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22章

天下珍玩-第22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个吉利,一千八,行就行,不行我不能再降了。”
  说唐易砍得狠,其实这漆杯,是他是一百块钱收上来的,就是卖两百块,都是百分之百的利。不过,谁也不知道他的进价,而且张口就是两千,一般人确实不会砍这么狠。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就是这个道理。
  唐易毕竟出身古玩商之家,深知第一次还价的重要性,不要怕有多低,再低也是谈价,低了可以再加,但是开高了,那就亏了。
  两个人你来我往,最后,唐易终于八百块钱拿下了这件剔红漆杯,其实这已经低于市场价了,何况还看到了宝光,唐易的心里完全能接受。不过,也不要觉得摊主一百块钱进货,一下子就赚了七百块挺爽,他很可能好几天下来就只卖这一件。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虽说是个夸张的说法,但古玩行里,极易压货,这种利也是很正常的。
  摊主找了个盒子和塑料袋,给唐易装了起来。唐易心满意足地拎起袋子,要不是林娉婷的瓷器还没有着落,他都要迫不及待回去破开这件剔红漆杯看看了。
  林娉婷和毛逐都很好奇,这个杯子不伦不类,唐易买这个干什么?但是,当着摊主的面,自然也不好多问,又向前走了十几米远,毛逐这才开口问道:“我说,你买这个红杯,不会真为了喜庆吧?”
  “就是看着顺眼,红色就是喜庆啊,说不定能招来宝贝,林大设计师的瓷器还没着落呢!”唐易一边左右看着,一边笑道。
  “切!”毛逐甩了甩手,正要反驳几句,突然看到前方有个专卖瓷器的摊点,立即说道,“走,去看看!”
  这个摊点不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些瓶瓶罐罐盘盘碗碗,一部分是一些碎瓷片。林娉婷一走到摊前,就被一只青花笔筒给吸引住了。
  这件笔筒保存完整,青花人物,画的是“松下问童子”,画工倒也不错。唐易集中精神看了一下,发现上面出现了一片若有若无的寡淡的红色光影,而后拿起笔筒,翻看了下底足,是四字楷书款:同治年制。
  无论从釉面,画工,底款,唐易都看不出有什么问题,而且宝光虽然寡淡,也毕竟出现了。除去漆杯隐含的未知物件,这算是他们逛了半天碰上的唯一一件老东西。虽然是清末的东西,但是总算是件真品。
  “不对啊,当时在阁宝多,店里也有清末的东西,怎么看不出光影?”此时,唐易突然想到,“难道,是因为不断吸收宝光,对光更敏感了?只要稍具价值,就能看到宝光?”
  唐易还在想着,毛逐却已经把笔筒拿过来了,反复看了一下说道:“民窑的东西。”
  “颜色清丽,挺漂亮的。”林娉婷也上手看了一下。
  看林娉婷表态了,毛逐又拿过笔筒问摊主道:“这笔筒多少钱啊?”
  “老板,看您你也是懂行的人,我给你说,这可是个好东西。虽然是民窑,但同治年间比较特殊,官窑器除了慈禧太后专用的‘体和殿制’,都很一般,民窑中的精品反而要更好。再说了,这个市场里根本也见不到官窑,像这样的民窑精品也不多见了。”摊主是个精明的小伙子,“刚才有人出8000,我没卖,货卖与识家,你想要,7800给你了!”
  “谁说没有官窑,你这堆碎瓷片里肯定有!”唐易冷不伶仃插了一句。
  “您真会开玩笑,残片和完整器能一样吗?不要说残片了,您看,这小盘我看也是清三代的东西,结果圈足残了,就没人要了,您要是买了笔筒,我搭你这个小盘!”摊主说着,从摊上拿起了一只直径只有十几厘米的小盘子。
  毛逐仍旧在看那只笔筒,并没有着急还价。而唐易则接过小盘看了起来。
  小盘为白色,盘内纹饰为两条釉里红的游鱼,十分活灵活现。翻看圈足,果然是残了,圈足上至少有五六处缺口,虽然最大的也只有米粒大小,但毕竟很明显,算是个残器了。
  盘底圈足中,有两个隶书字体,颜色和盘中游鱼一样,为红色:蜗寄。这倒像是对两条游鱼的注解。
  唐易本来也没把这小盘当回事儿,不料,集中精神之时,一层淡红色的宝光赫然出现,而且厚度远远超过了东汉越窑瓷壶上的宝光!
  唐易心里大吃一惊,“这个小盘就算是个完整器,从下面的款也能看出,应该是民窑的东西,而且就像摊主所说,这应该是清三代的东西,一件清朝的民窑小盘,即便是精品,难道市场价值还能超过东汉越窑的瓷壶?”


第31章 相当靠谱
  “难道,这‘蜗寄’二字,不是闲趣章?而是某个窑口的别号?这可真没听说……”
  唐易完全沉浸在对这个小盘的研究中。丝毫没有注意毛逐和摊主正在热火朝天地对着笔筒谈价儿。
  林娉婷其实对价格本就无所谓,只要是真品就行,况且她也挺喜欢这个笔筒。笔筒送老师,正好也合适,在市场里逛了这么长时间,她也有些累了,见毛逐正在谈价的兴头儿上,林娉婷只能伸手先拉了一下唐易。
  唐易这才回过神儿来,看了一眼林聘婷,林娉婷点点头。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只要是真的,价钱差不多就行。
  “2800,多一分我也不加了!”此时,谈价已到白热化,毛逐放下笔筒站起身来。而摊主,还咬住3800的价儿不松口。
  “六六大顺,这样吧,3600我们要了,你不是说了吗?还搭我这个盘子!”唐易拿着盘子说道。
  “那不行,我说的是7800搭你这个盘子,3600可以给你,那盘子你得再加一千块钱!”摊主眼珠子骨碌一转,接口说道。
  “行!”还没等唐易和毛逐说话,林娉婷点头道,“3600,这笔筒我买了!”说完笑嘻嘻地看着唐易。
  唐易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得,我一千块钱买这个小盘!不过说好了啊,你得找个漂亮点儿的包装盒给我们装起来,这笔筒是要送人的!”
  “没问题!我这里大大小小的锦盒你随便挑,你这个盘子我也给你找一个锦盒!”摊主脸上喜笑颜开,嘴上却说道,“我给你说,这小盘绝对是民窑中的极品,不比那个笔筒差,而且年份更老,要不是残了,那是上万的价儿!”
  别看这个摊主年轻,有一点他还真说对了,就瓷器来说,残器的价格往往只有完整器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除非是一些罕见的名瓷珍品。
  “你俩呀!”毛逐站起身来看着唐易和林娉婷,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儿,看那意思是自己还能砍下不少价儿来。
  大热的天儿,三个人逛了半天,也确实是累了。交了钱,收好了东西,三人便到了附近一处冷饮店。唐易和毛遂点了冰镇可乐,林娉婷点了冰奶茶。冷饮店的空调吹着,冰镇的饮料入肚,三人一阵清爽。
  “不对啊,说是帮我买东西,我就买了一件笔筒,你倒是入手了两件!”林娉婷好似突然反应过来,瞪了唐易一眼说道。
  唐易哈哈一笑,“赶巧了么这不是。”
  “别说,你这笔筒倒是很开门。他那两件,一件漆器不知道是啥东西,还有个盘子是个残器,让我说什么好呢,唉!”毛逐叹了口气,摇头晃脑地说道:“唐老板,我说你能不能靠点儿谱啊!”
  唐易知道毛逐这张嘴没有把门的,也喜欢开玩笑,他有宝光打底,信心满满,看了看毛逐说道,“我觉得相当靠谱!”
  “靠不靠谱的我也没办法,谁让你是老板呢?”毛逐喝着可乐,又对林娉婷说道:“林大设计师,以后再买古玩,就到我们阁宝多,给你升级个VIP会员!”
  林娉婷抿嘴笑了笑,“行,肯定去照顾你们生意!”
  三人休息了一阵儿,唐易打算趁机买些古玩类的书籍。林娉婷确实有些累了,表示自己先回去了,唐易也没有挽留。
  林娉婷走后,在冷饮店里,毛逐就指着唐易就说了起来,“你呀,这么好的机会,非要现在买书,你应该和美女一起回去啊,一点儿都不会泡妞!”
  “细水长流嘛。再说了,人家为什么来找我?要没点儿真本事,再粘糊也没用。”唐易笑着回了一句。
  “不说你了。你现在是我的老板,总得有点儿尊卑不是?”毛逐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儿,实在看不出尊卑来。
  “哎,我说,我看你经常来啊,一些行话说得挺溜,真的没有捡过漏?”唐易接着问道。
  毛逐又摆出了一副经验十足的样子,“捡漏,主要还是靠运气,不在于来的次数多少,也不在于买多少,我除了买过一个假扳指,其实很少买东西,主要是来看,来学习!”
  “路子挺正啊,但是不买,永远也捡不着漏!”
  “买也不能乱买,比如你花一千块钱买了这个圈足残了的盘子,纯粹是打水漂,你还相当靠谱呢你!”
  “你没发现,这盘子的釉色和画工都十分到位么?对了,我得查查,‘蜗寄’这两个字,到底有没有来头!”
  “拉倒吧,清三代康雍乾,瓷器进入无比繁荣的时期。别看这盘子精美,说不定只是一个老窑工做得东西,蜗寄,听着就气短,官窑不会用,有名的民窑也不会用,怎么也得有点儿气势吧!比如中和堂、百一山房这样的!”毛逐喋喋不休起来。
  “卧槽!”唐易突然看着手机屏幕叫了一声!
  “嗯?”毛逐拿过唐易的手机,发现了唐易在网上搜出了一段话:唐英,能文善画,1728年奉命兼任景德镇督陶官,在职将近30年,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由他主持烧制的瓷器无不精美,因此,乾隆年间的官窑也被人们称为“唐窑”。他的字号很多,如:隽公、叔子、蜗寄、陶成居士、沐斋居士……
  蜗寄?唐英?!
  毛逐连忙又拿起那个小盘查看起来,温润的釉面,仿佛要一跃而出的双鱼,古朴苍劲的隶书底款……
  唐英的名头他们自然知道,唐英手底下的东西,可不仅仅是官窑这么简单。唐易暗暗心想,自己还是孤陋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