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128章

天下珍玩-第128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一出口,呼风突然觉得不对劲儿,这说出来怎么感觉谐音有问题?
  唐易和毛逐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毛逐打趣道,“他是个男的,又这么瘦,怎么可能大了?”
  瘦子恼羞成怒,骂道:“他妈的,你们懂个屁啊!这白釉葵口大碗岂是一般人能见到的?你们又见过几种‘盈’字款?”
  瘦子手里拿着的这只大腕,口径得有20厘米,侈口唇外折。既然是葵口,那器口自然是葵瓣形,五出,所谓五出,简单说就是五瓣,碗内相对应的地方,有突起的五条线。从釉色来看,还是比较纯美的。
  唐易、呼风、毛逐都没有说话,一来,他们没有和瘦子有直接交集,二来,看老黄的样子,似乎正打算开口。
  “我没见过几款‘盈’字。不过你还真是屁也不懂。咱先不说这个‘盈’字,你这是五出葵口碗,你知道五出葵口碗是什么年代的器型么?是唐晚期到五代才有的!”果然,老黄冷冷开口说道,他声音细,这一冷,倒真有几分阴煞的感觉。
  “唐晚期怎么了,那也是唐代邢窑的碗!”瘦子这一句话,已经露了短,说明他不知道这是唐晚期的器型。
  “没什么。现在来说说这个‘盈’字,他们刚才已经说了,乃字太小,你还不明白么?”老黄的语气带着无比的鄙视。
  确实,呼风刚才说的,虽然谐音有点儿问题,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白了,碗底这个“盈”字上的“乃”太小,根本就不是真品的形态。
  “你……”瘦子有些怯场了,他隐隐感觉到,这个胖子很可能是个行家。
  “我也不白说你。从盛唐到晚唐,出现了不少‘盈’字款,但所有的乃字,都比你这个大!”老黄伸出手指点了点瘦子。
  这个“盈”字,其实代表的是一个仓库。最初,是唐玄宗的私库,后来成为皇家贡品和珍品的盛放地。可以说,刻有“盈”或者“大盈”的邢窑白瓷,那必然都是珍品,因为是供皇帝宫廷享乐或者赏赐所用。
  其实,瘦子这只碗,不仅不是大盈库出来的邢窑白瓷,而且连普通的邢窑白瓷都不是,老黄看了之后又扔回去,是因为看出了这是一只高仿品。
  就在古玩市场里,被人一顿教训,瘦子的脸上哪里还能挂得住?拿住碗匆匆溜号了。
  “站住!”老黄突然又一声厉喝,“你告诉瓷里村的蛋伟,做单色釉也别糊弄,尤其是唐宋的窑口,化妆土别用的太少!”
  唐易看着瘦子急走的背影,发现瘦子哆嗦了一下。没错,他这只瓷碗正是从瓷里村蛋伟家里买来的。蛋伟是瓷里村做瓷器的后起之秀,尤其擅长单色釉,因为爱吃荷包蛋,人送外号蛋伟。
  当唐易回过头来,却发现,老黄已经不见了。
  附注:化妆土。
  化妆土一般出现在较早的陶瓷上,最晚到宋元时期还有。用比较细的陶土或者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除了白的,还有红的、灰的等等。这就是化妆土,也叫装饰土、护胎釉。
  邢窑的化妆土装饰工艺,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因为胎体是灰白色,白度不够,所以在施釉前先用白色化妆土护胎,这样能改变胎体的颜色,增强瓷器的白度和亮度。所以,只要瓷器的胎质没问题,化妆土基本就没有必要用,优质高岭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203章 又一只碗
  唐易又问呼风和毛逐看到没有,他俩都说老黄往瘦子相反的方向走了,应该是走到了市场里面的店铺区。
  “这只碗真是瓷里村蛋伟家里做的么?”唐易自言自语道。
  “这个叫老黄的胖子有点儿诡异,少招惹为妙。”呼风没有正面回答唐易的问题,悄声说道。
  “走吧,进去转转。”毛逐道,“有事儿躲也躲不开,没事撞也撞不上。”
  三人继续往里走,继续逛着地摊。在摆地摊的人当中,有不少是专门卖碎瓷片的,成堆的碎瓷片倒是有不少真的是明清官窑的。
  当时的官窑要求很严格,只要不合要求,都得敲碎。这也正是官窑件件精品的原因之一。
  除了敲碎的,还有很多在其他情况下搞碎的,比如装运,所以这瓷都挖出来的碎瓷片确实很多。对于初学者来说,买一些碎瓷片学习,价格实惠量又足,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唐易和毛逐这样的人来说,肯定是不感兴趣了。
  在逛摊的时候,他们还发现了很多青花梅瓶,多是高仿元青花和永宣青花。
  唐易一边走一遍和几个摊主闲聊。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几年前曾经掀起过一股梅瓶风潮,从瓷都成车成车地往外拉梅瓶,高仿低仿都有,结果量太大,最后连门外汉都不买了,囤积下了大量的梅瓶。
  “那几个,好的,五百一个,这边的,两百。”在一个靠近广场中心的摊位前,一个头顶微秃的摊主见唐易他们三个都拿起了一只梅瓶看了看,不由十分“豪爽”地说道。
  “过了这么多年了,鬼叔高仿的宣德青花梅瓶还是不好卖!大庄家说有专家认出来,看来正是因为假货太多,人家的警惕性提高了!”唐易暗暗思忖,心里也有点儿好奇,便问摊主道:“当年梅瓶是怎么火起来的?这元青花和永宣青花哪能这么好仿?”
  “别提了,一开始仿得是万历梅瓶。梅瓶不是装酒的么?当年好像有个很大的酿酒公司,因为一个明代酒窖中的梅瓶打起了官司。有个人看到了机会,跑到我们瓷都来做了一批仿制明代的梅瓶,运到天府省一处距离酿酒老窖不远的地方埋了起来。过了一阵儿又去挖,说是挖到了一个万历年间的酒窖。”摊主恰好知情,也愿意介绍。
  “结果呢,一个台岛的古玩商到了地方入了局,花了一大笔钱全买了下来,定做梅瓶这哥们发了。事儿也赶巧儿,不久之后,瓷都附近的工地上真的出土了一批元青花梅瓶,好几十个呢,这可不是高仿品,实打实挖出来的!这下子好了,那一阵儿家家做梅瓶,梅瓶风靡华夏收藏界!”
  “还有的更狠,不仅做梅瓶,还装上点儿老酒。有人还真喝了,嗐!住院的也不少啊!”摊主说到最后晃了晃脑袋,“仿品泛滥,真的也跟着不好卖了!”
  摊主的样儿,既不是幸灾乐祸,也不是叹息痛恨,很难形容,可能他的心情也比较复杂。唐易说了句客气话,“跟你长见识了”,目光又大致在摊子上扫了一遍,准备就此离开了。
  不过,就在此时,他的目光却被摊子靠近摊主一角的一只青花大碗给吸引住了。
  这碗比那只“邢窑白瓷碗”还要大,看起来很端庄,青花发色很明快,在浓重与淡雅之间,碗的外壁是一条游龙。就在碗沿上,从右往左写着让人无比熟悉的六个小字:大明宣德年制。
  刚说了永(乐)宣(德)青花梅瓶被仿制得臭大街了,这摊子上的宣德青花梅瓶就好几个,没想到还有一只宣德青花大碗。
  只是这碗太大了,而且胎体厚重。唐易拿起来的时候,得双手才能拿稳。拿起来仔仔细细看了几遍之后,唐易问摊主道:“这个大海碗吃拉面不错,也两百?”
  “我给你说兄弟,这个碗可不是高仿,我看是到代的东西。”摊主看了看唐易说道。
  “拉倒吧,青料就不对。再说你看看,外壁还好,碗里面的釉面磨损痕迹太重了,你见过拿着官窑这个用法?这么大,我真是想用来吃拉面!”唐易说着,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呼风在旁边看了看这只碗。虽然写着“大明宣德年制”,但是青料首先就有问题,不像国产料,却也不是宣德官窑青花所用的苏麻离青。再就是唐易说的碗内的磨损,虽然唐易说得很夸张,但确实能看到一些上下走向的痕迹,就算是吃饭用的,谁能把碗吃出这样的痕迹来?
  看釉问题倒不大,典型的“亮青釉”,而且釉面不太平整,也是“橘皮釉”。这些都是宣德青花的特点。
  “我也没说是官窑啊!”摊主一听唐易说“青料不对”,就知道他是个行家,“这釉面的感觉,肯定不是高仿的,我看连清仿的都不是,就是明本朝的,可能是民窑中的精品。”
  “你这么说,倒还有点儿意思。只是就算是明代民窑,也不是精品,你看着龙嘴,像个猪嘴。”唐易接口,“你就说多少钱吧。”
  “兄弟你也别逗我,我看出来了,你是个行家,买了吃拉面这种话就不要说了。你贬了这一通不就是为了买么?这碗胎釉不错,又是个老东西,我给你说个实在价儿,六千,少了一分钱我也不卖。”
  “两千!”唐易说罢,拔腿就要走,摊主却笑着看着他,半点儿没有要拦的意思。
  唐易都走出一步了,摊主还是不动。
  毛逐不傻,知道唐易再回来就一分钱讲不下来了,立即说道,“我说老兄,这碗估计你摆了很久了吧,上面的灰都挺厚了,两千你不卖不要紧,多少你再让点儿不是?”
  摊主瞥了一眼唐易,唐易已经走到旁边的摊子前了,低头看了起来。
  “六千真是实在价儿,不行真的别谈了!”摊主对毛逐高声说道。
  “老板没你这么做生意的,这遍地的摊子,哪有不讲价儿的?”毛逐笑着说道。
  还没等摊主开口,唐易却突然转身对毛逐说道:“别跟他讲了!”


第204章 栽你面子
  毛逐一愣,还没反应过来,唐易就走到摊主面前道:“你确定一分钱不降,只能六千成交?”
  摊主看着唐易,神色坚定,隐约露出一丝得意:“对!”
  唐易拉开包,拿出准备好的一沓现金,从中点出六千,递给了摊主,“找个盒给我装起来吧!”
  摊主喜滋滋地找来一个锦盒,将大碗装好,又找了一个结实的塑料袋,弄好递给了唐易,心想,果然是想买,幸亏我咬住了口。
  “货款两清了啊!”唐易轻轻掂了掂袋子,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并没有离去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