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天下珍玩 >

第110章

天下珍玩-第110章

小说: 天下珍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烫着我不管!”唐易拔下暖水瓶塞子,就要向脸盆里倒热水,而且速度极快。吓得贾三急忙抽回了手。
  “卧槽!”毛逐也连忙跑上前去,怕出什么乱子。
  “哗啦啦!”
  “滋滋滋!”
  一阵响声中,热腾腾的水汽冒了起来。唐易将一暖水瓶的水都倒进了脸盆里。
  “你!”贾三的脸上陡然变色,身体也有些哆嗦,要不是忌惮唐易身材高大,估计他早就扑上去了。
  “过来一起看看呗!”唐易笑着对毛逐说道。
  水汽渐渐散去,水中的铜镜清晰起来,铜镜上居然出现了裂纹!唐易拿起一包一次性筷子,拆开,在铜镜的裂纹处顺势戳了几下。
  结果,本来完好的铜镜,居然裂成了一大两小一共三块!
  贾三叫道,“一码归一码,梅瓶的事儿暂且不论,你烫坏我的铜镜是怎么回事!当我外地人好欺负吗?!”
  “行了,老贾,你当我这是淬火啊,我可没加冷水!”唐易拍了拍贾三的肩膀,“先是送货上门,接着又拍马屁交朋友,最后拿出一件半真半假的‘爬山头’的铜镜,你这连环把戏,耍得够溜到的。”
  所谓爬山头,也是行话,最早主要用在字画和家具上,就是指修补过的东西。这个称呼听起来有些词不达意,其实最早被称为“扒散头”,意思就是把散了的东西扒起来,后来就这两种叫法就都有了。
  爬山头和修复似乎意思差不多,但是爬山头却明显是个贬义词,因为爬山头的这种修复是隐蔽的,说白了,就是为了蒙人。
  这面星云汉镜,应该原来就是裂成三瓣儿的,又粘合修补出来,以残充好,当完整的卖。
  当然,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单纯拿出这么一面铜镜想出手,不排除他之前也被骗了。但是贾三本来就是一个混江湖的,他来“送货上门”一件高仿的永乐甜白釉梅瓶,顺道还带着这么一面铜镜,那就很明显了。
  爬山头的星云汉镜是他留的后手。
  一旦甜白釉梅瓶被识破,用这面铜镜来继续行骗,铜镜本身确实是汉镜,所以迷惑性更高。就像唐易所说,这就是一套连环把戏。
  当然了,一般人想拆拆把戏,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唐易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借助了宝光,因为铜镜上浮动的宝光之中,出现了三条裂痕样的空隙!
  一面完整好品相的汉代黑漆古星云镜,可以卖到上百万,但是裂成三瓣的,那是连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都不值的。要能卖出三十万,那肯定赚翻了!
  把戏被拆穿,贾三也不犹豫,一拱手道:“好本事!后悔有期!”说罢,也不去管铜镜碎片了,拎起装有梅瓶的纸袋子,便夺门而去。
  “为什么不拦住他报警?”毛逐问道。
  “人家是上门来出手梅瓶和铜镜的,用什么理由报警呢?诈骗?人家自始至终都没给自己的东西定性啊!不管开多少价儿,私人物品,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且不要说没买,就是买了,也不好定性。”唐易摇头道。
  “你说的,其实和行里的规矩殊途同归,我都知道。我的意思是,警察来了虽然不能抓他,但是可以震慑一下他,别让他再来捣乱!”毛逐解释说,“你想想,他到咱们店做局,先买了民国仿的永乐甜白釉碗,又折了这几块碎铜镜,加起来也不少钱了,肯定会怀恨在心。”
  唐易没有立即说话,默默点上了一支烟,徐徐吐出烟雾,“一旦进入了这个圈子,就永远停止不了是非纷争。这点儿小事儿才哪儿到哪儿啊!”
  毛逐愣住了,他突然觉得唐易既熟悉又陌生,这么短的时间,唐易变化太大,虽然依稀还有那个学生的影子,但也只剩影子了。
  而且很淡。
  当天晚上唐易和林娉婷吃饭的时候,也有些若有所思。
  “你怎么也这样?”林娉婷夹了一口菜,放在餐碟边,轻轻问道。
  “啊?”唐易看了看她,“还有谁?”
  “我爸呗。一天顶多见一次面,也是心事重重的!”林娉婷噘起了小嘴。
  “噢,可能他在担心秦老的事儿吧,一件雍正粉彩喜报平安摇铃尊,被当众说是假货,当时你爸也在场,这事儿不好处理。”唐易说道。他并没有说得太详细,因为林娉婷毕竟是个女孩子,对这些做局乱斗没兴趣,听多了还会烦心。
  “我外公有的是办法,他也是瞎操心。”显然,林娉婷觉得秦老应对起来并不难。
  “是啊,本来秦老就不可能走眼,这种捣乱的事儿,肯定能解决。”唐易也跟着说了句好听的,安抚了一下林娉婷。
  “说点儿高兴的事儿吧!”林娉婷眨了眨大眼睛,“我刚设计了一款首饰,公司要大力推广了。”林娉婷说着,拿出了手机,给唐易看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一款吊坠,主体是海棠花的形状,花心用一整颗圆形红宝石做成,而花瓣则是拼镶的小片红宝石。海棠花被白金枝叶缠绕,层次明晰,美感很强。在枝叶间有一处位于顶部的空隙,项链扣就搭在上面,巧妙而又自然。
  “怎么样?”林娉婷问道。
  “这海棠和枝叶的特点,倒有几分唐代镂空玉雕的风格。”唐易沉思道。
  “果然有眼力啊,我就是从唐代玉步摇上获得的启发!”林娉婷笑着伸手,滑了一下唐易的鼻子,“你猜猜,这款吊坠叫什么名字?”
  林娉婷说的步摇,是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简单说就是复杂化的钗子簪子,花式很是繁复,多以金银珠玉制成,行步而摇动,所以称之为步摇。



第三卷 唐眼


第174章 最后一问
  唐易顺势握住了林娉婷的手,柔若无骨,感到心绪平静了不少,“这海棠花的圆形中心,倒有些像眼睛。”
  “借鉴唐代玉步摇上的海棠花造型,花心又有些像眼睛,所以,这款首饰就叫做唐眼,tang eyes!”林娉婷脆声说道。
  “嗐!还不如叫美瞳呢!”唐易说着,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哼!”林娉婷从唐易手中抽回了手,又进一步解释道,“其实这只是个直白的翻译。还是另一种翻译更好听,对外宣传也将使用这种翻译,‘tang eyes’,讨巧一点儿就是棠爱,正好也有海棠花的造型。”
  “还是棠爱更好一些。不过这个唐眼里,有我啊,我姓唐。”唐易自我满足般地吸了一口气,“这好像是说我的眼力上佳,已广为流传!”
  “得了吧你,抓紧吃,吃完陪我去逛街!”林娉婷白了唐易一眼。
  “艾玛,幸亏刚卖了块玻璃种帝王绿,我还能花点儿。”唐易伸了个懒腰。
  其实林娉婷逛街,是逛得多买得少,而且她买东西比较挑剔,倒不一定贵,逛了半晚上,都是唐易买单,也没花多少钱。
  而且唐易也买了一套衣服,一件浅绿色的衬衫,一条米黄色的休闲裤,一双休闲皮鞋。主要是为第二天的宋刻本捐赠仪式和新闻发布会准备的。要说不在意,那是不可能的。这毕竟不是一件小事儿,而且就和唐易开玩笑说的一样,真的会在收藏界广为流传。
  回家后,唐易早早就睡了。
  第二天起床,收拾停当之后,唐易出了门。按照之前说好的,省文物局科技处处长匡海生自己开车来接他了。
  匡海生之所以没用公车,主要还是为了说话方便,用公车也很符合程序,但多了一个司机不是?
  “省厅的专案组确定,去年的9月9日最有可能调包,除此之外毫无进展。而且去年9月9日所有的线索都断得天衣无缝。那天省博外面的一条电缆被施工队伍挖断了,正好停电,监控没用了。”匡海生说道。
  这省博的汝窑天青釉莲花笔洗,因为沈松岩率先发现了巧妙利用开片的“火圣”二字,已经确定被调包无疑。当天,省博一共停电七个小时,汝窑笔洗也没有展出,应该在库房里。这种情况下,需要两名库管同时签字,各自输入指纹才能入库房取出。
  但是,当天值班的两名库管,一名临近退休的男性老职工已在今年因病去世,另一名则是三十多岁的女子,居然改嫁到了马来西亚,一时联系不上。
  唐易听后,心想即便男性老职工没有去世,女子也没改嫁,如果当时真是他们参与调包,必然知道监控没用的事儿,而且也必然收了大大的好处,又怎么会承认呢?何况,这还都过去将近一年了。
  见唐易不作声,匡海生便又说道,“如今,唯一的线索,就是从‘火圣’入手,但是警方当中,没有真正懂行的,所以查这个就更难了。”
  “是啊。现在此事没有公开,展出时也不会有人看出来,暂时只能这样了,匡处长你也别太着急了。”唐易如此说着,却心想,关于沈松岩的师兄陆知行的事儿,既然当时沈松岩不愿告诉匡海生,那自己也还是暂时不要提了。
  不过,唐易对“火圣”的兴趣,却如同火苗助薪一般,更为凶猛地燃烧起来。
  两个人各有心事,再也没有多说话。
  捐赠仪式盛大而又热烈,领导去了不少,官话说了不少。
  方教授也讲了两句,不过说得却很实在: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回收各种珍贵文物的力度,当前资金支撑力度不够。第二,唐易这种年轻人难得一见,只要遇上有如此出众的眼力的专业人才,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保护和协作,必要时甚至可以给予特殊支持。
  方教授的发言,让本来就是焦点的唐易更为耀目。在接下来的新闻发布会上,除了安排好的拿走三张带问题的纸条的记者,其他所有记者的提问,都瞄准了唐易。
  这是个正面新闻,提问虽然一拨又一拨,汹涌澎湃,但是却不难回答。唐易挺拔的身材配合利落的打扮,在镜头之下侃侃而谈,还真有点儿挥斥方遒的意思。
  “最后一个问题。”省博的宣传主管作为主持人,眼见问题不断,有些领导似乎已经心不在焉,立即抛出了最后一手。
  “我来!”一名带着黑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