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23章

天下珍玩-第23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逐连忙又拿起那个小盘查看起来,温润的釉面,仿佛要一跃而出的双鱼,古朴苍劲的隶书底款……
  唐英的名头他们自然知道,唐英手底下的东西,可不仅仅是官窑这么简单。唐易暗暗心想,自己还是孤陋寡闻了,没想到唐英的字号这么多,他所知道的,只有唐英字俊公,再就是和陶瓷有关的陶成居士。看来,处处留心皆学问,稍不留意就可能漏掉重大发现。
  这个小盘很可能是唐英自制自用的物品,器型虽小,却一点儿都不含糊。
  不过,唐易转而又想到,即便是知道“蜗寄”二字是唐英的字号,一般人也可能会觉得,这是个仿品。毕竟,唐英的名头太大,随便一个小碗小盘可能就是几百万的价儿。即便是这么个残器小盘,也能值上个几十万。
  自己若非能看到宝光,又岂会有这样的漏儿可捡?想到这里,唐易越发觉得,自己真应该好好学习了,总不能光靠宝光不是?
  “釉里红双鱼小盘……唐老板,你可能真的捡漏了!”毛逐倒抽一口冷气,啧啧叹道。


第32章 洞天福地
  “你不是说我花一千块钱买了个残器,是打水漂么?清三代一个老窑工也能做这么精美的盘子么?即便是民窑,也不会用这么气短的字号么?”唐易笑着一连串揶揄道。
  “要不怎么说,捡漏主要靠运气呢。你的水平虽然比我差了一点点,但是运气也太好了!”毛逐撇撇嘴,并不脸红,“这小盘很精美,随便一个棒槌,就算不知道‘蜗寄’,觉得漂亮一千块钱也能买啊。再说了,如果那个摊主稍微勤快点儿细心点儿,查查这两个字,也未必会当搭头给了你……”
  “觉得精美就买?查到这两个字就信?”唐易反问之后,突然话锋一转:“不过,我们也别下结论太早,或许是高仿品也未可知。”
  其实,既然有宝光出现,唐易已经断定这个小盘是真品无疑,只是在毛逐面前,话还是不能说太满。
  “看不出你还挺谦虚。”毛逐接口道,“找谁鉴定?”
  “走吧,买了书,我带你去见见林娉婷的外公!”唐易笑道。
  “你是说秦老?”毛逐搓了搓手,“快走快走。”
  “别着急,我们先去买了书,再给秦老打电话,如果他有时间让我们去,我们再买点儿礼品,空着手去像什么样子?”唐易看了一眼毛逐,“再说了,说不定秦老不见生人呢?”
  “我靠!”毛逐叫了起来,“没你这么欺负人的啊!”
  “我只是把事情都提前考虑下而已。”
  两人挑了一些书,唐易给秦老拨打了电话,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
  “噢?又淘到好东西了?来吧,我在家。”秦老在电话中告诉了唐易地址。如果说唐易捡漏越窑瓷壶、看穿画中玄机,只是让秦老刮目相看,那么,识破造假西周青铜壶、拍出名剑巨阙,却已经让唐易在秦老心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对于毛逐,唐易的描述是一个热衷古玩的同学,想一同拜访、学习。对此,秦老也没有排斥,毕竟,现在好学的年轻人也不多了,而且既然是唐易的同学,也算得上是方老的门生,最起码来路没有问题。
  唐易又买了两盒高档礼品,按照秦老提供的地址,两人打了辆车,直奔而去。
  秦老的家,是位于南郊的一片高档别墅区。这片别墅区,对于生长在山州的唐易来说,自然是听说过的,能在这里住的人,不仅要富,还要贵,说白了,光有钱不行,社会地位还得跟得上。
  什么叫档次,这就叫档次!开发商算是把这种道道给看透了。
  半个多小时后,他们来到了一处院落门前。透过大铁门,唐易看到,院内树木苍翠,花团锦簇,可谓鸟语花香。面对如此环境,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也顿时感到一阵清凉,不禁让人心旷神怡。
  唐易上前,按响了门铃。
  不一会儿,院子里走出了一个精明干练、目光炯炯的中年人,唐易认出,这就是初遇秦老时那个开车的司机。
  “唐易来了?”中年人打开了门,显然也认出了唐易,而秦老肯定也交代过了,唐易要来。
  “没打扰秦老休息吧?”唐易进门之后问道。
  “没有,等着你呢!”中年人说罢,走在了前面带路。
  进入院落,唐易这才发现,院子里不仅是树木苍翠,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简直就是一处园林式庭院!一条纯白色的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弯弯曲曲,最终延伸到一栋二层小楼前,而路中间,还被一条人造的小溪隔断,上面架着竹制的小桥。
  小溪的尽头,是一处荷塘。而荷塘旁边,顺势建造了一段古香古色的回廊,回廊尽头的空间面积偏大,更像是一处亭子,正对着一处假山,假山错落有致,太湖石上培育花土,花草生机盎然,有蝴蝶翩迁起舞。
  整个庭院周围,种植着高大的杉木,仿佛是庭院的保护伞一般。
  “真是洞天福地啊!”唐易心中禁不住感叹道。这是他第一次到秦老家里,心想,此地空气清新,景象别致,要是长期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想不长寿都难啊!
  回廊尽头,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正在茶桌上烹茶。缕缕茶香随风而来,沁人心脾。
  “秦老!”唐易立即上前,恭敬说道。
  “来就来,带什么东西啊,坐!”秦老摆摆手,让中年人接下唐易手中的两盒礼品。中年人也就此离去。
  “秦老,我叫毛逐,冒昧打扰,还望您见谅!”毛逐站在唐易身边,也恭敬说道。别说,这小子平时大大咧咧,真到关键时刻,还有模有样的。
  “你也不用客气。”秦老点点头,又对唐易说道,“你的运气看来是挡都挡不住了,又捡漏了?”
  “说起来,还得感谢娉婷,我们一起逛古玩市场,她买了一件青花笔筒,我买了一个釉里红小盘。”唐易点头。
  “这孩子!”秦老笑道,“看着你捡漏,她也手痒了。”
  “那是件同治民窑的精品青花人物笔筒,也不错呢。”毛逐接口道。
  “嗯?小伙子张口就来,也很不简单啊!”秦老看了看毛逐,“在哪里高就啊?”
  “跟着唐老板混呗,现在学历史不好找工作。还请秦老多多指教。”毛逐笑道。
  “哈哈哈哈。”秦老也笑了起来,“年轻人只要好学,我们这些老头子又岂有不教的道理?古玩文化,博大精深,不要只看到风光的一面,关键是先要能吃得苦。”
  唐易和毛逐不由得一起点头。
  接着,秦老又对唐易说道:“拿出来看看吧。”
  唐易打开锦盒,取出了釉里红双鱼小盘。
  “好东西!”秦老还未上手,只是看了一眼,就直接说道。真正的大家,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过手的东西不计其数,对于东西的好坏,往往有一种惊人的直觉,这种直觉绝不是纯主观的东西,反而应该是一种高深的眼力的瞬间体现。
  但是,对于刚入门的人来说,却切记不要相信直觉,那不仅不是眼力,而且是一种武断和鲁莽。
  “釉里红,乾隆官窑的精品……”秦老拿起小盘,然后又看了一眼唐易。对于秦老这种大师级人物来说,根本就不需要看底款,断代上手而知。
  他之所以看了唐易一眼,是因为他感觉到,如果只是一件精美的乾隆官窑小盘,恐怕唐易不会这么着急来让他掌眼。


第33章 百万残器
  唐易没有说话,而是用一种热烈的目光回应秦老。
  秦老想了想,终于翻转手腕,看起了底部。
  “残了……”秦老眉头一皱,似乎有点儿觉得可惜,但是,当他的目光落到底款上时,表情中突然又露出了惊喜。
  “蜗寄!居然是蜗寄……”
  说罢,秦老拿起小碗,走到阳光照射的明亮之处,仔仔细细研究起来。
  在阳光的映射之下,温润莹白的釉色愈加显得肥美,而红色双鱼的发色也更加艳丽,光影流转,仿佛是在盘中游动一样。
  “可惜了!要不是底足圈口残了几小块,这个小盘真称得上是极品。唐英五十多岁才开始学习制瓷,短短时间就已达登峰造极的地步,真乃神人也!不过,好在只是伤在底足,还算不影响观瞻。”秦老将小盘翻转,手指轻轻抚动“蜗寄”两字,若有所思。
  “多少钱捡的漏?”秦老复又问道。
  “呃,其实,本来是娉婷买那个青花笔筒的搭头,后来我又加了一千块钱。”唐易说道。
  “什么?!”秦老惊声道,“唐英自制的极品,居然让你这样拿下来了?!”
  “毕竟是一件残器……”唐易虽然不愿意面对,但终究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这可不是普通的残器,一来,只是底足微小的缺口,二来,近年来,根本就没出现过唐英自制并特意留出如此底款的东西,这个小盘,上拍的话,如果让我定起拍价,不会低于百万,如果竞争激烈,拍出几百万也不是没有可能。”秦老说道。
  唐英,的确是陶瓷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任督陶官的三十年,正是清代瓷器的巅峰,而他去世之后,清代瓷器便走向了下坡路。唐窑,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加上的称谓。清三代,一个唐窑,一个郎窑,都是官窑器精品中的精品。
  乾隆官窑有很多都是唐英主持烧造的,而且市面上并非难得一见。但是,唐英自制并留有特殊底款的器物,那就真是太少见了!
  就以此物为例,直径不过十几厘米的小盘子,还是有残缺,起拍价居然就能定在百万!
  毛逐嘶嘶倒抽着气,转而看了唐易一眼,心中对这个同学,也不禁暗暗有了佩服的感觉。
  “怪不得你这么兴奋来找我,原来是你老本家的东西!”秦老呵呵笑道。这自然是开了一个玩笑,唐英与唐易都姓唐,但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唐易没有接腔,心想,秦老如此开玩笑,想必还有下文。
  果然,秦老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泛古堂今年的秋季拍卖会已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