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珍玩-第4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矗娴暮芰钊苏鸷场
赏瓶上,一只冠羽艳丽的雄鸡,正立于山石之上,侧首回顾。而雌鸡,则在花草之间悠然觅食,周围还衬以富贵牡丹,整体构图很精致,色彩鲜亮之中却又透出柔和之感。
这瓶子拿在手里,大笑很适合赏玩。唐易翻来覆去,爱不释手。
看着看着,他竟忍不住大声喊道:“我终于收藏了一件雍正珐琅彩!”
成窑斗彩天字罐,雍正珐琅彩赏瓶,只凭这两件瓷器,个头都不大的瓷器,就足以傲视华夏收藏界!
“卧槽!”文佳立即说道,“你小点儿声,这四合院隔音效果一般,别看关门闭户的,仔细听隔壁就能听到。”
唐易也意识到自己一时失态,而且现在也不是沉醉欣赏的时候,接着便立即重新将赏瓶装进了蓝碎花棉布包,又放进了木盒。
“下一个看看这个吧!”文佳顺势拿起了那个比书本略大的木盒,“看这大小,难不成是古籍善本?”
唐易比量了一下,“好像比一般的书本要大一些!”
文佳不再多说,就势打开了。原来,里面是一本册页!
册页这东西,在书画装裱形式中,可算是最方便的,既方便看,又方便保存。不过,既然是册页,那么尺幅就不大,都是书画小品。
册页这种装裱形式,历史不算长,起源最早只能追到唐代。最开始,是为了解决长卷看起来不方便,有人就采用了很粗暴的办法,把长卷切开,分成一页页的,单独装裱。
但是,这样似乎又有点儿散乱了,且不方便保存。于是,就又模仿书籍的样子,再装裱成册。
所以,册页一开始,是叫页册。
后来,这个办法在书画收藏者中开始使用,特别是把大小差不多的书画小品分门别类,成集收藏,相当不错。
明清时期,册页已经颇为盛行了。不得不说,书画小品很容易散失,就是因为这种保存方式,使得明清年间留存了不少唐宋以来的书画小品。
明清时候,册页盛行成了一种时尚,就又出现了一种新情况,那就是书画家们开始先装裱好一本册页,然后直接再上面题字作画。
木盒里的这本册页,就是这种情况。
封面上的题白处,是行云流水般的行楷:自赏十八仕女图。
“还是你看吧!”文佳将这本册页递给了唐易。唐易紧紧盯着册页,眼中又似有惊喜出现。
“你不会没翻开就知道是谁的作品了吧?”文佳抬高了声音。
“那当然不可能,不过,这本册页是明代的。”唐易说着,就把册页翻开了。
第804章 白虎其人
翻开后,这扉页上,居然是一首五言律诗,有落款有印章。
这下子,文佳也看明白了。
“唐寅唐伯虎!”
“果然是唐伯虎,明代若论画仕女,恐怕无人出唐寅之右!”唐易并没有太多惊讶。之前看到《自赏十八仕女》,又看出册页是明代的,心中已有了计较。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唐寅这样的人,还会自己留下一册仕女图欣赏,而且弄得还挺正式的,好像是一个很重要的随身物件,却又不曾听说过题在扉页的这首诗:
难放惜花心,仕女十八魂。墨痕连未干,笔力浅又深。不解仕中意,非是心上人。多言了无益,一册安我身。
这首五言律师,写得比较白,又似乎含着那么点儿玩味的意思。这倒是符合唐伯虎作诗的风格,诸如“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样的。
这本册页是唐伯虎留下自赏的,也是先制作好册页然后再题诗作画的。里面透出的意思,表面上看是怀揣仕女图聊以自慰,但又兴起对“仕”的理解,表达了失意之中的一种特殊的情感。
虽然和唐伯虎的经历有所契合,但是其中有关仕女的角度,又似乎别有深意。
实际上,关于唐伯虎这个人,传说和故事的流传程度,远远大于经得起考究的史料。什么三笑点秋香,八个老婆,风流不羁,其实他根本没这么爽,一生中所遭遇的不幸与挫折,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了。
不过,正是这些不幸与挫折,才促成了他在诗文书画方面的巨大艺术成就。
唐伯虎十九岁结婚,二十五岁父亲去世,接下来的两年内,母亲、老婆、儿子、妹妹,全部去世,只剩下一个弟弟相依为命。家境也就此衰落,其实原来也不是什么大富之家,但衰落却是真衰,基本踏入贫民行列。
光凭这一点,一般人就不容易顶得住。二十六岁的唐伯虎,白头发就已经不少了。他写过《白发诗》,确是如此。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点,因为家中遭此变故,唐伯虎竟然以为自己是“白虎”,扫把星一个,接着把名字给改了!本来是唐寅字伯虎,这下子,他直接改成了唐寅字白虎。
唐白虎!
其实他以后一直都这么叫,终生未用唐伯虎。
这扉页题诗的落款,是“苏台唐寅题并画”,下面有两方印章,第一方印章,就是“唐白虎”!
苏台,姑苏台。唐伯虎是南直隶苏州吴县人,作品当中经常留有“苏台唐寅”的提法。
而印章中的“唐白虎”清清楚楚,断然不是“唐伯虎”。
只要是唐寅二十六岁以后的作品,无论是题款还是印章,都不可能出现“伯虎”,所以只要有,定然是赝品无疑。
下面一方印章,则是“南京解元”。
唐伯虎的确是乡试中的解元。本来,从家人丧失的阴霾中走出,参加科举,算是让他燃起了新的希望,而且第一道坎儿也算顺利迈过了。
当时,他是在好友祝枝山的劝说下,开始准备科举考试。天才就是天才,这个没法儿比,二十九岁,唐寅在应天府乡试中夺魁,一举成为解元。
这也过了几年的时间了,此时丧失家人之痛也舒缓了不少。唐伯虎又开始踌躇满志起来。
他的目标:连中三元!
这在他写的《领解元后谢主司》一诗中也能看出来。其中有一句“红绫敢望明年饼”。明年,就是会试了,他要冲着会元而去!中了会元的人,自然要进殿试,又有谁不想在殿试中再夺状元呢?
不过,他也就只是迈过了这第一道坎儿。会试中,比落榜更加沉重的打击又来了!
那是一个春天,三十岁的唐伯虎意气风发,进京参加会试。这一年的会试有点儿不同,礼部右侍郎程敏政主持会试。这个人学识渊博,出的题很难很刁钻。尤其是有一道“问策题”,是从一本冷僻的古书《退斋记》里弄出来的。
这道题让大部分参加会试的学子叫苦连天。结果呢,唐伯虎却答得很好。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也没事儿。但是,还有一个人也答出来了!这个人叫徐经,是个富二代,两人是同坐一条船来京城考试的,而且到了京城,还住在一起。
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有骄奢淫逸的毛病,但是徐经有。就说进京考试吧,他特么还带了六个戏子,出门上街,也是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这是考试来了还是显摆来了?
显摆是没有好处滴。学子们嫉妒,朝廷官员也记住了。还有就是,考完了之后,徐经还到处嚷嚷“可中大魁”。唐伯虎此时也有点儿飘飘然了,跟着徐经四处走动,其中,就去过主考官程敏政的家里,而且他的口气自然比徐经还大,不是“可中大魁”,而是“状元”!
不出事儿是不可能的。
在一个叫华昶的言官的带动下,一批言官纷纷出手,主题基本就是程敏政泄题了。最后,程敏政、徐经、唐伯虎,都被下狱了。最要命的是,徐经招供了,说买通了程敏政的心腹,弄来了试题,而且还给过唐伯虎。
就这样,唐伯虎在经历家人丧失之痛之后努力奋发的新的人生目标,就此破灭。这个华昶,后来戏文中,还被编排成了“华太师”。其实他只不过是个给事中,七品小官儿,和太师差大了。
这个时候,唐伯虎的第二个老婆也跑路了。
被放出来之后,唐伯虎的状态可想而知,他从此开始卖画为生,而且放浪形骸,有点儿疯子的感觉了。
不过,他还有唯一的精神安慰。这个精神安慰,是个红颜知己,也算是他心中的第三任妻子,名叫沈九娘。
沈九娘的身份,和古琴的身份,是一样的。
沈九娘是一个名妓,生就美貌,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当然了,唐伯虎是在青楼中认识她的。
名妓和一般的妓女总是有那么点儿不同,沈九娘对唐伯虎应该是真心爱慕,唐伯虎经常在青楼作画,沈九娘在一旁伺候得很周到,什么磨墨洗砚,铺纸调色,专业而又体贴。
第805章 十八一人
就是在这个阶段,唐伯虎的画艺精进,特别是人物画。而且很多仕女和美女图,神态和动作,恐怕都是从沈九娘身上得来的。
如果说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唐伯虎艺术成就的基础,那么沈九娘则为唐伯虎的艺术成就平添了诸多风韵。
此时,唐易和文佳已经翻开了册页,的确是十八幅仕女图,每一幅图上,都有一方印章,一样的印章:
唐寅私印。
前面题诗的印章,是“唐白虎”和“南京解元”,这其实暗含了唐伯虎两段人生经历。这方“唐寅私印”,落在仕女图上,自然也有其中的意味。
每一幅仕女图上的仕女,服饰不同,而且每一幅仕女图上,都配有不同的一种花儿,和仕女相互映衬,形成了特定的情趣。
比如牡丹花背景中的仕女,右手持画扇,左手擎牡丹,有无限眷恋之意。
比如兰花背景中的仕女,深坐蹙蛾眉,对花似在轻语,则透出一种怨念。
但是,十八幅仕女图中,所有仕女的脸,却都是一样的。
清秀雅致,却不失光彩。如贴波绿叶中袅袅出水的芙蓉,又如春风十里中迎风微摆的桃花。
沈九娘!
这张脸,是沈九娘的脸!唐易心中断然道,思绪也弥漫开来。
只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