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珍玩-第3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易他们,开始是跟着王镇南来的,所到之处,有各种各样的人和王镇南打着招呼,其中包括不少缅方的头头脑脑。一个华夏来的生意人,能混到这一步,也算顶了天了。
王镇南太忙,现场又太交错,这时候也不是介绍熟人给他们认识的好时机,唐易他们干脆悄悄打个招呼自己去看了。
第625章 天龙降生
文佳不懂翡翠,纯粹是在看热闹,林娉婷倒是懂翡翠的料性,但是对赌石却又不擅长,所以他俩都是跟着唐易和郑武溜达,全当玩儿了。
大体看了一下分区,郑武便着急道:“五天时间看标,时间实在是太充分了。走吧?先去找一找,一瞻神龙的风采!”
唐易点点头,“去暗标区,边找边看呗。”
走进暗标区的时候,郑武说道,“这块毛料,既然场口的头头让王老先生看过,那就还是比较在意的,肯定会摆在显眼的位置。”
说是这么说,但是暗标区的范围很大,并不是一溜摆开让你看,而是又分了很多小区。而且这一次公盘,居然没有按照底价区间排列。同时,现场还有其他竞标者在观摩,人来人往,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发现。
在没有找到那块白盐沙皮毛料之前,唐易观察着那些全赌的毛料,一边看,一边掏出手机,记录着编号和特点。
郑武要比唐易着急,他觉得反正看标的时间有五天,其他的不着急看,先找到那块白盐沙皮的毛料,研究下到底有没有可能出龙石种再说。
就在这时候,唐易突然盯上了一块毛料,有二三十公斤的样子,是最为普通的灰皮,普通到没有特点,就像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这么块料,底价两万欧元?”郑武见唐易停下来研究这块毛料,似乎很认真的样子,只得也停下了脚步,跟着看了看,“也就是老帕敢场口的料子,不然简直是纯粹赌运气!”
灰皮毛料,表皮如同石灰层,各大老场口几乎都出过这种毛料。
这种毛料很普通。实际上,越普通的料子,变数就越大,因为普通只是外表上的普通,普通意味着缺少判断的依据,所以,切出什么样的翡翠都有可能,好种高绿有可能,狗屎地儿也有可能。
这块毛料是老帕敢场口出来的,底价两万欧元,下面都有标注。
唐易用手机记下了这块毛料的编号,同时还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
“你到底看出什么来了?”郑武在唐易还没忙完时,就忍不住问道。
唐易看了看左右没人,压低声音说道,“又一块‘龙种’!”
郑武大惊,“不会吧?”随即又看了看唐易,“好嘛,你这是在学我!整个公盘出一块龙石种就轰动了,怎么可能接二连三?”
“此龙非彼龙,彼龙是神龙难觅,此龙是天龙降生!”唐易摇摇头,“你那是纯粹猜想,我这是原石在手。”
“铁龙生?”郑武不由得又仔细端详了一下这块毛料,“要真是老帕敢场口的铁龙生,一般是色艳水足,只是帕敢场口的铁龙生这几年已经很少发现了,你确定?”
“你连龙石种都敢想,一块帕敢场口出来的铁龙生而已,我有什么不敢想的?”唐易笑笑,“想知道是不是,到时候拍下来,切了不就知道了?”
两人讨论的“铁龙生”,之所以命名这么奇怪,是因为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刚刚被发现的一种翡翠。
铁龙生,是由缅甸村民在龙肯矿区初次开掘出来的,当时一共开出了二十五个矿洞。
这二十五个矿洞,如同一条龙周旋盘绕,村民直接被震住了,高呼“天龙降生”,从此这种翡翠被称为“天龙生”。而“铁龙生”,发音差不多,在缅甸语中,是满绿的意思。
所以,这种翡翠,叫铁龙生的也有,叫天龙生的也有。总的来说,还是叫铁龙生的多。
发现铁龙生的龙肯矿区,是铁龙生的主要产地,几乎年年都有产出。不过,产量虽然大,但品质却不高。也有颜色好绿得正的料,种水却很差。
在铁龙生还不是那么普及的时候,很多人将铁龙生和干青种翡翠混淆,就知道这种翡翠的种水有多差了。
但是,这只是龙肯矿区的铁龙生,而唐易和郑武讨论的这块,是老帕敢场口出来的铁龙生!
老帕敢场口的确也出过铁龙生,但是就像郑武说的,产量稀少,不容易见到。
郑武见唐易已经记录下来,“两万欧元不算高价的原石,但是这块灰皮毛料最为常见,其实还是切出杂色和什么也切不出来的时候多,你要是想竞标这块,那就纯粹是想赌一把了?”
“要是切出一块一级铁龙生中的最优品呢?”唐易反问道。
“一级铁龙生中的最优品,那透明度可以达到冰种,绿色纯正,蓝色调很淡。如果产出的翡翠的重量,是这块毛料的四分之一,那也差不多能值二十万欧元。”郑武略加分析,张口就来。
铁龙生翡翠,常常被人分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因为种水很差的铁龙生,除了颜色喜人,说夸张点儿简直就是一块石头。
而且,一级的铁龙生,就算种水达到近冰或者直接是冰种,但因为颜色中蓝色过浓,所以如果是加工成厚实的东西,那看上去就不是纯正的绿色。要想得到纯正的绿色,那就得做成薄点儿的东西。
而唐易所说的最优品,那就是蓝色调很淡,能加工成一定厚度的东西,这种铁龙生就是最高档的铁龙生了。而且有很多人偏爱,因为其他种类的翡翠,很难达到绿色这么“满”。
那么,最差的铁龙生能有多差呢?最差的铁龙生,种水就不说了,晶体颗粒粗,而且杂质多,颜色多为黑绿相间,分布不均匀。这样的料子,常被做成结构简单的筒珠,鼓珠,勒子等等,有些店里常会一大堆放在一起,几十块一个随便挑。
听了郑武的回答,“两万欧元的底价,赌二十万欧元,为什么不试试呢?”唐易笑道。
郑武看着唐易的笑容,心想,唐易从来都是不把话说满,但是其实早就有把握了,看来,这块毛料里面,倒真有可能是一级铁龙生当中的最优品。
四人继续向前逛。没有几步,郑武脸上一阵兴奋,接着拽了拽唐易的袖子,朝右前方架子上的一块原石扬扬头,“没想到两块原石相距这么近,真是双龙会啊!”
第627章 梵文玄域
唐易循着郑武所表示的方向一看,没错,正是王镇南别墅里视频中看到的那块白盐沙皮的毛料。
只不过,此时,有一位从背影上看个子很高,身材很瘦的老者正在端详这块料子。老人穿着灰色的唐装,头发向后,梳得一丝不乱。
看着看着,老人在抬手之间,唐易一下子注意到,老人手腕上带着一个手镯。
铜手镯。看起来应该是紫铜的,也就是纯铜。
手镯的造型有点儿奇特,不宽的扁条,里侧还有凹陷,就好像是一个向内弯曲的水槽。接口处(姑且叫接口吧)冲着唐易所在的防线,却是方形的,中间有缝,像是做两扇门的形状。
而且依稀能看到,每一扇门上,好像都刻了一个奇怪的符号。这符号看不清,不过唐易感觉应该是某种文字,但是却没有见过。
郑武没那么小心,直接走上前去,站在老人身边,也跟着看了起来。唐易只好也跟上几步,站在郑武的一侧。
察觉身边有人过来,老人顺势扭头看了一眼郑武。这时候唐易才看清,老人的两条眉毛特别长,已经有点儿花白,配合弯弯的眼睛,有点儿慈眉善目的感觉。
“你们对这块原石也感兴趣?”老人张口说的就是华夏语,或许,因为郑武和唐易一看就是华夏人吧。不过,老人的发音很标准,不带半分地方口音。听不出是哪里人。
老人的声音也很有磁性,话又说的慢,不知怎么,唐易一下子想到了解说《动物世界》的声音。
“噢,这种白盐沙皮容易出高级种水,既然来参加公盘,碰上了,那就看看。您也是从华夏来的?”郑武接了腔,又跟着反问了一句。
“我的确是华夏人。不过,四十年前,就到尼泊尔久居了。”老人微微一笑。
唐易心里突然一动,尼泊尔?
莫非,这紫铜手镯上的两个奇怪的符号,是梵文?
梵文是个旧称,早先印度的雅利安语就这么叫,印度教大名鼎鼎的经典《吠陀经》就是梵文写的,后来语法和发音保存很完整,是一套系统的语言。当然,梵文不仅在印度曾经是官方语言之一,百年前,也是尼泊尔的官方语言之一。
可惜的是,这种古老的语言现如今几近传承危缘,能识得的可算是凤毛麟角了。唐易只是仗着历史底子好,才有了如此猜测。他还记得,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过这样的描述: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
猜测归猜测,终归还是不认识的。
听老人说从尼泊尔而来,唐易干脆接话问道,“老先生腕上铜镯很是好看,这两个优美的符号,想必就是传说中的梵文了?”
老人一怔,“小伙子,你居然认得梵文?”
“我哪里认得!就是觉得镯子很有特色,又听您说是尼泊尔来的,瞎猜就是了。”唐易连忙摆手道。
“不错,就是梵文。既然有缘相见,我可以告诉你,我请教过尼泊尔一位精通多种语言的高僧,他给出的华夏语翻译是:玄域。”老人摇了摇头,“可惜,几年来,我一直参不透这到底有什么奥义。”
说话的时候,老人特地把手腕向上抬了抬,这使得唐易看得更清楚了。
这紫铜镯子远看表面光滑,但是细看之下,似乎还有着一些纹理。这些纹理不是雕刻上去的,而是夹杂了其他的东西,这东西唐易一时看不出是什么,但是颜色比紫铜略深,可能是炼制时加入的。
虽然看不出夹杂了什么东西,但是唐易还是能看出这镯子的年份的,综合打造痕迹和包浆特点,绝对不会晚于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