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260章

天下珍玩-第260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件柴窑弦纹樽!”
  柴窑!
  “你们想必都知道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最起码画册上肯定见过,这东西太有名了!但是,如果见了这只柴窑的弦纹樽,哪怕只是照片,也会产生一种草鸡和凤凰的对比感觉。”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被认为存世的只有一件,堪称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这件弦纹樽,最牛逼之处就在于个儿大,高近13厘米,口径达18厘米,直口、圆筒、平底,由三个变形兽足支撑。这么大个儿的汝窑器,这弦纹樽是独一份儿!
  而且,这件弦纹樽的美感也很强烈,樽外壁上中下有七道弦纹,其中在中部有三道,靠近口部和底部的地方各有两道,这七道弦纹使得原本高雅古朴的樽,更显得庄重肃穆。
  大个儿的是独一份儿,小个儿的还有一件。就在几年前,在华夏举行的一场国际秋拍上,突然又出现了一件造型类似的弦纹樽,虽然个头儿要小得多,但在上拍之前的估价,就已经是天价。拍卖画册上,破折号两端都是八个0,晃得人眼晕。
  就是这样的重器,在陆知行口中,对比柴窑弦纹樽,居然比喻成了草鸡见凤凰!
  “您说的柴窑弦纹樽,也是七道弦纹?”唐易问道。
  七弦应用到瓷器上,是很风雅地借用了古琴的概念。我们常说的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有古籍载: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刘长卿的《弹琴》中也曾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的句子。
  “对,是七弦。不过,柴窑弦纹樽,比故宫的汝窑弦纹樽造型还要大。我仅仅是看了柴窑的弦纹樽图片,当下就觉得,这汝窑的弦纹樽,肯定是仿了柴窑的样式。而柴窑的弦纹樽,才是这一器型的开创者!”陆知行说道。
  “找你的这个人心思缜密,早就设计好了!看照片的感觉再强烈,也没有陆先生想见到真品的心理更强烈!”文佳微微笑道。
  “没错。后来,我就跟着他去了0503的古物基地。我真的见到了柴窑真品!”陆知行继续说道。
  “这个基地在什么地方?”唐易和文佳几乎是同时问道。
  “好像距离瓷都很远,先是坐了飞机。但是落地时一看就不是民用机场,所以也看不出是在哪里。机场本来就挺偏僻,来了一辆车,拉着我们上路,但是路上也没个路牌,车子后来进了山,这个基地就在山坳里,大铁门很普通,挂了一块‘闲人免进’的大牌子,进了里面,才发现更像个疗养院。说实话,我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哪个省哪个市。”陆知行解释道,“不过我记得,柴窑弦纹樽是放在一栋楼的地下室里,那地下室很大也很高。”
  唐易这时心想,这基地够隐秘的,不过既然能有柴窑这样的东西,不隐秘哪成?
  同时,怪不得陆知行做过一块柴窑的瓷片!而上次他显然对自己刻意隐瞒了!唐易心里翻江倒海,一来,世上真的有柴窑流传!二来,陆知行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见过实物才烧出了瓷片!那这块瓷片的颜色,已经无限接近柴窑真品!
  “莫非您闭口不提的那些年,都呆在这个古物基地?难道把您软禁了?”唐易突然问道。
  “如果非要说软禁,是我自己把自己软禁了,光是一件柴窑弦纹樽,就够我研究很久了。”陆知行苦笑,“除此之外,这个基地有吃有喝,住的房间也很舒服。”
  “那让您去了,究竟是要您做什么呢?”唐易又问道。
  “不光是我,十好几个人呢,这些人我都不认识,想必肯定是隐藏在民间的高手,根本没有报纸电视上那些所谓的专家。至于干了什么,你也别问了,不光是你,谁都不能说。”陆知行笑了笑,“不过,其实我不说,你自己可以猜嘛,找了这么一帮人进去,能干什么?”
  唐易想了想,其实这也不算难猜。
  这么一批高手到古物基地,很可能是去鉴定了。因为0503,也就是现在的特殊古物征集办,东西肯定不光是考古发掘出来的,还有一些其他渠道来的东西,这些东西的鉴定,恐怕还真得群策群力。
  比如这件柴窑弦纹樽,不知道是从什么渠道征集来的,所有的专家都没见过柴窑,怎么鉴定真伪?找民间的隐藏高手,也算是一个办法。而且从陆知行的说法来看,最起码他认定是真的了。
  不过,这件柴窑直到现在也没公布于众,想必虽然陆知行觉得真,但国家还是没有盖棺论定。
  国家设置一个古物基地,进行鉴定、分类、整理,这算不上什么秘密,看起来和文物局的功能类似。但是,古物,比文物的范围要大得多!这个基地却又藏在了深山里,而且不让陆知行知道在哪里,说明里面的古物都不是一般的古物,要么应该是像柴窑弦纹樽这种级别的,要么具有特殊的意义。
  唐易猜出了大概,又见陆知行执意不肯说,便也不再继续浪费脑细胞,但是还有个关键问题是要问的,“您去过基地这件事,和您现在干的事儿,到底有什么关系?”


第419章 关键玄机
  “在基地这些年,我看过一份资料,里面罗列了东京史料馆从华夏搜刮走的古玩珍品,真是太多了!这件事儿这么多年,一直都让我耿耿于怀。”陆知行叹了口气。
  “你记得吧,上次你来瓷都,公安部文调局的曾处长也来了,虽说我做汝窑莲花笔洗加了暗记,是当仿品送给黄立三,黄立三也是当仿品卖给河野平,但是最终却导致了山海省博物馆的真品莲花笔洗被调了包!这件事又触动了我,算是个导火索,我必须有点儿动作了!”
  “我明白了。”唐易点点头,“所以,陶碧云这次回来,肯定先找你商量过了!她本来想借助倭国人东山再起,结果你却提出了另外的路子,那就是全力助她做局!拿了倭国人的钱,却用你的高仿充数!”
  说到这里,唐易压低了声音:“而且,这个局,恐怕不只是捞钱这么简单,您刚才提到曾处长,他是不是也参与了?而陶碧云,是不是还肩负着长线的责任?收集东京史料馆在华夏走私文物证据……”
  陆知行微微一愣,随即便看着唐易,却微笑不语。
  “您前面说过,知道我想对付东京史料馆才告诉我那几年的经历,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唐易又补充道:“看来,昨晚你们和黄立三商量的,也就是这件事儿了!不过,老黄是个商人,以营利为最大目的,他恐怕不会轻易参与到你们的计划中来!所以,你们才会商量了很长时间。”
  “昨天晚上的事儿,你可猜错了!”陆知行笑了笑,终于开口道:“陶碧云回来,本来是对老黄构成威胁的。但是我们决定做局之后,曾处长就出面了,找到老黄,大家一起坐下谈了。曾处长的面子还是很大的,而且我们说好彼此井水不犯河水,陶碧云只和倭国人打交道,瓷都的古玩生意不插手,所以老黄答应了。至于昨天晚上,却是商量另外的事儿!”
  “噢?”唐易思忖道:“怪不得瓷都一直风平浪静,原来你们早就划清了界限啊!那昨晚商量的是什么事儿?”
  “河野平找了陶碧云,就不再愿意和老黄做生意了。别的好说,但是老黄手里那件元青花庄子梦蝶大罐,也就很难再出手。所以他找到我们,商量一下,如何通过陶碧云把这件大罐卖给河野平。他提出,赚了钱三七分,分给陶碧云三成。”陆知行解释道。
  唐易笑道:“这事儿还真是一举两得啊,一方面又坑了东京史料馆一下子,另一方面,可以显示陶碧云实力大增,就说是从老黄嘴里拔出来这么一件重器!”
  “事儿是这么回事儿,但是运作起来还得小心。河野平不是傻子,要想个让他相信的万全之策。所以昨天商量了一晚上也没个很好的结果!”陆知行说道。
  “这事儿也急不得,他刚入手了一件天球瓶,元青花大罐不妨隔上些时日。”唐易道。
  “嗯,最后商量的结果,确实也只能这样了。”陆知行点点头,“今天,我们把话都说开了,正好之前我也没给阿鬼说。下一步窑厂建起来,主要就是我和阿鬼来运作了。你想经营高仿艺术品,我们供货没问题。”
  唐易和文佳没想到,来瓷都这么快就铺好了路子,现在就剩下一件事儿,那就是问问陶碧云手里还有没有那半本《寻龙要术》,如果有,是给看不给看了。
  期间鬼叔又去弄了几个菜,陆知行喝得最多,最后干脆在鬼叔家里睡了。唐易和文佳喝得少,告别鬼叔之后回到了酒店休息。
  唐易一觉睡到了华灯初上,他估摸着陆知行不会这么快去问陶碧云,而且既然陆知行答应帮忙了,他也不好再给陶碧云打电话。便喊上了同样刚睡起来的文佳,溜达着出门,到小吃街吃晚饭去了。
  因为中午吃饭时间挺长,下午又都睡觉了,所以肚子并不是很饿,两人在小吃街上一边走,一边看,碰到中意的就吃点儿。
  “你说,你给三个人都打电话了,虽然都是关机,但是肯定会有短信提示,怎么只有陆知行打回来了?”文佳边走边问。
  “陆知行这个人,没那么多欲望和想法,所以直接一点儿。陶碧云现在既然要干这样的事儿,肯定很警惕,所以不会轻易回电话的,她肯定会觉得如果我有重要的事儿,会再打给她,如果没有,那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至于老黄,黄立三,我觉得完全看他的心情。”唐易分析道。
  “看他的心情?”文佳不解。
  “以前他对我热络,是因为从我这里买了一件宣德青花骰子碗,又很佩服我的眼力,在不明白是敌是友的情况下,肯定是要对我好一些。至于现在,瓷都局势明朗,我虽然有点儿眼力,但只是一个过客,对他来说,热情也罢,冷淡也罢,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回不回我电话,完全看他心情。”唐易继续说道。
  文佳连连点头,但是旋即又想起一个问题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