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240章

天下珍玩-第240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在金石溪听来,那就是再明确不过的否定了,哪有和祖辈重名的?
  “噢!”金石溪点了点头,“我的祖父曾说,这位唐掌门曾经对其他长老说过什么谶语,虽然和他无关,但是想想不舒服,所以一直不提他的具体名讳,只说姓唐。”
  唐易正要接口,金石溪突然又问道:“你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说来话长。不过,玄门护法姚广圣的关门弟子是我的朋友,现在就在山州。”唐易答道。
  “玄门护法的徒弟?那也得是个老头子了吧!而且,这种人一般接触不到,你们怎么会成为朋友?”金石溪仍是有些疑惑。
  “金先生有所不知,这姚广圣足足活了120岁,去世时间并不长。他的这个徒弟只有二十多岁,很小就拜他为师了。”唐易解释道:“不过他在燕京名头很大,我们也是通过燕京的一个朋友认识的。”
  “噢,原来如此。”金石溪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坐下休息会儿吧,你看咱俩一直站着。”
  唐易点点头,和金石溪一起坐到了桌边。
  坐下之后,金石溪仍显得心事重重,他从抽屉里拿出烟盒,递给唐易一支,然后自己也拿到嘴边一支。唐易掏出火机,顺势给金石溪点上了,接着自己也点上了。
  “谢谢!”金石溪抽了一口烟,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唐易,有件事儿,你看,这幅画……”
  附注:
  《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共编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共二十八函。这是一部书画著录史上的集大成者,书中的著录作品汇集了清代皇室收藏最鼎盛时期的所有作品,而负责编撰的人员,不是书画大家就是书画研究专家。
  这本书现在也有出版物,不难买到。


第386章 很难估价
  见金石溪吞吞吐吐的样子,唐易立时就明白了。金石溪这是想要买他的半幅画了!
  但是,这样的已被自己认定的千古珍品,哪怕是半幅,他自然也是不舍得出手!
  “金先生,你是想收了这半幅画?”唐易干脆挑明了。
  “按说我不该启齿,这样的唐画,即便是半幅,也不多见。只是,本是我祖传之物,而且两个半幅恰好又遇到了,不能真正合二为一,实在是可惜啊!”金石溪轻声说道。
  不得不说,如果金石溪只是单纯说要收这半幅,唐易完全可以反过头来说我也想收你的这半幅,谁不想合二为一啊。但是,金石溪搬出来一个“祖传之物”的实情,唐易就不好开这个口了。
  所以,唐易现在要么答应,要么婉拒。
  见唐易确实很踌躇,金石溪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这个,唐易,这事儿我也知道,不能,不能强人所难,没事儿,你别急着答复我,考虑一下总可以吧?”
  唐易心想,这倒是个好办法,缓冲一下。这样最后即便是不卖,拖了一阵双方也都能舒服点儿。
  “好。不过金先生,不瞒您说。我入手过的好东西,都不想出手。原来我家店里摊上事儿了,我出手过一块汉代刚卯,一把巨阙古剑;再就是还有一件残器小盘,算是我初入圈子,没想明白,也应了秦老的人情。说实话,这几样东西,我现在都很后悔。”唐易认真说道。
  “嗯。”金石溪点点头,“都是圈子里的人,我理解这种心情,有些东西出手了,可能一辈子就不会再遇到了。不过,唐易啊,若是只进不出,可不是一般的财力能支撑啊!”
  唐易也点点头,“金先生您说的是,我要不是因为去瑞州赌石,运气好中了几块翡翠,恐怕早就捉襟见肘了。”
  其实,唐易的好东西,基本都是捡漏来的,根本没花几个钱,就这半幅唐画,也只花了区区五百块。所以,他赌石赚的钱,其实都留着呢,下一步扩大店铺规模乃至开公司,前期都需要钱来运转。
  他这么说,自然是客气的说法。同时也点明了一个事儿,现在他暂时不缺钱,如果日后拒绝给金石溪,这也算打了一个预防针。
  两人把话说开了,都舒服点了。唐易答应回去考虑一下,金石溪最起码看到了希望,哪怕一听就明白是十分渺茫的希望。
  “金先生,以您看,这幅画如果合二为一,市值会是多少呢?”唐易笑着问道。这也算是提前预估,不给自己留一点儿死角。
  “这个很难估价啊,市场上哪里出现过这样的唐画!李思训可不是一般人啊!要是非要估价,我觉得,可以参考《富春山居图》。不过,《秋山行旅图》的市场价值肯定拼不过《富春山居图》。因为,虽然年代比《富春山居图》要早,但是尺幅也要小得多,而且并非像《富春山居图》那样传承有序,光是上面的名人题跋和印章,恐怕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金石溪倒是也没往低里说,但是他也没有明确估价。说是可以参考《富春山居图》,但是《富春山居图》被两大博物馆都奉为至宝,哪有到市场上论价的机会?
  不过,唐易却一下子想起了数年前看过的新闻,“金先生,你一说参考《富春山居图》,我倒是想起来,当时新闻报道,浙省的半幅《富春山居图》运往台岛合并展出,做了一份保险,好像是十五亿!”
  十五亿,半幅画。
  “哈哈哈哈,你小子!”金石溪笑了起来,拍了拍唐易的肩膀,“十五亿我肯定是拿不出啦。除非我倾其所有,把收藏的名画都拿出来卖了。只是那样,恐怕比杀了我还难受啊。你要是考虑好了真的要卖,不会狮子大开口吧?”
  “您不是让我考虑么?我还没考虑呢,没考虑的事儿,我是不会谈价的,我这不是顺着您说的《富春山居图》讨教一番么?再说了,十五亿只是一个保险金额,如果真的放到市场上,谁也说不出会是什么情况。”唐易也笑了笑。
  话虽如此,但唐易的心里是有个估算的,如果真的两个半幅合二为一,加上炒作,李思训《秋山行旅图》拍出十亿以上,那还真是有可能的。
  听起来很高是吧?但是请注意,这说的是整幅画,不是唐易手上这半幅画!这半幅画和半幅《富春山居图》不同,没有题款,没有传承,谁能完全证明是李思训的作品呢?至多只能认定是一唐代名家的作品。
  半幅不能确定作者的唐画,市场价格会被很多因素所左右。
  最重要的是,取决于谁买,在什么情况下买。
  如果没有另外半幅的下落,只是单纯这么半幅,上拍恐怕都不过了千万,如果运气不好,更低甚至流拍都有可能。这不是妄自揣测,因为市场就是这样。
  尤其是古玩市场。买画的不一定是懂画的,懂画的不一定是有钱的,有钱又懂画的,不一定非要买这半幅唐画,即便是碰上想买的,也会考虑到相应的风险问题!
  但是,如果有半幅画的下落,哪怕是还没入手,只是同时联系好了这两个半幅的货主,那就不一样了!只要买这两个半幅所花费的钱,比预估的整幅画的市场价,低出足够的利润空间,那么就可能会出高价买下。
  比如,预估价是十五亿,那么分别花五亿买两个半幅,一共花费十亿,还是会有人这么干的。
  “如果我是为了渔利,买下你这半幅画,然后凭我在华夏书画界的地位,将整幅画炒作拍卖,恐怕十亿甚至十五亿,还真的不算是做梦。但是,如果真的能将祖传之物合二为一,我怎么会舍得出手?”金石溪面色凝重。
  唐易知道,这不是说好听的,金石溪如果真的将两个半幅合二为一,肯定是不会出手的,“是啊,金先生,今天来一趟,真是受益匪浅,您放心,这件事儿我会认真考虑的。”
  “谢谢!”金石溪抓住了唐易的手,“我也提前表个态,这幅画,我可以出到一亿的价格,如果你还不满意,我们可以再商量!”


第387章 你真不行
  一亿的价格,如果要是单纯看唐易那半幅画,不考虑金石溪有另外半幅的问题,那简直就算是开出天价了,睡觉都会笑醒的。
  不过账不能这么算。
  因为金石溪手里有了后半幅,只要买下唐易手里的前半幅,那就是一整幅,这是什么价值?不过,唐易这半幅,和金石溪手里有题款、印章的那半幅比起来,价值肯定要小。而且前面说了,单独卖卖不上价儿。
  所以,综合实际情况开看,一亿是一个还算合理的价格,算不上天价,但也不算低。
  从这个出价来看,金石溪还是比较厚道的。
  “金先生,我有个问题。可能有点儿冒昧,不知道当问不当问。”唐易想了想说道。
  金石溪笑了笑,“如果我说不当问,你就不问了么?”
  “对。”唐易点点头,“您觉得不当问我就不问了,没跟您矫情。”
  “唐易,你是个聪明人。其实呢,问什么问题,关键不是内容,而是心机。即便是问得冠冕堂皇,但是心怀叵测,那就不只是冒昧了。但如果坦坦荡荡,即便问得刺耳,那也是忠言逆耳。”金石溪看着唐易,目光如炬。
  唐易迎向金石溪的目光,“我是想,这幅画如果真的合二为一,金先生百年之后,该当如何处置呢?”
  “呵呵。”金石溪笑了,“你这是怕我学吴洪裕临死拿着《富春山居图》殉葬,到时候也想把《秋山行旅图》点了?”
  “这倒没有,我只是想知道而已。”唐易应道。
  “我不会做那么蠢的事儿,好容易合二为一了,我再毁了,那真是罪人了!”金石溪摆了摆手,“不过,你说的倒是提醒了我,我还真没考虑这个问题。不光这幅画,我的很多藏品,是得好好考虑下如何传承的问题了!如果我考虑好了,第一时间告诉你!”
  “金先生您太客气了。”唐易就势站起身来,“那我就不多打扰了,我考虑好了,也第一时间告诉您。”
  离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