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226章

天下珍玩-第226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洌芷鹆苏飧鋈恕
  原来是吃霸王餐的。
  黄五被惊了一下子,不由自主地打量了几眼这个人。
  虽然被打得口鼻窜血,牙齿也掉了两颗,但是仍然掩饰不住这个人身上的文气。此人头发已经有些花白,脸上看起来也得有五十岁了,但是眉目清秀,身上的布袍脏污和其他地方对比鲜明,这说明,在没被打倒在地之前,这布袍还是很干净的。
  这么一个干净的文人,就算是穷酸文人,也不会故意来吃白食吧?这些读书人不都是常常嘶声高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么?
  黄五稳住了心神,却也对这个落拓的中年文人起了兴趣,“他吃了多少钱的酒饭?”
  “回五爷,一共两个大洋,都是些带肉的硬菜!”丰盛楼的伙计也算是人精了,这点儿眼力哪能没有?这黄五看来是起了仗义心思了。
  给钱的都是大爷。钱才是最重要的,打他一顿多麻烦,还累得慌。
  “我当多少,你们走吧,人留在这儿,账转到我这桌!”果然,黄五摆了摆手,高声说道。


第363章 桃花庵主
  俩如狼似虎的伙计一听这话,立即小心地将中年文人架到了酒桌一侧喝茶的椅子上,而后小心地关门走了。
  中年文人稍事喘息,微醺的眼睛看向了黄五,却突然闪过了一丝清醒的意味。
  “你俩去帮这位先生擦洗一下。”黄五对那俩翠莺苑的姑娘说道。
  “不用了,我自己来。”中年文人走到房间一角的脸盆架前,把手洗干净,又洗了把脸,而后又用湿毛巾把布袍的脏污处扑打了一下。
  收拾停当,又沾了点水,把凌乱的长发拾掇了一下。那时候,刚剪掉辫子,他头发披散在后面挺长。
  “请坐!”黄五见中年文人走到酒桌前,立即一伸手说道。俩姑娘挺长眼色,一个把一双新筷子放到了他面前,另一个倒了一杯酒。
  中年文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才对黄五点头道:“谢了!”
  “您客气。我看您这一身书卷气,逃单这事儿怕是有什么隐情吧?”黄五端起酒杯对中年文人照了照,笑道。
  中年文人没有说话,却看了俩姑娘一眼。黄五的好奇心已经起来了,立即让俩姑娘出去了。
  “我也是倒霉,吃完才发现钱袋被偷了!”中年文人见俩姑娘走了,这才开始说。
  原来,此人姓张,自称明末风水大师张储的后人,现在却是个穷酸教书先生,勉强维持温饱。这天,因为一个家底厚实的学生家里,多给了他两块大洋的酬金,一时高兴,便跑到丰盛楼来打打牙祭。不料临到算账了,却发现钱袋被偷了。
  丰盛楼的伙计哪听他说这些三四五六,吃白食的不都是这些理由么,结果是一顿胖揍。
  这黄五,久在古玩圈里混,而且偏好风水之术,一听张储这名字,还是有几分了解的。这个人不简单,是个明代的名人,他哥哥张位曾官居大学士,相传他本人堪舆医卜无一不精。
  “先生说自己的祖上,莫非是‘吾观王气在辽左’的张曼胥天师?”黄五举杯问道。
  中年文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眼前此人年纪不大,一身江湖气息,居然不仅知道张储字曼胥,而且知道“吾观王气在辽左”的典故。
  这件事儿,是黄五在一本野史中看到的。明末,张储游历辽东,归来之后无意中对一个熟人说,天下要大乱了!
  这个熟人胆儿小,连忙摆手,“先生可别乱说!”
  “吾观王气所在辽左,又观人家葬地,三十年后皆当大贵,闻巷儿童走卒往往多王侯将相!”张储随即便说出了这句话。这个熟人觉得他胡说八道,又怕生事,立即跑了。
  结果,三十年后,清兵入关了。
  这本野史中还曾指出,明末,张储曾经暗暗指点过崇祯,但是大明王气已尽,回天乏术。
  “正是!”中年文人见黄五不是一个简单的江湖中人,便点头道:“可惜,我现在成了这副德性!”
  “时局多乱,无关品行!”黄五居然从钱袋中拿出五十个大洋,“今日幸会先生,今后有没有见面的机会还不好说,这点微薄之资,算是见面礼吧!”
  不得不说,黄五虽然贪财,但也舍得花。这也是他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在琉璃厂混得风生水起的原因之一。
  中年文人这时候已经对黄五感激涕零了,那点儿文人的架子如同一个屁一般一下子全都放了出去,“五爷,你在这里稍坐,我回趟寒舍,就在附近,去去就来!”
  他一个半老头子,面对五十块大洋,居然也喊起了“五爷”。不得不说,这黄五年纪轻轻,驭人之术便已初现峥嵘,若是单单五十块大洋,是不能折服这个中年文人的,结果他在一副礼贤下士的派头儿中甩出金钱镖,一举击中了人心最软弱的地方。
  中年文人果然是去去就来,回来的时候,他带了两样东西,一幅画,一本书。
  画得打开,麻烦点儿。所以,黄五先扫了一眼那本书,是一本明代曹昭所著的《格古要论》。这本书,是古玩圈的入门书,刊印很多。就算是明代的刻本,在民国年间也值不了几个钱,黄五就在这种漫不经心地态度中,打开了这幅画。
  老树昏鸦图。
  黄五一看这画儿,却立即来了精神。明代老纸,老绫子,老裱工!画面上,笔墨细秀,布局疏朗,清俊飘逸。
  这是一幅极品啊!
  伸开到落款处,黄五更是嘴巴都合不拢了。
  落款是桃花庵主,还有朱红的长方形小篆印章:南京解元。
  桃花庵主?黄五的双手颤抖了。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伯虎!
  黄五以他厮混琉璃厂多年的眼光当即下了定论,这是一幅真品!
  “先生既然有这样的藏品,何须如此安贫乐道?这画何不出手?”黄五在费了半天劲儿安定了心神之后,终于尽量镇定地说道。
  “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哪能轻易出手?不过,今天我看五爷似乎对我先祖很是推崇,而且精通古玩之道,加上我确实不胜潦倒。而今,倒是可以出手了!”中年文人开口道。
  黄五大喜,但转而又有些失落,这中年文人虽然落拓,但一看就不是傻子。“先生,只是这画儿……我手头儿最近很吃紧哪!”黄五叹了口气。
  这是在问价儿了。他手头就算最不吃紧的时候,也买不起这幅画。
  “五爷和我萍水相逢,却如此仗义,我哪能不行方便?你看这样如何,这幅画,我收一万个大洋,至于五爷能卖多少钱,我就不管了!”中年文人这么说,算是送了一个天大的人情。
  一万大洋确实很多了,琉璃厂卖羊杂碎的老头,忙乎一天,也就是赚上一块大洋。但是,对唐伯虎的这幅画来说,那就太少了。这幅画在市面上,三万大洋出手,以黄五的手眼,那是分分钟的事儿。
  黄五没想到,这五十块大洋,居然砸出了数千倍的回报。
  正在黄五心里欢喜得瘙痒难耐的时候,中年文人却无比珍视拿起了这本《格古要论》,开了口。


第364章 一十八年
  “这本书,也是祖传之物。”
  黄五看了看这本书,略有犹豫,随即便拍着胸脯道:“这本书我全力帮张先生卖出高价儿,一分利我都不赚!”
  在他看来,这本书充其量几百大洋的事儿,自己就当顺手干了,这点儿利,比起唐伯虎的老树昏鸦图,算个毛啊!
  中年文人的脸上顿时显得无比惊讶,“这本书我本是准备送给五爷,难道五爷舍得卖?”
  一本书,有什么舍得不舍得?我又不是没看过《格古要论》!虽说如此想着,但是黄五还是看出了点儿端倪,从一开始,中年文人就很珍视这本书,难道……
  不过,黄五还是礼貌性地推挡了一下,“张先生已将老树昏鸦图托付给我,我怎么好意思再要这本书?”
  “我不懂古玩,但是看得出五爷是个成大事儿的人,这本书先父临终时曾说,若无子嗣,此书当送于精通古玩之人。再就是,我送这本书给五爷,也有私心,还盼着五爷日后若是发达了,还能记着我。”中年文人很是认真地说道。
  其实,如果将这幅唐伯虎的老树昏鸦图顺利卖掉,黄五那就算有了一个不小的本儿了,以他的能力,发达那是指日可待。本来,黄五也没打算发达之后忘了这个中年文人。
  但是,中年文人居然把这本书看得比唐伯虎的画还重,这让黄五有点儿后悔,没有先翻开这本书仔细看看。好在现在也不算晚。黄五心想,既然承了他的情,那就索性要了吧,便不再推辞,接了这本书。
  刚要翻开,中年文人却道:“五爷还是心静如水的时候再看吧,这也是先父嘱托的。”
  最后,两人互留了住址之后分别。回家的路上,中年文人一身轻松,仿佛挨了打的地方也不怎么疼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长期锦衣玉食的门子,他对古玩只是一知半解,而唐伯虎的画就算是投资了,以后这黄五若是发达了,自己吃定他了。
  “我的眼光不会错。”临睡前,中年文人还嘟囔了一句。
  黄五也没心思去想那俩姑娘了,回到家里,关好门窗,挑灯打开了这本《格古要论》。
  这一看他才知道,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格古要论》!这本书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甚至有很多是指出原书的错误。这还不是批注最高明的地方,最高明的地方是,批注中有很多鉴定的法门,都是一针见血,对于有基础的人来说,是直接可以用的。
  比如看瓷器的釉面,甚至直接指出了灯光下泛出什么颜色就是假的。
  黄五这才知道,为什么中年文人会如此珍视这本书。只可惜中年文人没有古玩基础,不然自己就能闷声发大财!或许,中年文人一直想找个合作的人,但是却没能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