 正八梅瓶
  “问题是这地摊上想收好东西,都得趁着赶早这会儿工夫,再回来,好东西没准儿就都被抓走了!”张路有点儿顾虑。
  “开门的东西,捡不了漏儿。七上八下的东西,人多的时候也未必走得了,别瞎寻思了。这宝贝啊,不是萝卜白菜,它讲究个缘分,该是谁的,转一圈还是谁的。”唐易一边挤出去,一边道,“要不你在外面转着?”
  张路瞅了瞅人山人海,“还是跟你走吧!”
  文佳邪邪一笑,“跟着他才是正路。”
  进了楼,一楼大厅,主要是一些工艺品,和古玩不大沾边。二楼三楼,却大部分都是陶瓷,而且以浙省特色陶瓷器物为主,比如良渚文化的陶器,比如越窑的东西,龙泉窑的东西,等等。
  再者,因为南宋定都的关系,还有一些南宋官窑的器物。
  当然了,不管是哪一类,样子是那个样子,真假新旧得两说。
  楼里的人,要比外面人少,不过也挺热闹。但唐易转了一圈,有点儿失望,要么东西不老,要么价儿不低。这里的商家大多都很在行,尤其是这二楼三楼,以瓷器为主,商家在瓷器方面的眼力都不弱。
  要说瓷器是古玩里的最大项,也不为过,很多行家里手都是从瓷器起步的,很多人是从迷上瓷器步入玩古之路的。所以说,瓷器圈里,高手也多,棒槌也多。但是既然能做买卖,眼力要是差了,那还不得喝西北风去?
  溜达着,几个人进了一家名为大博斋的店铺。
  这名字口气挺大,古玩里名目如云,各种玩意儿不计其数,不要说“大博”了,当个小叔也不容易。
  进了店,也是以瓷器为主。老板是个笑呵呵的红脸老头儿,“快来快来,今天好天气,来的也都是贵客。”
  “我们随便看看。”唐易应了一句。
  “好,有需要的喊我。”老板点点头,随即便不远不近地看着。
  唐易的目光在店里转了两圈,这老板就笑道,“您好眼力啊,这么年轻,还真是难得!”
  张路一听,这拍马屁不是这么拍的,起码得等问起哪样东西,来点儿词儿再拍吧?
  林娉婷干脆问道,“老板,他进来就说了一句话,你怎么知道他好眼力?”
  老板看了看唐易,唐易笑道,“我看您才是好眼力。我不就在一样东西上多盯了两眼么?”
  老板一见唐易点开了,接着说道,“我们干这行的,这点儿都看不出来,哪能行?”
  开古玩店的,都是耳聪目明的主儿,这来的客人,不用说话,看一圈店里的东西,基本就能摸个七七八八。只需要看他在哪件东西上停留的时间长。如果只盯真品精品,那显然是个行家,如果漫无目的或者关注的都是大路货,不用说,就是个外行。
  唐易看的这样东西,是一只梅瓶。
  老板干脆把这只梅瓶从货架上拿下来,放到了柜台上。
  文佳瞅了几眼,这瓶子黑褐色,瓶身上一条白龙,下方俩大白字儿,就跟小学生写的似的:正八。虽说烧制工艺看起来不赖,但艺术风格也太俗了。
  不要说文佳看不明白,入行有段时间的张路也看不明白,不过张路不管这套:“正八?怎么听着跟小鬼子的名字似的。而且这梅瓶也太丑了,肩不是肩,肚不是肚,纯粹一个酒瓶子啊。”
  的确,这梅瓶整体偏长,不是那种丰肩又有弧线的美感造型。而且这龙的造型也不好看,就好像要从瓶子底爬上去似的。这精品瓷器上的龙,要么张牙舞爪,要么盘旋而上,哪有这般像个“劳工”的?
  梅瓶之所以叫梅瓶,主要是因为口儿小,选雅意只能插进去梅枝。虽说梅瓶在宋代的确是装酒用的,但是这般造型,也确实有点儿太实用太有生活气息了。
  “您怎么看?”老板笑着看向唐易。
  “怎么看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您多少钱能出?”唐易也笑着看向老板。
  “难得碰上行家,这件保存不错,这样的东西现在不好找了,虽说有些小磕碰,在所难免,给您个实落价儿,八十万!”老板应道。
  唐易点点头,“我再看看别的。”
  张路直接凑到唐易旁边,“怎么个意思?八十万?我看就是个民窑的东西!”
  “是民窑的,没说不是民窑啊。”唐易对张路耳语道,“八十万也不算贵,不过拿回去我们也没多少利,不够麻烦的。”
  “就这种民窑,八十万,八十万能买一筐回来!”张路小声嘟囔。
  “这是北宋的扒村窑,你到哪儿买去?就算捡漏儿,也得碰上啊。”
  “什么?”张路看了看唐易,“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个窑口?”
  这时候,文佳和林娉婷也凑上前来,唐易一看,便带着他们远离了老板一些,一边转着看,一边解释道:“扒村窑是从唐到元的一个窑口,活跃期主要是宋代,属于磁州窑系,位于中原禹州,算是北方很有特点的一个民窑。”
  宋代扒村窑出来的东西,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很浓郁,有别于其他的宋代瓷器。就比如这梅瓶上的龙,虽说形象很生动,但是却更接地气,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
  当然了,既然是民窑,出来的东西也是参差不齐。但是带“正八”的梅瓶和白地黑花的梅瓶,一般是扒村窑的精品。“去年,一件品相完美的白地黑花的北宋扒村窑梅瓶,拍了三百万。这件比不上那件,但也是精品,上拍到一百万也有可能。”唐易解释道。
  “噢!”张路连忙又问道,“这正八是怎么回事儿?”
  “这北宋时期,扒村窑梅瓶上的字很多见,有直接点儿的,比如‘酒海醉乡’,梅瓶本来就是装酒的嘛。也有这种高深一点儿的,比如‘正八’,这是个佛教用语,指‘八正道’,大体意思就是至涅槃之境的八种方法。”唐易又解释道。
  “我明白了,出于对‘八正道’的一种仰视,所以带有‘正八’字样的梅瓶制作时肯定要更加用心,所以大多是精品。”文佳接口道。
  “是这个道理。你们看,这老板是个大行家,捡不着什么便宜。”


第947章 用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